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技么问,史忠臣一愣,心想!“没准儿!太子对与甲口大事。向来一窍不通,可现在批复起奏章来,却头头是道,还能得到皇上的夸奖。这是什么样的进步?这是一步到位啊。估计肯定不是他自己想出来的!”
心里这么想,史忠臣却道:“不会是听了王平安的建议。皇上您想啊。王平安就是一个乡下孩子罢了。这辈子都没见过大军征战,他怎么可能会对军国大事有了解呢?”
李世民点了点头,道:“你说的也算是有些道理,王平安不可能对军国大事,有太深了解的。”迟疑了一下,他又道:“可治儿也”
皇帝的意思很明显,太子也没见过大军征战啊,除了几本兵书,还从没读通过,要让他写出这样的批复,似乎也不太可能。
史忠臣眨巴眨巴眼睛,感觉一味的替太子说好话,可能会适得其反。因为军国大事,毕竟不是李治的能力所及,太吹捧着来,万一皇上叫太子过来。考校一番,那太子会更下不来台的,最终在皇上的追问下,他仍旧会说实话。
史忠臣道:“太子读的兵书不少,但尚在学习之中,似乎不能写出如此完善的批复,会不会是马师傅教他写的呢?”
他说的马师父,是太子李治的授业师傅,中书令马周。
李世民当即释然,笑道:“如是马周教治儿写的,那就说得通了,马周是非常人,本事了得,他教治儿,联当然放心。”
史忠臣忙陪笑道:“马师傅自然是让皇上放心的。”
李世民又看了看奏章,道:“去把马周传来,联要问一问他,在教治儿时,治儿是如何的反应。有没有真正的理解,什么叫做军国大事。”
史忠臣答应一声,出了大殿。叫过一名小宦官,让他去传中书令马周到来
马周就在西台之中,前几天由于赛跑大会的事,他没怎么来中书省。公文积压了不少,今天便一直待在中书省,哪也没去,专心处理公务。小宦官来到西台,传马周去甘露殿。马周心中纳闷儿,今天早朝不是见过了,如有要事,为什么当时不说,现在却要传他?
放下手中公务,马周赶到了甘露殿。进得殿来,李世民没说别的。含笑将一道插着鸡毛的奏章,斗史忠臣给了马周。
这道奏章马周是看过的,心中确是有些想法,但做为臣子,有想法归有想法,要将想法说出来,是要经过深思熟虑的,不能张嘴就来,尤其他是中书令,如此身份,已经是为臣子的顶峰,更加不能信口雌黄了。
将奏章打开,马周扫了一眼内容,直接翻到最后,去看批语。他先看了皇帝的批语,重重地点了下头,心想:“不错,就该如此,对付游散牧民,和对付突厥正规军队,用的方法当然不能一样。”
再往下看,字迹变成了太子李治的,马周身为太子的师父,他岂有看不出字迹的道理,微微点头,心想:“太子的批复有理有据”
中书省本就是做策出的地方。而马周身为中书令,一个策划好不好。他一眼就能看得出来。当他看完李治的批复,心中就有数了,太子的批复实际上是对皇帝批复的补充,可以说是同根同源,皇帝肯定会非常赞同的,而且太子的批复又很好执行,只需因势利导,就可以达到最大的效力,是非常好的一行军事行动策利!
但是,身为太子的恩师,马周太了解李治了,李世民是父亲,父亲爱儿子是没有理由的,带有盲目性。可师傅对于弟子的评价,却要理智的多,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
奏章上的批复,肯定不是太子自己的主意,定是有人教他了!
马周将奏章送还给史忠臣,他道:“皇上,您可是想让臣说说太子的批复,是否是他亲自做出的?”
做大臣能做到宰相,能做到升无可升的地步,那肯定是有过人之处的。马周只一句话,就问到关键之处了!
李世民徽微一怔,马周这么个问法,那就证明,并不是他教的了,否则他会直接点头,说这个批复很好,顺嘴再夸夸李治,说他如何聪明。如何好学,让他这个当师傅的老怀大慰了!
叹了口气,李世民慢慢靠向椅背,道:“如不是马爱卿教他的,那么会是谁?”说完,又叹了一口气,不会真的又是王平安吧?
马周并没有往王平安的身上想。
他对王平安没有那么高的评价,王舍人在中书令当差,属于三天打汪。两天晒网的作派,或者干脆说他是个连网都懒得晒的人,更别提打渔了。对于王平安这个人,他很是欣赏,但对于王平安这个下属,他不可能有多么的欣赏,总共都没见过几次面,又谈何欣赏呢?
马周想了想,道:“关于这个,老臣还真的是不太清楚,得皇上您派人去问太子了。”
李世民有些失望,马周说话婉转,其实他这么回答,就已经在暗示。李治是不可能自己写出这样的批复的,必是有人教他,只不过教他的人,并非是马周本人罢了。
史忠臣在旁小声道:“皇上,要不要老奴去问问史爱国?”他弟弟是东宫总管,李治平常干什么,史爱国是最清楚不过的了。
李世民皱了皱眉头,道:“那,也好,去问问吧,最近有谁常去东宫。”
史忠臣答应一声,转身慢慢退下。忽听马周问道:“皇上,老臣以为,是谁教太子的并不重要,还是不要问了吧。不如等太子想说时。让他自己说出来,那样才最好。”
这是个很中肯的建议,太子大了。做父亲的不要管得太严,什么事都要管一管,反而会让太子离不开父亲这根拐杖。
李世民呃了一声,但他并非是普通人家的父亲,而李治也不是普通人家的儿子,他不放心啊!
李世民道:“其实呢,让治儿自己说出来,当然是最好的,但联想奏章上的批复如此之好,到底是哪个大臣的主意呢”嗯,这个嘛。如果让这个大臣去执行这件事,岂不会事半功倍?”
马周哦了声,点头道:“还是皇上想事想得周全,老臣一日o8姗旬书晒讥芥伞
史忠臣还没退出去呢,忽听到皇帝这么回答马周,他心里一怔,原来皇帝是要派出主意的人去边关啊!
他心里猛地想起问王平安的话来了,谁晚上吃饱了撑的,没事乱打听?许敬宗!
很好,既然许大人你那么爱多管闲事,那就让你管个够,去关外管管吧,着看那帮饿急了眼的突鼎牧民,听不听你这个中书侍郎的管!
出了甘露殿,史忠臣直奔东宫。到了东宫便叫史爱国到来,问了他太子的一些琐事,之后吩咐史爱国道:“你听着,如果有人要问,比如皇上要传你问话,说太子最近和谁走的近,你要怎么回答?”
史爱国想都不想地道:“当然是和王平安走的得近啊,太子殿下除了王平安之外,和谁都不亲近,这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史忠臣摇头道:“你错了,你要是这么回答。那就大错特错了!太子殿下最近在朝政上的处理,越来越沉稳,越来越英明果断,这能是王平安这个毛头小子,能够影响得了的吗?”
哥俩儿,大哥一露口风,史爱国立时就明白什么意思了,他问道:“大哥,那我该说太子和谁比较亲近呢?”他心中明白,大哥这是要挑人立功了!
史忠臣道:“中书侍郎许敬宗。是个有作为的人,你以后多留意一下他!”
史爱国哦了声,道:“我早就看出来了,许敬宗那人,不是个耐是住寂寞的主儿!”
史忠臣哼。多两声,又道:“太子呢,怎么没在东宫?”
史爱国道:“去芙蓉园体察民间疾苦了。”顿了顿,又道:“和王平安一起去的。”
史忠臣道:“你,亲自去找太子,暗示一下许敬宗的本事,然后再和王平安说一声,有什么好事,多多关照一下许大人!”他把“许大人”三字,咬得极重。
史爱国听大哥这个语气,马上点头道:“我这就去。”心里又明白了,大哥这不是要挑谁立功,这是要挑谁倒霉啊!
史忠臣离了东宫,返回甘露殿。而史爱国则出宫,去芙蓉园找李治和王平安了。
王平安和李治来到了芙蓉园。才进了园子,就见里面人山人海,不时地还爆出喝采声,卓声四起,极是热闹。
他们随身带着十几个侍从,领头的禁卫领,正是最近正当红的蒙氏兄弟。他们这群人,都在马车上换上了便装,扮成了老百姓的模样。
在禁卫们的保护下,王平安和李治向园中挤去。此时的芙蓉园里,搭起了一座高高的木台,木台上面彩旗飘飘。立着好几家商号的大旗。现在的长安城里,不管是要干点啥,只要能招来人看,就必定有商号赞助,趁机广而告之,大做生意,连打擂台这种事,商人们都不放过!
就见木台之上,两边各有对联。上联是:脚震黄河两岸,下联:掌劈长江南北,横披是:技冠天下!虽然口气冲了些,但总算是副工整的对联。可是,在这副对联的两边。却又有副长长的对联。长长的对联上联是:山好水好杜康酒好好好好好好。下联是:花美人美和田玉美美美美美美,横披是:好得美,美得好!
李治看了两副对联之后,笑道:“如果孤所料不错,这场打擂,必是经营杜康酒的商人和经卓和田玉的商人,联合赞助的!”
蒙大恬道:“这怎么横披都出来六个字的了?应该是四个字才对吧?”
王平安笑道:“这就叫以新制胜了,只要能引起百姓注意就好,如果能引起争论,那就更好了!”
众人说笑,向台上看去,就见一个身高过丈,体壮如牛的汉子站在台上,身穿宝蓝色的短打,腰扎火红大带,脚上套着薄底抓地靴,衣着华丽,正得意洋洋地冲百姓们拱手施礼。看样子他刚刚得胜,不知是把谁给打下去了。
这壮汉行了一圈儿的礼,直起腰来,道:“俺牛大力,今天连赢三场。一点不累
百姓们哈哈大笑,在下面拍手跺脚道:“是不累,看你的样子,连汗都没出啊!”
牛大力更是得意,他道:“这长安武技第一的名头,俺是不敢当的。俺却能当得起长安武技第二的名头。可谁是长安武技第一呢?来来来,谁要是能把俺打下擂台去。那谁就是第一了!”
下面有百姓叫道:“牛大力。你这牛皮吹得未免有些太大了吧,你也就是力气大些罢了,怎能就当上武技第二了?”
牛大力很不屑地冲喊话的方向看了眼。道:“不服?上来说话!”他两腿分开,双手抱肩,头高高抬起,很骄傲地看向天空。
就听下面有人叫道:“打赢了你。有什么好处没有?”这人带着关外口音,但是具体是哪里的口音,却不能肯定。
听下面有人问话,立时木台旁有人叫道:“谁要是能打败牛壮士,可得三十贯彩头儿!”
关外口音的人叫道:“不少啊!那让我来试试,夺个彩头。”
语音落地,一人奔上台去,是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衣衫有些破旧。但身体也挺壮,就算不如牛大力。可也差不了多少。
李治笑道:“要打了,要打了!”
王平安道:“看来这两个人差不多,虽然牛大力更壮些,但他毕竟比了三场,体力上可能不如刚登台时了。他俩势均力敌,胜负难料。”他对看人打架,没什么太大兴趣,只是陪着李治起哄罢了。
忽然,有人拉拉了他的袖子。王平安转头一看,竟是欧阳霸。欧阳霸小声笑道:“主人,你也来看热闹啊。兄弟们都来了,正在挑人呢。看谁能打,就收入到咱们的手下。”
王平安哦了声,他早先吩咐过欧阳兄弟,让他们从擅长奔跑的人中。挑选手下,看来他们挑得差不多了,又跑到擂台这里接着挑。手下嘛。自然是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
既然是给自己挑手下,王平安的兴趣立时就来了,抬头向擂台上看去。就见台上两人已经开始动手过招了。
心里这么想,史忠臣却道:“不会是听了王平安的建议。皇上您想啊。王平安就是一个乡下孩子罢了。这辈子都没见过大军征战,他怎么可能会对军国大事有了解呢?”
李世民点了点头,道:“你说的也算是有些道理,王平安不可能对军国大事,有太深了解的。”迟疑了一下,他又道:“可治儿也”
皇帝的意思很明显,太子也没见过大军征战啊,除了几本兵书,还从没读通过,要让他写出这样的批复,似乎也不太可能。
史忠臣眨巴眨巴眼睛,感觉一味的替太子说好话,可能会适得其反。因为军国大事,毕竟不是李治的能力所及,太吹捧着来,万一皇上叫太子过来。考校一番,那太子会更下不来台的,最终在皇上的追问下,他仍旧会说实话。
史忠臣道:“太子读的兵书不少,但尚在学习之中,似乎不能写出如此完善的批复,会不会是马师傅教他写的呢?”
他说的马师父,是太子李治的授业师傅,中书令马周。
李世民当即释然,笑道:“如是马周教治儿写的,那就说得通了,马周是非常人,本事了得,他教治儿,联当然放心。”
史忠臣忙陪笑道:“马师傅自然是让皇上放心的。”
李世民又看了看奏章,道:“去把马周传来,联要问一问他,在教治儿时,治儿是如何的反应。有没有真正的理解,什么叫做军国大事。”
史忠臣答应一声,出了大殿。叫过一名小宦官,让他去传中书令马周到来
马周就在西台之中,前几天由于赛跑大会的事,他没怎么来中书省。公文积压了不少,今天便一直待在中书省,哪也没去,专心处理公务。小宦官来到西台,传马周去甘露殿。马周心中纳闷儿,今天早朝不是见过了,如有要事,为什么当时不说,现在却要传他?
放下手中公务,马周赶到了甘露殿。进得殿来,李世民没说别的。含笑将一道插着鸡毛的奏章,斗史忠臣给了马周。
这道奏章马周是看过的,心中确是有些想法,但做为臣子,有想法归有想法,要将想法说出来,是要经过深思熟虑的,不能张嘴就来,尤其他是中书令,如此身份,已经是为臣子的顶峰,更加不能信口雌黄了。
将奏章打开,马周扫了一眼内容,直接翻到最后,去看批语。他先看了皇帝的批语,重重地点了下头,心想:“不错,就该如此,对付游散牧民,和对付突厥正规军队,用的方法当然不能一样。”
再往下看,字迹变成了太子李治的,马周身为太子的师父,他岂有看不出字迹的道理,微微点头,心想:“太子的批复有理有据”
中书省本就是做策出的地方。而马周身为中书令,一个策划好不好。他一眼就能看得出来。当他看完李治的批复,心中就有数了,太子的批复实际上是对皇帝批复的补充,可以说是同根同源,皇帝肯定会非常赞同的,而且太子的批复又很好执行,只需因势利导,就可以达到最大的效力,是非常好的一行军事行动策利!
但是,身为太子的恩师,马周太了解李治了,李世民是父亲,父亲爱儿子是没有理由的,带有盲目性。可师傅对于弟子的评价,却要理智的多,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
奏章上的批复,肯定不是太子自己的主意,定是有人教他了!
马周将奏章送还给史忠臣,他道:“皇上,您可是想让臣说说太子的批复,是否是他亲自做出的?”
做大臣能做到宰相,能做到升无可升的地步,那肯定是有过人之处的。马周只一句话,就问到关键之处了!
李世民徽微一怔,马周这么个问法,那就证明,并不是他教的了,否则他会直接点头,说这个批复很好,顺嘴再夸夸李治,说他如何聪明。如何好学,让他这个当师傅的老怀大慰了!
叹了口气,李世民慢慢靠向椅背,道:“如不是马爱卿教他的,那么会是谁?”说完,又叹了一口气,不会真的又是王平安吧?
马周并没有往王平安的身上想。
他对王平安没有那么高的评价,王舍人在中书令当差,属于三天打汪。两天晒网的作派,或者干脆说他是个连网都懒得晒的人,更别提打渔了。对于王平安这个人,他很是欣赏,但对于王平安这个下属,他不可能有多么的欣赏,总共都没见过几次面,又谈何欣赏呢?
马周想了想,道:“关于这个,老臣还真的是不太清楚,得皇上您派人去问太子了。”
李世民有些失望,马周说话婉转,其实他这么回答,就已经在暗示。李治是不可能自己写出这样的批复的,必是有人教他,只不过教他的人,并非是马周本人罢了。
史忠臣在旁小声道:“皇上,要不要老奴去问问史爱国?”他弟弟是东宫总管,李治平常干什么,史爱国是最清楚不过的了。
李世民皱了皱眉头,道:“那,也好,去问问吧,最近有谁常去东宫。”
史忠臣答应一声,转身慢慢退下。忽听马周问道:“皇上,老臣以为,是谁教太子的并不重要,还是不要问了吧。不如等太子想说时。让他自己说出来,那样才最好。”
这是个很中肯的建议,太子大了。做父亲的不要管得太严,什么事都要管一管,反而会让太子离不开父亲这根拐杖。
李世民呃了一声,但他并非是普通人家的父亲,而李治也不是普通人家的儿子,他不放心啊!
李世民道:“其实呢,让治儿自己说出来,当然是最好的,但联想奏章上的批复如此之好,到底是哪个大臣的主意呢”嗯,这个嘛。如果让这个大臣去执行这件事,岂不会事半功倍?”
马周哦了声,点头道:“还是皇上想事想得周全,老臣一日o8姗旬书晒讥芥伞
史忠臣还没退出去呢,忽听到皇帝这么回答马周,他心里一怔,原来皇帝是要派出主意的人去边关啊!
他心里猛地想起问王平安的话来了,谁晚上吃饱了撑的,没事乱打听?许敬宗!
很好,既然许大人你那么爱多管闲事,那就让你管个够,去关外管管吧,着看那帮饿急了眼的突鼎牧民,听不听你这个中书侍郎的管!
出了甘露殿,史忠臣直奔东宫。到了东宫便叫史爱国到来,问了他太子的一些琐事,之后吩咐史爱国道:“你听着,如果有人要问,比如皇上要传你问话,说太子最近和谁走的近,你要怎么回答?”
史爱国想都不想地道:“当然是和王平安走的得近啊,太子殿下除了王平安之外,和谁都不亲近,这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史忠臣摇头道:“你错了,你要是这么回答。那就大错特错了!太子殿下最近在朝政上的处理,越来越沉稳,越来越英明果断,这能是王平安这个毛头小子,能够影响得了的吗?”
哥俩儿,大哥一露口风,史爱国立时就明白什么意思了,他问道:“大哥,那我该说太子和谁比较亲近呢?”他心中明白,大哥这是要挑人立功了!
史忠臣道:“中书侍郎许敬宗。是个有作为的人,你以后多留意一下他!”
史爱国哦了声,道:“我早就看出来了,许敬宗那人,不是个耐是住寂寞的主儿!”
史忠臣哼。多两声,又道:“太子呢,怎么没在东宫?”
史爱国道:“去芙蓉园体察民间疾苦了。”顿了顿,又道:“和王平安一起去的。”
史忠臣道:“你,亲自去找太子,暗示一下许敬宗的本事,然后再和王平安说一声,有什么好事,多多关照一下许大人!”他把“许大人”三字,咬得极重。
史爱国听大哥这个语气,马上点头道:“我这就去。”心里又明白了,大哥这不是要挑谁立功,这是要挑谁倒霉啊!
史忠臣离了东宫,返回甘露殿。而史爱国则出宫,去芙蓉园找李治和王平安了。
王平安和李治来到了芙蓉园。才进了园子,就见里面人山人海,不时地还爆出喝采声,卓声四起,极是热闹。
他们随身带着十几个侍从,领头的禁卫领,正是最近正当红的蒙氏兄弟。他们这群人,都在马车上换上了便装,扮成了老百姓的模样。
在禁卫们的保护下,王平安和李治向园中挤去。此时的芙蓉园里,搭起了一座高高的木台,木台上面彩旗飘飘。立着好几家商号的大旗。现在的长安城里,不管是要干点啥,只要能招来人看,就必定有商号赞助,趁机广而告之,大做生意,连打擂台这种事,商人们都不放过!
就见木台之上,两边各有对联。上联是:脚震黄河两岸,下联:掌劈长江南北,横披是:技冠天下!虽然口气冲了些,但总算是副工整的对联。可是,在这副对联的两边。却又有副长长的对联。长长的对联上联是:山好水好杜康酒好好好好好好。下联是:花美人美和田玉美美美美美美,横披是:好得美,美得好!
李治看了两副对联之后,笑道:“如果孤所料不错,这场打擂,必是经营杜康酒的商人和经卓和田玉的商人,联合赞助的!”
蒙大恬道:“这怎么横披都出来六个字的了?应该是四个字才对吧?”
王平安笑道:“这就叫以新制胜了,只要能引起百姓注意就好,如果能引起争论,那就更好了!”
众人说笑,向台上看去,就见一个身高过丈,体壮如牛的汉子站在台上,身穿宝蓝色的短打,腰扎火红大带,脚上套着薄底抓地靴,衣着华丽,正得意洋洋地冲百姓们拱手施礼。看样子他刚刚得胜,不知是把谁给打下去了。
这壮汉行了一圈儿的礼,直起腰来,道:“俺牛大力,今天连赢三场。一点不累
百姓们哈哈大笑,在下面拍手跺脚道:“是不累,看你的样子,连汗都没出啊!”
牛大力更是得意,他道:“这长安武技第一的名头,俺是不敢当的。俺却能当得起长安武技第二的名头。可谁是长安武技第一呢?来来来,谁要是能把俺打下擂台去。那谁就是第一了!”
下面有百姓叫道:“牛大力。你这牛皮吹得未免有些太大了吧,你也就是力气大些罢了,怎能就当上武技第二了?”
牛大力很不屑地冲喊话的方向看了眼。道:“不服?上来说话!”他两腿分开,双手抱肩,头高高抬起,很骄傲地看向天空。
就听下面有人叫道:“打赢了你。有什么好处没有?”这人带着关外口音,但是具体是哪里的口音,却不能肯定。
听下面有人问话,立时木台旁有人叫道:“谁要是能打败牛壮士,可得三十贯彩头儿!”
关外口音的人叫道:“不少啊!那让我来试试,夺个彩头。”
语音落地,一人奔上台去,是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衣衫有些破旧。但身体也挺壮,就算不如牛大力。可也差不了多少。
李治笑道:“要打了,要打了!”
王平安道:“看来这两个人差不多,虽然牛大力更壮些,但他毕竟比了三场,体力上可能不如刚登台时了。他俩势均力敌,胜负难料。”他对看人打架,没什么太大兴趣,只是陪着李治起哄罢了。
忽然,有人拉拉了他的袖子。王平安转头一看,竟是欧阳霸。欧阳霸小声笑道:“主人,你也来看热闹啊。兄弟们都来了,正在挑人呢。看谁能打,就收入到咱们的手下。”
王平安哦了声,他早先吩咐过欧阳兄弟,让他们从擅长奔跑的人中。挑选手下,看来他们挑得差不多了,又跑到擂台这里接着挑。手下嘛。自然是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
既然是给自己挑手下,王平安的兴趣立时就来了,抬头向擂台上看去。就见台上两人已经开始动手过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