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科幻作品中的末日不一样,核武器的威力,和能够对盖亚造成的影响,在历史上是长期被夸大的。
这种“夸大”,并非是指核弹的杀伤力太弱。
现代热核武器的当量,动辄上百万吨,用于测试的最大热核弹头更有58,000,000吨的巨大tnt当量,一旦投掷出去并、成功起爆,百万吨级核弹对钢混建筑的有效杀伤半径,在空爆时远达一公里,暴露人员的杀伤半径则远达七公里。
换言之,一枚百万吨级核弹的爆炸,便能轻易摧毁天堂镇这样的小型城市。
但是话说回来,核弹,并不是战争狂人用来毁灭世界的道具,而是与战机、坦克、大炮同类的武器,那么其使用规律,就很难脱离战争策略的约束。
用核弹轰炸城市,效果,究竟是好、还是不好,不同的人会有各自的观点。
但轰炸城市,用核弹荡平民众聚集地,这种做法对争取战争的胜利,却没有太大的帮助。
回顾第二次盖亚大战,西历1350年在升阳国土上爆炸的两枚原子弹,的确促成了终战,但也要看到,决定战争走向的根本因素,并不是当时仅有三枚产量、还有一枚用于测试的核武器,而是联邦千万大军的进击。
待到战后,联邦与理联进入冷战,两个超级大国在核战争的严峻形势下,竞相修筑大量永备工事、避难所,并在产业体系规划上进行一系列的分散配置。
从二战到今天,应对核战争的手段,一直在进化,核武器的威力却没有突飞猛进的增长。
即便在几十年前,倘若联邦与理联爆发核战争,动用全部核弹头进行一场你死我活的豪赌,双方胜负殊未可知,有一点却是确定的,核弹无法彻底摧毁双方的统治机器,也无法彻底荡平敌对一方。
在核弹洗地后,战争,仍将继续,虽然形式可能会很不一样。
战略层面的推演,大致如此,再考虑到盖亚的庞大体量,人类创造出来的核武器就显得格外孱弱。
有史以来,人类制造并引爆过的最大核弹,理想联盟在西历1416年引爆于纽地岛的“大彼得”,当量五千八百万吨的三相热核怪物,如此耗费巨资、向联邦展示力量,直到今天纽地岛却仍安在,只残留一个直径约两百米的浅弹坑。
考虑到“大彼得”是在空中引爆,弹坑直径已经不小,但即便触地爆,对庞大的盖亚也没有什么显著的影响。
至于成百上千枚核弹一起引爆,是否会引发“核冬天”、或者其他生态灾难,多年来学术界一直存在巨大争议,有些学者认为核冬天很可能降临,有些则不以为然,但大多数研究人员的结论则居于两者之间,认为全球核弹一起引爆的生态影响“并不十分严重”。
当然,所谓“并不严重”,也要看是什么样的评估态势。
对继续一场战争而言,在现阶段,只消查阅天堂镇的建构资料,就能得出这一结论。
核弹临空,对nep_871而言,是一种很现实的威胁,为此在设计之初,nep_871同联邦大地上的成百上千类似城镇,都充分考虑到战略武器的打击,主体结构基本都设置在地下,不仅如此,建筑主体也完全按防御核打击的标准来规划。
具体到自己栖身的地下建筑,单看-30~40米的数字,对防御核爆炸而言是很悬的。
一般的立体建筑,不论钢混、还是钢筋混凝土构造,在核爆冲击波面前都十分脆弱,远离爆心几百米或许可以幸存,直接命中则百分百会破裂、坍塌,变成一大片废墟。
相应的,天堂镇主体建筑群的设计,则在0到-30米的区间内设置缓冲层。
通过若干层吸能结构的溃缩,防御一切常规武器与小当量核武器的直接命中,或者大当量核弹的抵近爆轰。
至于大当量核弹的直接命中,显而易见,几十米厚的缓冲层并无济于事,方然暂时栖身于此的前提,是联邦当局与“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能即使发出警讯,让自己有时间离开危险的地下浅层,遁入nep_871的深层结构。
按设计规划,nep_871的核心建筑群,包括能源动力、核心计算机、管理与支持系统在内的几个模块,都被安置在地下更深处。
一旦遭遇极端情形,譬如核打击,可想而知nep大区、乃至整个联邦的“全产机”体系也将受创,这时位于nep_871的应急处置系统就可能发挥作用,将受损生产单元、节点暂时屏蔽,以免波及apos全网。
这一过程中,应急处置系统与“看门狗”的控制,将切换到集中掩蔽所。
不论集中掩蔽所,还是完成这一任务的核心模块,具体的坐标,并未记载于ib司的档案服务器内,甚至没有留存任何非绝密的原始材料和施工记录。
看起来,对项目的设计、施工和运营方,“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高层还是很防备。
这种防备措施,对托马斯*安生而言,则形同虚设。
天堂镇的地下究竟是怎样的,用不着亲自探险,借职务之便,挂载于nep大区的“看门狗”系统也要照看本地,方然在入驻天堂镇后不久,就渗透进nep_871的运行维护系统,借助检修机器人、监控系统来探查小镇深处。
再怎样隐秘的系统,设计、建造时,可以不为外界所知,却无法长时间脱离监控与维护。
在这方面,早年间与罗伯特*布朗教授从事“末日避难所”的生意,经验颇丰,方然轻车熟路的找寻到系统的若干对外连接点,进而,逐渐窥看地下世界的一隅,拼凑起天堂镇地下深处的整体构造。
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熟悉、掌握栖身之地的全貌,方然还逐渐补齐了一些建筑工程、系统规划方面的知识。
而且他还发现,nep_871这样的小镇,单看地下部分,其实和“末日避难所”很相似。
不论避难所,还是天堂镇的地下世界,都是围绕一个总体目标而设计、配置,目标也大同小异,无非都是让系统在于外界隔绝的情况下,依然能长期运转。
这种“夸大”,并非是指核弹的杀伤力太弱。
现代热核武器的当量,动辄上百万吨,用于测试的最大热核弹头更有58,000,000吨的巨大tnt当量,一旦投掷出去并、成功起爆,百万吨级核弹对钢混建筑的有效杀伤半径,在空爆时远达一公里,暴露人员的杀伤半径则远达七公里。
换言之,一枚百万吨级核弹的爆炸,便能轻易摧毁天堂镇这样的小型城市。
但是话说回来,核弹,并不是战争狂人用来毁灭世界的道具,而是与战机、坦克、大炮同类的武器,那么其使用规律,就很难脱离战争策略的约束。
用核弹轰炸城市,效果,究竟是好、还是不好,不同的人会有各自的观点。
但轰炸城市,用核弹荡平民众聚集地,这种做法对争取战争的胜利,却没有太大的帮助。
回顾第二次盖亚大战,西历1350年在升阳国土上爆炸的两枚原子弹,的确促成了终战,但也要看到,决定战争走向的根本因素,并不是当时仅有三枚产量、还有一枚用于测试的核武器,而是联邦千万大军的进击。
待到战后,联邦与理联进入冷战,两个超级大国在核战争的严峻形势下,竞相修筑大量永备工事、避难所,并在产业体系规划上进行一系列的分散配置。
从二战到今天,应对核战争的手段,一直在进化,核武器的威力却没有突飞猛进的增长。
即便在几十年前,倘若联邦与理联爆发核战争,动用全部核弹头进行一场你死我活的豪赌,双方胜负殊未可知,有一点却是确定的,核弹无法彻底摧毁双方的统治机器,也无法彻底荡平敌对一方。
在核弹洗地后,战争,仍将继续,虽然形式可能会很不一样。
战略层面的推演,大致如此,再考虑到盖亚的庞大体量,人类创造出来的核武器就显得格外孱弱。
有史以来,人类制造并引爆过的最大核弹,理想联盟在西历1416年引爆于纽地岛的“大彼得”,当量五千八百万吨的三相热核怪物,如此耗费巨资、向联邦展示力量,直到今天纽地岛却仍安在,只残留一个直径约两百米的浅弹坑。
考虑到“大彼得”是在空中引爆,弹坑直径已经不小,但即便触地爆,对庞大的盖亚也没有什么显著的影响。
至于成百上千枚核弹一起引爆,是否会引发“核冬天”、或者其他生态灾难,多年来学术界一直存在巨大争议,有些学者认为核冬天很可能降临,有些则不以为然,但大多数研究人员的结论则居于两者之间,认为全球核弹一起引爆的生态影响“并不十分严重”。
当然,所谓“并不严重”,也要看是什么样的评估态势。
对继续一场战争而言,在现阶段,只消查阅天堂镇的建构资料,就能得出这一结论。
核弹临空,对nep_871而言,是一种很现实的威胁,为此在设计之初,nep_871同联邦大地上的成百上千类似城镇,都充分考虑到战略武器的打击,主体结构基本都设置在地下,不仅如此,建筑主体也完全按防御核打击的标准来规划。
具体到自己栖身的地下建筑,单看-30~40米的数字,对防御核爆炸而言是很悬的。
一般的立体建筑,不论钢混、还是钢筋混凝土构造,在核爆冲击波面前都十分脆弱,远离爆心几百米或许可以幸存,直接命中则百分百会破裂、坍塌,变成一大片废墟。
相应的,天堂镇主体建筑群的设计,则在0到-30米的区间内设置缓冲层。
通过若干层吸能结构的溃缩,防御一切常规武器与小当量核武器的直接命中,或者大当量核弹的抵近爆轰。
至于大当量核弹的直接命中,显而易见,几十米厚的缓冲层并无济于事,方然暂时栖身于此的前提,是联邦当局与“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能即使发出警讯,让自己有时间离开危险的地下浅层,遁入nep_871的深层结构。
按设计规划,nep_871的核心建筑群,包括能源动力、核心计算机、管理与支持系统在内的几个模块,都被安置在地下更深处。
一旦遭遇极端情形,譬如核打击,可想而知nep大区、乃至整个联邦的“全产机”体系也将受创,这时位于nep_871的应急处置系统就可能发挥作用,将受损生产单元、节点暂时屏蔽,以免波及apos全网。
这一过程中,应急处置系统与“看门狗”的控制,将切换到集中掩蔽所。
不论集中掩蔽所,还是完成这一任务的核心模块,具体的坐标,并未记载于ib司的档案服务器内,甚至没有留存任何非绝密的原始材料和施工记录。
看起来,对项目的设计、施工和运营方,“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高层还是很防备。
这种防备措施,对托马斯*安生而言,则形同虚设。
天堂镇的地下究竟是怎样的,用不着亲自探险,借职务之便,挂载于nep大区的“看门狗”系统也要照看本地,方然在入驻天堂镇后不久,就渗透进nep_871的运行维护系统,借助检修机器人、监控系统来探查小镇深处。
再怎样隐秘的系统,设计、建造时,可以不为外界所知,却无法长时间脱离监控与维护。
在这方面,早年间与罗伯特*布朗教授从事“末日避难所”的生意,经验颇丰,方然轻车熟路的找寻到系统的若干对外连接点,进而,逐渐窥看地下世界的一隅,拼凑起天堂镇地下深处的整体构造。
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熟悉、掌握栖身之地的全貌,方然还逐渐补齐了一些建筑工程、系统规划方面的知识。
而且他还发现,nep_871这样的小镇,单看地下部分,其实和“末日避难所”很相似。
不论避难所,还是天堂镇的地下世界,都是围绕一个总体目标而设计、配置,目标也大同小异,无非都是让系统在于外界隔绝的情况下,依然能长期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