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时分,一直关注着战况发展的秦时竹收到了前方发来的电报:今日凌晨,我骑1师、骑2师发起突击,率先包围敌后卫部队和指挥部,经过激战,全歼包围圈中之敌,后又按预定方案,与满洲里34旅汇合,将俄军残部包围在郊外一座小村庄,经过激烈战斗,肃清全部残敌……此役,我军共歼灭敌军万余(具体战果尚在统计中),俘虏数千,除部分留守俄军因得到消息较早,及时溜走外,几乎全歼……我军损失尚可,初步统计伤亡数字约在4000左右……缴获大批装备、物资、弹药等,至此,满洲里以西再无俄军大部队。

    收到这样的战报,大本营成了欢乐的海洋,所有的军官、参谋都鼓掌表示庆贺,秦时竹喜气洋洋,高兴地对手下说:“看来,我军又打了大胜仗,马尔蒂诺夫今天晚上要睡不着觉喽!”

    “岂止是睡不着觉,恐怕哭天喊地了……”蒋方震笑着说,“经此一役,外阿穆尔军区机动力量被我军歼灭,我们可以腾出手来解决其他部分的俄军了。”

    “百里兄所言极是,现在俄军东路集团已经覆灭,西路集团和哈尔滨守军全靠这支部队的增援才勉强支撑,现在我们消灭了俄军远东第五师,等于是抽走了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大帅,要痛打落水狗啊!”

    “好,电告前线部队,对他们的胜利表示庆贺,希望他们再接再厉,配合13师歼灭俄军西路集团。”秦时竹当即发布命令,“同时电告13师,为降低自身伤亡,可暂时放松对敌攻势,向对方喊话。通报消息,逼迫他们投降……至于哈尔滨方面,仍旧维持包围圈,同时也派人接洽投降事宜。”

    “哈尔滨守军恐怕不会投降吧?”张孝准说道,“是不是把重炮支队派遣上去,作好强攻的准备?”

    “不用了,哈尔滨本来就不是我军必须拿下的目标,暂且还是让他留在俄军手中吧。一来可以和俄国方面讨价还价,二来。也免得我们的东洋邻居太过忌惮……”

    “大帅英明!”

    当天晚上,马尔蒂诺夫知道了消息,难过得滴水不进。整个人失魂落魄,半夜时分,从他的住所处传出两声枪声,卫兵们知道大事不妙,冲进去一看,将军和他的情妇已双双饮弹自尽……

    两天后,处于数万大军包围圈内的俄军西路集团不顾上级命令。选择了投降,自少将以下5000余人成了国防军的俘虏,俄军地第二次军事冒险又以失败而告终,不仅如此,败得比第一次更惨,俄国护路队除哈尔滨城内部分得到保留外,几乎全军覆灭。

    2月18日。北疆国防军和俄军连日大战的消息经过蒋方震发布的正式新闻,通过中外记者的报道全部刊登了出来,全国乃至世界舆论震动……西方各国民众仿佛又重新看到了日俄战争后俄军的颓势。在国际金融、债券市场上,俄国卢布对各国货币大幅贬值,各种股票、债券价格猛跌……俄**界、政界沉浸在一片不可思议的惶恐中,虽然沙文主义分书叫嚣着要再次报复,但俄国领事在本国公使的指示下,悄悄地和北疆方面进行了接触。

    德皇威廉二世接到报告后,高兴地手舞足蹈,一方面命令顾问团前去探究中国人的秘密武器,一方面又派格尔夫再次许诺提供军事贷款。要求秦时竹坚决顶住。和俄军战斗到底。

    英、法、美各国舆论全部用不可思议这样的大幅标题来形容国防军地胜利,为了保护他们的利益。积极介入调停,同时极力劝说俄国方面缩手……日本方面以酸溜溜的语气描绘了俄军地失败,但在私底下也不得不承认国防军战斗力之强悍,关东军方面接到最高指示,严格避免与中国方面发生冲突,同时尽快摸清国防军所用装备和战斗经历。

    袁世凯政府假惺惺地予以表彰,对马占山、李春福、焦济世、夏天方、范曾文等将领各升一级,授予秦时竹勋一位,授予吴俊升勋二位……秦时竹趁热打铁,再次增加1个旅的编制,任命姜登选为旅长,陆军部照例予以批准。各地报纸纷纷发表评论文章,热情歌颂国防军的伟大胜利,所有人均感到扬眉吐气。

    沈阳、吉林等大城市在得到大捷消息后,组织了盛大的游行以示庆祝,走在队伍最前头的学生代表信誓旦旦地表示,一定要收复哈尔滨,将俄军从中国大地上赶出去……

    天津方面的俄国驻屯军进入一级戒备,防止任何不测情况发生,各地俄租界纷纷派遣警察封锁边界,防止与激动的人群发生冲突,原本趾高气扬地俄国人现在也大都不敢上街,生怕挨中国人的打。

    对局势如何发展,北疆内部有不同的意见。以张绍曾和蒋方震等人为代表的军方表示可以接受谈判,但最好能在攻打下哈尔滨之后再谈判;以张榕、熊希龄等人为代表的政界则希望能够在有利条件下停战谈判。

    军方的理由很明确:第一,累经大战,国防军虽然也有所损失,但总计只损失约3个旅左右的兵力,没有伤筋动骨,而这三个旅地损失换来的却是敌人六万余人,近四个师的战果,得失比例与我极其有利;第二,从军事态势上看,由于俄军护路队几乎全军覆灭,整条中东铁路除哈尔滨之外基本掌握在国防军手中,为了彻底打通中东路,需要拿下哈尔滨;第三,即使俄军再次调集兵力来犯,也不用害怕,敌人势必要从外蒙或满洲里一线开始入侵,有足够地时间和空间予以阻截,在军事布局上我军也不落下风。

    政界的理由似乎也比较充足:第一,经过连番战斗,国防军取得了重大的胜利,此刻停战谈判,是较好的时机。一方面能巩固既得利益,另一方面又能避免与俄国全面对抗;第二,到目前为止,除德国是相对比较明确的北疆外,其余列强并不好相处,特别是英、法两国,与俄国之间有协约,若是战事持续扩大,保不住他们有异动。英法一有异动则日本必然有异动,不如趁各国目前对我抱有同情心之际停战;第三,此次战斗。打出了军威、国威,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心与舆论争取已经很充足了,不必要画蛇添足,再次扩大战事,而且北疆财政状况并不太理想,不了持久战。

    两边争论不休。关键就看秦时竹如何表态,但秦时竹并不急于表态,他先要找葛洪义商量,在众人之中,葛洪义的地位最为特殊,他不仅是政府高层,也是人民党高层。更重要的是,他在军队内也有显著地影响力,双方都希望争取他。

    “现在文地要和。武地要战,我想听听你的看法,到底是和是战?”秦时竹劈头就问。

    “是和是战,你估计早就打定主意了,问我无非是走过场吧?”葛洪义也不含糊。

    “不然,两边现在争论不下,正是发扬民主地时候,我虽然打定了主意,但也是要靠说服而不是靠强力压制。”秦时竹笑着说。“只要能说服你。这个决定就算是成功了。”

    “为什么?我有这么重要吗?”

    “不然,你是文官和武将之间的重量级人物。你倒向哪边,哪边就能取得胜利,你是这架天平上的最后一个砝码。”

    “那我先不说意见,而是分析事实。”葛洪义听秦时竹如此说,便滔滔不绝地讲起来,“第一,从实力上说,俄国远胜与我,我军虽然得胜,但没有也不可能改变力量平衡;第二,文官提出的财政危机可以不用理会,继续作战我军有充足的财源;第三,是战是和,关键点不在于俄国身上,而在于袁世凯身上,或者说是在我们如何对待袁世凯身上;第四,我们通晓历史,别人并不知道,因此除了我们几个掌握全面情况外,他们并不知情,我们要做地是驾驭好后来的趋势发展,在不动声色的前提下,巧妙决断……”

    “很好,很多方面你和我想到一起去了。”秦时竹高兴地说,“俄国实力确实在我们之上,别地不说,光是其军力的远东部分就超过国防军全部。现在的问题是如何给俄国一个台阶下,不要让他们发狂,置欧洲部分而不顾来攻我们……”

    “这是我们需要极力避免的地方。”葛洪义点头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哈尔滨不能打。留着哈尔滨,虽然留下了钉书,但也让俄军保存了颜面。”

    “这一点那就这么办理。俄军护路队是必须要撤退的,中东铁路我们必须掌握控制权,不然,如果任由俄军再度组织,我们打了这两仗就算白打了,浪费了这么多人力、物力,结果一无所获……”

    “现在的情势必须追认。”秦时竹笑着说,“对袁世凯你有什么看法?”

    “我总觉得袁世凯会趁我们实力被拖在与俄军对抗之时腾出手来对付国民党,现在的情况是,你已经挑起了战斗,但大戏还没上演,你却离场了。”葛洪义补充说道,“除非宋教仁不死,否则二次革命是免不了地,而要宋教仁不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国民党放弃责任内阁……”

    “这是国民党万万不答应的。”秦时竹正色道,“所以,二次革命免不了。而且我认为不太可能再有护国战争了,袁世凯不解决掉我们是不会称帝的。我们所要做的,是在他们两方激战正酣时,投入战场。”“这就需要尽快与俄国方面解脱。”葛洪义狡黠地一笑,“你不用解释了,我明白你的意思,在有利条件下与俄国停战谈判。”

    “在如此有利的态势下求和,必然引起军心、民心不满,怎么解决这个矛盾?我总不能推脱说将来有第一次世界大战,或者说我们要集中精力对付袁世凯吧?”

    “好办,我给你支个招,谈判的事情,让外交部去做。这样,一来显得我们尊重中央,二来,若是退让、求和,其责任在于中央,在于外交部,在于袁世凯,不在于我们,甚至可以激起民众对袁世凯地不满。”

    “计是好计,但袁世凯不吃这一套怎么办?如果我是袁世凯,必然做出强硬的姿态,一来引起人们好感,二来让俄国和我们的协议达不成,吃亏地还是咱们……”

    “这是把双刃剑,关键看你如何应用,我们可以找美国人和英法想办法,由朱尔典逼迫袁世凯让步岂不比我们更有效果?再说了,袁世凯急需善后大借款,在这个问题上他不会和俄国较真。”葛洪义笑着说道,“哪怕逼急了,我们可以找俄国秘密谈判,通报立场。”

    “好,就这么办,明日开会,我提主张,关键时刻你要表态。”

    “没问题,这事包在我身上,不过你最好也找老何说说,他是四总长之一,说话还是有分量的,我们既要发挥民主的公平优势,也要发挥集权的效率优势。”

    在联席会议上,经过秦时竹事先充分预备和说服,军方终于让步,同意立即谈判,文官集团也做出了一定的让步,决定今年临时增加军费500万,方针就这么确定了下来。

    在北疆内部争论不休的同时,远在万里之遥的俄国也经历着差不多的过程。在皇宫召开的御前会议上,俄国方面也是文地要和武地要战。

章节目录

国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本书只为原作者月影梧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171章】 战和去留-国势陵夷不可复振翻译,国势,一本书并收藏国势最新章节 伏天记一本书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