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美丽的白湖!”坐在俄罗斯联邦安全局那依旧带着浓郁苏联时代风格的囚车之中,我一路颠簸着来到了我这次并不愉快的异国旅行的终点站—位于北极圈附近,深入俄罗斯西北部内陆的水域—白湖。虽然生性豪爽的俄罗斯人习惯将这片总面积达到9万平方公里的水域称之为“湖”,但事实上这里却是如假包换的海洋—它是巴伦支海在俄罗斯大地之上的延伸部分。
和之前所获知的相关资料之中的描述完全吻合,由于所处的纬度极高,因此这里的气候比其辽阔而残酷的西伯利亚更为寒冷,一年中约有2oo多天被白雪茫茫的冰层覆盖着,由于阳光照到冰面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射,致使人类视觉之中所能看到的海水也是一片白色。而我就要这片苍白而无情的世界来开始我在俄罗斯的牢狱生涯。
作为一名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核物理专业的留学生,我被俄罗斯联邦安全局逮捕时的罪名是在校就读期间“在俄罗斯进行了非法的情报搜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这完全可以算是一起冤假错案。因为在这整个所谓“俄罗斯核武器技术泄露”案的开始到结束,向我提供大量核武器资料的俄罗斯科学院新西伯利亚核能技术研究所都处于主动地位,随着铁幕帝国的轰然倒塌,集中了前苏联时代绝大多数科研力量,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基础研究中都取得过众多世界一流的成果的俄罗斯科学院长期以来都处于嗷嗷待哺的状态。
不仅许多科研项目由于缺乏资金而陷入停顿,就连许多专家学者的工资福利都无从解决。近几年来,虽然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增长,联邦国家财政状况有所好转。莫斯科方面每年大幅度增加对科学、高新技术和职业教育领域的预算投入。但是也主要集中于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方面,地处荒凉的新西伯里亚科学城依旧处于积弱不振的状态。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人才外流和科技资料的贩卖自然也就屡禁不止。相对于西方而言,其实我的祖国在这个方面作的还算是比较斯文的。要知道就在我被投入这所俄罗斯著名的监狱之前不久,就有三名越南公民因为涉嫌在俄罗斯非法收集防空导弹系统的有关资料被逮捕并被驱逐出境。
以至于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局长帕特鲁舍夫不无愤慨的说:“不仅一些二流的情报国家在俄罗斯加紧活动,而且一些甚至很难想象拥有情报机构的国家也加紧了在俄罗斯的情报收集活动。”但是这一切又有什么办法呢?谁让曾经拥有世界上最为强大的情报机构的国家此刻就象一座无人看管的宝藏呢!
在两名高大但却体形明显偏胖的俄罗斯联邦安全局人员的押送之下,我迈着沉重的步伐走过两座摇摇晃晃的木桥,这是进入这座代号为:oe-256/5号监狱的唯一的两种办法之一,另外一种则是乘坐监狱所提供的军用冲锋舟。虽然围绕着oe-256/5号监狱白湖据说是俄罗斯最美丽的地方之一,但是在这个季节里无论是我还是负责押送的俄罗斯人显然没有泛舟湖上的心情。
和我所到过的大多数俄罗斯地方一样,建造于前苏联时代的oe-256/5号监狱同样充斥着阴冷而破旧的气息。斑驳而高大的狱墙之上,一个个富有俄罗斯风格的了望塔上全副武装的警卫正警惕的注视着周围,牵着一条条壮硕而凶猛的高加索犬的狱警在我前行的方向列队而过,这些据说可以一口咬断人脖子的猛兽的血统据说缘自于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西征时的军用獒犬,而苏联时代更进行了一系列的基因改良。
看着那一对对和俄罗斯人一样夹杂着凶悍和憨气的瞳孔,我多少感觉到了一丝监狱的阴郁气氛。进入oe-256/5号监狱之后,我就被要求把随身物品全部拿出来,甚至是我的腰间的皮带、鞋带都被要求上交了。而随着一扇一扇铁门打开,然后在我身后重重的关上,我被带到了一间没有窗户的房间里面,在我面前出现的一个秃顶而干瘦的俄罗斯老头,他就是这座监狱的最高主宰—监狱狱长瓦希利.斯米诺夫。
凭心而论斯米诺夫比之前的照片上看起来更加衰老也更加不可捉摸。“俄罗斯有许多犯人占主动的监狱,甚至地方长官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得与犯人的头儿商量,但这儿不同,我们控制着一切。当然,有时我也对派我的人只带着笔记本去对付地球上最凶恶的人感到担心。但从来没有一个犯人从这里逃出去。他们甭想通过挖地洞逃跑,因为牢房下面都是水。他们也甭想游过河逃生,我们的警卫可以开枪射中伏尔加河里酒瓶。”他抽着由劣质的烟草制成的香烟,重复着他对于每一个来到这里的囚徒都会重复的话语。他眼神中的混浊和随意,竟让我有一种自己真的要在这里待上好几年的错觉。
“不过你不同,我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配合你的工作。”但是当我们的谈话进行到了最后,斯米诺夫狱长的目光突然闪亮起来,或许就如同我来到这里之前我的上级领导所对我说过的那样,监狱长往往才是一个监狱之中最想逃离出去的囚徒。
接下来的所有一切都如同我的上级所设想的一样,在斯米诺夫狱长的安排之下,我住进了1o9号牢房。在这所被犯人和看守称为佩塔克的监狱之中,关押着整个俄罗斯最为危险的17o名重型犯。如果俄罗斯没有颁布延期执行死刑的规定,佩塔克监狱中的大多数犯人现在可能都已一命呜呼。
但是也正是由于这一项法令,在这所监狱里的大多数犯人都必须面对最少25年以上的漫长煎熬。尽管佩塔克监狱没有俄罗斯其它一些监狱普遍存在的斗殴、**和酗酒等现象,但它所实行的打压式管理制度最终能还是能让最凶恶的犯人的精神崩溃。
每名犯人一天22.5小时都被关在只能容两个犯人的狭小牢房内。监狱只容许犯人在牢房外的小笼子里站立或者像爬行动物一样走一个半小时。由于牢房空间狭小,因此只有意志最坚定的犯人才能保持健康的身体状况。而我走到自己的牢房前面之前,住在我隔壁“房间”里的喉咙和眼皮都刺有纹身的壮汉正在用双手紧握一块抹布,用力的撕来拉去,据说这样作可以增加他们肌肉的力量。但我更觉得这样的作法是为了打无聊的时间。
不过我将在那里度过一段时间的1o9号牢房却显得有些与众不同,它相对宽敞而且明亮,但是在足有2o平方米的空间里,除了两张卧窗和一个相对独立的厕所和洗浴设施之外,几排整齐的书柜和一张巨大的黑板还是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活动空间。此时一个头有些蓬乱的男子正在黑板上用粉笔努力演算着什么。他应该就是我此行所要接近的目标人物—前苏联核物理学家—柯尔莫哥洛夫。
“柯尔莫哥洛夫,1971年出生于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州的萨罗夫(1946至1991年称为阿尔扎马斯-16的保密行政区、苏联时期的核武器研究中心),前苏联‘氢弹之父’—安德烈.德米特里耶维奇.萨哈罗夫唯一的孙子。朗道之后前苏联最后一位‘神童’和全能物理学家。”在我所获得有关于目标人物的相关资料之中这样描述着目前正深陷囹圄的物理学家。
虽然一直由于其地理位置和意识形态而被西方世界视为蛮荒之地,但是事实上俄罗斯的冻土却阻挡不住科学技术与文化的种子成长为苍天的大树。特别是在2o世纪的百年之中,彼得大帝所开创俄罗斯现代化的教育体制加上前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和经济推动,最终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从19o4年至今,俄罗斯和前苏联共有16人获诺贝尔奖。特别在物理学领域,诸如约飞、卡皮查、朗道这样的俄罗斯科学巨匠,为世界物理学的展作出了无比巨大的贡献。
但是无论是约飞在固体物理学领域的研究,卡皮查在低温物理学和强磁场物理学上的成就,还是朗道在原子核物理学及量子动力学的卓越贡献,在崇尚力量的莫斯科眼中都远比不上,库尔恰托夫在塞米帕拉汀斯克大草原为前苏联所引爆的那一声巨响。虽然库尔恰托夫所研制的那颗被美国人称作“乔1号”苏制原子弹从今天看来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山寨产品”—它的每一个细节都与4年前将日本长崎夷为平地的美国产品一模一样。
但是当巨大的火球把哈萨克斯坦草原照得通亮,硕大的蘑菇云徐徐升腾而起之时,毕竟意味着二战结束之后,在美国核大棒的之下步步退缩的苏联,终于也拥有了对方相当的毁灭能力,两个级大国的终于重新站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也正因为如此,在向前苏联核计划的参与者颁奖时,斯大林曾不无幽默地说:“假如我们在晚一、两年,也许这种炸弹就落到我们头上了。”
直到今天很多人将前苏联拥有核武器的这一事实归功于内务人民委员、秘密警察头子—贝利亚和他所领导的情报机关,甚至宣称是美国“曼哈顿工程”的负责人奥本海默、富克斯等人为了避免自己亲手制造的“恶魔”在核战争中毁灭人类,而将原子弹设计的关键数据泄露给苏联,才最终出现了人类历史之上两强对峙的冷战格局。
不过这种说法对于身为一个核物理学研究生的我来说实在显得太过于荒谬了。事实上早在2o世纪3o年代,核物理还处于起步阶段之时。年轻的物理学家库尔恰托夫便于1934年白手起家,在自己的研究所里造出了一台原子加器。而此时距离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揭示了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理仅仅过去了两年,而四年之后德国科学家奥托.哈恩和他的助手斯特拉斯曼才在法国科学家约里奥.居里夫人的实验基础上进一步现,当中子撞击铀原子核时,一个轴核吸收了一个中子后可以分裂成两个较轻的原子核,在这个过程中质量生亏损,因而放出巨大的能量。提出举世闻名的核裂变理论。
而与年仅58岁便离开人世的苏联“原子弹之父”—库尔恰托夫不同,闻名于核聚变、宇宙射线和基本粒子等领域的研究,并曾主导苏联第一枚氢弹研的萨哈罗夫要长寿的多。这使得萨哈罗夫有足够的时间来获取本应属于自己的荣誉,当然这有机会在冷战后期到处宣扬他的社会展理念。这位曾经为莫斯科制造过人类历史上威力最大的核武器—设计当量相当于1亿吨当量*—“沙皇炸弹”的核物理学家在震惊世界的新地岛核试验之后,开始活跃于政坛,反对核武器扩散。
在铁幕帝国的高压统治之下,一个到处宣扬“没有被禁止的事情即被容许”的核物理学家显然是无法被容忍的。萨哈罗夫先是被禁止参与与军事有关的研究。随后又被流放到保密行政区高尔基(即现在的下诺夫哥罗德)受到苏联秘密警察的严密监视。而这一切不公正的待遇要到1986年,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大权在握才最终画上了一个句号。
对于萨哈罗夫这个苏联国内民主改革势力的先驱,戈尔巴乔夫给予了足够的尊重。除了当安排这位已经年近古稀的老人走进苏联苏维埃代表大会、出国访问与诸多西方政要会晤之外。戈尔巴乔夫还破例让他的孙子—当年还不满二十岁的柯尔莫哥洛夫走进克里姆林宫,成为了自己的科学顾问。但是戈尔巴乔夫并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一决定却险些为这个世界打开末日之门。
和之前所获知的相关资料之中的描述完全吻合,由于所处的纬度极高,因此这里的气候比其辽阔而残酷的西伯利亚更为寒冷,一年中约有2oo多天被白雪茫茫的冰层覆盖着,由于阳光照到冰面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射,致使人类视觉之中所能看到的海水也是一片白色。而我就要这片苍白而无情的世界来开始我在俄罗斯的牢狱生涯。
作为一名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核物理专业的留学生,我被俄罗斯联邦安全局逮捕时的罪名是在校就读期间“在俄罗斯进行了非法的情报搜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这完全可以算是一起冤假错案。因为在这整个所谓“俄罗斯核武器技术泄露”案的开始到结束,向我提供大量核武器资料的俄罗斯科学院新西伯利亚核能技术研究所都处于主动地位,随着铁幕帝国的轰然倒塌,集中了前苏联时代绝大多数科研力量,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基础研究中都取得过众多世界一流的成果的俄罗斯科学院长期以来都处于嗷嗷待哺的状态。
不仅许多科研项目由于缺乏资金而陷入停顿,就连许多专家学者的工资福利都无从解决。近几年来,虽然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增长,联邦国家财政状况有所好转。莫斯科方面每年大幅度增加对科学、高新技术和职业教育领域的预算投入。但是也主要集中于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方面,地处荒凉的新西伯里亚科学城依旧处于积弱不振的状态。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人才外流和科技资料的贩卖自然也就屡禁不止。相对于西方而言,其实我的祖国在这个方面作的还算是比较斯文的。要知道就在我被投入这所俄罗斯著名的监狱之前不久,就有三名越南公民因为涉嫌在俄罗斯非法收集防空导弹系统的有关资料被逮捕并被驱逐出境。
以至于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局长帕特鲁舍夫不无愤慨的说:“不仅一些二流的情报国家在俄罗斯加紧活动,而且一些甚至很难想象拥有情报机构的国家也加紧了在俄罗斯的情报收集活动。”但是这一切又有什么办法呢?谁让曾经拥有世界上最为强大的情报机构的国家此刻就象一座无人看管的宝藏呢!
在两名高大但却体形明显偏胖的俄罗斯联邦安全局人员的押送之下,我迈着沉重的步伐走过两座摇摇晃晃的木桥,这是进入这座代号为:oe-256/5号监狱的唯一的两种办法之一,另外一种则是乘坐监狱所提供的军用冲锋舟。虽然围绕着oe-256/5号监狱白湖据说是俄罗斯最美丽的地方之一,但是在这个季节里无论是我还是负责押送的俄罗斯人显然没有泛舟湖上的心情。
和我所到过的大多数俄罗斯地方一样,建造于前苏联时代的oe-256/5号监狱同样充斥着阴冷而破旧的气息。斑驳而高大的狱墙之上,一个个富有俄罗斯风格的了望塔上全副武装的警卫正警惕的注视着周围,牵着一条条壮硕而凶猛的高加索犬的狱警在我前行的方向列队而过,这些据说可以一口咬断人脖子的猛兽的血统据说缘自于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西征时的军用獒犬,而苏联时代更进行了一系列的基因改良。
看着那一对对和俄罗斯人一样夹杂着凶悍和憨气的瞳孔,我多少感觉到了一丝监狱的阴郁气氛。进入oe-256/5号监狱之后,我就被要求把随身物品全部拿出来,甚至是我的腰间的皮带、鞋带都被要求上交了。而随着一扇一扇铁门打开,然后在我身后重重的关上,我被带到了一间没有窗户的房间里面,在我面前出现的一个秃顶而干瘦的俄罗斯老头,他就是这座监狱的最高主宰—监狱狱长瓦希利.斯米诺夫。
凭心而论斯米诺夫比之前的照片上看起来更加衰老也更加不可捉摸。“俄罗斯有许多犯人占主动的监狱,甚至地方长官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得与犯人的头儿商量,但这儿不同,我们控制着一切。当然,有时我也对派我的人只带着笔记本去对付地球上最凶恶的人感到担心。但从来没有一个犯人从这里逃出去。他们甭想通过挖地洞逃跑,因为牢房下面都是水。他们也甭想游过河逃生,我们的警卫可以开枪射中伏尔加河里酒瓶。”他抽着由劣质的烟草制成的香烟,重复着他对于每一个来到这里的囚徒都会重复的话语。他眼神中的混浊和随意,竟让我有一种自己真的要在这里待上好几年的错觉。
“不过你不同,我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配合你的工作。”但是当我们的谈话进行到了最后,斯米诺夫狱长的目光突然闪亮起来,或许就如同我来到这里之前我的上级领导所对我说过的那样,监狱长往往才是一个监狱之中最想逃离出去的囚徒。
接下来的所有一切都如同我的上级所设想的一样,在斯米诺夫狱长的安排之下,我住进了1o9号牢房。在这所被犯人和看守称为佩塔克的监狱之中,关押着整个俄罗斯最为危险的17o名重型犯。如果俄罗斯没有颁布延期执行死刑的规定,佩塔克监狱中的大多数犯人现在可能都已一命呜呼。
但是也正是由于这一项法令,在这所监狱里的大多数犯人都必须面对最少25年以上的漫长煎熬。尽管佩塔克监狱没有俄罗斯其它一些监狱普遍存在的斗殴、**和酗酒等现象,但它所实行的打压式管理制度最终能还是能让最凶恶的犯人的精神崩溃。
每名犯人一天22.5小时都被关在只能容两个犯人的狭小牢房内。监狱只容许犯人在牢房外的小笼子里站立或者像爬行动物一样走一个半小时。由于牢房空间狭小,因此只有意志最坚定的犯人才能保持健康的身体状况。而我走到自己的牢房前面之前,住在我隔壁“房间”里的喉咙和眼皮都刺有纹身的壮汉正在用双手紧握一块抹布,用力的撕来拉去,据说这样作可以增加他们肌肉的力量。但我更觉得这样的作法是为了打无聊的时间。
不过我将在那里度过一段时间的1o9号牢房却显得有些与众不同,它相对宽敞而且明亮,但是在足有2o平方米的空间里,除了两张卧窗和一个相对独立的厕所和洗浴设施之外,几排整齐的书柜和一张巨大的黑板还是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活动空间。此时一个头有些蓬乱的男子正在黑板上用粉笔努力演算着什么。他应该就是我此行所要接近的目标人物—前苏联核物理学家—柯尔莫哥洛夫。
“柯尔莫哥洛夫,1971年出生于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州的萨罗夫(1946至1991年称为阿尔扎马斯-16的保密行政区、苏联时期的核武器研究中心),前苏联‘氢弹之父’—安德烈.德米特里耶维奇.萨哈罗夫唯一的孙子。朗道之后前苏联最后一位‘神童’和全能物理学家。”在我所获得有关于目标人物的相关资料之中这样描述着目前正深陷囹圄的物理学家。
虽然一直由于其地理位置和意识形态而被西方世界视为蛮荒之地,但是事实上俄罗斯的冻土却阻挡不住科学技术与文化的种子成长为苍天的大树。特别是在2o世纪的百年之中,彼得大帝所开创俄罗斯现代化的教育体制加上前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和经济推动,最终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从19o4年至今,俄罗斯和前苏联共有16人获诺贝尔奖。特别在物理学领域,诸如约飞、卡皮查、朗道这样的俄罗斯科学巨匠,为世界物理学的展作出了无比巨大的贡献。
但是无论是约飞在固体物理学领域的研究,卡皮查在低温物理学和强磁场物理学上的成就,还是朗道在原子核物理学及量子动力学的卓越贡献,在崇尚力量的莫斯科眼中都远比不上,库尔恰托夫在塞米帕拉汀斯克大草原为前苏联所引爆的那一声巨响。虽然库尔恰托夫所研制的那颗被美国人称作“乔1号”苏制原子弹从今天看来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山寨产品”—它的每一个细节都与4年前将日本长崎夷为平地的美国产品一模一样。
但是当巨大的火球把哈萨克斯坦草原照得通亮,硕大的蘑菇云徐徐升腾而起之时,毕竟意味着二战结束之后,在美国核大棒的之下步步退缩的苏联,终于也拥有了对方相当的毁灭能力,两个级大国的终于重新站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也正因为如此,在向前苏联核计划的参与者颁奖时,斯大林曾不无幽默地说:“假如我们在晚一、两年,也许这种炸弹就落到我们头上了。”
直到今天很多人将前苏联拥有核武器的这一事实归功于内务人民委员、秘密警察头子—贝利亚和他所领导的情报机关,甚至宣称是美国“曼哈顿工程”的负责人奥本海默、富克斯等人为了避免自己亲手制造的“恶魔”在核战争中毁灭人类,而将原子弹设计的关键数据泄露给苏联,才最终出现了人类历史之上两强对峙的冷战格局。
不过这种说法对于身为一个核物理学研究生的我来说实在显得太过于荒谬了。事实上早在2o世纪3o年代,核物理还处于起步阶段之时。年轻的物理学家库尔恰托夫便于1934年白手起家,在自己的研究所里造出了一台原子加器。而此时距离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揭示了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理仅仅过去了两年,而四年之后德国科学家奥托.哈恩和他的助手斯特拉斯曼才在法国科学家约里奥.居里夫人的实验基础上进一步现,当中子撞击铀原子核时,一个轴核吸收了一个中子后可以分裂成两个较轻的原子核,在这个过程中质量生亏损,因而放出巨大的能量。提出举世闻名的核裂变理论。
而与年仅58岁便离开人世的苏联“原子弹之父”—库尔恰托夫不同,闻名于核聚变、宇宙射线和基本粒子等领域的研究,并曾主导苏联第一枚氢弹研的萨哈罗夫要长寿的多。这使得萨哈罗夫有足够的时间来获取本应属于自己的荣誉,当然这有机会在冷战后期到处宣扬他的社会展理念。这位曾经为莫斯科制造过人类历史上威力最大的核武器—设计当量相当于1亿吨当量*—“沙皇炸弹”的核物理学家在震惊世界的新地岛核试验之后,开始活跃于政坛,反对核武器扩散。
在铁幕帝国的高压统治之下,一个到处宣扬“没有被禁止的事情即被容许”的核物理学家显然是无法被容忍的。萨哈罗夫先是被禁止参与与军事有关的研究。随后又被流放到保密行政区高尔基(即现在的下诺夫哥罗德)受到苏联秘密警察的严密监视。而这一切不公正的待遇要到1986年,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大权在握才最终画上了一个句号。
对于萨哈罗夫这个苏联国内民主改革势力的先驱,戈尔巴乔夫给予了足够的尊重。除了当安排这位已经年近古稀的老人走进苏联苏维埃代表大会、出国访问与诸多西方政要会晤之外。戈尔巴乔夫还破例让他的孙子—当年还不满二十岁的柯尔莫哥洛夫走进克里姆林宫,成为了自己的科学顾问。但是戈尔巴乔夫并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一决定却险些为这个世界打开末日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