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者”的情形,身为旁观者、而非当事者,方然的感触仍十分强烈。
这不奇怪,同样作为永生的追寻者,他很清楚罹患不治之症,对极度畏惧死亡、渴望永生的“同类”而言,会是多么绝望之极的打击。
不仅如此,看“匿名者”的行事风格,他也一点不像是在说谎。
到处留存讯息,广泛联络潜在的竞争者,对网络中的行踪几乎不加掩饰,站在永生追寻者的立场,这绝不正常,除非“匿名者”的确已时日无多,根本不在乎自身的安危;
但这种推理,也隐藏着一个不大不小的漏洞:
对此人而言,即便知道死亡很快就会来,也没必要徒增风险、甚至引来杀身之祸,不是么。
所以,他到底想对同类们说些什么呢。
“……
对我本人的状况,虽然一开始极度抗拒、甚至情绪崩溃,现在也只有接受。
或者,按追寻永生者的思维模式,这也谈不上接受、或者不接受:死亡面前,人是根本没有选择的,我原本一直在竭尽全力想打破死亡的魔咒,但是现在,只能承认这世上有些事,并非人的主观愿望所能改变。
陈述这一点,与各位并无关联,在此谨为说明自己的状况。
我真正想告诉各位的,是在意识到自己的努力注定将失败后,衍生出的一些感想。
虽然看到这篇文字的人,想必和我一样,都是志在永生不死的探索者,但是,在真正明白自己已没可能抵达这条路的终点之后,我本人的立场,想法,就不再会与各位完全一致。
这种立场上的差别,所想、所得,或许会对你们有帮助。
所以,就算是拜托也好,全凭各位的兴趣也罢,希望你能够在删除本数据之前,继续看下去。
……”
方然清楚的记得,看到这里,他已经对匿名者接下来要讲的,有了某种隐约的预感。
不仅如此,“匿名者”的字里行间,语气,分明透着一种担心与不安,仿佛生怕看到这篇文字的人失去了耐心,而选择直接将其删除;
这种心情,当时他并不理解,但随后就渐渐的感同身受。
“……
畏惧死亡,追寻永生,是各位、和曾经的我之唯一目标,这是很显然的。
否则,想必正在看这篇文字的你,也不会发现我所留存的联系方式,更不太可能费尽心思来调查这些数据碎片;
但恕我直言,至少我本人的反省,并不认为各位和我自己,对生命,对死亡的认识,足以支持我们追寻‘永生不死’这一至高无上的目标。
生命是什么,死亡是什么,抛开哲学意义上的夸夸其谈,各位真能说得清楚吗。
我所指的,并非纠结于定义的教条,而是站在一个原本注定会死的生命体立场上,怎样看待自己目前所处的状态,又怎样看待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根本问题;如果不弄清楚这一点,仅仅执着于身体意义上的永生不灭,那么,我想我可以很有把握的讲,即便历尽艰辛而做到了这一点,你仍必定会发现,这根本就不是我们最初追寻的目标。
说的更直白一点,‘人’的永生,绝不仅仅是身体的不朽,而是思维意义上的‘永远活着’;
后者的实现难度,毫不夸张的讲,远超前者,事实上,直到明确了自己的必死之宿命,对后一种状态如何实现,我本人仍未找到任何确切可行的策略。
……”
“匿名者”的想法,居然与自己近来所得大致仿佛,这让方然十分惊讶。
进而,他一下子想到,自己最近纠结的永生困局,恐怕会是任何执念于永生不死的同类,迟早都会陷进去的必经之劫。
人的永生,绝不仅仅是身体的不朽;
他默默牢记了这句话。
“……
直到目前,确切的讲,直到西历1472年7月19日,已有很充分的证据,证明对人而言,漫长演化塑造的这具血肉之躯,终将会有被改造,被完善,进而实现永存不朽的那一天;
对这一划时代的科学成就,即便我已悲哀的意识到,这与自己无关,却仍然很欣慰。
但是要实现永生,人的永生,仅有不朽的身体还远远不够。
站在具有自我意识的‘人’之立场上,盖亚的万千生命,即便永生,也无非是身体的永存不灭;
一棵树,一匹马,只要有这样的特性,就可以认为,它们已实现了永生,这说法并没有任何逻辑上、或实践上的错误。
但是对人而言,只要想一想医院里苏醒无望的植物人,就可以明确断言,身体的永存不灭,仅仅只是意识持续存在的一种手段;虽然以今天的科技水平,维持身体的不朽,仍然是维持意识长存的唯一手段,但展望未来,倘若科学技术仍有极大的提升空间,完全可以想象其他更可靠、更方便的手段会出现。
‘永生不死,是意识的永存’,各位或许就是这样想的。
而我的想法又如何?
意识的永存,并不是一个人‘活着’的充分条件,而仅仅是必要条件;
要想真正意义上的永生,活着,并不是一个人持续的存活下去就能办得到,此外还需要外界,需要环境。
说白了,脱离周遭环境,脱离整个人类世界的永生,没有意义。
人,人类,人类文明;
不知各位追寻着永生的同类们,在艰难跋涉时,是否有闲暇稍稍思考一下,这些概念彼此之间的联系究竟如何。
对我个人而言,永生的念头,并无法确切指出是在生命中的哪一天,哪一秒时产生,但总归来讲,是早已有之的最终目标;正在阅读的各位同类,想必也是如此,但我们又是否想过,所谓‘永生’,究竟是什么给了人以信心,认为这种此前从未在盖亚表面发生过的事,能够被今天的‘人类’所实现?
用不着我在这里复述,各位早就清楚,不要说四十亿年来的无数生命,即便人类诞生以来的上千亿过客,其中,也并没有任何一个能超越死亡。
但为什么,我们仍如此执着于永生,而几乎不考虑‘也许这根本无法实现’的风险?
这种神秘的自信,是来源于什么呢。
……”
【悠閱書城一個免費看書的換源app軟體,安卓手機需google play下載安裝,蘋果手機需登陸非中國大陸賬戶下載安裝】
这不奇怪,同样作为永生的追寻者,他很清楚罹患不治之症,对极度畏惧死亡、渴望永生的“同类”而言,会是多么绝望之极的打击。
不仅如此,看“匿名者”的行事风格,他也一点不像是在说谎。
到处留存讯息,广泛联络潜在的竞争者,对网络中的行踪几乎不加掩饰,站在永生追寻者的立场,这绝不正常,除非“匿名者”的确已时日无多,根本不在乎自身的安危;
但这种推理,也隐藏着一个不大不小的漏洞:
对此人而言,即便知道死亡很快就会来,也没必要徒增风险、甚至引来杀身之祸,不是么。
所以,他到底想对同类们说些什么呢。
“……
对我本人的状况,虽然一开始极度抗拒、甚至情绪崩溃,现在也只有接受。
或者,按追寻永生者的思维模式,这也谈不上接受、或者不接受:死亡面前,人是根本没有选择的,我原本一直在竭尽全力想打破死亡的魔咒,但是现在,只能承认这世上有些事,并非人的主观愿望所能改变。
陈述这一点,与各位并无关联,在此谨为说明自己的状况。
我真正想告诉各位的,是在意识到自己的努力注定将失败后,衍生出的一些感想。
虽然看到这篇文字的人,想必和我一样,都是志在永生不死的探索者,但是,在真正明白自己已没可能抵达这条路的终点之后,我本人的立场,想法,就不再会与各位完全一致。
这种立场上的差别,所想、所得,或许会对你们有帮助。
所以,就算是拜托也好,全凭各位的兴趣也罢,希望你能够在删除本数据之前,继续看下去。
……”
方然清楚的记得,看到这里,他已经对匿名者接下来要讲的,有了某种隐约的预感。
不仅如此,“匿名者”的字里行间,语气,分明透着一种担心与不安,仿佛生怕看到这篇文字的人失去了耐心,而选择直接将其删除;
这种心情,当时他并不理解,但随后就渐渐的感同身受。
“……
畏惧死亡,追寻永生,是各位、和曾经的我之唯一目标,这是很显然的。
否则,想必正在看这篇文字的你,也不会发现我所留存的联系方式,更不太可能费尽心思来调查这些数据碎片;
但恕我直言,至少我本人的反省,并不认为各位和我自己,对生命,对死亡的认识,足以支持我们追寻‘永生不死’这一至高无上的目标。
生命是什么,死亡是什么,抛开哲学意义上的夸夸其谈,各位真能说得清楚吗。
我所指的,并非纠结于定义的教条,而是站在一个原本注定会死的生命体立场上,怎样看待自己目前所处的状态,又怎样看待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根本问题;如果不弄清楚这一点,仅仅执着于身体意义上的永生不灭,那么,我想我可以很有把握的讲,即便历尽艰辛而做到了这一点,你仍必定会发现,这根本就不是我们最初追寻的目标。
说的更直白一点,‘人’的永生,绝不仅仅是身体的不朽,而是思维意义上的‘永远活着’;
后者的实现难度,毫不夸张的讲,远超前者,事实上,直到明确了自己的必死之宿命,对后一种状态如何实现,我本人仍未找到任何确切可行的策略。
……”
“匿名者”的想法,居然与自己近来所得大致仿佛,这让方然十分惊讶。
进而,他一下子想到,自己最近纠结的永生困局,恐怕会是任何执念于永生不死的同类,迟早都会陷进去的必经之劫。
人的永生,绝不仅仅是身体的不朽;
他默默牢记了这句话。
“……
直到目前,确切的讲,直到西历1472年7月19日,已有很充分的证据,证明对人而言,漫长演化塑造的这具血肉之躯,终将会有被改造,被完善,进而实现永存不朽的那一天;
对这一划时代的科学成就,即便我已悲哀的意识到,这与自己无关,却仍然很欣慰。
但是要实现永生,人的永生,仅有不朽的身体还远远不够。
站在具有自我意识的‘人’之立场上,盖亚的万千生命,即便永生,也无非是身体的永存不灭;
一棵树,一匹马,只要有这样的特性,就可以认为,它们已实现了永生,这说法并没有任何逻辑上、或实践上的错误。
但是对人而言,只要想一想医院里苏醒无望的植物人,就可以明确断言,身体的永存不灭,仅仅只是意识持续存在的一种手段;虽然以今天的科技水平,维持身体的不朽,仍然是维持意识长存的唯一手段,但展望未来,倘若科学技术仍有极大的提升空间,完全可以想象其他更可靠、更方便的手段会出现。
‘永生不死,是意识的永存’,各位或许就是这样想的。
而我的想法又如何?
意识的永存,并不是一个人‘活着’的充分条件,而仅仅是必要条件;
要想真正意义上的永生,活着,并不是一个人持续的存活下去就能办得到,此外还需要外界,需要环境。
说白了,脱离周遭环境,脱离整个人类世界的永生,没有意义。
人,人类,人类文明;
不知各位追寻着永生的同类们,在艰难跋涉时,是否有闲暇稍稍思考一下,这些概念彼此之间的联系究竟如何。
对我个人而言,永生的念头,并无法确切指出是在生命中的哪一天,哪一秒时产生,但总归来讲,是早已有之的最终目标;正在阅读的各位同类,想必也是如此,但我们又是否想过,所谓‘永生’,究竟是什么给了人以信心,认为这种此前从未在盖亚表面发生过的事,能够被今天的‘人类’所实现?
用不着我在这里复述,各位早就清楚,不要说四十亿年来的无数生命,即便人类诞生以来的上千亿过客,其中,也并没有任何一个能超越死亡。
但为什么,我们仍如此执着于永生,而几乎不考虑‘也许这根本无法实现’的风险?
这种神秘的自信,是来源于什么呢。
……”
【悠閱書城一個免費看書的換源app軟體,安卓手機需google play下載安裝,蘋果手機需登陸非中國大陸賬戶下載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