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十四年(公元七二六年)四月辛丑,唐军在定、恒、莫、易、沧五州置军以备突厥。就在这个月,幽州准备了一年的对契丹用兵计划,正式开始实施。大都督宋庆礼,联合朔方、营州等地共八万大军,准备围剿叛唐投靠突厥的契丹可突于部。
四月中旬,两军相持,就在契丹游走在草原上,安心等待来自突厥的援兵时,同盟的奚族部队突然叛变投靠唐军。行踪暴露外加内部叛变,契丹军大败,可突于率领三千精骑和万余残兵出逃,部族十余万人,全都落入唐军和奚军手中。
就在唐军和奚军准备一鼓作气,在突厥军来临前将他完全消灭时。突的事件,让唐军和奚军不得不放弃追击,并且立刻带着战利品脱离突厥边境。因为,奚族老领和唐军大都督同时死了。
奚族的大领落长李大酺,早就有病在身,一般的事务都是交给李鲁苏来负责,他的死,除了对奚族军的士气产生了一点影响,问题到也不大。宋庆礼的死却完全是意外。为了准备对契丹的用兵,这个大都督一直废寝忘食的工作,在动兵时,身体就已经有点两样,再持续的追击带兵,让他立刻病倒。军医的水平又有限,基本上没怎么好好治疗,这个大都督就一命呜呼了。
生了这样的大事,自然不可能再狠追猛打。联军只得一面急文呈报朝廷,一面各自退兵。虽然基本目标已经实现,但是没有清除可突于这个祸根,却为将来埋下了隐患。
此时的朝中,刚好对立武惠妃为皇后的事情做出了最后决断。宁王虽然和惠妃母子的关系很不错,但是在立后问题上,经过群臣的劝说,最后还是直言:“武氏乃不戴天之仇,不可以为国母!”而其他诸王公主也纷纷认为“太子非惠妃所生,惠妃复自有子,若登宸极,太子必危。”
见到家里家外都反对,武惠妃这个聪明的女人,立刻主动要求不封自己为皇后。因为她把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太子的身上。现在后宫本来就已经没人可以动摇他的地位,当不当皇后,其实也就是一个名分而已。如果能当太后,那也是才真正的权力特殊呢。现在主动放弃,反倒可以给李隆基一个欠愧对自己的感觉,将来在要求他封自己的儿子为太子时,可以作为一个筹码利用。
果然,武惠妃的这一举动,立刻赢得了李隆基的尊重。认为她明大义识大礼,虽然没有真封她为皇后,宫中对她的礼秩,却都是皇后一样的待遇。
作为当初出主意的安禄山,武惠妃虽然没有直接表示,但对于这么一个机灵的人儿,她还是内心还是有点感激的。
五月癸卯,户部奏大唐今年共有七百零六万九千五百六十五户人家,四千一百四十一万九千七百一十二人。开元盛世,达到了一个至高点。
但就在这时,幽州传来那封宋庆礼病逝的急报,让朝廷再次热闹起来。
到并不是说宋庆礼一死,群臣担心幽州会乱,大唐经营幽州这么多年,各种措施早就已经完备,绝对不会因为一个都督的死而大乱。但问题是,这个权力极重的都督现在空了出来,就肯定需要人填补。因为现在刚刚结束对契丹的战事,也不可能立即平静下来,遥领的都督显然不行,他都督必须是直接掌权的人。这么一个掌握实权的职位,自然引起了张党宇文党的觊觎。
*******************************************
兴庆宫,沉香亭外,百花竞艳。
头戴乌纱帽,身穿白龙袍的便服李隆基,缓步走在花丛间。
身后跟的是宰相源乾耀、李元纮,集贤殿知院事张说,刚刚安置完契丹人回来的兵部尚书遥领朔方节度使萧嵩,户部侍郎兼御史中丞宇文融,以及曾经出使契丹的集贤殿学士安禄山。
本来以安禄山的品级和身份不可能参与今天的召见,但兵部尚书遥领朔方节度使萧嵩和安禄山关系良好,在得知李隆基准备询问如何处理幽州事务时,就推荐了安禄山这个熟悉幽州事务,并且曾经亲自参与过作战的本地人,问问他这个本地人的意见。
“众位卿家!如今宋庆礼病逝,幽州战事停滞,你们以为该如何处理呀!”李隆基手指拂过花丛,随意的向身后的群臣问道。
“陛下!如今幽州大都督空缺,幽州群雄无!要之事,应该是选好幽州都督,只要新的大都督到任,自然就能应付边疆的不稳!”作为相的侍中源乾耀率先回奏道。
“不错!不错!”其他人也是纷纷附和。
“恩!朕也认为该如此!那众卿认为何人可以为新的幽州大都督?”
“这个新都督不比往前,须得任命能实际管事之人才行!”源乾耀又开始推太极了。
“陛下!臣推荐一人,定然能胜任幽州大都督!”张说并没有因为罢相而丧失活力,答奏时仍然十分积极。
“哦!张卿推荐何人可用?”
“开府仪同三司、太仆卿兼内外闲厩监牧都使王毛仲!此人熟知边疆异族,兼有治才,又深得陛下信任,可为大都督!”张说温声道。
“是毛仲呀!”李隆基微微皱了皱眉头。
这个王毛仲本是高句丽人,曾经当过李隆基的家奴,李隆基当皇帝后,他也被官拜将军。后来更是和李隆基、高力士他们一起率禁军杀死太平公主党羽,粉碎废立阴谋。深得李隆基的宠信。最近又因养马有功,倍受恩宠,加开府仪同三司,群臣依附他的很多。王毛仲嫁女儿的时候,李隆基问他缺什么。王毛仲只说:“臣万事已备,但未得客。”李隆基问他:“张说、源乾曜辈岂不可呼邪?”问他怎么不找张说、源乾曜这些人,他却回到:“此则得之。”这些人早就有了。李隆基笑了笑,明白了“知汝所不能致者一人耳,必宋璟也。”结果第二天,李隆基亲自为王毛仲召客人,对群臣说:“朕奴毛仲有婚事,卿等宜与诸达官悉诣其第。”这样的待遇,足见李隆基对他的宠信。
李隆基是宠信王毛仲,但也知道他的才能,王毛仲当个平安都督是没问题,但让他和突厥契丹争斗,却不一定能应付自如,到时肯定还要设副手帮忙。与其这样,那还不如直接设一个虚的大都督,让副都督前去管事呢。
“陛下!王开府虽然才能卓著,但是幽州凶险,不适合王开府上任!臣推荐一人,骁勇善战,定能胜任!”宇文融立刻出来奏道。
“呵呵!宇文爱卿推荐的是谁?”李隆基笑着问道。
“瓜州刺史张守硅!此人允文允武,足为边疆大将!”宇文融心中并没有适合的人选,现在这样说,仅仅是不愿意张说的推荐成功罢了。
“他不行!瓜州刺史仅仅是一个正四品,怎么能骤升为从二品的边疆大吏!若真如此,还不如从幽州边臣中选一人担任!”张说立刻反驳不行。
“陛下可以让一皇子领大都督,准张守硅以从三品领副都督即可!”宇文融绝不放松。
“这还不是以副都督,都督幽州事吗,幽州众将定然不会心服!”张说毫不客气。
“那你说该如?……”
“……”
这个两个宿敌,本着敌人反对的,自己就坚决支持这么一个原则,争执上毫不妥协。
对于他们几位重臣的争执,安禄山这个相对的小官可不敢插嘴,自顾自的欣赏园中的美景。虽然不敢随便看那些漂亮的宫女,但宫中美丽的景色看一下还是没问题的。
“好了!好了!两位爱卿别争了!还是先听听其他人的意见吧!”李隆基稍稍有点不耐烦的道。
两人都是自己的宠臣,也确实不好随便偏向那个。
“萧卿!你曾经去幽州负责安置契丹人,对幽州的情况颇为了解,你可有什么好的人选?”李隆基转头问兵部尚书萧嵩。
“回陛下!臣负责的是安置事宜,接触的多为文官,对幽州诸将不甚了解!但就文官来说,似乎并没允文允武的合适人选!至于熟知对契丹战事的众将,臣所知有限,不敢枉论!上次安学士曾经亲自深入契丹,与其作战,陛下何不问问他的看法!”
萧嵩的才能本来就不强,让他推,他也推荐不出什么人。不过想起安禄山曾经送给过自己的好处,他立刻觉得这是一个报答安禄山的好机会。直接将安禄山提了出来。
“哦!安卿!你觉得如何?安卿!”李隆基高声道。
安禄山本来正准备低头看一盆花的景色,冷不防听到李隆基的询问,微微吓了一跳,不过他为人机灵,立刻顺势继续低着头,直接说道:
“陛下!微臣虽然了解幽州的不少将领!只是微臣觉得,如今让幽州大都督一人负责幽州和对契丹事,恐怕还不够!”
“不错!陛下!”旁边的张说突然插嘴进来,“幽州大都督一职虽然重要,但是毕竟职能有所局限,如今契丹投降突厥,已经不仅仅是幽州的事情了!此时陛下应该设一总管,负责处理河北战事!至不济,也要让节度大使来负责!”
不愧为一时贤相,安禄山仅仅是稍微一提点,张说就立刻领会到了安禄山话中隐含的意思。不过这样一来,到是更顺了他的意思,王毛仲虽然官职也不高,但毕竟比那个瓜州刺史强,不管是节度大使,还是行军总管,可能性都要大得多。
“恩!说之言之有理!”李隆基立刻点了点头。
虽然目前契丹人已经大败,但接下来将要面对的,就是借助突厥的可突于部了,到时候的责任绝不仅仅是一个幽州大都督能应付的。至于更高职位的河北道行军总管,如今没有大的战事,应该还没有必要。不过河北节度大使,却非常有必要。
“传令门下省拟旨!拜开府仪同三司、太仆卿兼内外闲厩监牧都使王毛仲为幽州大都督,河北道节度副使!赐双旌双节!都讨契丹事!”
既然已经是很显然的事情了,李隆基也就不再征询群臣的意见。
虽然安禄山这个人才是真正现问题所在的人,但是因为具体提出来的是张说,所以这个功劳很显然是被记在了张说身上。安禄山心中暗暗咬牙,面上却不敢有什么异样的表示。
“陛下!王开府虽然能胜任节度副使,但毕竟不熟悉对契丹的军务,应该再设一副都督,或者是行军司马,辅佐他治理军队!”旁边的宇文融看到张说的意见得到实施,内心实在是有几分不愿,但不敢和李隆基抗争,只得尽量的为自己捞利益。
“不错!陛下!臣也觉得应该这样!安中郎将曾经亲自参与对契丹的用兵,对于军旅之事自然十分熟悉,可以以正四品为幽州副都督、行军司马,辅佐王开府都督幽州!”张说难得的没有反驳宇文融,不过他提出的人选,却并不是宇文融心中打算的张守硅。
“安卿呀?”李隆基微微皱了皱眉。
他既然决定任命王毛仲为大都督,就已经做好了设副都督的准备。原来的人选是那个张守硅。现在听到张说保奏安禄山,却有点犹豫了。安禄山这样出去,弄得好,有可能突破瓶颈高升,弄不好,却得在外面混几年才能回京,这和他准备重用安禄山的初衷不相符。
安禄山心中也是有点担心,去幽州到也不是最坏的,但他内心,最想去的却是即将就有战事的吐蕃。幽州那儿,一则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有战事,再则也是不愿意面对自己老娘和舅舅所在的那个突厥。
“陛下!臣也认为安中郎将合适!”
正当安禄山准备把希望寄托在宇文融身上时,那个宇文融轻快的吐出几个字,让安禄山的希望化为泡影。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
四月中旬,两军相持,就在契丹游走在草原上,安心等待来自突厥的援兵时,同盟的奚族部队突然叛变投靠唐军。行踪暴露外加内部叛变,契丹军大败,可突于率领三千精骑和万余残兵出逃,部族十余万人,全都落入唐军和奚军手中。
就在唐军和奚军准备一鼓作气,在突厥军来临前将他完全消灭时。突的事件,让唐军和奚军不得不放弃追击,并且立刻带着战利品脱离突厥边境。因为,奚族老领和唐军大都督同时死了。
奚族的大领落长李大酺,早就有病在身,一般的事务都是交给李鲁苏来负责,他的死,除了对奚族军的士气产生了一点影响,问题到也不大。宋庆礼的死却完全是意外。为了准备对契丹的用兵,这个大都督一直废寝忘食的工作,在动兵时,身体就已经有点两样,再持续的追击带兵,让他立刻病倒。军医的水平又有限,基本上没怎么好好治疗,这个大都督就一命呜呼了。
生了这样的大事,自然不可能再狠追猛打。联军只得一面急文呈报朝廷,一面各自退兵。虽然基本目标已经实现,但是没有清除可突于这个祸根,却为将来埋下了隐患。
此时的朝中,刚好对立武惠妃为皇后的事情做出了最后决断。宁王虽然和惠妃母子的关系很不错,但是在立后问题上,经过群臣的劝说,最后还是直言:“武氏乃不戴天之仇,不可以为国母!”而其他诸王公主也纷纷认为“太子非惠妃所生,惠妃复自有子,若登宸极,太子必危。”
见到家里家外都反对,武惠妃这个聪明的女人,立刻主动要求不封自己为皇后。因为她把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太子的身上。现在后宫本来就已经没人可以动摇他的地位,当不当皇后,其实也就是一个名分而已。如果能当太后,那也是才真正的权力特殊呢。现在主动放弃,反倒可以给李隆基一个欠愧对自己的感觉,将来在要求他封自己的儿子为太子时,可以作为一个筹码利用。
果然,武惠妃的这一举动,立刻赢得了李隆基的尊重。认为她明大义识大礼,虽然没有真封她为皇后,宫中对她的礼秩,却都是皇后一样的待遇。
作为当初出主意的安禄山,武惠妃虽然没有直接表示,但对于这么一个机灵的人儿,她还是内心还是有点感激的。
五月癸卯,户部奏大唐今年共有七百零六万九千五百六十五户人家,四千一百四十一万九千七百一十二人。开元盛世,达到了一个至高点。
但就在这时,幽州传来那封宋庆礼病逝的急报,让朝廷再次热闹起来。
到并不是说宋庆礼一死,群臣担心幽州会乱,大唐经营幽州这么多年,各种措施早就已经完备,绝对不会因为一个都督的死而大乱。但问题是,这个权力极重的都督现在空了出来,就肯定需要人填补。因为现在刚刚结束对契丹的战事,也不可能立即平静下来,遥领的都督显然不行,他都督必须是直接掌权的人。这么一个掌握实权的职位,自然引起了张党宇文党的觊觎。
*******************************************
兴庆宫,沉香亭外,百花竞艳。
头戴乌纱帽,身穿白龙袍的便服李隆基,缓步走在花丛间。
身后跟的是宰相源乾耀、李元纮,集贤殿知院事张说,刚刚安置完契丹人回来的兵部尚书遥领朔方节度使萧嵩,户部侍郎兼御史中丞宇文融,以及曾经出使契丹的集贤殿学士安禄山。
本来以安禄山的品级和身份不可能参与今天的召见,但兵部尚书遥领朔方节度使萧嵩和安禄山关系良好,在得知李隆基准备询问如何处理幽州事务时,就推荐了安禄山这个熟悉幽州事务,并且曾经亲自参与过作战的本地人,问问他这个本地人的意见。
“众位卿家!如今宋庆礼病逝,幽州战事停滞,你们以为该如何处理呀!”李隆基手指拂过花丛,随意的向身后的群臣问道。
“陛下!如今幽州大都督空缺,幽州群雄无!要之事,应该是选好幽州都督,只要新的大都督到任,自然就能应付边疆的不稳!”作为相的侍中源乾耀率先回奏道。
“不错!不错!”其他人也是纷纷附和。
“恩!朕也认为该如此!那众卿认为何人可以为新的幽州大都督?”
“这个新都督不比往前,须得任命能实际管事之人才行!”源乾耀又开始推太极了。
“陛下!臣推荐一人,定然能胜任幽州大都督!”张说并没有因为罢相而丧失活力,答奏时仍然十分积极。
“哦!张卿推荐何人可用?”
“开府仪同三司、太仆卿兼内外闲厩监牧都使王毛仲!此人熟知边疆异族,兼有治才,又深得陛下信任,可为大都督!”张说温声道。
“是毛仲呀!”李隆基微微皱了皱眉头。
这个王毛仲本是高句丽人,曾经当过李隆基的家奴,李隆基当皇帝后,他也被官拜将军。后来更是和李隆基、高力士他们一起率禁军杀死太平公主党羽,粉碎废立阴谋。深得李隆基的宠信。最近又因养马有功,倍受恩宠,加开府仪同三司,群臣依附他的很多。王毛仲嫁女儿的时候,李隆基问他缺什么。王毛仲只说:“臣万事已备,但未得客。”李隆基问他:“张说、源乾曜辈岂不可呼邪?”问他怎么不找张说、源乾曜这些人,他却回到:“此则得之。”这些人早就有了。李隆基笑了笑,明白了“知汝所不能致者一人耳,必宋璟也。”结果第二天,李隆基亲自为王毛仲召客人,对群臣说:“朕奴毛仲有婚事,卿等宜与诸达官悉诣其第。”这样的待遇,足见李隆基对他的宠信。
李隆基是宠信王毛仲,但也知道他的才能,王毛仲当个平安都督是没问题,但让他和突厥契丹争斗,却不一定能应付自如,到时肯定还要设副手帮忙。与其这样,那还不如直接设一个虚的大都督,让副都督前去管事呢。
“陛下!王开府虽然才能卓著,但是幽州凶险,不适合王开府上任!臣推荐一人,骁勇善战,定能胜任!”宇文融立刻出来奏道。
“呵呵!宇文爱卿推荐的是谁?”李隆基笑着问道。
“瓜州刺史张守硅!此人允文允武,足为边疆大将!”宇文融心中并没有适合的人选,现在这样说,仅仅是不愿意张说的推荐成功罢了。
“他不行!瓜州刺史仅仅是一个正四品,怎么能骤升为从二品的边疆大吏!若真如此,还不如从幽州边臣中选一人担任!”张说立刻反驳不行。
“陛下可以让一皇子领大都督,准张守硅以从三品领副都督即可!”宇文融绝不放松。
“这还不是以副都督,都督幽州事吗,幽州众将定然不会心服!”张说毫不客气。
“那你说该如?……”
“……”
这个两个宿敌,本着敌人反对的,自己就坚决支持这么一个原则,争执上毫不妥协。
对于他们几位重臣的争执,安禄山这个相对的小官可不敢插嘴,自顾自的欣赏园中的美景。虽然不敢随便看那些漂亮的宫女,但宫中美丽的景色看一下还是没问题的。
“好了!好了!两位爱卿别争了!还是先听听其他人的意见吧!”李隆基稍稍有点不耐烦的道。
两人都是自己的宠臣,也确实不好随便偏向那个。
“萧卿!你曾经去幽州负责安置契丹人,对幽州的情况颇为了解,你可有什么好的人选?”李隆基转头问兵部尚书萧嵩。
“回陛下!臣负责的是安置事宜,接触的多为文官,对幽州诸将不甚了解!但就文官来说,似乎并没允文允武的合适人选!至于熟知对契丹战事的众将,臣所知有限,不敢枉论!上次安学士曾经亲自深入契丹,与其作战,陛下何不问问他的看法!”
萧嵩的才能本来就不强,让他推,他也推荐不出什么人。不过想起安禄山曾经送给过自己的好处,他立刻觉得这是一个报答安禄山的好机会。直接将安禄山提了出来。
“哦!安卿!你觉得如何?安卿!”李隆基高声道。
安禄山本来正准备低头看一盆花的景色,冷不防听到李隆基的询问,微微吓了一跳,不过他为人机灵,立刻顺势继续低着头,直接说道:
“陛下!微臣虽然了解幽州的不少将领!只是微臣觉得,如今让幽州大都督一人负责幽州和对契丹事,恐怕还不够!”
“不错!陛下!”旁边的张说突然插嘴进来,“幽州大都督一职虽然重要,但是毕竟职能有所局限,如今契丹投降突厥,已经不仅仅是幽州的事情了!此时陛下应该设一总管,负责处理河北战事!至不济,也要让节度大使来负责!”
不愧为一时贤相,安禄山仅仅是稍微一提点,张说就立刻领会到了安禄山话中隐含的意思。不过这样一来,到是更顺了他的意思,王毛仲虽然官职也不高,但毕竟比那个瓜州刺史强,不管是节度大使,还是行军总管,可能性都要大得多。
“恩!说之言之有理!”李隆基立刻点了点头。
虽然目前契丹人已经大败,但接下来将要面对的,就是借助突厥的可突于部了,到时候的责任绝不仅仅是一个幽州大都督能应付的。至于更高职位的河北道行军总管,如今没有大的战事,应该还没有必要。不过河北节度大使,却非常有必要。
“传令门下省拟旨!拜开府仪同三司、太仆卿兼内外闲厩监牧都使王毛仲为幽州大都督,河北道节度副使!赐双旌双节!都讨契丹事!”
既然已经是很显然的事情了,李隆基也就不再征询群臣的意见。
虽然安禄山这个人才是真正现问题所在的人,但是因为具体提出来的是张说,所以这个功劳很显然是被记在了张说身上。安禄山心中暗暗咬牙,面上却不敢有什么异样的表示。
“陛下!王开府虽然能胜任节度副使,但毕竟不熟悉对契丹的军务,应该再设一副都督,或者是行军司马,辅佐他治理军队!”旁边的宇文融看到张说的意见得到实施,内心实在是有几分不愿,但不敢和李隆基抗争,只得尽量的为自己捞利益。
“不错!陛下!臣也觉得应该这样!安中郎将曾经亲自参与对契丹的用兵,对于军旅之事自然十分熟悉,可以以正四品为幽州副都督、行军司马,辅佐王开府都督幽州!”张说难得的没有反驳宇文融,不过他提出的人选,却并不是宇文融心中打算的张守硅。
“安卿呀?”李隆基微微皱了皱眉。
他既然决定任命王毛仲为大都督,就已经做好了设副都督的准备。原来的人选是那个张守硅。现在听到张说保奏安禄山,却有点犹豫了。安禄山这样出去,弄得好,有可能突破瓶颈高升,弄不好,却得在外面混几年才能回京,这和他准备重用安禄山的初衷不相符。
安禄山心中也是有点担心,去幽州到也不是最坏的,但他内心,最想去的却是即将就有战事的吐蕃。幽州那儿,一则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有战事,再则也是不愿意面对自己老娘和舅舅所在的那个突厥。
“陛下!臣也认为安中郎将合适!”
正当安禄山准备把希望寄托在宇文融身上时,那个宇文融轻快的吐出几个字,让安禄山的希望化为泡影。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