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孔子开辟道场,老子出函谷关

    “仁,亲也。”

    “仁者,情志好生爱人,故立字二人为仁。”

    “上下相亲谓之仁。”

    “温良者,仁之本也。”

    “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

    “仁者,可以观其爱焉。”

    ………………………………….

    浩浩荡荡三千里至仁至爱清气汇聚成一股洪流,不知其宽,弥漫周天,随着孔子抑扬顿挫的念诵《诗经》而不断掀起朵朵浪花。

    势连天界,名号火云;青青翠翠的乔松,龙鳞重叠;倚猗挺挺的秀竹,凤尾交稍。

    丹壁上更有些分分明明的金碧影,低涧中只见那香香馥馥的瑞莲花;洞府中锁着那氤氤氲氲的雾霭,青峦上笼着烂烂缦缦的烟霞。

    碧水跳珠,点点滴滴,从yu女盘中泄出;虹霓流彩,闪闪灼灼,自苍龙岭上飞斜。

    真个是福地无如仙境好,火云仙府胜玄都。

    水火童子正手挎竹篮,采摘药饵,不料天际突然扑下一股浩浩荡荡的清波,哗啦啦作响,澄净无垢,恍若银河倒挂,飞流直下三千尺

    “咦?”

    水火童子皱着鼻子闻了一下,嗅出一丝气息,心中纳闷。

    “这气息纯正清澈,中正平和,满含耿耿忠心,为民请命之赤胆忠心,不似心怀恶意之徒,只是怎么未曾听说过呢?”

    水火童子正摇头晃脑思索,此时传来一声悦耳动听的朗朗读书声。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抬头一看,只见一鹤发童颜、白须三尺的老丈手握竹简,脚踏清波而来。

    “兀那老头,你乃何人,难道不知此处乃是上古人族三皇居所,怎可如此冒冒失失,惊扰尊驾”

    孔子一听这脆生生地呵斥声,停下吟诵,上前拱手道:“启禀仙童,老夫乃是后学末进孔仲尼,闻圣贤之书而得道,欲瞻仰三皇尊容,望仙童代为通报”

    “呀居然有人能够读书成道,稀奇,稀奇”

    水火童子一听心中大奇,盯着孔子转了几圈,似乎要看看孔子是否有三头六臂。

    孔子苦笑不已,知道自己可谓是得天独厚,三皇五帝不可追,谁知居然死后能够凭借教化之德羽化成仙,得长生之道。

    “童儿还不快快引进客人来”

    一阵仙音响起,威严厚重,却又不失和蔼、慈祥,祥云滚滚,瑞霭重重。

    水火童儿知道乃是大老爷吩咐,不敢怠慢,绷着小脸,规规矩矩拿着拂尘,挎着竹篮带着孔子入了火云洞。

    火云洞云生八处,雾起四方,挺生秀柏,屈曲苍松。

    一路走来,只见得:芙蓉峰龙聪,紫盖岭巍峨。百草含香,味炉烟鹤唳;踪上有玉虚之宝,朱陆之灵台。

    舜巡禹祷,玉简金书;楼阁飞青鸾,亭台隐紫雾。

    地设名山雄宇宙,天开仙境透叁清;几个桃梅花正放,满山瑶草色皆舒。

    龙潜涧底,虎伏崖前:幽乌如诉语,驯鹿近人行。

    白鹤伴云栖老桧,青鸾丹凤向阳鸣;

    火云福地真仙境,金阙仁慈治世公。

    孔子不敢多留恋美景,随着水火童子来到一处殿堂,不见雕琢,只是看着全然是一自然形成的山洞。

    藤萝掩映,僻静无扰,一方青石安放,三位尊驾端坐其上。

    孔子观之,见三位圣人,当中一位,顶生二角,慧目光华四射,璀璨不可直视;左边一位,披叶盖肩,腰围虎豹之皮,长生造化清气在头顶结成一株长生不老瑶草;右边一位,身穿帝服,威严有度,虎目四顾。

    不敢践越阶次,只得倒身拜言:“弟子孔仲尼,德行浅薄,上天垂怜,得以身死而羽化,不渡天劫而成仙道,仰慕三皇五帝之功绩,特来拜见,悉听教诲,望三位圣人不吝赐教”

    孔子诉毕,三皇一时惊讶无比。

    左边一位,乃是地皇神农氏,奇道:“怪哉怪哉读书人天下之多,恍若过河之江鲫,数不胜数,可也从未听闻有人可以直接不渡仙劫,而羽化成仙,而且看其骨骼清奇,丰神俊朗,头顶天门大开,道气冲天而起,直如狼烟,显然道行不浅,我不知矣”

    “不错,明明手无寸铁,乃是一介凡人,居然可以通神长生,让人大开眼界,不知兄长有何见教?”

    人皇轩辕氏皱眉道。

    孔子闻言,冷汗涔涔,这位人皇乃是文治武功中凭借武功而治天下,身旁始终萦绕一股化不开的杀气,让孔子感觉危险无比,不敢直视。

    正中伏羲圣皇倒是温和敦厚,看出了孔子的紧张,抚慰道:“莫怕,我看你头顶鸿运之广,不输于诸天大罗金仙,可谓是有大气运之人,有此奇遇也未必可知。”

    说着,头顶贰角螺纹闪烁毫光,光丝垂落,形成一八卦台。

    天皇食指轻点,八卦台明灭不定,生死幻灭,散发出一股玄奇、恢弘而不可揣摩的气息,镇压万物,掌控福祸,号令生死。

    结果,八卦台嗡嗡作响,足足十二股冲天紫气冒起,只是强弱不一,唯有一股中正平和,而韧性极强。

    最后,这十二股气息有的慢慢消散萎靡,有的被这股清气慢慢吞噬,一股闪耀着“法、术、势”的紫气先是冉冉升起,随后盛极而衰,被中庸之气吞噬,而后乃是一股五行之气又被吞噬,使得这股中庸浩然之气独占鳌头,遥遥领先。

    随后,陡然从天而降两股恢弘气流,一股金灿灿的,梵音不断,檀香袭袭;一股清静无为,上善若水。

    三股气息互相争锋,又互相缠绕,你吞我噬,使得三方各有胜负,占据整个八卦台。

    砰,天威可怖,一道透明巨剑斩下,八卦台立马分崩离析,化为乌有。

    “啧啧,居然遭致天谴,想来也是惊天秘闻。”

    轩辕氏虽然不懂天机演算,但是也知道刚才那把利剑乃是天道之剑,专门诛杀一切不符合天命之人、物。

    如果不是四人尽皆有大气运在身,怕是四人也要被毫不留情的诛杀。

    孔子被那股毫无感情、只有杀气的巨剑气机一冲,立马七窍流血,砰的一声,倒飞出三百米。

    伏羲圣皇脸色微变,一拂,周天镇压,紊乱的空间归于平静。

    神农氏头顶瑶草一摆,一股充满生机的青气飞落,卷住孔子,滋养全身,愈合其伤口。

    “多谢圣皇恩德”

    孔子虽然看似脸色苍白,但是精神还算可以,伤口不见,已经恢复。

    “此乃莫大玄机,贫道也不敢妄自传于他耳,只是你乃天命之人,日后贵不可言,气运宏博,不可度量,还望好自为之”

    伏羲挥挥手,让孔子退下。

    孔子知道伏羲圣皇自创八卦,精通玄术,善于演算福祸命数,此时不愿告诉自己其中玄机,心痒难耐,却又不敢放肆,只得满心疑惑退出。

    “师兄,这是为何?”

    神农问道。

    “此事涉及佛道,不是我等可以插手之事,天道自有其道,人自有其命数,顺其自然吧”

    伏羲皱着眉宇言道,眼底却是深深的忧虑。

    孔子出了火云洞,思及自身已经成仙,还须开辟道场,安身立命。

    只是天庭所在不是其所喜,正所谓“敬鬼神而远之”,于是循着三十三天,在第十七重天宇【元载孔升天】停下云光。

    “虽然天宇重重,高不可及,愈往上,轻灵之气越发充盈,对于练气士而言,可谓是洞天福地,只是我儒门一脉,不在练气,却是无需如此。

    况且此重天宇号称【元载孔升天】,与我之机遇颇有暗合,此乃天数,合该在此开辟道场。”

    孔子肃然,朝天一拜,朝万民一拜,敬天为民,头顶《论语》书简徐徐展开。

    “仁者必有勇”

    轰,天地震动,空间震荡如潮。

    “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一步踏出,天崩地裂,大地裂开,裂缝大如鸿沟,天光初现,雾霭始霁。

    “夫民,神之主也”

    骇人听闻,天地有感,神仙震怒,万民振聋发聩,大陆浮现,正气长存。

    天庭威压袭来,迫使空间不稳,开始变形。

    孔子屹然不惧,九尺身高傲然挺立。

    “克己复礼为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砰,凌霄殿中玉帝噗的喷了一口鲜血,愤恨的目光望着昊天镜中垂垂老矣、却让人不容小觑的孔子。

    “君子而不仁者有矣,未有小人而仁者矣”

    朗朗诵读传来,清正平和,不含褒贬,不分派别,却让昊天大帝暴跳如雷。

    “匹夫安敢欺我至此”

    “陛下息怒,此人天命在身,我等不可小视,还需徐徐图之。”

    威严端庄,头戴金簪,凤袍加身,母仪天下,瑶池金母,天庭女主。

    秀目微瞥,异彩连连,不知所想。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雷霆一击,玉帝颤抖,不发一语,只是恨意未曾消减,反而火上浇油,越发炽热。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嗯?”

    玉帝疑惑,王母窃喜。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此人有大德,陛下不凡招安”

    西王母眉开眼笑,劝慰道。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性格坚韧,内心有原则,不容易啊”

    玉帝恨道。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道场浮现,鬼斧神工,不见亭台楼阁,不显雕栏玉砌,唯有茅屋一座,草席一张,典籍数万,汗牛充栋,不可胜数。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话音刚落,山峦迭起,层层叠翠;飞瀑直流,叮咚作响。

    假山座座,池塘莲开,生气盎然,近乎于道。

    “善哉,善哉,当为【春秋阁】”

    言出法随,茅草屋顶悬浮起一石匾,银钩铁画,正气凛然,巍然曰:“春秋阁”

    孔子满意地点点头,手握书简,脚踏丹青而入。

    先生入了草屋,席地而坐,环顾四周,闻着熟悉的书卷气,心情舒畅。

    看着外面浓浓的雾气,毫无规章制度,聚散无依,喟然长叹,抖一抖书简,飞出“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十二字。

    这十二个斗大字符,微光闪闪,渺小如萤火虫,然而气象浩然、恢弘、博大,散发着让人心生敬畏的气息。

    围绕【春秋阁】一圈,布下儒门“仁阵”,护卫殿堂,传承儒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朗朗读书声清晰硬朗,铿锵有力,金石有声,传遍洪荒,震动乾坤。

    ………………………………

    不提洪荒各处仙佛被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浩大气势所惊动,纷纷下界传道,欲要窥伺大道之玄机,求永生之秘法。

    话说老聃任周守藏室史,数次归家省亲,欲劝母亲随之去周;其母在陈国相邑住久,人熟地熟,不愿远迁。日月如梭,光阴荏苒,转眼间已过三十余年。

    一日,老聃忽得家讯,言家母病危,于是报请天子,归家省视。待回到家时,母已辞世。

    面对茫茫大地上一堆黄土,思想九泉之下母亲之灵,回忆母亲慈祥容貌、养育之恩,老聃悲痛欲绝,寝食俱废,席地而坐,沉思冥想,忽发自己愚钝;顺理追索,恍然大悟,如释重负,愁苦消解,顿觉腹饥体倦。

    于是饱餐一顿,倒头大睡。

    家将、侍女皆感奇怪,待其醒来,问其缘故。

    老聃答道:“人生于世,有情有智。有情,故人伦谐和而相温相暖;有智,故明理通达而理事不乱。

    情者,智之附也;智者,情之主也。

    以情通智,则人昏庸而事颠倒;以智统情,则人聪慧而事合度。

    母亲生聃,恩重如山。今母辞聃而去,聃之情难断。情难断,人之常情也。

    难断而不以智统,则乱矣,故悲而不欲生。

    今聃端坐而沉思,忽然智来,以智统情,故情可节制而事可调理也。情得以制,事得以理,于是腹中饥而欲食,体滋倦而欲睡。”

    家将问道:“智何以统情?”

    “人之生,皆由无而至有也;由无至有,必由有而返无也。

    无聃之母及聃之时,无母子之情也;有聃之母及聃,始有母子之情也;母去聃留,母已无情而子独有情也;母聃皆无之时,则于情亦无也。

    人情未有之时与人情返无之后不亦无别乎?

    无别而沉溺於情、悲不欲生,不亦愚乎?

    故骨肉之情难断矣,人皆如此,合于情也;难断而不制,则背自然之理也。背自然之理则愚矣

    聃思至此,故食欲损而睡可眠矣。”

    众人闻之,心皆豁然旷达。

    周敬王二年,老聃守丧期满返周。

    周敬王四年,周王室发生内乱,王子朝率兵攻下刘公之邑。周敬王受迫。

    当时晋国强盛,出兵救援周敬王。

    王子朝势孤,与旧僚携周王室典籍逃亡楚国。老聃蒙受失职之责,受牵连而辞旧职。

    于是离宫归隐,骑一青牛,欲出函谷关,西游秦国。

    离开周王朝洛邑不远,但见四野一片荒凉。断垣颓壁,井栏摧折,阡陌错断,田园荒芜,枯草瑟瑟。田野里不见耕种之马,大道上却战马奔驰不息,有的马还拖着大肚子艰难地尾追其后。

    目睹此景,老聃叹道:

    “夫兵者,不祥之器也,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适可而止,恬淡为上。

    胜而不必自美,自美者乃乐杀人也。

    夫乐杀人者,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兵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兵之后,必有凶年。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则戎马生于郊。戎马生于郊,则国乱家破矣。”

    话说函谷关守关官员关尹,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

    一日夜晚,独立楼观之上凝视星空,忽见东方紫云聚集,其长三万里,形如飞龙,由东向西滚滚而来,自语道:“紫气东来三万里,圣人西行经此地。青牛缓缓载老翁,藏形匿迹混元气。”

    于是派人清扫道路四十里,夹道焚香,以迎圣人。

    七月十二日午后,夕阳西斜,光华东射。关尹正欲下关查看,忽见关下稀落行人中有一老者,倒骑青牛而来。

    老者白发如雪,其眉垂鬓,其耳垂肩,其须垂膝,红颜素袍,简朴洁净。

    关尹仰天而叹道:“我生有幸。得见圣人”

    三步并作两步,奔上前去,跪于青牛前拜道:“关尹叩见圣人”

    老子见叩拜之人方脸、厚唇、浓眉、端鼻,威严而不冷酷,柔慈而无媚态,早知非一般常人,故意试探道:

    “关令大人叩拜贫贱老翁,非常之礼也老夫不敢承当,不知有何见教?”

    关尹道:“老丈,圣人也务求留宿关舍以指修行之途。”

    老子道:“老夫有何神圣之处,受你如此厚爱?惭愧惭愧,羞杀老夫矣?”

    关尹道:“关尹不才;好观天文略知变化。见紫气东来,知有圣人西行,见紫气浩荡,滚滚如龙,其长三万里。知来者至圣至尊,非通常之圣也;见紫气之,是老翁之状;见紫气之前有青牛星相牵,知圣人乘青牛而来也。”

    老子听罢,哈哈大笑:“过奖、过奖老夫亦早闻你大名,特来拜会。”

    关尹闻言大喜,叩头不迭。

    之后,关尹引老子至官舍,请老子上坐,焚香而行弟子之礼,恳求道:

    “先生乃当今大圣人也圣人者,不以一己之智窃为己有,必以天下人智为己任也。

    今汝将隐居而不仁,求教者必难寻矣何不将汝之圣智著为书?

    关尹虽浅陋,愿代先生传于後世,流芳千古,造福万代。”

    老聃允诺,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

    上篇起首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人称《道经》。

    下篇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故人称为《德经》,合称《道德经》。

    《道经》言宇宙本根,含天地变化之机,蕴阴阳变幻之妙;下篇《德经》,言处世之方,含人事进退之术,蕴长生久视之道。

    关尹得之,如获至宝,终日默诵,如饥似渴。

    却说关尹拜老子为师,辞官随老子沿秦岭终南山神仙路西行,昼行夜宿,不几日来到将军山下。

    只见此处祥云缭绕,四季如春,溪流纵横,鱼翔浅底,百鸟争鸣,龙飞凤舞,牡丹竞放,泉水叮咚,真乃世外桃源

    老子抬头望时,只见一巨石十分奇异,如有人形,豹头环眼,铁面虬鬓,一手执剑,一手执扇,五蝠飞舞,正气浩然,不尽叹到:“道可道,非常道,宇宙造物,天地之始,万物之母,欲观其妙,常有也”

    此法微言大义,乃无上道经《道德经》。

    顽石点头,感应成精,日后吐纳云气,吸收天地灵气、日月精华。

    天长日久之后,该奇石通灵成精,化而为人,取名【钟馗】,生于甘而居于泉,文武全修,豹头环眼,铁面虬鬓,相貌奇异,经纶满腹,刚直不阿,不具邪祟,待人正直、肝胆相照。

    下山入世,获贡士首而状元不及,抗辩无果,报国无门,舍生取义,怒撞殿柱亡,皇以状元职葬之,托梦驱鬼愈唐明皇之疾,封“赐福镇宅圣君”,诏告天下,遍悬《钟馗赐福镇宅图》护福祛邪魅以佑平安,此乃后话。

    且说老子与伊喜结草阿福泉,马放南山,老牛坡放牛,南山不老松下讲道,发现终南捷径后清凉山讲经,楼观台炼丹,铸南山铁案,享南山之寿,是谓道教之祖庭,钟馗之故里,天下第一福地也。

    关尹修道楼观台,乃是楼观一脉祖师。

    老子骑青牛而出函谷关,来到迦毗罗卫国,隐匿云端,观照皇室。

    本章节由书友上传

章节目录

重生慈航普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本书只为原作者单翼天使马里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230章孔子开辟道场,老子出函谷关-重生慈航普度小说下载,重生慈航普度,一本书并收藏重生慈航普度最新章节 伏天记一本书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