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拜见恩师。”叶昭拎着一大袋的行囊走进蔡邕的书房,当看到另一老者与蔡邕相对而坐的时候,不禁怔了怔,对着蔡邕拱手行礼道。

    “修明来的正好,正好,这位乃老夫挚友,卢植,卢子干,你可曾听过?”蔡邕笑眯眯的看着叶昭。

    “原来是北中郎将,叶昭莽撞,忘将军恕罪。”叶昭闻言,惊讶的看了老者一眼,躬身施礼。

    “这北中郎将已被陛下罢免,老夫如今尚是戴罪之身,幸得伯喈他们力保,才免去了那囹圄之苦,贤侄就不必拘礼了。”卢植摇了摇头,好奇的看向叶昭道:“我知贤侄在颍川大破黄巾,如今该在汝南与敌对峙才是,为何会来洛阳?可是前线战事不顺?”

    叶昭摇了摇头:“非昭狂妄,汝南黄巾,实乌合之众尔,破之不难,黄巾虽然势大,然如今其势已衰,不可久持,然昭一路所见,中原之地满目疮痍,百姓流离失所,昭所虑者,乃这大乱之后,如何迅速安定各方,这些时日来夜不能寐,著成平流策十五卷,星夜赶来洛阳,敢请恩师品评,若能对天下苍生有益,也算昭一份功德,若不可取,便就此销毁,以免贻笑大方!”

    “平流策?”蔡邕与卢植对视一眼,目光看向叶昭手中提的行囊,蔡邕饶有兴致道:“快来于我一观!”

    叶昭恭敬的将行囊拆开,将这些时日以来总结出来的竹笺一一给两人摊开,并加以解释。

    其实对于叶昭这平流策,无论是蔡邕还是卢植并不上心,蔡邕知道这个弟子能力不俗,无论治军还是治理一方,都可说是出类拔萃,但要说著书,在蔡邕看来,自己这个弟子还是稚嫩了一些,纵观古今,哪个著书立传螚名传后世者不是年过不惑,并非说年轻人不行,只是著书立传这等事情,需要丰富的人生经历与阅历,历经沧桑沉淀出来的,似叶昭这般年轻就能著书并且成名的,不说古今未有,但也绝对是凤毛麟角。

    是以无论蔡邕还是卢植,虽然对叶昭所言感兴趣,却也并不认为叶昭真能写出什么传世佳作,不过随着叶昭逐行逐句的开始讲解这平流之策,二老的神色也逐渐变得认真起来。

    这个时代,已经有一套平流的方法,不过大都是赈济灾民的法子,朝廷拨出钱粮给地方,地方收纳流民,不至于饿死,但也不会给吃饱,免得这些人吃饱了没事干闹事,这法子也不是汉朝才有的,往上追溯的话,就算是博学如蔡邕也不能给出一个肯定的时间。

    但叶昭这法子却并非单只赈济,也非镇压。

    十五卷听起来挺多,但一卷竹笺又能写多少字?哪怕叶昭已经尽量精简,只是写了个大概的纲领,便用了足足十五个竹笺。

    “这赈济灾民,不能一味只是拨粮给他们,分粮不均,加上吃不饱,流民肯定会闹事,一个处理不好,便可能再起波折,所以要给他们事做,黄巾军对中原破坏严重,各城都需修整,与其花钱请人修缮,不如将这笔钱用作赈济流民,同时让流民帮忙修缮城池,既可以为朝廷节省一部分开销,又能同时做两件事情。”

    “至于管理人手,朝廷人手肯定不足,可以从流民中选择一些有声望之人负责协助官府安排,这些人在流民中有一定声望,对流民比官府更清楚,当然,官府也需要派人进行监督,无需再新设官职,以县为例,贼曹、议曹、廷掾都可以胜任。”

    “除此之外,人祸之后,必有瘟疫横行,具体为何,昭说不出来,不过昭询问过一些医匠,大凡瘟疫,多出于秽物,比如死尸、肮脏污秽之所,所以,各县可以组织一部分流民清除死尸,或就地掩埋,或聚集焚烧,另外可自民间征兆医匠,组织起来进行义诊,一旦发现疫病,便迅速将患者隔离,莫要再与他人接触。”

    “另外流民聚集,许多县城可能人满为患,可以在县城外以亭或里为单位为流民建造聚集地,尽量能保证周围有流动水源,此外还需通风。”

    “总之朝廷求稳,这些聚集地的建立,哪怕出现疫情无法控制,也只是一亭一里,不会无度扩张致使无法挽回,一旦发现,可命军队在周围设立哨卡,防止患者离开,当然,狠一点的话,直接将之杀尽,只是此法未免有伤天和,在下不建议用此法,总之要迅速恢复秩序,当然,前提是朝廷必须拨粮,否则的话,再好的规划,没有粮食,这些流民逼急了还是会反,讲道理是没用的,饿疯的人,是最可怕的。”

    十五篇平流之策,叶昭并不追求文字华美,只要能看懂,以蔡邕和卢植的水准,自然不可能难倒他们,一开始两人还会询问一些问题,比如叶昭在里面用了不少新名词,但随着叶昭一条条的往下讲,蔡邕和卢植也渐渐没了声音,只是静静地听,十分认真。

    下午的时候,蔡安来报,卫家卫觊、卫正前来求见,只是此刻蔡邕一门心思都扎在这平流策之中,就算是女儿的婚事,此刻都无心去理会,让蔡安随手安置之后,继续听叶昭讲解这些。

    叶昭前身熟读诸子百家,对历史也颇有研究,每次战乱之后,必有瘟疫,这种事情,谁都不想发生,而叶昭用的手段,直接就是前世防止病毒向基地扩散的手段,尽可能做到杜绝,同时从根源上,也尽量减少瘟疫的生存土壤。

    这边等他说完,已经是傍晚了,卢植细细的品味着这平流策,文辞十分普通,若硬说优点的话,卢植也只能说文辞简练易懂,莫说跟先贤留下来的传世著作相比,便是当世,任何一个有些学问的人,写出来的东西,也不会比叶昭这平流策差。

    然而也不得不承认,这份平流策,是有留名青史的价值的,虽然大汉也有赈灾条款,但像这样系统全面,甚至将瘟疫、粮草调拨、分配还有战后重建,恢复秩序都如此系统条理的列成纲领,叶昭这绝对是头一个。

    很平庸,但却足矣成为传世经典,不在文辞华美,也不在教育传承,却是能惠及千秋万代的东西。

    蔡邕作为叶昭的老师,体会自然更深,而且他也可以肯定,叶昭这平流策绝对是自己所出,其中不少概念,其实叶昭在此前的行为中,已经有了雏形,蔡邕对自己这个弟子可是一直关注的,所以对这份平流策,也比卢植接受的更快。

    “修明此番来洛阳,便是为了此事?”良久,卢植一脸严肃的看向叶昭道。

    “不错!”叶昭点了点头:“从梁国开始,到颍川,再到汝南,一路所见,皆是满目疮痍,昭实不愿我大汉天下再遭波折,想要略尽绵薄之力,只是昭位卑言轻,此番更是有擅离职守之嫌,是以想将此册拖于恩师,请恩师呈于陛下,不求文达,只求能为这苍生做些事情。”

    卢植闻言,突然长叹一声,摇头道:“若天下士人,皆有修明这份心胸和气魄,这大汉天下,何至于此?”

    叶昭闻言低头没有说话,他明白卢植的意思,如今随着刘宏的放权,朝廷对地方的掌控力正在逐步削弱,就算这平流策再妙,若无人执行,也是白搭,只是这事,他不便插嘴。

    “子干……”蔡邕回头,看向卢植,眼中闪过探寻之意。

    卢植摇了摇头,看了一眼眼前这些平流策,扭头看叶昭道:“修明此番来洛阳,可要等到结果?”

    叶昭摇了摇头:“昭已于汝南布局,破汝南黄巾便在当下,将此刻呈于恩师之后,昭便要赶回汝南。”

    卢植闻言,默默地点了点头,仔细的将十五卷逐渐一卷卷的卷起来,动作十分小心,仿佛生怕弄坏一般,直到将最后一卷收拾好,才看向叶昭道:“此册,老夫会与伯喈一起上呈陛下,此乃惠及万民之事,这次便是豁出这条性命不要,也定要促成此事。”

    “那昭便放心了。”叶昭站起身来拱手道:“事不宜迟,昭当立刻赶回汝南。”

    “如今天色已晚,城门定已关闭,若无朝廷公文,便是老夫也出城不得。”蔡邕摇了摇头道:“修明且在府上休息一晚,待到明日再出城不迟。”

    “那便叨扰恩师了。”叶昭原本不想留宿,不过看了看天色,也只能点头答应,如今可是非常时期,各城都实行宵禁,他现在出现在这里比较敏感,还是尽量不要多生是非的好,当下点头答应,跟着蔡安前往客房休息。

    只是叶昭不愿意多生是非,却并不代表别人愿意看他清闲。

    卫正百无聊赖的在蔡府园中闲逛,今日对他来说,似乎事事不顺,先是在饭庄跟叶昭冲突闹了个灰头土脸,然后前来拜访蔡邕却吃了个闭门羹,虽然蔡家人对他不错,但这心里面还是有些不舒坦,正无所事事间,却吃惊的看到叶昭从蔡邕的书房里出来,卫正的面色,顿时变得不好看起来。

章节目录

代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本书只为原作者王不过霸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九十六章 平流策-汉乡小说全文免费阅读,代汉,一本书并收藏代汉最新章节 伏天记一本书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