第六章 搏杀(三)

    以搞钱为宗旨的皖东义勇军,如果不出动,那就意味着没有收入,就会让弟兄们看不起,就会有分崩离析的危险,因此,打劫成了徐平的第一要务。龚庆元的情报部门也渐渐成型,这次从三界弄回来的报话机他占用上四台,手下基本上都能通过报话机联系,消息传达快,不用通讯员跑断腿,深得弟兄们欢迎。

    他通过与情报部门的老伙计联系,知道日军的报话机是分频率的,只有相同的频率才能互相通话,开始让人在各个频段监听日本人的通话,虽然听不懂日语,弄不明白日本人在说什么,但也能找出一些日本人不用的频段,专供自己使用,每次出去执行任务都会使用不同的频段,以免日军监听。

    在沙河监视铁路的侦察小组,就是报话机的受益者,每天用报话机报告徐平铁路上的情况,综合来看,想再打铁路的主意估计比较困难,日军已经把铁路收归军管,每个小站都驻有日军,每个小站都配齐手摇轨道车,四个日军为一组,在站与站之间巡逻。两辆铁路铁甲巡逻车成了军列的前锋后卫,在军列通过前,一定会有铁甲车预先通过,军列通过后,还有一辆在后面押尾。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即将把铁路炸掉,或者把火车搞翻,也弄不走火车上的物资,铁甲巡逻车会一头一尾守护着,在小站驻扎的日军也会第一时间使用手摇轨道车赶来,不可能留下足够的搬运时间。

    徐平不弄铁路,不代表其它部队不弄,日本人进攻蚌埠的大本营设在临淮关,所有的物资都往临淮关运,三天前不知道是哪支部队,在小溪河一带弄翻了一列日军的火车,根本来不及抢东西,五分钟不到,手摇车就到了出事地点,日军对倾翻的列车立即戒严,铁甲车上的九二式重机枪7.7毫米子弹毫无目标的往铁路两岸狂扫,打着什么算什么。这支弄铁路的部队不仅没有得到一点便宜,还搭进了几条人命,很有点偷鸡不成的感觉。

    徐平认为,既然日军第9第13师团已经调往临淮关,留在滁州的人应该不多,之前滁州的军营里多少还应该有点物资可以搞,别的不说,弄几辆汽车回来也不错,将来从蜈蚣山送东西去狼窝山,总不能每次都要靠租车或者人挑肩扛。

    徐平没有了特务连,组织了一支别动队,情报报还弄了一支侦察分队,有人好办事,方向既然已经确定,很快,有关滁州的相关信息就传回了蜈蚣山基地。

    滁州也叫滁县,蜈蚣山就属于滁县的管辖范围,越过滁县西边的琅琊山就到滁州城。

    之前滁州日军十三师团的大本营设在文德桥不远处,十三师团开拔后这里还留下一个“宣抚部”,用作对中国民众的宣传安抚工作。国民党委任的滁县县长早就开溜,新任县长叫黄新农,本是个街头混混,他之所以能够一跃成为一县之长,全是托了日本人的福。

    1937年12月13日,国军南京镇守大将唐生智悽悽惶惶离开南京,先乘坐轮渡到扬州,然后坐汽车到滁州东关火车站,在滁州乘火车离开,走的时候还炸掉了东关火车站和机场。

    巨大的爆炸声带来了南京失陷的消息,也带来了南京大屠杀的消息,滁州人被这个消息吓得屁滚尿流,这个地方距离南京不远,不足百里,日军可以朝发夕至,如果日本人在滁州像南京那么杀,岂不是人种都要杀绝。

    五天后的1937年的12月18日,日本人来到了滁州,正如百姓预计的那样,那些留在城里,对日本人还抱有一定信心的人遇到了麻烦,日军十三师团的士兵从南京一路杀来,在滁州,遇到了胡宗南部的最后一次阻击,双方在滁州城外大战十天,胡宗南撤退,滁州失陷。

    进入滁州的日本人在胡宗南部的抵抗下,损失不小,已经完全失去了人性,加上南京的榜样在前,日军在滁州见人就杀,随见随杀,一时间,关帝庙前、落虹桥畔,伏尸纵横,其状至惨。滁州中学,成了日军、警、特、宪的指挥机关,还设了一个杀人场,用极其残忍的手段,杀死了无数无辜群众,成为“万人坑“。

    知道落在日军手里讨不到好的百姓,早就拉家带口躲进了西边的琅琊山,只有一些自以为军乱不伤黎民的老朽和与日本人有生意往来或者其它交流的人留在了滁州,日军毫不考虑这些人与帝国的关系,只是不加分辨一个劲的杀,杀得最后整个滁州城只余下一百多人。

    这个时候,一个混混出现了,这就是之后的县长黄新农。

    黄新农是滁州城里土生土长的混混,可谓人熟地熟,他曾在一些日资商行中打工,能说两句中国人听不懂日本人不会听的日语,就凭着这口日语,黄新农单身只卵赤手空拳找到了十三师团在滁州的负责人,以一种舍得一身刮敢把皇帝拉下马的气势,对日军在滁州的所作所为进行了强烈的谴责。

    也是这个混混命不该死,这时南京大屠杀已经结束,国际媒体又回到了南京,而且经历南京大屠杀之后,日军高层也不希望再发生这种有损帝国形象的大型屠杀事件,因此,日军在滁州的最高负责人,第十三师团滁州守备处丰田进中佐亲切接见了黄新农,第一时间任命他为滁县县长,让他负责把逃往西山的百姓招回来,该种的种,该收的收,恢复滁州经济,繁荣滁州市场。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黄新农在滁州大富绅石华斋的协助下,派出专人分赴各地转告各处难民,日军不会再杀人,与其在外面冻死饿死,不如回到城里慢慢的混吃等死。当时的难民散居各地,早已一贫如洗,经历逃难,苦不堪言,心想反正早晚也是死,不如回城去死,于是相约结伴回城。在黄新农的协助下,日军宣抚部在滁州城里设立了7个难民营,给无家可归的滁州百姓居住,滁州城暂时安稳了下来。

    去不去这个地方搞物资,成了徐平的难题,去,害苦的是百姓,不去,他们将渐渐成为日军的顺民。徐平想了一天想不通这个问题,龚庆元也无法给他一个合理的建议,至于覃基石,听说滁州城里穷得叮噹响,早就失去了兴趣。

    夜深了,徐平来到机要室,让报务员联系临安的徐乐,把问题交给了他,想知道他那里是怎么做的。不多久,徐乐的回电到了,内容很简单,一,必扰,不能给日军一分钟的安然;二、必扰,不能让老百姓忘记,这里是中国;三、必扰,扰日军的同时也要扰当地的百姓,这不是害他们,是保护他们,他们会理解的。

    徐平把来电拿去给龚庆元看,龚庆元看了之后,说了一句:“至理之言也!”

    覃基石也看了看徐乐的电报,说了一句:“徐乐小子还有没有人性!”

    龚庆元望了覃基石一眼,说:“人性,在战争面前早就没有了,那是在和平年代才考虑的东西。”

    徐平把手里的电报用力的攥在手里,揉到溶烂,抬起头来,用绝然的目光扫了扫面前的几位,说:“干!”

    徐平走了,龚庆元把徐平的决定电告莫敌,莫敌的回电居然与徐乐的观点完全一致,他在电报中说,黎民百姓,生于战时,为命运所定,生于华夏,乃祖宗赐予,头可断血可流,祖宗传承不可丢弃。与日寇可虚与委蛇,绝不可全身投靠,更不可在日寇的冷水煮蛙计划中渐渐倭化,只有枪炮才可唤起他们内心的血性与雄心。

    龚庆元暗自点头,莫敌此人,标准的狭隘民族主义者,在他面前,最好不用说什么中日友善,更不用说什么大东亚共荣这些废话,他就是一个极端的民族主义者,外族在他的面前,不如豚犬。

    覃基石看完莫敌的电报,对龚庆元说,之所以莫老大能让弟兄们信服,就在于此,他小则爱护兄弟,大则爱护国民,与他做弟兄是三生有幸,与他为敌就是前世不修。

    龚庆元大笑,对覃基石说,虽然如此,也要有理有节,民众绝不可动,如今春种三月,正是一年之季,如果伤了民众,秋天就是遍地饿殍。覃基石笑了,说道,日军伪善,设下七座难民营,那就让他一直设下去。

    龚庆元笑声嘎然而止,面前这位,心毒更甚于徐平,是不是广西人的心,都是铁石铸成。

    蜈蚣山上,总共有七百多人,五百人是后勤部人员,这个庞大的后勤部,说白了就是搬运工,之前大多是1056团的士兵叫来的亲友。广西,穷山恶水,生活不易,不少人走上了外出谋生之路,广西外出的军队,总是习惯性的在后面跟着一大群的人,这些人,最喜欢的工作就是打扫战场,而且能够把战场打扫得干干净净,所有废物都能收集到位。当年北伐时,钟祖培的先头部队身后跟着的民众就曾经创造过让后来的部队找不到粮食的纪录。广西兵出征,鲜有败迹,每战必有收获,这些收获在中原地区属于普通,但是到了广西就成了奢侈品,因此,跟着出征部队的人从来就不少,有些时候人数甚至会比正规军还要多。莫敌是第一个把这些人组织起来的人,统一安排,统一管理,还发放武器,进行一些基础训练,相比之下 ,这些人的武装能力比刚从广西过来的团丁还要强得几分。津清路南一战,31军损失不少,一些随着31军出动的亲友团失去了跟随的对象,来到了1056团的辎重大队,让这个辎重大队的人员又有所增加,一些身强力壮的家伙觉得做辎重不过瘾,干脆加入了徐平的队伍。

    经过整顿,徐平作战队伍总共是二百九十一人,军直属部直辖别动队和侦察分队,战斗部门主要是一个炮队,三十六人,四门九二式步兵炮,一个工兵队,四十二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个狙击队,只有二十四人,一色的三八大盖,全是新枪。此外,一个通讯情报队,一个特种排,剩下的,全部进了刘青龙的一连。

    统一了意见,确定了作战对象,那就动手,方向,滁州。

章节目录

天纵莫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本书只为原作者越岭山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六章 搏杀(三)-有趣的小实验,天纵莫敌,一本书并收藏天纵莫敌最新章节 伏天记一本书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