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河上的风有些微凉,老伯凹下去的眼窝里的眼睛,在灯光下显得更加浑浊不明亮,他轻轻的划着浆,听路淮琛这样说,他微微发愣,“哦,”他反应慢了几分,“不知令堂的朋友尊姓啊?”
记忆里,那个男人常常西装革履,带着一副金丝镶框眼镜,满身的书卷气息,他看在眼里觉得他像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用温润如玉来形容他倒也不为过。
“姓沈。”路淮琛淡淡的说。
“我姓沈名卿,按照辈分你得喊我一声叔叔。”
“……”
“你妈妈的事情我会想办法,你不要担心,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才是。”
“……”
老旧的书桌上,一张白纸上写着工整的行楷:
淮琛,我与你妈妈之间的羁绊从此开始便断了,她是断没有拖欠我什么的,我欠她的现如今也已还不清,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她都尝了个遍,你勿要怪她弃你而去,有些事情她也是身不由己。
勿念,愿安好
沈卿留
除了那一大段枯燥无味的自我介绍外,唯一留在路淮琛记忆里关于他的东西,就是这封他离别时写的信了。
“是姓沈,名字单字一个卿,我记得他若还在这世上,约莫应是年过半百的年纪了。”老伯哀哀的叹息一声。
路淮琛波澜不惊的眼睛终于有了一丝波动,他问,“您认识他?”
“算是朋友吧,他是个待人极温和的人,在这带人缘颇好,不过如今这里的商铺换了一家又一家,记得他的人不多了。”
景欢将手从水里抽出,白皙的手上沾着晶莹点点的水珠,她将掉下来的碎发掖在耳后,把玩着手里的金属书签。青葱细嫩的玉指摩挲着那签子上的那几个小字,“阿伯,这位沈叔叔以前是做什么生意的?”
“姑娘你手里拿的是什么?”阿伯并没有回答她的问题,她手里金闪闪的书签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个吗?”她晃了晃手里的书签,递给老伯,解释道,“这是我在夫子庙那里淘来的书签。”她笑着说。
老伯把书签放在明亮的灯光下观摩,寥寥几个小字却又满含韵味,“就是这个。”老伯说。
“什么?”景欢不解,问道。
“沈先生也是卖书签的,他家的书签都是他亲手做的,上面的小字是他一笔一划刻上去的,他做的签子精致讨人喜欢,来夫子庙观光的游客瞧着好看总有买回去送朋友的,说起来他的生意做的倒是红火的。”
“那他现在人在何处?”路淮琛在这件事上显得意兴阑珊,景欢倒是更加关心沈卿辞的故事。
“好些年没有他的消息了。”那个儒雅淡然的人,来时像一阵风,走时也还是一阵悄无声息的风,留下的除了叹息好像也别无他物了。
“只记得有一年他带了个女人回来,帮衬着他打理店铺的生意,女人在这里留了几个月便走了,大家原先以为是他的妻子,后来猜测着并不是,旁人问起他也并不解释,没过几个月他也走了,听说期间回来过一次,也不知是真是假,不过从此就没了他的消息。”
路淮琛看着隔岸的灯火人烟,绿水从船身两侧流淌而过,他掐灭了手中的烟,将烟蒂扔进四方桌子上的烟灰缸里。
风轻轻吹过,整条船在河中央显得格外孤独,下了船,景欢欢欢喜喜的拉路淮琛上岸,笑着跟老伯告别。
“小伙子,有空来再照顾我老头子的生意啊。”老伯意味深长的说。
路淮琛看着那个苍老朴实的面孔,淡淡的说,“好。”
路上景欢一会儿子夸赞秦淮河里放的花灯好看,一会儿子对夫子庙的小吃吐槽起来,路淮琛偶尔搭腔,大多数时候他都是沉默的,也不知是在听她说话,还是在想别的事情。
不知不觉就走到了老东门,老门东是南京老城南地区的古地名,沿着夫子庙箍桶巷一直往南走就是了。相比夫子庙的喧闹、拥挤,这里要更从容安静。
“淮琛,你喜欢南京吗?”和上海相比她不喜欢南京一到夏天就阴雨连绵的天气,也不喜欢南京的潮湿和阴霾不散。
“不喜欢。”路淮琛眉头微蹙。
他没有犹豫的直接回答,让她有些措手不及,不喜欢这个城市吗?那为什么还要一直留在这里,他现在的经济条件明明可以选择更加优越的城市生活,但是他却待在这个他并不喜欢的城市,“为什么不喜欢还要继续留在这里?”
他讨厌一到夏天就被阴雨覆盖的南京城,不想回忆的记忆也通通都与这座城市有关,但是牵绊他一直留在这里的原因…是她吧。
“有些事情是说不清原因的。”
确实有些事情说不清原因,比如周先生不爱欢小姐,再比如她爱路淮琛。
“说不清楚挺好的,这样还可以留一点空间回味。”她笑笑,露出皓齿。
她逛得有些累了,便拉着路淮琛坐在路边的石凳上,她伸了个懒腰,掏出手机看了看时间已经十一点了。
“谢谢你今天带我逛夫子庙。”她笑着说。
“举手之劳而已。”他的回答总是淡漠,或者疏离。
“说起来,我对船上阿伯讲的,沈叔叔和那个神秘女人的故事很感兴趣。”景欢抬头看着他,他的眼睛里满载星辰的光芒。
他忽然的来,又忽然的离去,总是会让人好奇,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什么时候你跟姓沈的关系这么亲了,叔叔都叫上了。”路淮琛唇角勾起嘲弄,他对沈卿辞有说不上来的敌意,光是听到他的名字他就不觉生起厌烦。
景欢听出他的不悦,她并不知道自己说错了什么,她轻咬朱唇,“对不起…我是不是说错了什么?”
寂静,他半晌不语。
“秦淮河上的话,不过是个故事,听过就忘了吧。”他恢复清冷淡漠的神态,她刚刚所触碰到的他的恣意张扬,仿佛只是她的一场错觉。
在她面前的他,除去拍戏时的各色情感外,也只剩下这股子清冷,她好奇极了,除去这副冷淡的皮囊,侬为伊人笑时,是在何时,是遇何人之时?这样想着她竟羡慕起那人来,转念想想又不免嫉妒起来。
(本章完)
记忆里,那个男人常常西装革履,带着一副金丝镶框眼镜,满身的书卷气息,他看在眼里觉得他像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用温润如玉来形容他倒也不为过。
“姓沈。”路淮琛淡淡的说。
“我姓沈名卿,按照辈分你得喊我一声叔叔。”
“……”
“你妈妈的事情我会想办法,你不要担心,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才是。”
“……”
老旧的书桌上,一张白纸上写着工整的行楷:
淮琛,我与你妈妈之间的羁绊从此开始便断了,她是断没有拖欠我什么的,我欠她的现如今也已还不清,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她都尝了个遍,你勿要怪她弃你而去,有些事情她也是身不由己。
勿念,愿安好
沈卿留
除了那一大段枯燥无味的自我介绍外,唯一留在路淮琛记忆里关于他的东西,就是这封他离别时写的信了。
“是姓沈,名字单字一个卿,我记得他若还在这世上,约莫应是年过半百的年纪了。”老伯哀哀的叹息一声。
路淮琛波澜不惊的眼睛终于有了一丝波动,他问,“您认识他?”
“算是朋友吧,他是个待人极温和的人,在这带人缘颇好,不过如今这里的商铺换了一家又一家,记得他的人不多了。”
景欢将手从水里抽出,白皙的手上沾着晶莹点点的水珠,她将掉下来的碎发掖在耳后,把玩着手里的金属书签。青葱细嫩的玉指摩挲着那签子上的那几个小字,“阿伯,这位沈叔叔以前是做什么生意的?”
“姑娘你手里拿的是什么?”阿伯并没有回答她的问题,她手里金闪闪的书签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个吗?”她晃了晃手里的书签,递给老伯,解释道,“这是我在夫子庙那里淘来的书签。”她笑着说。
老伯把书签放在明亮的灯光下观摩,寥寥几个小字却又满含韵味,“就是这个。”老伯说。
“什么?”景欢不解,问道。
“沈先生也是卖书签的,他家的书签都是他亲手做的,上面的小字是他一笔一划刻上去的,他做的签子精致讨人喜欢,来夫子庙观光的游客瞧着好看总有买回去送朋友的,说起来他的生意做的倒是红火的。”
“那他现在人在何处?”路淮琛在这件事上显得意兴阑珊,景欢倒是更加关心沈卿辞的故事。
“好些年没有他的消息了。”那个儒雅淡然的人,来时像一阵风,走时也还是一阵悄无声息的风,留下的除了叹息好像也别无他物了。
“只记得有一年他带了个女人回来,帮衬着他打理店铺的生意,女人在这里留了几个月便走了,大家原先以为是他的妻子,后来猜测着并不是,旁人问起他也并不解释,没过几个月他也走了,听说期间回来过一次,也不知是真是假,不过从此就没了他的消息。”
路淮琛看着隔岸的灯火人烟,绿水从船身两侧流淌而过,他掐灭了手中的烟,将烟蒂扔进四方桌子上的烟灰缸里。
风轻轻吹过,整条船在河中央显得格外孤独,下了船,景欢欢欢喜喜的拉路淮琛上岸,笑着跟老伯告别。
“小伙子,有空来再照顾我老头子的生意啊。”老伯意味深长的说。
路淮琛看着那个苍老朴实的面孔,淡淡的说,“好。”
路上景欢一会儿子夸赞秦淮河里放的花灯好看,一会儿子对夫子庙的小吃吐槽起来,路淮琛偶尔搭腔,大多数时候他都是沉默的,也不知是在听她说话,还是在想别的事情。
不知不觉就走到了老东门,老门东是南京老城南地区的古地名,沿着夫子庙箍桶巷一直往南走就是了。相比夫子庙的喧闹、拥挤,这里要更从容安静。
“淮琛,你喜欢南京吗?”和上海相比她不喜欢南京一到夏天就阴雨连绵的天气,也不喜欢南京的潮湿和阴霾不散。
“不喜欢。”路淮琛眉头微蹙。
他没有犹豫的直接回答,让她有些措手不及,不喜欢这个城市吗?那为什么还要一直留在这里,他现在的经济条件明明可以选择更加优越的城市生活,但是他却待在这个他并不喜欢的城市,“为什么不喜欢还要继续留在这里?”
他讨厌一到夏天就被阴雨覆盖的南京城,不想回忆的记忆也通通都与这座城市有关,但是牵绊他一直留在这里的原因…是她吧。
“有些事情是说不清原因的。”
确实有些事情说不清原因,比如周先生不爱欢小姐,再比如她爱路淮琛。
“说不清楚挺好的,这样还可以留一点空间回味。”她笑笑,露出皓齿。
她逛得有些累了,便拉着路淮琛坐在路边的石凳上,她伸了个懒腰,掏出手机看了看时间已经十一点了。
“谢谢你今天带我逛夫子庙。”她笑着说。
“举手之劳而已。”他的回答总是淡漠,或者疏离。
“说起来,我对船上阿伯讲的,沈叔叔和那个神秘女人的故事很感兴趣。”景欢抬头看着他,他的眼睛里满载星辰的光芒。
他忽然的来,又忽然的离去,总是会让人好奇,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什么时候你跟姓沈的关系这么亲了,叔叔都叫上了。”路淮琛唇角勾起嘲弄,他对沈卿辞有说不上来的敌意,光是听到他的名字他就不觉生起厌烦。
景欢听出他的不悦,她并不知道自己说错了什么,她轻咬朱唇,“对不起…我是不是说错了什么?”
寂静,他半晌不语。
“秦淮河上的话,不过是个故事,听过就忘了吧。”他恢复清冷淡漠的神态,她刚刚所触碰到的他的恣意张扬,仿佛只是她的一场错觉。
在她面前的他,除去拍戏时的各色情感外,也只剩下这股子清冷,她好奇极了,除去这副冷淡的皮囊,侬为伊人笑时,是在何时,是遇何人之时?这样想着她竟羡慕起那人来,转念想想又不免嫉妒起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