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那么明显的真理--削弱敌人,发展自己。在这时代更是可以开出“发展敌人,削弱自己”的理论,而且说的还让大部分人信了,这样的人绝对是个人才,而且是顶级的人才。
“武夫夺权?”
赵祯愣了下来,他没想到他所敬重的老师竟然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这基本上已经是在咒他这个皇宫失天下了。
“老师,你也是知兵的。如果没有他们,这汴京城恐怕已经被打了下来吧!”赵祯说。
“不!陛下,不会的……”晏殊脱口而出,然后他愣了。
因为赵祯正一脸玩味的看着他。
他难道知道了?
晏殊心中一动。
然后就听赵祯说:“那朕的皇宫呢?他们说来就来?谁来保护朕?保护朕的皇儿!”
赵祯的脸色很恐怖,就像所有护崽的野兽一样。
从历史上就可以看出,赵祯对下面的人很仁,哪怕是有人造反,要夺这大宋天下。他不仅不杀那人,反而让其做官,保护了那人。
为什么?
一个,要么他就是史书上写的“仁”,仁到了骨子里了。
但是他是一个皇帝,一个靠着伪装熬死了刘太后的皇帝。
这么一个人,心中就没有一点儿戾气?这怎么也不可能吧!
如果不是真正的“仁”,那就只能是伪装的“仁”,只不过他是伪装了一辈子。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晏殊不想这么怀疑赵祯,但是赵祯是皇帝,而且还是一个被一直人为绝后的皇帝。
汝南王府虽然干的极为隐秘,但是让晏殊这种拥有了几乎半个朝廷势力的人,他又怎么会一无所知。
诚然,他是不知道汝南王府会怎么做。他甚至没有深挖,不知道是不是汝南王府的势力,但是这只是因为他没有深挖罢了。
当年的赵光义可没开个好头儿,宋太宗赵光义是宋太宗赵匡胤的弟弟,宋朝的第二位皇帝。赵光义其在位期间,御驾亲征消灭北汉,基本完成了中原地域的统一。因此后世有人称赞其为一代英主。但事实上,赵光义却并不像史书中记载的那么伟大、光荣、正确,而是一彻头彻尾的小人。首先是赵光义的皇位来的有点莫名其妙。要知道,在中国古代,皇位的继承基本都是父死子继。但宋太宗赵匡胤死后,皇位却是由他的弟弟赵光义来继承的。
根据赵光义自己的说法,宋朝杜太后(赵匡胤、赵光义的生母)认为后周灭亡皆因幼主临朝,所以临终前留下遗言要求太祖赵匡胤死后传位于其弟,史称“金匮之盟”。但此说法疑点重重,宋太祖在位时期从来没人听说过有这么一份盟约。而且太祖去世时,次子赵德昭已25岁,最小的儿子赵德芳也已经17岁,完全有能力继承大统。
赵光义继位后,短短几年时间,太祖在世的几个儿子也都相继死去。
此外,赵匡胤的离世也存在很大的疑点。开宝九年十月十九日,赵匡胤召其弟赵光义进宫饮酒,共宿宫中。隔日清晨,赵匡胤暴死,享年50岁。赵匡胤死前,身体并没有什么大的疾病,一个晚上就突然暴毙,身边又只有赵光义一人。他说自己没有加害兄长,你信吗?
当年的文官什么都没说,但他们却都记在了心里。此后,大宋皇室一直在死后代。文官们不仅没有追查到底过任何一次(从真宗到最后,一直在死,甚至死到没有继承人,只能过继其他兄弟的子女),反而传出了这是老赵家欺负人孤儿寡母的报应。
报应?真真是可笑。
一个天道都没有的世界,哪儿来的报应,谁来报应?
说白了,不过是又一出争家产的丑态罢了。
这事儿,文官都知道,所以才会发生本应是太宋防守最严的皇宫,却成了总有人“贼人”可攻入的地方。
没办法谁让老赵家开国两兄弟就没一个好货的呢?
赵匡胤本身就是无赖混子,夺了柴家的江山。那些正人君子们该出声的,当年已经全出过声了。
到了赵光义夺哥哥……为什么要说话。
而对于终宋一朝的兄杀侄子,弟弟也杀侄子……
看着呗。看着看着,也就习惯了。
甚至可以说,还有不少文官在鼓励这么干。
不是他们鼓励这种行为。而是这种你杀我下一代,我杀你下一代的行为,实在是太好了。
说的大一点儿,这总比汉朝的八王之乱,要好的太多了。不会影响任何的百姓。
更重要的是他们杀来杀去,死的也都是皇家的人,不会死到他们大青巾们的头上。
所以,这样的行为才是被允许的,并且暗地支持的。
“陛下!万事都可以协商!但是万万不可动刀兵啊!万万不可以啊!”
这一点,到了晏殊这地位,他比谁都明白。他对赵祯是忠心,但这已经成为了大宋“选拔”皇帝的祖制,就是他也不敢揭开。
一旦揭开,那可真的是要不知道死上多少人了。从赵光义开始,这事儿牵涉的人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一旦皇帝发现了事实,试问他还会认为朝廷大臣们的忠吗?而那要杀自己后代的兄弟们,皇上还会仁下去吗?
而且大宋的王爷们有些像汉朝的王爷,都有领兵传统。有兵权在手的他们会甘心任皇帝杀戮?
到时便是个群王皆反的局面。哪怕想用汉朝的推恩令都不行。
因为汉朝的推恩令之所以行的通,便是因为它惠及的就是诸王的后代们。
而这事儿一揭开,只要有脑子,就会发现这是有人故意让他们互相杀他们的后代。
诸王争皇位,杀光皇帝的儿子,自己坐上去。
不揭开,这坐上皇位的就是最大的赢家。然后文官们一忽悠,军权交出来。
可当他们发现坐上那个位子后,只是一个轮回的开始,而且是自己成为被杀后代的那一个。皇帝们会怎么做,还用问吗?
至少会抓死了军权。
可是没军权的皇帝才是吉祥物,有了军权……五代十国已经证明过了。
没人愿意用自己的命来试一下皇帝有军权,会不会任性。
而且能劝说皇帝不重视武人,费了他们先辈多少的功夫。重来一次,他们还办的到?
“武夫夺权?”
赵祯愣了下来,他没想到他所敬重的老师竟然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这基本上已经是在咒他这个皇宫失天下了。
“老师,你也是知兵的。如果没有他们,这汴京城恐怕已经被打了下来吧!”赵祯说。
“不!陛下,不会的……”晏殊脱口而出,然后他愣了。
因为赵祯正一脸玩味的看着他。
他难道知道了?
晏殊心中一动。
然后就听赵祯说:“那朕的皇宫呢?他们说来就来?谁来保护朕?保护朕的皇儿!”
赵祯的脸色很恐怖,就像所有护崽的野兽一样。
从历史上就可以看出,赵祯对下面的人很仁,哪怕是有人造反,要夺这大宋天下。他不仅不杀那人,反而让其做官,保护了那人。
为什么?
一个,要么他就是史书上写的“仁”,仁到了骨子里了。
但是他是一个皇帝,一个靠着伪装熬死了刘太后的皇帝。
这么一个人,心中就没有一点儿戾气?这怎么也不可能吧!
如果不是真正的“仁”,那就只能是伪装的“仁”,只不过他是伪装了一辈子。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晏殊不想这么怀疑赵祯,但是赵祯是皇帝,而且还是一个被一直人为绝后的皇帝。
汝南王府虽然干的极为隐秘,但是让晏殊这种拥有了几乎半个朝廷势力的人,他又怎么会一无所知。
诚然,他是不知道汝南王府会怎么做。他甚至没有深挖,不知道是不是汝南王府的势力,但是这只是因为他没有深挖罢了。
当年的赵光义可没开个好头儿,宋太宗赵光义是宋太宗赵匡胤的弟弟,宋朝的第二位皇帝。赵光义其在位期间,御驾亲征消灭北汉,基本完成了中原地域的统一。因此后世有人称赞其为一代英主。但事实上,赵光义却并不像史书中记载的那么伟大、光荣、正确,而是一彻头彻尾的小人。首先是赵光义的皇位来的有点莫名其妙。要知道,在中国古代,皇位的继承基本都是父死子继。但宋太宗赵匡胤死后,皇位却是由他的弟弟赵光义来继承的。
根据赵光义自己的说法,宋朝杜太后(赵匡胤、赵光义的生母)认为后周灭亡皆因幼主临朝,所以临终前留下遗言要求太祖赵匡胤死后传位于其弟,史称“金匮之盟”。但此说法疑点重重,宋太祖在位时期从来没人听说过有这么一份盟约。而且太祖去世时,次子赵德昭已25岁,最小的儿子赵德芳也已经17岁,完全有能力继承大统。
赵光义继位后,短短几年时间,太祖在世的几个儿子也都相继死去。
此外,赵匡胤的离世也存在很大的疑点。开宝九年十月十九日,赵匡胤召其弟赵光义进宫饮酒,共宿宫中。隔日清晨,赵匡胤暴死,享年50岁。赵匡胤死前,身体并没有什么大的疾病,一个晚上就突然暴毙,身边又只有赵光义一人。他说自己没有加害兄长,你信吗?
当年的文官什么都没说,但他们却都记在了心里。此后,大宋皇室一直在死后代。文官们不仅没有追查到底过任何一次(从真宗到最后,一直在死,甚至死到没有继承人,只能过继其他兄弟的子女),反而传出了这是老赵家欺负人孤儿寡母的报应。
报应?真真是可笑。
一个天道都没有的世界,哪儿来的报应,谁来报应?
说白了,不过是又一出争家产的丑态罢了。
这事儿,文官都知道,所以才会发生本应是太宋防守最严的皇宫,却成了总有人“贼人”可攻入的地方。
没办法谁让老赵家开国两兄弟就没一个好货的呢?
赵匡胤本身就是无赖混子,夺了柴家的江山。那些正人君子们该出声的,当年已经全出过声了。
到了赵光义夺哥哥……为什么要说话。
而对于终宋一朝的兄杀侄子,弟弟也杀侄子……
看着呗。看着看着,也就习惯了。
甚至可以说,还有不少文官在鼓励这么干。
不是他们鼓励这种行为。而是这种你杀我下一代,我杀你下一代的行为,实在是太好了。
说的大一点儿,这总比汉朝的八王之乱,要好的太多了。不会影响任何的百姓。
更重要的是他们杀来杀去,死的也都是皇家的人,不会死到他们大青巾们的头上。
所以,这样的行为才是被允许的,并且暗地支持的。
“陛下!万事都可以协商!但是万万不可动刀兵啊!万万不可以啊!”
这一点,到了晏殊这地位,他比谁都明白。他对赵祯是忠心,但这已经成为了大宋“选拔”皇帝的祖制,就是他也不敢揭开。
一旦揭开,那可真的是要不知道死上多少人了。从赵光义开始,这事儿牵涉的人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一旦皇帝发现了事实,试问他还会认为朝廷大臣们的忠吗?而那要杀自己后代的兄弟们,皇上还会仁下去吗?
而且大宋的王爷们有些像汉朝的王爷,都有领兵传统。有兵权在手的他们会甘心任皇帝杀戮?
到时便是个群王皆反的局面。哪怕想用汉朝的推恩令都不行。
因为汉朝的推恩令之所以行的通,便是因为它惠及的就是诸王的后代们。
而这事儿一揭开,只要有脑子,就会发现这是有人故意让他们互相杀他们的后代。
诸王争皇位,杀光皇帝的儿子,自己坐上去。
不揭开,这坐上皇位的就是最大的赢家。然后文官们一忽悠,军权交出来。
可当他们发现坐上那个位子后,只是一个轮回的开始,而且是自己成为被杀后代的那一个。皇帝们会怎么做,还用问吗?
至少会抓死了军权。
可是没军权的皇帝才是吉祥物,有了军权……五代十国已经证明过了。
没人愿意用自己的命来试一下皇帝有军权,会不会任性。
而且能劝说皇帝不重视武人,费了他们先辈多少的功夫。重来一次,他们还办的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