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叫保罗的外国人想了一下,突然拍起掌来:“的确是这样。
您的苏州经商圈是掌握在义升行手里的,如果你将义升行买下来,自然把这权利也获得,就是请最严苛的法官来判案,也必然要说这是最公正的做法。”
“我读书不多,你们可不要为了解决自己的债务就蒙我。”赵大贵疑惑地说道。
接下来,大家请各家洋行的人询问,包括当初参与那场誓言的保证人,如怡和的马地臣和巴富尔领事等,就是宫慕久也过来露个面。
大家商量的结果,果然觉得这不违反任何法律和道义,就是教堂的神父也挑不出任何错误,还说这是帮助业界同行的高尚之举。
在这种情况下,赵大贵的口气就松动了不少,越发迟疑起来:“如此说来倒是可行,但也不能让我出太多钱吧。”
经过一番商议后,债主们又跟赵大贵商议一番,讨价还价,终于决定以一百五十万元的价格,将义升行整个盘给赵大贵,其中包括原来属于义升行和林阿钦的所有财物,如房产、土地、店铺、洋布、洋货及其他存货。
“既然义升行我整个盘下来了,原来的掌柜伙计就都到我们大贵商行工作吧。”赵大贵这才松了口。
债主们对此毫无意义,这些掌柜伙计他们留着一点用处都没有,还要管饭,再说义升行倒闭后这些人就要自己找活计去,跟他们这些债主一点关系都没有,有也只是负担。
债主们无所谓,旗昌和怡和的大老板们不自觉地皱起了眉头,虽然早知道是这个结局,但到了这个时候,还是觉得很不爽。
赵大贵此番等于获得义升行的全部生意渠道,就算此番变故后义升行原来的生意渠道损失大半,也能给大贵商行带去可观的生意机会和人脉。
如此之后,在整个上海,又有哪家商行能跟大贵行竞争呢。
大家在价格上达成了一致,快要签约,交割钱财和货物,赵大贵又有些反悔。
“这一百五十万现金,实在太多了,大贵商行实在出不了这么多,倒是能出价值一百五十万的厂丝。”
原来,缫丝厂在十月份被一把火烧了后,大贵商行一直在积极复建,因为之前就做过一次,很快把缫丝厂房重新建立起来,顺便解决了很多技术问题,还趁机扩大了生产规模。
九十月份还是秋蚕的时候,因为没有洋行竞争,大贵商行在湖州和杭州等地低价收购了大量蚕丝和蚕茧,又在厂子里一番加工,生产出大量的优质厂丝来。
赵大贵愿意用这些厂丝抵了盘下义升行的货款,厂丝价格还不便宜,达到每包六百五十元的高价,两千多包就能顶上购买义升行所需的一百五十万元。
“什么生丝值那么多钱?湖州丝也就每包一百六七十元,您这丝是金子做的不成?”在场的商人并不全是明白生丝生意的,觉得这生丝价格太高,当场就有人不高兴地说道。
“呵呵,要我说这生丝比金子做的还好呢。”赵大贵也不生气,细声细气地解释:“我给诸位现金,也就是一锤子买卖,拿多少是多少。
但如果给诸位这些生丝,拿到英国去,至少能获得三四成的利润,多少能弥补一下之前的损失,何乐而不为呢?”
那些不懂事的还想指责,却被心急眼快的同伴拦住,把嘴捂上,让他们仔细看那些洋人。
原来,那些洋人债主听到赵大贵愿意用生丝抵了货款,并没生气,反而是一副仔细衡量的表情。
“赵买办,您这厂丝是好货,但六百五十元一包,也太高了些。”一位洋商犹豫地说道。
“怎么会呢,以前拿厂丝的人到英国,可都是赚了大钱的,这个您应该比我更清楚。”赵大贵不以为然地说道。
再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洋商们勉强同意将厂丝价格定在六百元每包上。
那些不懂厂丝好处的人感觉很奇怪,但既然洋商们愿意接收这批货,自己至不济也能按此价格转卖给洋商,不会受到任何损失,就没必要在这里得罪人了。
到了最后,赵大贵就以两千五百包厂丝,盘下义升行的所有财物,包括林阿钦这两年置办的私人房产。
这两千五百包厂丝,赵大贵的收购成本也就每包一百八十元左右,总价四十五万,加上加工费也不到五十万元,此番既高价卖了生丝,又增加厂丝的名气,这个算盘打得不可谓不精。
至于这些洋布,现在看着滞销,但也只是暂时的问题而已。
中国老百姓对洋布还是非常喜欢的,现在只是因为涌入的洋布太多,各家都有很多储备,才导致洋布一时卖不出去而已。
赵大贵可知道,过不了一年,洋布销售会逐渐恢复,上海的商人们继续开始向英国纺织厂订购洋布,只是没有先前那么多而已。
按照历史记载,1846年下半年开始,此次洋布危机就基本结束,到年底洋布价格又会恢复原先的高价。
大贵商行吞并义升行后,实力暴增,将这一百多万匹的洋布卖出三百万元的价格也说不定,到时候就发大发了。
义升行的事情,就此落下了帷幕,赵大贵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一切,自然满心欢喜。
义升行的掌柜伙计们这段时间本来人心惶惶,知道义升行被大贵商行吞并,自己等人就此成了大贵商行的员工,大部分人倒松了口气。
只要能吃口饭,哪个商行不能去,一般员工都弹冠相庆,原来身处高位的一些掌柜就有些心情复杂了。
还好,赵大贵倒没有趾高气扬的样子,跟义升行的重要职员都一一见面,温言相劝,声称既然到了大贵商行,就会当做大贵商行的员工对待,绝不会差别待遇,总算把这些人的心笼络住了。
说起来,大贵商行对员工的待遇一向很好,基础工资之外还有很多业务津贴,对员工也和气,绝无克扣之事。
林阿钦虽然对员工也慷慨,但不脱草台班子气息,自己看得顺眼的人给的好处多一些,看不顺眼的就一般,缺了那种透明经营的味道。
而且,大贵商行如今实为上海滩商界的翘楚,此番帮忙托底洋布危机,又闯下极好的声誉,以后生意必然兴隆发达,就没必要抱着原来义升行的老牌子不放了。
您的苏州经商圈是掌握在义升行手里的,如果你将义升行买下来,自然把这权利也获得,就是请最严苛的法官来判案,也必然要说这是最公正的做法。”
“我读书不多,你们可不要为了解决自己的债务就蒙我。”赵大贵疑惑地说道。
接下来,大家请各家洋行的人询问,包括当初参与那场誓言的保证人,如怡和的马地臣和巴富尔领事等,就是宫慕久也过来露个面。
大家商量的结果,果然觉得这不违反任何法律和道义,就是教堂的神父也挑不出任何错误,还说这是帮助业界同行的高尚之举。
在这种情况下,赵大贵的口气就松动了不少,越发迟疑起来:“如此说来倒是可行,但也不能让我出太多钱吧。”
经过一番商议后,债主们又跟赵大贵商议一番,讨价还价,终于决定以一百五十万元的价格,将义升行整个盘给赵大贵,其中包括原来属于义升行和林阿钦的所有财物,如房产、土地、店铺、洋布、洋货及其他存货。
“既然义升行我整个盘下来了,原来的掌柜伙计就都到我们大贵商行工作吧。”赵大贵这才松了口。
债主们对此毫无意义,这些掌柜伙计他们留着一点用处都没有,还要管饭,再说义升行倒闭后这些人就要自己找活计去,跟他们这些债主一点关系都没有,有也只是负担。
债主们无所谓,旗昌和怡和的大老板们不自觉地皱起了眉头,虽然早知道是这个结局,但到了这个时候,还是觉得很不爽。
赵大贵此番等于获得义升行的全部生意渠道,就算此番变故后义升行原来的生意渠道损失大半,也能给大贵商行带去可观的生意机会和人脉。
如此之后,在整个上海,又有哪家商行能跟大贵行竞争呢。
大家在价格上达成了一致,快要签约,交割钱财和货物,赵大贵又有些反悔。
“这一百五十万现金,实在太多了,大贵商行实在出不了这么多,倒是能出价值一百五十万的厂丝。”
原来,缫丝厂在十月份被一把火烧了后,大贵商行一直在积极复建,因为之前就做过一次,很快把缫丝厂房重新建立起来,顺便解决了很多技术问题,还趁机扩大了生产规模。
九十月份还是秋蚕的时候,因为没有洋行竞争,大贵商行在湖州和杭州等地低价收购了大量蚕丝和蚕茧,又在厂子里一番加工,生产出大量的优质厂丝来。
赵大贵愿意用这些厂丝抵了盘下义升行的货款,厂丝价格还不便宜,达到每包六百五十元的高价,两千多包就能顶上购买义升行所需的一百五十万元。
“什么生丝值那么多钱?湖州丝也就每包一百六七十元,您这丝是金子做的不成?”在场的商人并不全是明白生丝生意的,觉得这生丝价格太高,当场就有人不高兴地说道。
“呵呵,要我说这生丝比金子做的还好呢。”赵大贵也不生气,细声细气地解释:“我给诸位现金,也就是一锤子买卖,拿多少是多少。
但如果给诸位这些生丝,拿到英国去,至少能获得三四成的利润,多少能弥补一下之前的损失,何乐而不为呢?”
那些不懂事的还想指责,却被心急眼快的同伴拦住,把嘴捂上,让他们仔细看那些洋人。
原来,那些洋人债主听到赵大贵愿意用生丝抵了货款,并没生气,反而是一副仔细衡量的表情。
“赵买办,您这厂丝是好货,但六百五十元一包,也太高了些。”一位洋商犹豫地说道。
“怎么会呢,以前拿厂丝的人到英国,可都是赚了大钱的,这个您应该比我更清楚。”赵大贵不以为然地说道。
再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洋商们勉强同意将厂丝价格定在六百元每包上。
那些不懂厂丝好处的人感觉很奇怪,但既然洋商们愿意接收这批货,自己至不济也能按此价格转卖给洋商,不会受到任何损失,就没必要在这里得罪人了。
到了最后,赵大贵就以两千五百包厂丝,盘下义升行的所有财物,包括林阿钦这两年置办的私人房产。
这两千五百包厂丝,赵大贵的收购成本也就每包一百八十元左右,总价四十五万,加上加工费也不到五十万元,此番既高价卖了生丝,又增加厂丝的名气,这个算盘打得不可谓不精。
至于这些洋布,现在看着滞销,但也只是暂时的问题而已。
中国老百姓对洋布还是非常喜欢的,现在只是因为涌入的洋布太多,各家都有很多储备,才导致洋布一时卖不出去而已。
赵大贵可知道,过不了一年,洋布销售会逐渐恢复,上海的商人们继续开始向英国纺织厂订购洋布,只是没有先前那么多而已。
按照历史记载,1846年下半年开始,此次洋布危机就基本结束,到年底洋布价格又会恢复原先的高价。
大贵商行吞并义升行后,实力暴增,将这一百多万匹的洋布卖出三百万元的价格也说不定,到时候就发大发了。
义升行的事情,就此落下了帷幕,赵大贵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一切,自然满心欢喜。
义升行的掌柜伙计们这段时间本来人心惶惶,知道义升行被大贵商行吞并,自己等人就此成了大贵商行的员工,大部分人倒松了口气。
只要能吃口饭,哪个商行不能去,一般员工都弹冠相庆,原来身处高位的一些掌柜就有些心情复杂了。
还好,赵大贵倒没有趾高气扬的样子,跟义升行的重要职员都一一见面,温言相劝,声称既然到了大贵商行,就会当做大贵商行的员工对待,绝不会差别待遇,总算把这些人的心笼络住了。
说起来,大贵商行对员工的待遇一向很好,基础工资之外还有很多业务津贴,对员工也和气,绝无克扣之事。
林阿钦虽然对员工也慷慨,但不脱草台班子气息,自己看得顺眼的人给的好处多一些,看不顺眼的就一般,缺了那种透明经营的味道。
而且,大贵商行如今实为上海滩商界的翘楚,此番帮忙托底洋布危机,又闯下极好的声誉,以后生意必然兴隆发达,就没必要抱着原来义升行的老牌子不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