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变化
一九零零年十月十七日早晨六点钟,天津西北郊外。
蒙哥中将拿着望远镜,目不转睛地盯着十公里外的天津城,他的身边,几个英国少将和几个法国少将也一个个拿着望远镜,默不作声地盯着前方。都一天了,天津城城墙上仍然一点儿变化也没有,迎风招展的,仍然是义和团那各种各样的旗帜,隐隐约约还可以看到一些手执大刀长矛的人在城墙上巡逻。共和军仍然是一点儿影子也没有,蒙哥中将连着询问了好几拨附近地区的老百姓,得到的消息都是一样,这使得蒙哥中将的心越的烦燥了起来。
三条战壕已经基本成形,并且按照蒙哥中将的要求进行了一定的延伸,长度各达八公里,深一米五,宽两米,组成了一个半弧形的防御阵形。在阵形的重要部位,设置了几十个固定炮位,四十多门一五五毫米榴弹炮已经按照蒙哥中将的要求,被连夜送进炮位里去了。本来,蒙哥中将是准备着等开战后再把榴弹炮送入炮位,可是,一想到共和军那可怕的火箭炮,蒙哥中将还是决定,人不知鬼不觉的先安顿好一五五毫米榴弹炮再说。如果开战后,共和军用火箭炮封锁了交通壕的话,想把榴弹炮送入炮位都难。
前面的战壕上,还留了三百条宽约一米半左右的出击壕,除了可供士兵进攻外,还可以用来运输野战炮。阵地离城墙的距离在野战炮的射程之外,只能前推三公里左右,才能充分挥野战炮的作用。如果城墙上真的只有义和团士兵的话,三公里的距离,对英法联军来说根本就不是问题。以前对付大清军队和义和团武装时,他们就是大摇大摆地把火炮推到射程之内,再用猛烈的火力把城墙变成了一片火海。如果城墙上呆的是共和军,以他们的火炮实力,根本就不会让野战炮如愿推进到前面,他蒙哥中将也没有必要去做无用功,所以,这样的距离,对蒙哥中将来说,倒是相当合适的。
战壕里面,还藏了六七百只军马,这些军马本来是蒙哥手中的骑兵所用。可是,现在他的目的是攻城,骑兵所挥的作用不大,这些军马就被孤注一掷的蒙哥中将拿来牵引野战炮了。要不然,让士兵高推野战炮走上两三公里,任谁都会累成一瘫泥了。
看了看手表,蒙哥中将的脸.上没有一丁点儿表情。共和军一直没有消息,他蒙哥不可能带着十万大军在这里看热闹,所以,无论共和军有没有在城内,今天是必须动进攻了。要不然,等拖到共和军主力到达,他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主攻的时间定在早上七点半,离.现在还有半个小时左右时间。蒙哥中将放下了手,再度拿起了望远镜,看着让他心里感到不安的城墙。城墙上太静了,静得让他感到可怕。上一次进攻北京的时候,城墙上锣鼓喧天,热闹非凡,还没等四国联军冲到城墙上,城门就打开了,一大堆义和团士兵就无所顾忌地冲了出来。这事情,在四国联军中,几乎成了笑话。这样的打法,他蒙哥中将只在非洲的时候看到过几次。可是,清廷多少也算是世界大国之一,却仍然保持着如此落后的打法,难怪连着几十年,都成为了西方国家没钱的时候打秋风的对象了。
可是,今天城墙上的义和团,却.排出了一付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架式,的确让蒙哥感到费解。从望远镜中可以看到,城墙上防守的人数的确是多了起来,可是,仍然是穿着杂七杂八衣服的义和团士兵,仍然拿着大刀之类的冷兵器,连步枪都没有几个拿着。难不成,他们真的就想靠这些东西,挡住英法联军十万大军的进攻?
蒙哥中将没有想到的是,在城墙上,也有一个人拿.着望远镜,正默默地关注着自己的一举一动。说老实话,蒙哥中将的决策,让林宗正中将很是费解。所有人都知道,时间并不在英法联军这一边,共和军主力正不紧不慢地北上,蒙哥中将手中的所谓十万大军,在野战中,连给共和军主力塞牙缝都不够。在这种情况下,英法联军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管不顾地动攻城战,蒙哥中将本应该在昨天到达的时候就立刻动进攻,而不应该停下来,构筑所谓的弧形工事。
其实,城墙上没有插共和国旗帜,本来就是一个无.意之举。接管天津城后,按照规矩,本来应该立刻在天津城城墙上插上共和国旗帜。可是,此时的城墙上,旗帜已经够多的了,密密麻麻的,连个地方都腾不出来。想了想,先头部队带的旗帜也不是很多,而且,共和军也用不着在意这些个风头,就让那些再过几天就要作废的义和团旗帜再风光几天吧。至于遍布墙头的义和团旗帜,竟然导致对方的将领判断失误,倒不是林宗正中将所能预料到的。
其实,墙头满布旗帜,倒也有一个好处。大大小小.的旗帜迎风飘扬,多少挡住了对方的视线。从外面看,城墙上除了旗帜外,好象只有不多的义和团士兵站在城墙上防守。其实,在旗帜的后面,有不少的士兵在频繁地调动,其中,单单正儿八经的共和军就有六七千之多。西北面城墙上,每隔十米左右,就部署了一挺机枪,每隔二十米左右,就部署了一门迫击炮,其防御火力一点儿也不弱。只是,由于对方还没有动进攻,在林宗正中将的命令下,这些个共和军士兵就躲在后面暂时休息一下,只是让义和团士兵出去露个脸而已。这种常规的迷惑对方的战术,林宗正中将自然用得得心应手了。
对于英法联军.停下来构筑工事的作法,林宗正中将倒是心中暗暗高兴。对方如此作为,很显然是受武清突袭战的影响,心中极为忌惮共和军装甲部队的攻击,这才采取了最最保留的打法。不过,如此一来,一天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再撑上几天,共和军主力就可以北上,这帮洋鬼子只能饮恨逃跑。
七点半左右手的时候,林宗正中将注意到,城下的英法联军有了动静,其右翼分出了约一万七八千的部队,朝着天津城北面赶去,而其左翼则是分出了约**千的部队,直逼向天津城南面。很显然,这就是对方的牵制部队。对此,林宗正中将倒是一点儿也不担心。在天津城其它几个方向的城墙上,都布置了大量的兵力,其火力密度虽然没有西面的如此夸张,可也足够对付没有火炮掩护的洋鬼子步兵了。正如林宗正中将所预料的那样,对方的主攻方向放在西北面,那么,他只要专心对付这个方向就行了。
两翼部队才离开没有多久,正面战场上的英法联军就突然有了大动静。那几百条出击壕内,一下子涌出了大量的士兵,簇拥着一门门的野战炮,朝着天津城直扑了过来,英法联军的进攻,正式开始了。城墙上的义和团士兵们顿时喧动了起来,拿着各种各样的原始武器,扑到了墙洞上。只是,呆在城墙后面的共和军,却仍然一点儿动静也没有。
陪同林宗正中将巡城的吴飞鹰和王天成两个临时兵团指挥官看了看自己的手下,再看了看不动如山的共和军,摇了摇头。有经过训练跟没有经过训练,明显就是不一样。对方才刚刚推出野战炮,想要推到指定地点,起码得半个时辰左右,离炮弹落到城墙上还早着呢,那里用得早这么快就做出反应啊。看样子,此次会战之后,他们得请正规军的军官好好地训练一下自己的手下,要不然,拖了共和军的后腿,他们会被全国人民骂死掉的。
林宗正中将根本就没有注意到临时兵团士兵的举动,他的注意力,全部放在对方的出击部队上。对方一下子推出了约一百五十门野战炮,细算起来,差不多相当于蒙哥中将所拥有野战炮的一半左右。这个蒙哥中将,也算是孤注一掷了。估计对方也看得出来,共和军主力留给他们的时间并不多,他们得抓紧干活。当然,还有一个可能性,那就是,对方可能以为共和军不在天津城内,才会如此的肆无忌惮吧。只是,身为一个十万大军的指挥官,应该不会如此莽撞吧,林宗正中将宁愿相信对方是想着孤注一掷,这样的对手打起来才稍微有意思一些。
如果这个时候给他们一通火箭炮炮弹的话,估计对方会蒙受相当大的损失。只是,林宗正中将并没有这样做,他得小心地用好自己手中的所有资源,并且,得想办法给对方尽可能大的造成伤亡。最佳的攻击时机,自然是等到对方来到了指定的炮位上并准备射的前几分钟了。为了集中火力,对方的火炮群自然要相对集中一些,自己也可以省一些炮弹了。
[奉献]
一九零零年十月十七日早晨六点钟,天津西北郊外。
蒙哥中将拿着望远镜,目不转睛地盯着十公里外的天津城,他的身边,几个英国少将和几个法国少将也一个个拿着望远镜,默不作声地盯着前方。都一天了,天津城城墙上仍然一点儿变化也没有,迎风招展的,仍然是义和团那各种各样的旗帜,隐隐约约还可以看到一些手执大刀长矛的人在城墙上巡逻。共和军仍然是一点儿影子也没有,蒙哥中将连着询问了好几拨附近地区的老百姓,得到的消息都是一样,这使得蒙哥中将的心越的烦燥了起来。
三条战壕已经基本成形,并且按照蒙哥中将的要求进行了一定的延伸,长度各达八公里,深一米五,宽两米,组成了一个半弧形的防御阵形。在阵形的重要部位,设置了几十个固定炮位,四十多门一五五毫米榴弹炮已经按照蒙哥中将的要求,被连夜送进炮位里去了。本来,蒙哥中将是准备着等开战后再把榴弹炮送入炮位,可是,一想到共和军那可怕的火箭炮,蒙哥中将还是决定,人不知鬼不觉的先安顿好一五五毫米榴弹炮再说。如果开战后,共和军用火箭炮封锁了交通壕的话,想把榴弹炮送入炮位都难。
前面的战壕上,还留了三百条宽约一米半左右的出击壕,除了可供士兵进攻外,还可以用来运输野战炮。阵地离城墙的距离在野战炮的射程之外,只能前推三公里左右,才能充分挥野战炮的作用。如果城墙上真的只有义和团士兵的话,三公里的距离,对英法联军来说根本就不是问题。以前对付大清军队和义和团武装时,他们就是大摇大摆地把火炮推到射程之内,再用猛烈的火力把城墙变成了一片火海。如果城墙上呆的是共和军,以他们的火炮实力,根本就不会让野战炮如愿推进到前面,他蒙哥中将也没有必要去做无用功,所以,这样的距离,对蒙哥中将来说,倒是相当合适的。
战壕里面,还藏了六七百只军马,这些军马本来是蒙哥手中的骑兵所用。可是,现在他的目的是攻城,骑兵所挥的作用不大,这些军马就被孤注一掷的蒙哥中将拿来牵引野战炮了。要不然,让士兵高推野战炮走上两三公里,任谁都会累成一瘫泥了。
看了看手表,蒙哥中将的脸.上没有一丁点儿表情。共和军一直没有消息,他蒙哥不可能带着十万大军在这里看热闹,所以,无论共和军有没有在城内,今天是必须动进攻了。要不然,等拖到共和军主力到达,他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主攻的时间定在早上七点半,离.现在还有半个小时左右时间。蒙哥中将放下了手,再度拿起了望远镜,看着让他心里感到不安的城墙。城墙上太静了,静得让他感到可怕。上一次进攻北京的时候,城墙上锣鼓喧天,热闹非凡,还没等四国联军冲到城墙上,城门就打开了,一大堆义和团士兵就无所顾忌地冲了出来。这事情,在四国联军中,几乎成了笑话。这样的打法,他蒙哥中将只在非洲的时候看到过几次。可是,清廷多少也算是世界大国之一,却仍然保持着如此落后的打法,难怪连着几十年,都成为了西方国家没钱的时候打秋风的对象了。
可是,今天城墙上的义和团,却.排出了一付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架式,的确让蒙哥感到费解。从望远镜中可以看到,城墙上防守的人数的确是多了起来,可是,仍然是穿着杂七杂八衣服的义和团士兵,仍然拿着大刀之类的冷兵器,连步枪都没有几个拿着。难不成,他们真的就想靠这些东西,挡住英法联军十万大军的进攻?
蒙哥中将没有想到的是,在城墙上,也有一个人拿.着望远镜,正默默地关注着自己的一举一动。说老实话,蒙哥中将的决策,让林宗正中将很是费解。所有人都知道,时间并不在英法联军这一边,共和军主力正不紧不慢地北上,蒙哥中将手中的所谓十万大军,在野战中,连给共和军主力塞牙缝都不够。在这种情况下,英法联军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管不顾地动攻城战,蒙哥中将本应该在昨天到达的时候就立刻动进攻,而不应该停下来,构筑所谓的弧形工事。
其实,城墙上没有插共和国旗帜,本来就是一个无.意之举。接管天津城后,按照规矩,本来应该立刻在天津城城墙上插上共和国旗帜。可是,此时的城墙上,旗帜已经够多的了,密密麻麻的,连个地方都腾不出来。想了想,先头部队带的旗帜也不是很多,而且,共和军也用不着在意这些个风头,就让那些再过几天就要作废的义和团旗帜再风光几天吧。至于遍布墙头的义和团旗帜,竟然导致对方的将领判断失误,倒不是林宗正中将所能预料到的。
其实,墙头满布旗帜,倒也有一个好处。大大小小.的旗帜迎风飘扬,多少挡住了对方的视线。从外面看,城墙上除了旗帜外,好象只有不多的义和团士兵站在城墙上防守。其实,在旗帜的后面,有不少的士兵在频繁地调动,其中,单单正儿八经的共和军就有六七千之多。西北面城墙上,每隔十米左右,就部署了一挺机枪,每隔二十米左右,就部署了一门迫击炮,其防御火力一点儿也不弱。只是,由于对方还没有动进攻,在林宗正中将的命令下,这些个共和军士兵就躲在后面暂时休息一下,只是让义和团士兵出去露个脸而已。这种常规的迷惑对方的战术,林宗正中将自然用得得心应手了。
对于英法联军.停下来构筑工事的作法,林宗正中将倒是心中暗暗高兴。对方如此作为,很显然是受武清突袭战的影响,心中极为忌惮共和军装甲部队的攻击,这才采取了最最保留的打法。不过,如此一来,一天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再撑上几天,共和军主力就可以北上,这帮洋鬼子只能饮恨逃跑。
七点半左右手的时候,林宗正中将注意到,城下的英法联军有了动静,其右翼分出了约一万七八千的部队,朝着天津城北面赶去,而其左翼则是分出了约**千的部队,直逼向天津城南面。很显然,这就是对方的牵制部队。对此,林宗正中将倒是一点儿也不担心。在天津城其它几个方向的城墙上,都布置了大量的兵力,其火力密度虽然没有西面的如此夸张,可也足够对付没有火炮掩护的洋鬼子步兵了。正如林宗正中将所预料的那样,对方的主攻方向放在西北面,那么,他只要专心对付这个方向就行了。
两翼部队才离开没有多久,正面战场上的英法联军就突然有了大动静。那几百条出击壕内,一下子涌出了大量的士兵,簇拥着一门门的野战炮,朝着天津城直扑了过来,英法联军的进攻,正式开始了。城墙上的义和团士兵们顿时喧动了起来,拿着各种各样的原始武器,扑到了墙洞上。只是,呆在城墙后面的共和军,却仍然一点儿动静也没有。
陪同林宗正中将巡城的吴飞鹰和王天成两个临时兵团指挥官看了看自己的手下,再看了看不动如山的共和军,摇了摇头。有经过训练跟没有经过训练,明显就是不一样。对方才刚刚推出野战炮,想要推到指定地点,起码得半个时辰左右,离炮弹落到城墙上还早着呢,那里用得早这么快就做出反应啊。看样子,此次会战之后,他们得请正规军的军官好好地训练一下自己的手下,要不然,拖了共和军的后腿,他们会被全国人民骂死掉的。
林宗正中将根本就没有注意到临时兵团士兵的举动,他的注意力,全部放在对方的出击部队上。对方一下子推出了约一百五十门野战炮,细算起来,差不多相当于蒙哥中将所拥有野战炮的一半左右。这个蒙哥中将,也算是孤注一掷了。估计对方也看得出来,共和军主力留给他们的时间并不多,他们得抓紧干活。当然,还有一个可能性,那就是,对方可能以为共和军不在天津城内,才会如此的肆无忌惮吧。只是,身为一个十万大军的指挥官,应该不会如此莽撞吧,林宗正中将宁愿相信对方是想着孤注一掷,这样的对手打起来才稍微有意思一些。
如果这个时候给他们一通火箭炮炮弹的话,估计对方会蒙受相当大的损失。只是,林宗正中将并没有这样做,他得小心地用好自己手中的所有资源,并且,得想办法给对方尽可能大的造成伤亡。最佳的攻击时机,自然是等到对方来到了指定的炮位上并准备射的前几分钟了。为了集中火力,对方的火炮群自然要相对集中一些,自己也可以省一些炮弹了。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