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心法的秘密,沈石立即去见老师诸葛卧龙,告诉了他传承的秘密。
然而,沈石再来,诸葛卧龙却已经不在了,只留下了一封信:……小子,你不要再来找我了。我只不过是个会写故事的老头。什么人教,什么修道,我真的是一窍不知。
只不过是祖宗没眼光,让我追求学问,让我著书传世。谁知道,写游记,他们说我泄露国家机密;写历史,说我借古讽今;注解兵法,又说我策动谋反;写神怪故事吧,又说我导人迷信;最后改写名人传记,结果这个名人失事,被定为乱党,我跟他一块儿判了个终身监禁……我本以为这就是人生。
但是偏偏遇上了你。我本以为你是我的(神怪故事)书迷,也就与你开起了玩笑。可是谁想到你竟然当真了。
在听到你中了童生。我辗转反侧,几日未眠。我觉得我不能再骗你了,所以我走了。我把一切都写在信中,希望你不要怪我。
努力过日子吧!少看点儿神怪小说,那不是真的。
诸葛卧龙。
诸葛卧龙走了,而且他是为了沈石“好”才走的。
真是让人意外,拥有开智能力的诸葛卧龙竟然不是修道中人,他甚至不信修道。
“老师,再见了。”
沈石还是叫了他声老师,毕竟诸葛卧龙确实当他开了智。
从监狱回来,沈石什么都没说。十四娘却看紧了八娘。身为狐狸,她很明白被骗人的心情。她见过太多太多,姐姐们骗人的景象。
没有看出诸葛卧龙骗人,她也很内疚,所以她才要看紧八娘,不让她添麻烦。沈家大院就这么平静的过完了一天又一天。诸葛卧龙的事也就成了除沈石外,沈家其他人不知道的秘密。
“石儿,你有心事?”
一天,沈良出现在了沈石的院子。
“我?没有啊。”
“正好,爹有事。”听到沈石没有,沈良坦白他有心事。
“父亲,你有心事?怎么了?”沈石疑惑道。
虽然诸葛卧龙走了,他是有点儿伤感,但是也没到家中出了事,他都不知道的地步。
自从他给村子带来了工作,沈家部曲便渐渐围在了他的身边。哪怕沈石奶奶、父母回来了,他们还是习惯性地报告沈石。
就像是刚刚发货的100个马桶,走水路,曹金花押运,早有人通报给他。
曹金花本来是不想走的,但是当丫环告诉她,100个马桶虽多,到了京,肯定不够分。
为了马桶,她只能押运回京。
这样的事,沈石都知道,却完全不知道家中有事发生。
“石儿,是这样的。你看,家中也有钱了,这家学是不是应该恢复了。”沈良建议道。
“恢复家学?”
“是的。可恶的契丹人已经打到浙江北路,说不定就会打到金华来。咱们是不是要准备一下。”沈良说。
“那么父亲想怎么做?这事奶奶知道吗?”
辽人会不会过江,沈石不敢保证。毕竟他在郭北县已经见到辽人了,所以想了一下,才让父亲告诉奶奶。
见沈石答应,沈良开心极了,立即拉着沈石去见老太太。
不要看沈家平静的过了一天又一天,但是沈良可不平静。怎么说,他也是堂堂七尺男儿,正事不干,只能呆在家里播种,这真是不好干也不好听。
世上没有耕坏的田,只有累死的牛,这一点,他是深有体会。
见了老太太,她还在休息。为了儿子,长途跋涉大半年,一天两天,哪儿够老太太休息的。
不过儿子与孙子一起来,肯定是有什么重要的事,老太太只能见了。
“良儿,你是想组建弓箭社?这……会不会不太好。”
听明白了儿子的意思,老太太迟疑道。
大宋皇帝怕什么,老太太怎么会不知道。
“母亲,石儿在江对岸的郭北县都遇上了契丹人,谁知道他们会不会过江打了过来。”沈良说,“万一来了,咱们也要有个还手的能力才好。”
“护卫乡里是好事,但是咱们是将门……”老太太最担心这点。
“老夫人,是公孙先生来了。”
这边正说着,那边门子报公孙策来了。
公孙策自从遇到包黑子,书也不读了,科举也不考了,据说把他爹气的不轻,但这是人家的家事。而他这次来是代表地方父母官包拯来的。
他代表了包拯,沈家当然要开中门欢迎。
双方见了礼,沈良赶紧把公孙策请进来。“公孙先生请。来人,上茶。”
沈良招呼下人上茶,老太太问道:“公孙先生这次来,可是有什么事吗?”
“回老夫人,我是奉了东翁之命,来请沈贤弟的。”
“请我?有什么事吗?”沈石问道。
“这……”公孙策看了看老夫人与沈良。意思很明白,他们在这儿不方便说。
“石儿,你们去聊,老身累了,去休息了。”
老夫人没当过官,但是却明白官场,所以一看公孙策的样子,便主动离开。顺便带走了儿子沈良。
他们一走,公孙策便对着沈石一鞠到底道:“贤弟,还请你帮帮大人!”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你倒是说啊!”沈石扶住他道。
公孙策没有直接说,而是声色俱厉,拍着桌子痛骂:“身为大宋的子民,和辽国势同水火,国仇家恨,别看两国没有大战,但是几乎每年都有辽兵南下打草谷!他们是把大宋当成了韭菜,一茬一茬收割!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这是何等耻辱!我华夏子孙,中原上国,几时受到过这种羞辱?”
说到了激动处,公孙策几乎落泪:“大人出使过辽国,深感辽国的强大,成群的战马,几万几十万不止。而这次缴获战马,大人有意开马场。”
说着,公孙策又是一鞠到底。
包拯真是野心不小,竟然想在浙江养马。
“这是好事。”
沈石点了点头,大宋的弱点在马,这不是什么秘密。包拯养马不是为了他自己,是为了大宋。这本身确实是好事。
见沈石点头,公孙策立即开心道:“贤弟,沈家这是答应了吗?”
“答应?”沈石愣了一下,明白了。
然而,沈石再来,诸葛卧龙却已经不在了,只留下了一封信:……小子,你不要再来找我了。我只不过是个会写故事的老头。什么人教,什么修道,我真的是一窍不知。
只不过是祖宗没眼光,让我追求学问,让我著书传世。谁知道,写游记,他们说我泄露国家机密;写历史,说我借古讽今;注解兵法,又说我策动谋反;写神怪故事吧,又说我导人迷信;最后改写名人传记,结果这个名人失事,被定为乱党,我跟他一块儿判了个终身监禁……我本以为这就是人生。
但是偏偏遇上了你。我本以为你是我的(神怪故事)书迷,也就与你开起了玩笑。可是谁想到你竟然当真了。
在听到你中了童生。我辗转反侧,几日未眠。我觉得我不能再骗你了,所以我走了。我把一切都写在信中,希望你不要怪我。
努力过日子吧!少看点儿神怪小说,那不是真的。
诸葛卧龙。
诸葛卧龙走了,而且他是为了沈石“好”才走的。
真是让人意外,拥有开智能力的诸葛卧龙竟然不是修道中人,他甚至不信修道。
“老师,再见了。”
沈石还是叫了他声老师,毕竟诸葛卧龙确实当他开了智。
从监狱回来,沈石什么都没说。十四娘却看紧了八娘。身为狐狸,她很明白被骗人的心情。她见过太多太多,姐姐们骗人的景象。
没有看出诸葛卧龙骗人,她也很内疚,所以她才要看紧八娘,不让她添麻烦。沈家大院就这么平静的过完了一天又一天。诸葛卧龙的事也就成了除沈石外,沈家其他人不知道的秘密。
“石儿,你有心事?”
一天,沈良出现在了沈石的院子。
“我?没有啊。”
“正好,爹有事。”听到沈石没有,沈良坦白他有心事。
“父亲,你有心事?怎么了?”沈石疑惑道。
虽然诸葛卧龙走了,他是有点儿伤感,但是也没到家中出了事,他都不知道的地步。
自从他给村子带来了工作,沈家部曲便渐渐围在了他的身边。哪怕沈石奶奶、父母回来了,他们还是习惯性地报告沈石。
就像是刚刚发货的100个马桶,走水路,曹金花押运,早有人通报给他。
曹金花本来是不想走的,但是当丫环告诉她,100个马桶虽多,到了京,肯定不够分。
为了马桶,她只能押运回京。
这样的事,沈石都知道,却完全不知道家中有事发生。
“石儿,是这样的。你看,家中也有钱了,这家学是不是应该恢复了。”沈良建议道。
“恢复家学?”
“是的。可恶的契丹人已经打到浙江北路,说不定就会打到金华来。咱们是不是要准备一下。”沈良说。
“那么父亲想怎么做?这事奶奶知道吗?”
辽人会不会过江,沈石不敢保证。毕竟他在郭北县已经见到辽人了,所以想了一下,才让父亲告诉奶奶。
见沈石答应,沈良开心极了,立即拉着沈石去见老太太。
不要看沈家平静的过了一天又一天,但是沈良可不平静。怎么说,他也是堂堂七尺男儿,正事不干,只能呆在家里播种,这真是不好干也不好听。
世上没有耕坏的田,只有累死的牛,这一点,他是深有体会。
见了老太太,她还在休息。为了儿子,长途跋涉大半年,一天两天,哪儿够老太太休息的。
不过儿子与孙子一起来,肯定是有什么重要的事,老太太只能见了。
“良儿,你是想组建弓箭社?这……会不会不太好。”
听明白了儿子的意思,老太太迟疑道。
大宋皇帝怕什么,老太太怎么会不知道。
“母亲,石儿在江对岸的郭北县都遇上了契丹人,谁知道他们会不会过江打了过来。”沈良说,“万一来了,咱们也要有个还手的能力才好。”
“护卫乡里是好事,但是咱们是将门……”老太太最担心这点。
“老夫人,是公孙先生来了。”
这边正说着,那边门子报公孙策来了。
公孙策自从遇到包黑子,书也不读了,科举也不考了,据说把他爹气的不轻,但这是人家的家事。而他这次来是代表地方父母官包拯来的。
他代表了包拯,沈家当然要开中门欢迎。
双方见了礼,沈良赶紧把公孙策请进来。“公孙先生请。来人,上茶。”
沈良招呼下人上茶,老太太问道:“公孙先生这次来,可是有什么事吗?”
“回老夫人,我是奉了东翁之命,来请沈贤弟的。”
“请我?有什么事吗?”沈石问道。
“这……”公孙策看了看老夫人与沈良。意思很明白,他们在这儿不方便说。
“石儿,你们去聊,老身累了,去休息了。”
老夫人没当过官,但是却明白官场,所以一看公孙策的样子,便主动离开。顺便带走了儿子沈良。
他们一走,公孙策便对着沈石一鞠到底道:“贤弟,还请你帮帮大人!”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你倒是说啊!”沈石扶住他道。
公孙策没有直接说,而是声色俱厉,拍着桌子痛骂:“身为大宋的子民,和辽国势同水火,国仇家恨,别看两国没有大战,但是几乎每年都有辽兵南下打草谷!他们是把大宋当成了韭菜,一茬一茬收割!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这是何等耻辱!我华夏子孙,中原上国,几时受到过这种羞辱?”
说到了激动处,公孙策几乎落泪:“大人出使过辽国,深感辽国的强大,成群的战马,几万几十万不止。而这次缴获战马,大人有意开马场。”
说着,公孙策又是一鞠到底。
包拯真是野心不小,竟然想在浙江养马。
“这是好事。”
沈石点了点头,大宋的弱点在马,这不是什么秘密。包拯养马不是为了他自己,是为了大宋。这本身确实是好事。
见沈石点头,公孙策立即开心道:“贤弟,沈家这是答应了吗?”
“答应?”沈石愣了一下,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