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想不到你们已经知道了。不错!我大辽的军队已经进入了你们宋国。如果你们想投降我大辽,我可以做主收下你们。”
对包拯想知道的,对方是一点儿也没有隐瞒。辽国的战绩让他相信宋人这是怕了。
“大人。”
得到了想要的消息,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全都看向包拯。等待他的决断。
“来人,取本县官服,咱们回郭北县。本县要通知朝廷。”包拯想了一下,立即决定回郭北县。
辽人的军队应该是进来了,至于他们现在在什么地方,就不知道了。辽人是骑兵,今天在南,明天在北,就是他们自己人也无法判断。
“大人,还是我等去通知,也快上一些。”王朝没有听从包拯的命令,主动请令道。
“不行,此事事关重大,本县必须亲自手书,上奏朝廷。”包拯拒绝了王朝的提议。
包拯不愿意,自然是以包拯的意见为主,一行人急匆匆离开黑市,往郭北县赶去。
这一行人中有包拯一行,公孙策、沈石、孔雪笠,其他书生并没有跟来,倒是曹金花她们跟了上来。
“城内兵丁听着,本县乃是金华新上任的知县,路经郭北县,特来拜会。”
守城的兵丁看到包拯一身官服,又看到包拯手举县令的官印。不敢怠慢,立即派人去通知县尊。
这时间郭北县尊听到是邻县的知县到了,立即跑来。
“包兄受累了。不知包兄深夜来访,有何要事?”
包拯亮了身份,又检查了一下包拯的官印,证明身份后,本地王县令立即命人打开城门,赔不是道。
“王大人,我等在黑市抓到几个辽人武士,还请王大人派出差役,把人带回来。”
官方印信,包拯已经写好,只要交到城中驿站,自有人送往东京。倒是辽人带来的手下,需要本地县令帮忙。毕竟有几个人被沈石打折了腿,包拯命张龙赵虎把他们绑起来,原地看押。
“好,好!这是应该。”
听到包拯抓到辽国武士,并且跑来他这里借人。这分明是要分功劳给自己,王县令哪儿会不愿意,立即叫来了三班差役。
“不知他们现在何处?”
“就在城外不远的集市中。”
在包拯说人在集市,轰的一下,差役们炸了锅。
“什么?外面集市?那不是鬼市吗?”
“是啊,是啊,我也听说那里闹鬼很凶的。”
“不去,不去。去了不是没命!”
“大人,我吃坏了肚子……”
有那嘴快的已经向本地县令请假了。
好好在功劳就在眼前,伸手就可以拿到,手下人却这么不给力,王知县气的想吃人。
“好好,你们不去是吧!自有人去。来人,去请王统领来。”
王知县不是新任知县,他已经上任一年了。正好去年西夏人打入腹地,朝廷许了地方结社自保。郭北县除了一批差役人手外,还有百名村壮。
现在差役不愿意去,他立即命心腹请来村壮统领。
与差役不同,王平却是毫不含糊,带上人马便直奔黑市。
一行人赶着囚车,重新返回了黑市。
一个个辽人武士押上囚车,动静如此之大,很快便惊动了黑市。
同时惊动的还有此地的管事僧人。
“坏了!”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官府会来这么多的人手,这一下他这黑市算是完了。
几年的苦心经营,好容易以鬼恐吓世人的法子,今晚官府一到,是再也不能用了。
“鬼市”的法子用不上也就罢了,但是这辽人却绝对不能让他们抓走。
辽人出现在黑市并不是什么偶然的情况,他们是来采购物资的。
大军深入敌境,虽然可以就食于敌,但是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一般百姓不会有大量的粮食,拥有大量粮食的县城又不是好攻打的。购买也就成了不可或缺的手段。
辽人带来了大量的金银,自然是黑市的大主顾。要不是他们要的粮食太多,兰若寺一时间没有办法凑齐,他们早就离开了。
但是现在官府出兵,要抓走辽人,管事的僧人慌了,立即顾不上施法,匆匆拦住民壮。“阿弥陀佛,施主们这是做什么?”
“大师,我等是奉命捉拿辽狗。”面对僧人,民壮们非常恭敬,即便是拦了自己的差事,也没人动怒。
“阿弥陀佛,这几位施主乃是大辽使节。捉拿使节罪莫大焉。”
和尚这样一说,民壮们无法适从,只拿眼去看带队的包拯。
“呵呵,他们是使节?可本县刚从东京来,大辽的使节应该在东京才对。”包拯站了出来道。
和尚可以凭借佛门的影响唬住普通百姓,但是对包拯,就没有用了。“来呀,把人带回衙门。”
“包大人,等一下。”这时候,沈石突然走了过来提醒包拯道,“最好把他也抓起来。”
“这是为何?”包拯问道。
还能是为什么,当然是历史书上这样写的了。
辽人为了方便在中原活动,自然都要以各种身份作为掩护,其中比较常用的身份,就是商人和僧人两种。有时,辽朝还通过派人以高丽或者回鹘出使宋朝的使团成员的身份,进入宋朝境内刺探情报。除此之外,正式的外交活动如出使宋朝,也是辽朝进行情报活动的幌子之一。出使宋朝的辽朝师团往往都带有“间谍任务”。
除此之外,便是僧人了,乔装成僧人的辽朝间谍往往以“出家人云游四海”的名义在宋朝境内活动,或者到五台山出家后潜伏下来搜集情报。
这个僧人这时候自己跳出来,绝对有问题。
“包大人,这个僧人与辽人可能有关系。”沈石想了一下,只能这么说。他总不能告诉包拯历史书上就这么写的,辽人的情报工作非常出色,已经打入了佛门内部。至于大宋,在这点上就毫无亮点了。甚至可以说糟糕的很。
比如“重熙增币”,便是使臣富弼携带三份国书(三个宋廷允诺的谈判条件)的情报,一早为辽朝间谍所知,才会在谈判时辽朝一方直到富弼出示第三份国书时才同意宋方的谈判条件。
就像现在这个僧人一样,只要有一点儿间谍意识,都应该先抓了再说,怎么会还问为什么。
对包拯想知道的,对方是一点儿也没有隐瞒。辽国的战绩让他相信宋人这是怕了。
“大人。”
得到了想要的消息,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全都看向包拯。等待他的决断。
“来人,取本县官服,咱们回郭北县。本县要通知朝廷。”包拯想了一下,立即决定回郭北县。
辽人的军队应该是进来了,至于他们现在在什么地方,就不知道了。辽人是骑兵,今天在南,明天在北,就是他们自己人也无法判断。
“大人,还是我等去通知,也快上一些。”王朝没有听从包拯的命令,主动请令道。
“不行,此事事关重大,本县必须亲自手书,上奏朝廷。”包拯拒绝了王朝的提议。
包拯不愿意,自然是以包拯的意见为主,一行人急匆匆离开黑市,往郭北县赶去。
这一行人中有包拯一行,公孙策、沈石、孔雪笠,其他书生并没有跟来,倒是曹金花她们跟了上来。
“城内兵丁听着,本县乃是金华新上任的知县,路经郭北县,特来拜会。”
守城的兵丁看到包拯一身官服,又看到包拯手举县令的官印。不敢怠慢,立即派人去通知县尊。
这时间郭北县尊听到是邻县的知县到了,立即跑来。
“包兄受累了。不知包兄深夜来访,有何要事?”
包拯亮了身份,又检查了一下包拯的官印,证明身份后,本地王县令立即命人打开城门,赔不是道。
“王大人,我等在黑市抓到几个辽人武士,还请王大人派出差役,把人带回来。”
官方印信,包拯已经写好,只要交到城中驿站,自有人送往东京。倒是辽人带来的手下,需要本地县令帮忙。毕竟有几个人被沈石打折了腿,包拯命张龙赵虎把他们绑起来,原地看押。
“好,好!这是应该。”
听到包拯抓到辽国武士,并且跑来他这里借人。这分明是要分功劳给自己,王县令哪儿会不愿意,立即叫来了三班差役。
“不知他们现在何处?”
“就在城外不远的集市中。”
在包拯说人在集市,轰的一下,差役们炸了锅。
“什么?外面集市?那不是鬼市吗?”
“是啊,是啊,我也听说那里闹鬼很凶的。”
“不去,不去。去了不是没命!”
“大人,我吃坏了肚子……”
有那嘴快的已经向本地县令请假了。
好好在功劳就在眼前,伸手就可以拿到,手下人却这么不给力,王知县气的想吃人。
“好好,你们不去是吧!自有人去。来人,去请王统领来。”
王知县不是新任知县,他已经上任一年了。正好去年西夏人打入腹地,朝廷许了地方结社自保。郭北县除了一批差役人手外,还有百名村壮。
现在差役不愿意去,他立即命心腹请来村壮统领。
与差役不同,王平却是毫不含糊,带上人马便直奔黑市。
一行人赶着囚车,重新返回了黑市。
一个个辽人武士押上囚车,动静如此之大,很快便惊动了黑市。
同时惊动的还有此地的管事僧人。
“坏了!”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官府会来这么多的人手,这一下他这黑市算是完了。
几年的苦心经营,好容易以鬼恐吓世人的法子,今晚官府一到,是再也不能用了。
“鬼市”的法子用不上也就罢了,但是这辽人却绝对不能让他们抓走。
辽人出现在黑市并不是什么偶然的情况,他们是来采购物资的。
大军深入敌境,虽然可以就食于敌,但是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一般百姓不会有大量的粮食,拥有大量粮食的县城又不是好攻打的。购买也就成了不可或缺的手段。
辽人带来了大量的金银,自然是黑市的大主顾。要不是他们要的粮食太多,兰若寺一时间没有办法凑齐,他们早就离开了。
但是现在官府出兵,要抓走辽人,管事的僧人慌了,立即顾不上施法,匆匆拦住民壮。“阿弥陀佛,施主们这是做什么?”
“大师,我等是奉命捉拿辽狗。”面对僧人,民壮们非常恭敬,即便是拦了自己的差事,也没人动怒。
“阿弥陀佛,这几位施主乃是大辽使节。捉拿使节罪莫大焉。”
和尚这样一说,民壮们无法适从,只拿眼去看带队的包拯。
“呵呵,他们是使节?可本县刚从东京来,大辽的使节应该在东京才对。”包拯站了出来道。
和尚可以凭借佛门的影响唬住普通百姓,但是对包拯,就没有用了。“来呀,把人带回衙门。”
“包大人,等一下。”这时候,沈石突然走了过来提醒包拯道,“最好把他也抓起来。”
“这是为何?”包拯问道。
还能是为什么,当然是历史书上这样写的了。
辽人为了方便在中原活动,自然都要以各种身份作为掩护,其中比较常用的身份,就是商人和僧人两种。有时,辽朝还通过派人以高丽或者回鹘出使宋朝的使团成员的身份,进入宋朝境内刺探情报。除此之外,正式的外交活动如出使宋朝,也是辽朝进行情报活动的幌子之一。出使宋朝的辽朝师团往往都带有“间谍任务”。
除此之外,便是僧人了,乔装成僧人的辽朝间谍往往以“出家人云游四海”的名义在宋朝境内活动,或者到五台山出家后潜伏下来搜集情报。
这个僧人这时候自己跳出来,绝对有问题。
“包大人,这个僧人与辽人可能有关系。”沈石想了一下,只能这么说。他总不能告诉包拯历史书上就这么写的,辽人的情报工作非常出色,已经打入了佛门内部。至于大宋,在这点上就毫无亮点了。甚至可以说糟糕的很。
比如“重熙增币”,便是使臣富弼携带三份国书(三个宋廷允诺的谈判条件)的情报,一早为辽朝间谍所知,才会在谈判时辽朝一方直到富弼出示第三份国书时才同意宋方的谈判条件。
就像现在这个僧人一样,只要有一点儿间谍意识,都应该先抓了再说,怎么会还问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