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剑!”却这时明皇拍手叫好。
柳胥皱然一惊,立时跪地行礼,“青寒见过明皇!”
“梅卿快快请起。”男子很俊朗,青眉凤目,动步过来。
柳胥起身收剑,笑问道:“明皇何时到的?”
“有一会儿光景了。陛下见你剑式认真,不让打扰。”身后的卓青道。
“明皇恕罪,青寒孰不知是您亲至。”
“这有何妨?来,陪朕到外面走走。”
柳胥立时躬身抱拳。
“梅卿做教使,也有四个月了吧?”一路出殿外,明皇随口问道。
柳胥略做一思考,答道:“三月单九天。”
“不知感觉如何?”
“呵呵。也没什么感觉,每日与他们吃训都在一块,看似不忙,却也忙碌。”柳胥望着一排排站岗的禁军道。
“皇庭不比江湖吧?”
“江湖是自由,却也容易懒散。如今每日苦训,看着他们一天天的变化,倒也有了一分成就。”柳胥感慨。
这时刻,明皇突然笑了,也自慨叹道:“说到这儿,朕还真要谢谢你。你看!这放眼望去,委实是威严。朕看着他们站岗的姿态,朕便每日告诉自己,这是朕真正的臣子为朕做的。朕今日若不兢兢业业,便对不住他们为朕在这儿站了一天。”
“陛下是个好陛下。”柳胥道。
这句话,他出自内心。
“朕知道。却朕不该生在这个时代。”站于神武门上,杨旭极目俯望。
卓青在身后,柳胥在身旁。
谁也不知他说这话的心绪。
想来是复杂吧。
周遭片刻沉寂。
“你说,若朕这山河提前崩乱,朕的兵够吗?”杨旭双目无神,失然问道。
“臣不敢说。”
“害怕朕会怪罪你?”杨旭望来。
“不怕。”
“那便是不想与朕说。你是觉得不够?”
柳胥摇头,而后极目远眺。
有风吹来,柳胥的长发开始扬起,“这天下的兵,不在于数目。青阳王四十万,烈阳王三十万,太后二十万。却真要崩乱,太后与烈阳王加在一块,也敌不过青阳王。”
杨旭的目光发生了变化。
柳胥继续道:“所以休要说大明有十王,即便有百王,他们的屯兵,还能比得过百姓?只若君心不倒,只若君政不颓,天下百姓的数量,便是您兵的数目。天下便没人能赢您。”
“没想到你一江湖人,还能知这层道理。”明皇挖苦。
却柳胥笑了,“不知这道理,便不会奉宣了。”
然下一刻,明皇突然面色认真,“你相信朕能赢?”
柳胥笑声停止,却摇了摇头。
这一摇头,连一旁的卓青都惊吓的禁声。
明皇微微改色。
“你若不想输,便输不了。”柳胥道。
“哈哈!”明皇突然大笑。
柳胥也笑了,十分畅然。
“若非是这帝王身,朕真想和你到江湖上去走一遭,然后在酒肆、在梨园一起喝个地暗天昏。”杨旭笑道。
柳胥目光在远处,并未说话。
而后收回,他看向杨旭,突然有那么一刻,柳胥觉得眼前之人可怜。
相较自己的命,一样可怜,甚至犹胜之。
至少柳胥还能做任性事。
却眼前这人,缚着帝王身,一生为明皇,只能一世如是。
“三日后,到刑部上任吧。右相谋划了时久,朕方得这个职位。”
“什么官职?”
“正五品上。”
“刑部郎中?”
“还是隶令司呢。”杨旭笑道。
却柳胥摇了摇头。
“为何?”明皇突然问。
“大司寇与刑部侍郎如何,皇庭人皆知。我只身一人而去,形同虚设,不若不去。”柳胥回答。
“你有要求?”
“有三个员外郎,我便敢到刑部去搅一搅。”柳胥模样认真。
却杨旭突然笑了,因为他明白柳胥这话的意思。
“你倒是敢想!三个员外郎本不是大事,却你拐走了朕三个副教使,三万禁军谁来统领?”杨旭笑着反问。
“这本陛下不必操心,那是卓大人的事。”
听到此话,卓青登时佯怒道:“我便是有天大的能耐,也不法一时找出四个教使来?”
“那你便慢慢找,不必着急。”柳胥道。
“你...你这人,果真是江湖上的无赖!”卓青做怒极表情。
见此模样,柳胥与明皇皆笑了。
两人提步继续前走,只是再不说话,只做看着这壮丽宫廷的景色。
翌日。
明皇庭,金銮殿,发起大事件。
早朝行礼,百官伏跪,以头接地,口口呐明皇万岁。
杨旭端坐金龙玉椅之上,头戴皇冠,正襟威严。
“诸卿可有进言?”杨旭发问。
“臣有本奏!”右相左贤出列。
自新革以来,几近每日早朝,无论巨细事宜,左贤都有所谏。
所以百官只若见到右相出列,便开始头疼犯怵。
因为新革革旧,每有进言,必当切损众者利益。
今新革已有半载,各阶官事,都得以狠抓。故而进度颇为艰巨,但却影响甚远。
以前各阶各职贪懒惯了,尚不觉享受。然今昔对比,方知天壤差别。
这大明的官,可谓是一日盛比一日难做。
“不知相父何事所奏?”杨旭恭敬问道。
“禀陛下,三月前商定的设立监查阁一事,臣已得详尽规划。各级事宜皆在奏章上,请明皇过目。”左贤秉持玉笏,镇定自若。
监查阁??
听此三字,下方百官立时热议一片。
沉寂了三个月,如今旧事又提。
一时间,朝堂风云诡辨。
“哦!且呈上来,让朕看看。”
明皇发话,殿前太监拂尘一摆,立时下金銮。片刻后,执右相手中的奏章呈于明皇。
杨旭阅的仔细,读罢眉目转喜,却不动声色道:“委实颇具条理。三月前相父初提,尚不显成熟,朕未准许。今经时久完善,业已十分详尽。不知诸卿如何看?”
明皇合上奏章,望向众臣。
这话一出,明皇的态度便明了。
“臣觉不可!监查阁兹事体大,臣以为还须得细细考量。”御史大夫魏候明出列,执玉笏道。
“臣附议!”太子少师,孟东野道。
魏候明是以国子监监主,孟东野是以国尊太傅亲传大弟子,不论如何他二人自不会同意。
因为监查阁一旦设立,自成监查系统,以内阁形式直隶于明皇,稷下学宫与国子监,必然首当其冲。
到那时,两学宫自行征收学子、任命少师的时代将一去不返。且还得事事请达监查阁,请达明皇方能做。
无疑,监查阁将会在无形中放缩他们的权力。
然这时,都尉少卿出列,“禀陛下,臣以为魏大夫所言不妥。”
“不知卫少卿有何见解?”
“监查阁由右相提出,至今已有三月。三月期间,臣与下属短眠不休。精心筛选,一一考校,方得此二百一十三位干事名单,请陛下过目。”都尉少卿跪于地,自袖筒内取出一张锦布,托举过头。
“呈上来!”明皇道。
听到吩咐,太监急忙下金銮去取。
片刻后,锦布入明皇眼中,杨旭略一看罢,道:“爱卿平身。如此多执事,倒也辛苦卫卿了。”
“臣不敢当!”都尉少卿起身。
这时刻,一直眯者眼的户部尚书汤睿左跨一步,毫不拘束道:“监查阁初提时,便无几人支持。然右相仅持己见,三月以来消耗大量国力、财力。监督百官有左相,监察皇庭有督公,皇庭外有四司,五署有御史大丞,六部有八寺。却臣不知,右相弄出这监查阁自己做内阁阁主,可是想让督公、左相、御史大丞,都罢官于大明?”
这段话,震撼太大。且还是从当朝大司农口中说出。
明皇杨旭都震颤,脸色开始转变。
若只汤睿一人,即便身为大司农,他也绝然不敢。
极为显然,有左相、督公的授意。
但不能说的话,既已都拿到了台面上。那接下来便是真正的较量与斡旋。
明皇额间微微渗汗,毕竟他根基不深。
场面一时有些安静。
此际督公一身蟒袍端坐于黑玉短椅上,一话不说,可谓镇定从然。
因为他只坐在那里,对明皇、对左贤便是震慑。
而督公近处的当朝左相,更是眼睛眯成一条线。从始至终,他便老神在在,好似事不关己。
但相较淡定,他二人都不及左贤。
即便汤睿搬出左相、督公、御史大丞,如此直言质问,他连面色都不改。
此刻身子微正,一语不发。
因为说话的人,业已出列。
“启奏陛下,臣有本奏!”下一刻,大理寺寺卿刑祯道。
“刑爱卿,有何所奏!”
“臣要状告汤睿!”
这话一出,金銮殿波澜动颤。
皇庭诡辩风云,拉开了序幕。
“罪一,我告他身为户部尚书,收取袁州刺史季锋贿赂,白银三万两。罪二,我告他与省巡少卿贪污河宫款,私吞白银五万两。罪三,我告他草菅人命,护其独子汤玉强抢民女不成,烧杀皇城张氏一十二口。罪四...”
刑帧越说声音越大,自他出列的那一刻起,他便没再想过自己还能活着。
所以他把这场状告,视为终前遗言。
滔滔声不断绝,殿前男子不过三十模样,却胆气十足,能说的,不能说的,全然不顾及。
到得后来,整列死罪二十一条,条条大不赦。
“此则二十一条,绝无任何一处无根据。这是万民书与状纸,恳请明皇为天下万民做主。”
咚!
语罢,刑祯跪地。
咚的一声,双膝震碎,是他自废。
这一跪,他便再没有腿。
这一跪,他便再不法起身。
一旨状告罢,百官禁声。偌大金銮殿,落针可闻。
汤睿汗如雨下,此中者虽非全然事实,却也有三两则,他逃不脱。
明皇亦汗如雨下。
因为刑侦不过一个小小的寺卿,却他状告了堂堂户部尚书,大明国的大司农。
这张状纸,他一旦接,便真的没有了退路。
尚不谈,这罪书是否对汤睿起到丁点效用。
想来即便都是真,也绝无任何意义?
因为真到审理时刻,所有的证据、证物,焉还能存在?
何况且眼下这大势,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人也动不得。
然此刻最难做的是,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教他如何不受接?
所以杨旭望向左贤。
柳胥皱然一惊,立时跪地行礼,“青寒见过明皇!”
“梅卿快快请起。”男子很俊朗,青眉凤目,动步过来。
柳胥起身收剑,笑问道:“明皇何时到的?”
“有一会儿光景了。陛下见你剑式认真,不让打扰。”身后的卓青道。
“明皇恕罪,青寒孰不知是您亲至。”
“这有何妨?来,陪朕到外面走走。”
柳胥立时躬身抱拳。
“梅卿做教使,也有四个月了吧?”一路出殿外,明皇随口问道。
柳胥略做一思考,答道:“三月单九天。”
“不知感觉如何?”
“呵呵。也没什么感觉,每日与他们吃训都在一块,看似不忙,却也忙碌。”柳胥望着一排排站岗的禁军道。
“皇庭不比江湖吧?”
“江湖是自由,却也容易懒散。如今每日苦训,看着他们一天天的变化,倒也有了一分成就。”柳胥感慨。
这时刻,明皇突然笑了,也自慨叹道:“说到这儿,朕还真要谢谢你。你看!这放眼望去,委实是威严。朕看着他们站岗的姿态,朕便每日告诉自己,这是朕真正的臣子为朕做的。朕今日若不兢兢业业,便对不住他们为朕在这儿站了一天。”
“陛下是个好陛下。”柳胥道。
这句话,他出自内心。
“朕知道。却朕不该生在这个时代。”站于神武门上,杨旭极目俯望。
卓青在身后,柳胥在身旁。
谁也不知他说这话的心绪。
想来是复杂吧。
周遭片刻沉寂。
“你说,若朕这山河提前崩乱,朕的兵够吗?”杨旭双目无神,失然问道。
“臣不敢说。”
“害怕朕会怪罪你?”杨旭望来。
“不怕。”
“那便是不想与朕说。你是觉得不够?”
柳胥摇头,而后极目远眺。
有风吹来,柳胥的长发开始扬起,“这天下的兵,不在于数目。青阳王四十万,烈阳王三十万,太后二十万。却真要崩乱,太后与烈阳王加在一块,也敌不过青阳王。”
杨旭的目光发生了变化。
柳胥继续道:“所以休要说大明有十王,即便有百王,他们的屯兵,还能比得过百姓?只若君心不倒,只若君政不颓,天下百姓的数量,便是您兵的数目。天下便没人能赢您。”
“没想到你一江湖人,还能知这层道理。”明皇挖苦。
却柳胥笑了,“不知这道理,便不会奉宣了。”
然下一刻,明皇突然面色认真,“你相信朕能赢?”
柳胥笑声停止,却摇了摇头。
这一摇头,连一旁的卓青都惊吓的禁声。
明皇微微改色。
“你若不想输,便输不了。”柳胥道。
“哈哈!”明皇突然大笑。
柳胥也笑了,十分畅然。
“若非是这帝王身,朕真想和你到江湖上去走一遭,然后在酒肆、在梨园一起喝个地暗天昏。”杨旭笑道。
柳胥目光在远处,并未说话。
而后收回,他看向杨旭,突然有那么一刻,柳胥觉得眼前之人可怜。
相较自己的命,一样可怜,甚至犹胜之。
至少柳胥还能做任性事。
却眼前这人,缚着帝王身,一生为明皇,只能一世如是。
“三日后,到刑部上任吧。右相谋划了时久,朕方得这个职位。”
“什么官职?”
“正五品上。”
“刑部郎中?”
“还是隶令司呢。”杨旭笑道。
却柳胥摇了摇头。
“为何?”明皇突然问。
“大司寇与刑部侍郎如何,皇庭人皆知。我只身一人而去,形同虚设,不若不去。”柳胥回答。
“你有要求?”
“有三个员外郎,我便敢到刑部去搅一搅。”柳胥模样认真。
却杨旭突然笑了,因为他明白柳胥这话的意思。
“你倒是敢想!三个员外郎本不是大事,却你拐走了朕三个副教使,三万禁军谁来统领?”杨旭笑着反问。
“这本陛下不必操心,那是卓大人的事。”
听到此话,卓青登时佯怒道:“我便是有天大的能耐,也不法一时找出四个教使来?”
“那你便慢慢找,不必着急。”柳胥道。
“你...你这人,果真是江湖上的无赖!”卓青做怒极表情。
见此模样,柳胥与明皇皆笑了。
两人提步继续前走,只是再不说话,只做看着这壮丽宫廷的景色。
翌日。
明皇庭,金銮殿,发起大事件。
早朝行礼,百官伏跪,以头接地,口口呐明皇万岁。
杨旭端坐金龙玉椅之上,头戴皇冠,正襟威严。
“诸卿可有进言?”杨旭发问。
“臣有本奏!”右相左贤出列。
自新革以来,几近每日早朝,无论巨细事宜,左贤都有所谏。
所以百官只若见到右相出列,便开始头疼犯怵。
因为新革革旧,每有进言,必当切损众者利益。
今新革已有半载,各阶官事,都得以狠抓。故而进度颇为艰巨,但却影响甚远。
以前各阶各职贪懒惯了,尚不觉享受。然今昔对比,方知天壤差别。
这大明的官,可谓是一日盛比一日难做。
“不知相父何事所奏?”杨旭恭敬问道。
“禀陛下,三月前商定的设立监查阁一事,臣已得详尽规划。各级事宜皆在奏章上,请明皇过目。”左贤秉持玉笏,镇定自若。
监查阁??
听此三字,下方百官立时热议一片。
沉寂了三个月,如今旧事又提。
一时间,朝堂风云诡辨。
“哦!且呈上来,让朕看看。”
明皇发话,殿前太监拂尘一摆,立时下金銮。片刻后,执右相手中的奏章呈于明皇。
杨旭阅的仔细,读罢眉目转喜,却不动声色道:“委实颇具条理。三月前相父初提,尚不显成熟,朕未准许。今经时久完善,业已十分详尽。不知诸卿如何看?”
明皇合上奏章,望向众臣。
这话一出,明皇的态度便明了。
“臣觉不可!监查阁兹事体大,臣以为还须得细细考量。”御史大夫魏候明出列,执玉笏道。
“臣附议!”太子少师,孟东野道。
魏候明是以国子监监主,孟东野是以国尊太傅亲传大弟子,不论如何他二人自不会同意。
因为监查阁一旦设立,自成监查系统,以内阁形式直隶于明皇,稷下学宫与国子监,必然首当其冲。
到那时,两学宫自行征收学子、任命少师的时代将一去不返。且还得事事请达监查阁,请达明皇方能做。
无疑,监查阁将会在无形中放缩他们的权力。
然这时,都尉少卿出列,“禀陛下,臣以为魏大夫所言不妥。”
“不知卫少卿有何见解?”
“监查阁由右相提出,至今已有三月。三月期间,臣与下属短眠不休。精心筛选,一一考校,方得此二百一十三位干事名单,请陛下过目。”都尉少卿跪于地,自袖筒内取出一张锦布,托举过头。
“呈上来!”明皇道。
听到吩咐,太监急忙下金銮去取。
片刻后,锦布入明皇眼中,杨旭略一看罢,道:“爱卿平身。如此多执事,倒也辛苦卫卿了。”
“臣不敢当!”都尉少卿起身。
这时刻,一直眯者眼的户部尚书汤睿左跨一步,毫不拘束道:“监查阁初提时,便无几人支持。然右相仅持己见,三月以来消耗大量国力、财力。监督百官有左相,监察皇庭有督公,皇庭外有四司,五署有御史大丞,六部有八寺。却臣不知,右相弄出这监查阁自己做内阁阁主,可是想让督公、左相、御史大丞,都罢官于大明?”
这段话,震撼太大。且还是从当朝大司农口中说出。
明皇杨旭都震颤,脸色开始转变。
若只汤睿一人,即便身为大司农,他也绝然不敢。
极为显然,有左相、督公的授意。
但不能说的话,既已都拿到了台面上。那接下来便是真正的较量与斡旋。
明皇额间微微渗汗,毕竟他根基不深。
场面一时有些安静。
此际督公一身蟒袍端坐于黑玉短椅上,一话不说,可谓镇定从然。
因为他只坐在那里,对明皇、对左贤便是震慑。
而督公近处的当朝左相,更是眼睛眯成一条线。从始至终,他便老神在在,好似事不关己。
但相较淡定,他二人都不及左贤。
即便汤睿搬出左相、督公、御史大丞,如此直言质问,他连面色都不改。
此刻身子微正,一语不发。
因为说话的人,业已出列。
“启奏陛下,臣有本奏!”下一刻,大理寺寺卿刑祯道。
“刑爱卿,有何所奏!”
“臣要状告汤睿!”
这话一出,金銮殿波澜动颤。
皇庭诡辩风云,拉开了序幕。
“罪一,我告他身为户部尚书,收取袁州刺史季锋贿赂,白银三万两。罪二,我告他与省巡少卿贪污河宫款,私吞白银五万两。罪三,我告他草菅人命,护其独子汤玉强抢民女不成,烧杀皇城张氏一十二口。罪四...”
刑帧越说声音越大,自他出列的那一刻起,他便没再想过自己还能活着。
所以他把这场状告,视为终前遗言。
滔滔声不断绝,殿前男子不过三十模样,却胆气十足,能说的,不能说的,全然不顾及。
到得后来,整列死罪二十一条,条条大不赦。
“此则二十一条,绝无任何一处无根据。这是万民书与状纸,恳请明皇为天下万民做主。”
咚!
语罢,刑祯跪地。
咚的一声,双膝震碎,是他自废。
这一跪,他便再没有腿。
这一跪,他便再不法起身。
一旨状告罢,百官禁声。偌大金銮殿,落针可闻。
汤睿汗如雨下,此中者虽非全然事实,却也有三两则,他逃不脱。
明皇亦汗如雨下。
因为刑侦不过一个小小的寺卿,却他状告了堂堂户部尚书,大明国的大司农。
这张状纸,他一旦接,便真的没有了退路。
尚不谈,这罪书是否对汤睿起到丁点效用。
想来即便都是真,也绝无任何意义?
因为真到审理时刻,所有的证据、证物,焉还能存在?
何况且眼下这大势,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人也动不得。
然此刻最难做的是,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教他如何不受接?
所以杨旭望向左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