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天时间,开车走了十五个县开拓市场,从早晨到晚,真是累呀。好在时间不会太长,老醋会尽量挤出时间,强行码字。或有来不及码字的时候,还请各位兄弟体谅!!

    谢谢天共兄弟的打赏!!

    但并天下则不然。

    欲并天下,不但要制秦,还要制诸侯。

    正如姚贾前面所说,单要联合诸侯制秦,以燕国现在之力和太子丹的威望才干,并不是难事。

    但燕国的目标是并天下,就不能单考虑秦的问题,还要考虑诸侯的问题。

    三晋诸侯已经被秦国削弱的元气大伤了。

    如果燕国只是要强霸诸侯,在联合三晋抗秦的过程中,就可以考虑让三晋恢复一定的国力,以增强其自保的能力和抗秦的决心。

    但如果燕国要并吞天下,恢复了三晋的实力,那么一旦消弱了秦国,三晋位居中原,反而就成了燕国并吞天下的首要障碍。

    灭了强秦,扶起了三晋,燕国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么。

    可不扶植三晋,三晋又如何肯和燕国一道奋力抗秦!

    这就是两难。

    况且燕那时要并吞诸侯,也面临着诸侯连横以抵抗燕国的问题。

    秦国一统天下,除了燕、齐两国,秦国已经可以和韩、魏、楚、赵、齐五国相交,秦国完全可以利用四国之间彼此的矛盾,远交近攻也好,挑拨离间也好,对于诸侯可以分而对之。

    按照燕国走向强盛之前的形势,秦国在经过百年的发展和攻略之后,除了对远离自己的燕国无法直接动兵,以拉拢为主之外,对于有可能阻碍其一统的各国都可以直接用兵的,无论对任何一国,都可以直接获得攻伐的利益。巩固和不断扩大战果。

    但燕国如今却位置还是太偏,只能和秦赵两国直接相对。在用兵的方向,可以选择的余地不多。

    要想让秦国不能有渔翁之利,在燕国要一统天下之前,只能彻底把秦国打废,让秦国重新崛起的希望彻底断绝。

    但燕国要联络诸侯把秦国打废,只怕不那么容易。

    因为诸侯现在面临被秦直接灭国的危险,太子丹此时合纵诸侯以救之,诸侯自然欣然影从,但是燕国要彻底打废秦国,这些诸侯在秦国消弱到一定地步的时候,这态度就会转化,转而保存秦国的一定地位和实力。

    这是因为诸胡知道,如果彻底打废了秦国,让燕国完全取代甚至超过了秦国的力量,超然于诸侯之,那时的燕国,一定会是诸侯更大的威胁。

    然燕国独大,绝对不是诸侯所希望的。

    对于三晋来讲,诸侯数强并存,竞相拉拢三晋,三国左右逢源,那才是三国最好的自保之道。

    而楚国目前虽弱,被秦国打的屡次迁都躲避,但这数百年来,楚国一直是以大国自居的,从来没有放弃过争霸诸侯,问鼎中原的梦想。

    秦国的衰弱,楚国一定会趁机捞取不少的便宜,国势得到一定的复兴。

    燕国和楚国又相隔甚远,如果诸侯合力抗燕,以防止燕国的并吞,或者消弱秦国,以保持都燕国的一个威胁和压力,那一定是楚国所乐意看到的。

    至于齐国更不用说,齐国数十年不战,休养生息,当初还不是被燕国给打的差点断了气。

    燕国要彻底谋秦,那肯定是齐国所不希望看到的。

    诸侯合力抗秦,齐国或许只是暗中和秦眉来眼去的,明面两不相帮,但燕国要带头灭掉秦国,齐国考虑到齐燕之仇,考虑的燕国强大后对齐国的态度,一定会在诸侯灭秦的时候乱掺和,让燕国不能达到目的的。

    所以说,强霸诸胡易,独雄于诸侯难,至于并吞天下更难。

    太子丹听了,也是频频点头。

    并吞天下,确实是不容易,要比一时霸业难的多了。

    就以秦国而论,在秦昭王之前,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历经三代君王几十年的发展,从来没有遇到过太大的挫折。

    别说商鞅被杀这小小的夺权之争,就是秦武王死后,昭王兄弟争立,内部数年间乱糟糟的,诸侯在秦国身,都没与占到什么便宜。

    这并不是秦国之力强于现在,而是当时诸侯没有一个能看到秦国会成为自己生存的威胁,即便败于秦,也不过是割地求和罢了,大不了下次再打回来,或者转而去欺负一下比自己更弱的,不顺眼的,补回自己的损失罢了。

    就是合纵,也是为了一时之需,而不是什么长久的重大选择。

    但到了穰侯魏冉和武安君白起崛起以后,尤其是范雎入秦为相之后,诸侯中的明白人才渐渐感到不妙。

    比如秦赵党大战,持续三年,诸侯并无一国相助赵国。

    这里面虽然有秦国对诸侯的恐吓威吓之外,更重要的是诸侯认为,这就是秦赵之间的大事罢了,和自己切身利益关系不大。不观胜败如何,对于自己的国家,并没与根本性的影响。或者能两败俱伤,让秦赵都弱下来,成为诸侯相争的肥肉那才好呢。

    但到了邯郸之战可就不同了。

    秦军不但斩杀赵国四十万壮卒,还要围攻邯郸,那已经不是说要打服赵国,而是要彻底灭掉赵国。

    灭掉赵国,秦国又占据了河北广大的千里平川,这里就将成为秦国争夺中原最近变,也相当富裕的一个前进基地。

    一旦这赵国彻底沦入秦国之手,则秦国将从东到西,将齐、魏、韩、楚形成一个半包围圈。任何一个诸侯都将面临秦国有可能的全正面的大军进攻。

    秦国可以灭掉赵国,也可以灭掉魏国、韩国。下一步就可以大举进攻楚国。

    所以这时候楚国和魏国才会出兵助赵。

    诸侯看的都是形势和实利,所谓游说,不过是要用形势和实力说服对方罢了。

    所谓毛遂自荐,不过几句话就说服了楚王,以及信陵君为了个人的名声而夺晋鄙之军北的故事,不过是表面的故事罢了。要是信陵君能仅仅杀掉一个晋鄙就夺了军权,那些统兵将佐都是无脑之人,只看虎符和信陵君的名头就欣然听令,固然是信陵君太厉害了,那这魏军就只能是笨蛋了。

    关键还是大多数军中将佐认同信陵君的想法和做法,知道救赵能够利魏。

    所以,三国联军可以打败城外的秦军,可以追击秦军数百里,但也只能是魏国夺回党部分城池,拿下一些陶地城邑。而太原郡就只能靠赵军自己去想办法,诸侯联军是不会帮着赵国彻底强盛起来的。因为那也不符合诸侯的利益。

    等魏国后来受秦之攻,信陵君毅然归国,诸侯积聚在信陵君大旗之下,合力抗秦,当然有信陵君的威望在,但更主要的还是秦国已经威胁到了魏国的生存,进而让诸侯对秦国的野心有了很强的防备,才要打压秦国的攻势。

    秦国百年积聚,一步步的扩张,还不时受到挫折,以燕国目前的根基和实力,想要利用诸侯之力,彻底打废秦国,还要吞并诸侯,那容易了才怪呢!

    自己可没有百年的时间再去一点点的消磨诸侯。

    既然姚贾能看的透这些,想必也肯定有一定的应对之道

    太子丹也不插言,只是望着姚贾,听姚贾细说。

    姚贾一笑,轻声问道:“殿下可知秦国曾有一谋乎?”

    太子丹摇头,道:“丹不知也!”

    姚贾道:“昔日贾遗曾向秦王建言,以数十万金,购买诸侯大臣,令其为内应以谋诸侯。当时秦王政嘉其言,一直为善。只是后来秦国之臣多以秦国力强,足以胜诸侯,并不重之,虽偶尔用之,不过视为小策,不甚重之罢了。”

    “臣在秦,廷尉李斯多曾谈起此策,以为善。臣亦赞之。”

    “如今秦败于燕赵,虽和,后定当重新用兵,以臣观之,李斯之见,恐大受秦王政之用。”

    “秦如大用此策,再辅之以兵威,恐诸侯不易当也!”

    韩非在旁道:“此策可用于诸侯,唯其用于燕不利也!”

    姚贾鼓掌赞道:“韩卿之言大善。”

    没错,这条计策确实不适用于燕国,也不太使用于各国宗室权贵。

    因为这条计策就是收买政策,所谓收买,必须是能给对方更高的价钱才有可能收买成功。

    各国大臣当中,诸侯游士不少,功勋之人也不少,这些人,都是为了富贵利禄,至于忠心,不过是相对而言罢了。秦重金加承诺,一旦使得那些大臣看来,本国的灭亡,不但不会让自己的权势地位和富贵收到不好的影响,反而因自己的率先投靠,让自己或家族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的话,相当一部分人都会被秦所劝动的。

    即便不能获得更好的结果,可秦强己弱的态势很明显,有时候,不需要更高的条件,只要金玉送的到了,灭国之后,自己能保住目前的状态,不至于跟着国家陪葬,那就足以动摇人心了。

    当然,这条计策,不适用于那些宗室权贵。

    因为宗室权贵的根基在于宗室血脉,一旦国家败亡了,这宗室血脉只怕凡事惹事的根源,什么荣华富贵皆成虚妄。因此收买外姓大臣易,彻底收买宗室大臣难。

    而燕国之所以不好收买,是因为燕国现在有强盛之势,一些重要的大臣,都是起自太子丹的亲自提拔,正是建功立业的好时候,在燕国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这些人当然就不容易被收买过去。

    不过,姚贾说这句话,不但是想告诉自己秦王可能会走的下一步?

    太子丹探究的看向姚贾。

    姚贾不慌不忙的说出一句话来:“殿下,欲并天下,重其臣,轻其君可也!”

章节目录

斩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本书只为原作者轻杖胜马一壶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七百七十九章 重臣轻君-秦腔斩秦英折子戏台词,斩秦,一本书并收藏斩秦最新章节 伏天记一本书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