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犯者,是否有罪”,答案,似乎不言自明,却在联邦社会引发了一场大辩论。
面对这种问题,法-律、或者这一领域的从业人员言之凿凿,从规则角度讲,罪行只有切实出现、才能够被定义,即将发生的事,则属于未可知、不确定的将来,讨论这样的虚无缥缈毫无意义。
然而另一方面,多年来饱受教义熏陶的民众,却很容易将犯-罪与教义中的语句联系起来,认为有犯事倾向的人,就是有罪,完全有必要加以干预。
联邦政府的最终决策,则比较折衷:
既没有批准暴力机构逮捕“潜在的犯事者”,也没有下令中止这一方面的研究。
逮捕“潜在犯”,这种事想一想也知道很不靠谱,方然也很明白,一旦开了这样的先例,或早或晚,就会出现被冤枉的倒霉蛋。
而且和其他倒霉蛋相比,这种冤枉,被洗刷的可能性还几乎等于零,正如没有一个系统能百分之百的断定,某人接下来一定会犯事,也没有一个人能洗脱尚未发生的恶行,证明自己决不会真的那么做。
倘若言语威胁他人,“i_will_kill_you”,就会被控一级谋杀未遂,那社会可麻烦大了。
可是另一方面,对言行举止透露意图,的确有犯事可能、至少从概率上讲的确如此的某些个体,倘若不闻不问,专等他开枪后再迅速将其逮捕、甚至当场击毙,那耗费巨大的ai系统也就成了聋子的耳朵。
长此以往,总有一天会弄出911提前呼叫警察和医生,待案件发生后,逮捕加验尸一条龙服务的荒唐场面来。
进也不是,退也不是,联邦调查局的系统又如何发挥作用呢:
答案是“提前告诫”。
每当系统发现了一桩“疑似即将发生的恶行”,小到违章停车,大到劫持客机,出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考量,fbi的庞大体系就会立即采取行动,调动距离最近的有生力量或者机器人前往现场。
在情况不允许时,则会一并通过网络推送、广播讯息,用严厉的警告,和温柔的劝诫,奉劝歹念者悬崖勒马,回头是岸。
现实中,方然就见识过类似的场景,当非自动驾驶车辆减速、停止在不准停车的区域,驾驶员释放手刹、引擎熄火,敏感的监控体系就会立即推送讯息,给驾驶员的手机发一条“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停车不规范,钱包两行泪”的告诫短信。
对图谋劫机的歹徒,一旦系统侦测到可疑线索,定位目标后,就会调集力量对其进行围堵,而后采取没收作案工具、高音喇叭警告等方式,劝其迷途知返,放下屠刀。
情节严重时,还会将目标带离现场,到指定地点观看一定时长的反恐纪录片。
目睹恐怖分子的横死惨状,感受暴力体系的无敌铁拳,用这种一目了然的方式,劝诫不法者痛定思痛,痛改前非。
经过几年来的运行,这一体系的实际效果,已被证实。
如果只用来应付一般的治安问题,或者说,在社会总体稳定的大前提下,清除其中的少数不稳定因素,ai加持的暴力体系,效率是很高。
作为联邦的一份子,方然也多少因此而受益,稍稍减轻了安全的担忧。
即便因为这样的ai体系,隐匿身份,会变得越来越困难,继而让他耗费巨大的进行了一次身份转换,但总体上讲,如果以追寻永生的目标来考量,一个稳定的环境显然会对追寻者更有利,即便这种稳定,注定短暂而无法持续。
受益于联邦暴力体系的庇护,当然很好,但仅有一般的措施还并不够。
同样是掉落车外,损失,在“凡人”和永生追寻者的眼中,根本就天差地别,对风险的极端厌恶驱使着方然,在动身离开伯克利的几个月前着手准备,一番周折后,他拿到了联邦调查局ai系统的一些开发资料,用来构建自己的系统。
要全面监控周遭环境,借助fbi的监控网是最好,但,风险也一样最高。
fbi,乃至联邦的其他暴力机构,能力并不容小觑,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供职于这些部门的it天才也越来越多,侵入这样戒备森严的网络,风险与所得就有一些不成比例,方然想做的只是保命,可一旦被抓捕,却很可能会被扔进监狱,落入无法掌控自身行为、更无法保障自身安全的可怕境地。
考虑到fbi这些机构里的it人员之多,其中,必定会潜藏有“同类”,贸然渗透暴力机构的网络,就显得更加危险。
所以他做了一些变通,只使用周边那些“不太敏感”的传感器和监控设备来收集讯息,而使用联邦社会管理部门、暴力机构对外公开的数据接口为辅助,使用自己开发、至少是在已有方案上二次开发的ai,来分析态势、提供预警。
借助这样的手段,在从伯克利到费城的一路上,他才敢放心大胆的行动。
就说从普韦布洛到费城的旅程,藏身列车的下层货仓,方然就没刻意选择列车的中间一节车厢,和多年前搭乘列车的经历相比,现在,他已经能通过网络去监控p25k车次的详尽运行讯息,而不必担心意料之外的威胁。
费城,一座陌生的城市,在这里生活更需要小心谨慎。
潜入托马斯*安生的住所后,一连很多天,方然都没出过门,只在家埋头工作,理顺了网络和现实中的很多事。
但这些并不是全部,当务之急,摆在自己面前的还不是“接替身份”,而是要先完成学业、取得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生学位;
除此之外,他还得做一些功课,为应聘“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做铺垫。
“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多年来为其打工的经历,让方然对这一家跨国巨头十分熟悉,但这种熟悉,只建立在业务和技术的层面,对公司内部的组织架构、运营方式,他就不甚了了,而这些对“安生”的人生规划很重要。
既然抱着“永不下车”的执念,方然的目标,就绝不仅仅是进入“国际商用机器”,一般的岗位就价值寥寥。
只有高端的研发职位,能接触机密、打入核心的那一种,才是他的目标。
【悠閱書城一個免費看書的換源app軟體,安卓手機需google play下載安裝,蘋果手機需登陸非中國大陸賬戶下載安裝】
面对这种问题,法-律、或者这一领域的从业人员言之凿凿,从规则角度讲,罪行只有切实出现、才能够被定义,即将发生的事,则属于未可知、不确定的将来,讨论这样的虚无缥缈毫无意义。
然而另一方面,多年来饱受教义熏陶的民众,却很容易将犯-罪与教义中的语句联系起来,认为有犯事倾向的人,就是有罪,完全有必要加以干预。
联邦政府的最终决策,则比较折衷:
既没有批准暴力机构逮捕“潜在的犯事者”,也没有下令中止这一方面的研究。
逮捕“潜在犯”,这种事想一想也知道很不靠谱,方然也很明白,一旦开了这样的先例,或早或晚,就会出现被冤枉的倒霉蛋。
而且和其他倒霉蛋相比,这种冤枉,被洗刷的可能性还几乎等于零,正如没有一个系统能百分之百的断定,某人接下来一定会犯事,也没有一个人能洗脱尚未发生的恶行,证明自己决不会真的那么做。
倘若言语威胁他人,“i_will_kill_you”,就会被控一级谋杀未遂,那社会可麻烦大了。
可是另一方面,对言行举止透露意图,的确有犯事可能、至少从概率上讲的确如此的某些个体,倘若不闻不问,专等他开枪后再迅速将其逮捕、甚至当场击毙,那耗费巨大的ai系统也就成了聋子的耳朵。
长此以往,总有一天会弄出911提前呼叫警察和医生,待案件发生后,逮捕加验尸一条龙服务的荒唐场面来。
进也不是,退也不是,联邦调查局的系统又如何发挥作用呢:
答案是“提前告诫”。
每当系统发现了一桩“疑似即将发生的恶行”,小到违章停车,大到劫持客机,出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考量,fbi的庞大体系就会立即采取行动,调动距离最近的有生力量或者机器人前往现场。
在情况不允许时,则会一并通过网络推送、广播讯息,用严厉的警告,和温柔的劝诫,奉劝歹念者悬崖勒马,回头是岸。
现实中,方然就见识过类似的场景,当非自动驾驶车辆减速、停止在不准停车的区域,驾驶员释放手刹、引擎熄火,敏感的监控体系就会立即推送讯息,给驾驶员的手机发一条“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停车不规范,钱包两行泪”的告诫短信。
对图谋劫机的歹徒,一旦系统侦测到可疑线索,定位目标后,就会调集力量对其进行围堵,而后采取没收作案工具、高音喇叭警告等方式,劝其迷途知返,放下屠刀。
情节严重时,还会将目标带离现场,到指定地点观看一定时长的反恐纪录片。
目睹恐怖分子的横死惨状,感受暴力体系的无敌铁拳,用这种一目了然的方式,劝诫不法者痛定思痛,痛改前非。
经过几年来的运行,这一体系的实际效果,已被证实。
如果只用来应付一般的治安问题,或者说,在社会总体稳定的大前提下,清除其中的少数不稳定因素,ai加持的暴力体系,效率是很高。
作为联邦的一份子,方然也多少因此而受益,稍稍减轻了安全的担忧。
即便因为这样的ai体系,隐匿身份,会变得越来越困难,继而让他耗费巨大的进行了一次身份转换,但总体上讲,如果以追寻永生的目标来考量,一个稳定的环境显然会对追寻者更有利,即便这种稳定,注定短暂而无法持续。
受益于联邦暴力体系的庇护,当然很好,但仅有一般的措施还并不够。
同样是掉落车外,损失,在“凡人”和永生追寻者的眼中,根本就天差地别,对风险的极端厌恶驱使着方然,在动身离开伯克利的几个月前着手准备,一番周折后,他拿到了联邦调查局ai系统的一些开发资料,用来构建自己的系统。
要全面监控周遭环境,借助fbi的监控网是最好,但,风险也一样最高。
fbi,乃至联邦的其他暴力机构,能力并不容小觑,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供职于这些部门的it天才也越来越多,侵入这样戒备森严的网络,风险与所得就有一些不成比例,方然想做的只是保命,可一旦被抓捕,却很可能会被扔进监狱,落入无法掌控自身行为、更无法保障自身安全的可怕境地。
考虑到fbi这些机构里的it人员之多,其中,必定会潜藏有“同类”,贸然渗透暴力机构的网络,就显得更加危险。
所以他做了一些变通,只使用周边那些“不太敏感”的传感器和监控设备来收集讯息,而使用联邦社会管理部门、暴力机构对外公开的数据接口为辅助,使用自己开发、至少是在已有方案上二次开发的ai,来分析态势、提供预警。
借助这样的手段,在从伯克利到费城的一路上,他才敢放心大胆的行动。
就说从普韦布洛到费城的旅程,藏身列车的下层货仓,方然就没刻意选择列车的中间一节车厢,和多年前搭乘列车的经历相比,现在,他已经能通过网络去监控p25k车次的详尽运行讯息,而不必担心意料之外的威胁。
费城,一座陌生的城市,在这里生活更需要小心谨慎。
潜入托马斯*安生的住所后,一连很多天,方然都没出过门,只在家埋头工作,理顺了网络和现实中的很多事。
但这些并不是全部,当务之急,摆在自己面前的还不是“接替身份”,而是要先完成学业、取得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生学位;
除此之外,他还得做一些功课,为应聘“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做铺垫。
“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多年来为其打工的经历,让方然对这一家跨国巨头十分熟悉,但这种熟悉,只建立在业务和技术的层面,对公司内部的组织架构、运营方式,他就不甚了了,而这些对“安生”的人生规划很重要。
既然抱着“永不下车”的执念,方然的目标,就绝不仅仅是进入“国际商用机器”,一般的岗位就价值寥寥。
只有高端的研发职位,能接触机密、打入核心的那一种,才是他的目标。
【悠閱書城一個免費看書的換源app軟體,安卓手機需google play下載安裝,蘋果手機需登陸非中國大陸賬戶下載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