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不了先引诱他们做教官,然后再让他们做参谋之类的,最后再一点点让他们进入军队里来。
战场向来是最吸引男人的地方,相信他们经历几场战斗后就会离不开战场,自己哭着喊着也要留在军队里。
也是现在的军队越来越专业化,特别是海军军官需要具备高超的数学能力和丰富的书面知识,并不是电视里讲的一名政委带领几个农民就能所向无敌,否则自己也不必这么费力了。
另一方面,杨威利离开机械制造厂,到定海这边事先安排好的住所,心里一阵苦笑,自己这趟可真是损失惨重,以后恐怕要被赵大贵立即打入冷宫,再加上“永不叙用”四个字也不为可知。
如果答应赵大贵的要求,也就是进入保安团执掌这个武力机构,自己在大贵系的地位会立即飙升,作为商行最强大武力的执掌者,必然可以成为跟谢尔敦、李心兰等人可以比肩的第五名巨头,可惜那样一来必然要帮赵大贵杀人,只能错过了。
只是,在暗感可惜的同时,杨威利不可避免地发现自己在回想刚才看过的桃花岛地形,还在思考按照英国人教的军事知识,自己怎么用船围住,又怎么派兵登陆才能把敌人完全消灭。
想了一下,杨威利不禁摇了摇头,虽说倭寇非常可恶,但是自己成为什么劳什子保安团的首领,带着一帮人马去剿灭,还是有些超出想象。
“以后只做一名船长也未尝不可,但是仅止于此,难道就能甘心吗?”杨威利想了想,觉得很难下定决心,最后只能无奈放弃。
赵大贵在定海忙碌近两个月,直到这边的事务都走上正轨后,才在三月初回到上海。
在上海,也有很多事情要做。
东方学院有两百多名老师,但学生很少,只有不到一百人,原因是有钱人家并不想把子弟送到不以科举为目的的学校来,穷困人家又没有将子弟送出去读书的习惯,毕竟半大小子也是重要的劳动力,不可或缺。
在这种情况下,赵大贵只能祭出大招,那就是凡是到学校学习的十岁到十五岁的少年,全部减免学费,学校包食宿,然后每个月还给予五角钱的助学金。
但是,这个条件又太好了,很多人觉得这事情有猫腻,反而不敢送子弟过来。
最后,还是以前的陈掌柜出主意,凡是到学校的学生,都当做造船厂的学徒培养,平时还要做工,在这样的话放出去后,那些穷困人家的父母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回事,才开始积极送孩子过来。
对这种情况,赵大贵也只能无语。
另一方面,定海那边要建九艘大船,上海这边也要造好多船,还有很多合法和非法的事情要做,目前的人手不足,那还得继续招募,在上海和定海招募工人,还派人到各地招募熟练的铁匠、铜匠、木匠和造船工人等,总之越多越好。
赵大贵现在也不缺钱,那就先招募一千人以上,反正招募工人之后还要请英国军官进行一个月左右的工兵训练,以后就算供过于求,至少也能当做建筑工人使用。
看到北边的租界区人越来越多,县城里的官员们都有些紧张,不断派人监控情况,但赵大贵也无意照顾这些官员的情感。
另外,重中之重,还是保安团的组建问题。
以赵大贵如今的势力,要组建一个数百人的保安团,倒没有太大问题,而且先前就有厂子被烧毁的先例,宫慕久等人也很理解赵大贵急于建立护厂队保护厂区安全的想法。
以清廷官员的见识,这保安团也就数百人,以上海县多达五十万的人口,其实并不起眼;当然他们也根本想不到赵大贵为这保安团准备的武器装备豪华到什么程度,更无法理解保安团的作战能力能达到何种境地。
在1845年初的时候,赵大贵就在自己新招募的工人中举行过一次军训,又从中筛选出五十多名青壮和六名学者(杨威利等)到东方号工作,学习西式船舶的航行方法和枪炮等武器的使用。
因为这时代的海域并不平静,西方人开到上海的船只都是装备六门至八门火炮的武装商船,就是作为客船的东方号上也装备六门威力很强的军用火炮,因此宫慕久罕见地没挑毛病,明知道这些人会在西洋人教导下学会使用枪械和火炮,也无意干涉。
除了这些人之外,赵大贵手中还有一支武装力量。
原来,赵大贵以前访问雷州北上的时候,从雷州招募数十位有捕鲸经验的渔民北上,到上海后给这些人进行简单的军事训练,又给他们配备装有捕鲸炮的西式捕鲸船,让他们专门给大贵商行提供鲸油。
理论上这些鲸油是要当做上等油出售的,但实际进到哪里,大家也都知道,在此就不做赘述了。
按照赵大贵的理解,这些渔民只拿着鱼叉等简陋武器就敢跟鲸鱼那种庞然大物作战,勇气和作战能力都是没得说了,这一年来还用西式捕鲸炮捕猎大量鲸鱼,也就是说拥有在海上不规则航行并使用火器的经验,自然是非常好的兵源,很容易培养成一支海军。
所以,他把捕鲸队全部召唤到上海,打算对他们进行一段培训后转换为海军使用。
另外,赵大贵在年初的时候便让商行的掌柜们在两地招募年轻青壮,因为大贵商行在这两地都有很高的声望和影响力,愿意到大贵商行工作的年轻人很多,因此轻而易举就招募六百多名壮丁,都是二十岁到三十岁之前的年轻人。
当然,他们大部分人以为这保安队只是看家护院的样子货,很快赵大贵就会教他们怎么做人。
如此一来,八百多名保安团成员轻易就招募完毕,杨威利从定海回到上海,知道这个情况后不由一阵苦笑,也不知道心里是什么感想。
赵大贵回到上海后,跟杨威利为首的六名读书人好好谈了几次,果然发现这些书生只想干活拿工钱,并不想带兵打仗杀人。
赵大贵培养这些人本来是想把他们培养成船长或高级军官的,见状不由有些失望,但一想这才符合这时代的特性,几乎不可能出现一开始就愿意杀人放火的读书人,便只能好言抚慰,跟他们约好不会让他们上战场,但需要他们帮忙培训保安团的新兵之类的。
六名书生见到赵大贵如此好说话也松了口气,便都拍胸脯保证只要不让他们上战场,别的一切好说,一定帮赵大贵带好兵,培养出一支合格的军队来。
不过,如果他们知道赵大贵的实际想法,恐怕不会如此痛快的。
战场向来是最吸引男人的地方,相信他们经历几场战斗后就会离不开战场,自己哭着喊着也要留在军队里。
也是现在的军队越来越专业化,特别是海军军官需要具备高超的数学能力和丰富的书面知识,并不是电视里讲的一名政委带领几个农民就能所向无敌,否则自己也不必这么费力了。
另一方面,杨威利离开机械制造厂,到定海这边事先安排好的住所,心里一阵苦笑,自己这趟可真是损失惨重,以后恐怕要被赵大贵立即打入冷宫,再加上“永不叙用”四个字也不为可知。
如果答应赵大贵的要求,也就是进入保安团执掌这个武力机构,自己在大贵系的地位会立即飙升,作为商行最强大武力的执掌者,必然可以成为跟谢尔敦、李心兰等人可以比肩的第五名巨头,可惜那样一来必然要帮赵大贵杀人,只能错过了。
只是,在暗感可惜的同时,杨威利不可避免地发现自己在回想刚才看过的桃花岛地形,还在思考按照英国人教的军事知识,自己怎么用船围住,又怎么派兵登陆才能把敌人完全消灭。
想了一下,杨威利不禁摇了摇头,虽说倭寇非常可恶,但是自己成为什么劳什子保安团的首领,带着一帮人马去剿灭,还是有些超出想象。
“以后只做一名船长也未尝不可,但是仅止于此,难道就能甘心吗?”杨威利想了想,觉得很难下定决心,最后只能无奈放弃。
赵大贵在定海忙碌近两个月,直到这边的事务都走上正轨后,才在三月初回到上海。
在上海,也有很多事情要做。
东方学院有两百多名老师,但学生很少,只有不到一百人,原因是有钱人家并不想把子弟送到不以科举为目的的学校来,穷困人家又没有将子弟送出去读书的习惯,毕竟半大小子也是重要的劳动力,不可或缺。
在这种情况下,赵大贵只能祭出大招,那就是凡是到学校学习的十岁到十五岁的少年,全部减免学费,学校包食宿,然后每个月还给予五角钱的助学金。
但是,这个条件又太好了,很多人觉得这事情有猫腻,反而不敢送子弟过来。
最后,还是以前的陈掌柜出主意,凡是到学校的学生,都当做造船厂的学徒培养,平时还要做工,在这样的话放出去后,那些穷困人家的父母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回事,才开始积极送孩子过来。
对这种情况,赵大贵也只能无语。
另一方面,定海那边要建九艘大船,上海这边也要造好多船,还有很多合法和非法的事情要做,目前的人手不足,那还得继续招募,在上海和定海招募工人,还派人到各地招募熟练的铁匠、铜匠、木匠和造船工人等,总之越多越好。
赵大贵现在也不缺钱,那就先招募一千人以上,反正招募工人之后还要请英国军官进行一个月左右的工兵训练,以后就算供过于求,至少也能当做建筑工人使用。
看到北边的租界区人越来越多,县城里的官员们都有些紧张,不断派人监控情况,但赵大贵也无意照顾这些官员的情感。
另外,重中之重,还是保安团的组建问题。
以赵大贵如今的势力,要组建一个数百人的保安团,倒没有太大问题,而且先前就有厂子被烧毁的先例,宫慕久等人也很理解赵大贵急于建立护厂队保护厂区安全的想法。
以清廷官员的见识,这保安团也就数百人,以上海县多达五十万的人口,其实并不起眼;当然他们也根本想不到赵大贵为这保安团准备的武器装备豪华到什么程度,更无法理解保安团的作战能力能达到何种境地。
在1845年初的时候,赵大贵就在自己新招募的工人中举行过一次军训,又从中筛选出五十多名青壮和六名学者(杨威利等)到东方号工作,学习西式船舶的航行方法和枪炮等武器的使用。
因为这时代的海域并不平静,西方人开到上海的船只都是装备六门至八门火炮的武装商船,就是作为客船的东方号上也装备六门威力很强的军用火炮,因此宫慕久罕见地没挑毛病,明知道这些人会在西洋人教导下学会使用枪械和火炮,也无意干涉。
除了这些人之外,赵大贵手中还有一支武装力量。
原来,赵大贵以前访问雷州北上的时候,从雷州招募数十位有捕鲸经验的渔民北上,到上海后给这些人进行简单的军事训练,又给他们配备装有捕鲸炮的西式捕鲸船,让他们专门给大贵商行提供鲸油。
理论上这些鲸油是要当做上等油出售的,但实际进到哪里,大家也都知道,在此就不做赘述了。
按照赵大贵的理解,这些渔民只拿着鱼叉等简陋武器就敢跟鲸鱼那种庞然大物作战,勇气和作战能力都是没得说了,这一年来还用西式捕鲸炮捕猎大量鲸鱼,也就是说拥有在海上不规则航行并使用火器的经验,自然是非常好的兵源,很容易培养成一支海军。
所以,他把捕鲸队全部召唤到上海,打算对他们进行一段培训后转换为海军使用。
另外,赵大贵在年初的时候便让商行的掌柜们在两地招募年轻青壮,因为大贵商行在这两地都有很高的声望和影响力,愿意到大贵商行工作的年轻人很多,因此轻而易举就招募六百多名壮丁,都是二十岁到三十岁之前的年轻人。
当然,他们大部分人以为这保安队只是看家护院的样子货,很快赵大贵就会教他们怎么做人。
如此一来,八百多名保安团成员轻易就招募完毕,杨威利从定海回到上海,知道这个情况后不由一阵苦笑,也不知道心里是什么感想。
赵大贵回到上海后,跟杨威利为首的六名读书人好好谈了几次,果然发现这些书生只想干活拿工钱,并不想带兵打仗杀人。
赵大贵培养这些人本来是想把他们培养成船长或高级军官的,见状不由有些失望,但一想这才符合这时代的特性,几乎不可能出现一开始就愿意杀人放火的读书人,便只能好言抚慰,跟他们约好不会让他们上战场,但需要他们帮忙培训保安团的新兵之类的。
六名书生见到赵大贵如此好说话也松了口气,便都拍胸脯保证只要不让他们上战场,别的一切好说,一定帮赵大贵带好兵,培养出一支合格的军队来。
不过,如果他们知道赵大贵的实际想法,恐怕不会如此痛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