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广宇掌权以来的两年间这个国家便以前所未有的对着她所面临的一切挑战艰难地实现着老大帝国的现代转型。

    在这个老大帝国身上寄托着太多的历史包袱和旧有弊端犹如一辆装满着货物的大车在启动阶段付出极大的力气后仍然只能使车辆移动外界难以察觉的距离但渡过了这种最艰难的起步阶段一旦进入到相对顺风顺水的道路同样的力气便可使这辆车以较快的度运转。

    驾车是如此治理国家也是如此。倘若两年前在慈禧刚刚驾崩那天举国上下对预备立宪的前景和目标还充满重重疑虑的话那么通过两年的变革与实践“维新立宪”四个字作为国家的根本和展方向已深深地映入每一个人的印象即便对预备立宪持最保守、最消极态度的官僚也最多只敢质疑立宪的进程和度而不敢公然全盘反对立宪因为他知道这样除了触犯众怒外捞不了一丝好处。

    帝国国会大厦的落成便可视为立宪精神的外在体现。这幢在京师皇城根下兴建的建筑物是帝国皇帝亲自委托德国建筑设计师建造的精品占地虽然不大结构亦算不上巍峨宏伟但对每一个关心帝国时政的人物而言这里无疑是帝国宪政最可向往的朝圣地。在这幢建筑物上面寄托着帝国精英分子太过的理想与愿望。

    是故。当十月初一日众多议员迈步走向帝国国会大厦时他们心灵受到地冲击几乎和知道帝国即将实行宪政一样来得震撼。

    帝国国会大厦是中西建筑艺术结合的珍品。她的屋顶、回廊、檐沿依然是中国传统风格的完美展现高高上翘的檐沿一角象征着帝国追求自我革新永不停步的努力姿态;她地立面、楼层和门柱是欧洲现代风格的集中展现。汉白玉雕饰的门柱巍然矗立在两两门柱之间是一道道大门但这九道门却是一般大小没有所谓正门与偏门的区别也就从根本上摈弃了等级不同的隐喻表征着每一位前来参加会议的议员都是代表民意的平等体这象征着帝国宪政的进步与扬。

    当然在进入这扇大门之前。与会议员先还要拾阶而上迈过那三九二十七阶全部由花岗岩构成地台阶。只有走完这些台阶站在汉白玉柱子前回望走过的历程时才会明白这种进步与自我革新的成就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是多么地蜿蜒曲折——因为站在此处可以清楚地看清大厦前面广场的正中央的旗杆那上面高高飘扬的不正是帝国黄龙国旗么?

    旗杆的不远处是一块黑色的大理石碑上面刻着“维新变法烈士纪念碑”几个苍虬有力的大字背面刻着谭嗣同等戌戌六君子地英名以及悼念他们的碑文时刻提醒着人们缅怀这些为了维新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先辈。

    弹指一挥间。12春秋过去带着了多少往事你的英名却始终不朽……

    入得九门去后便进入了国会大厦内部。大厦内部由东西两个主会场组成东会场为资政院开会之所西会场为弼德院开会之所。在两个主会场旁边。是团团围绕会场上下三层一共162大小不一的房间其中一些房间是中小型会议室可供代表团、议案起人召开小型会议讨论使用;有些是休息室可供议会代表在会议间隙休息使用;有些是资料室和档案室可供与会议员查阅资料使用当然现在是空空如也;还有一些则是工作人员用房。

    东西两个主会场是帝国大厦最具特色的地方两个主会场一般大小。且均采用了沉降式阶梯模样。如果从上至下俯视则可以清楚地看到会场被一个椭圆分割成东西两个扇形。椭圆是会场中心扇形是座椅地分布地根据设计。最高的座椅和会场中心的垂直高度高达32尺随着地势和座椅的逐节提升使得哪怕坐在最后一排的议员亦不会被前面之人挡住视线。

    两个扇形一个简称议员扇形位次稍多考虑到今后资政院议员扩容的需要一共设了36o全部由议员按代表团分别就座;另一个扇形简称国务员扇形位次较少

    考虑供不是议员但须需参加资政院会议的国务员就务院扇形按照政府各部以及监察院、科学院等排好位次。

    会场中心有两张讲台一张供言人使用既可以供国务员向议会报告施政情况之用亦可供议员表意见、质询国务员之用;另一张供议会主持人使用由他随时掌握会议动态布各项议程。

    在讲台的周围同样有一个扇形模样地位次区供议长、副议长、书记长和其他常务性人员使用在位次区背后则是记录席由记员将会议的进程予以记录。

    原本按照中国的习惯只有白纸黑字才算认账口说向来是无凭的亦不会有会议记录地习惯只有史官会记录皇帝的起居注。但既然仿行宪政自然连欧美擅长的一套全部都学了来不仅如此按照宪政顾问的意见除了专业记员外还额外进口了两台留声机分布在两个讲台之下专门用于记录言者的语言这样即便录有错也可根据唱片所录予以纠正。

    在椭圆型会场的东端还有一处与众不同的地方。原本会场中央是一片布满着地毯的平地但这处地方却巍然高起而且与两个扇形和会场都有隔拦此处却是御座专供皇帝出席议会聆听时就座。除了位

    清朝末年内忧外患王朝统治风雨飘摇。

    —

    朝廷一些有见识的王公大臣和有识之士纷纷进奏条陈请求从学校和武备方面入手富国强兵以摆脱受制于列强的尴尬局面自强自立。

    正是在这种从上到下呼声一致的强兵运动中清廷出于皇室安全和保卫皇宫及京师的考虑在光绪末年和宣统初年组建了一支皇家禁卫部队正式命名为禁卫军。

    皇家禁卫军这支宫廷卫队由监国摄政王亲自统领——它的设立实际上是病入膏肓的清王朝走向灭亡前的回光返照和最后的挣扎;它的兴衰成败直接关联着清廷的命运。

    禁卫军不过是护从圣驾的皇室卫队它无法左右王朝覆灭的命运。所以诗人感叹:

    扰象驯犀事万端又传边警到长安。

    北门坐镇须平仲扈驾何如安土难

    一、皇家禁卫军受命于危难之秋

    皇家禁卫军是在清末特殊的形势下组成的宫廷卫队产生于风起云涌的立宪改良和改革军制的光绪末年。皇家禁卫军是一支地位崇高的特别禁军其入营、奖惩、编练、编制和独特的军营生活一直十分神秘令世人神往。

    6.:.

    皇家禁卫军是摄政王载沣一手操办组建的皇家卫队其军中生活自然远在其他军营之上。按照训练大臣奏准的《禁卫军饷章》明文规定:从禁卫军最高指挥官的禁卫军大臣到禁卫军中最低级的军官司书生都是支领薪水;禁卫军军中各队官以上的武官既领薪水又领公费饷银;禁卫军中目兵匠夫只是支领饷银。

    专司训练的禁卫军大臣每人每月支领的薪水是月银1ooo。大臣以下是禁卫军各级武官他们的每月薪水远在训练大臣之下各有等差:一等军咨官月银25o;二等军咨官月银2oo;三等军咨官月银两军咨官系训练大臣的辅助官。军咨官下重要的武官便是军械科、军法科、军需科、军医科四科监督分别是四科的最高长官他们的月薪是每人月银2oo待遇在三等军咨官之上。

    禁卫军统帅部在训练大臣、军咨官和四科监督之下还有众多中、低级武官他们也是等级不同待遇千差万别:教练官专司训练官兵地位仅次于三等军咨官每人每月薪水是月银1oo;秉承军咨官分任筹办考功、军略、教育、训练诸事务的执事员和四科监督下属的科员以及参军官都是一个级别待遇相当都是每人月银8o两;一等书械官、副军法官、副军需官、副军医官每人月银6o两;军中员、庶务员、乐队队官每人月银5o两。

章节目录

第三次机遇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本书只为原作者月影梧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五十四章 国会大厦-第三次机遇 小说,第三次机遇,一本书并收藏第三次机遇最新章节 伏天记一本书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