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两千个麻烦 第一一四节 人缘不好的贪官-崛起于明末全文阅读
第九章 两千个麻烦 第一一四节 人缘不好的贪官-崛起于明末全文阅读-明末有钱人-一本书
明末有钱人
作者:笔讷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元胤答道:“按照惯例,首恶元凶抓住了,最轻也是枭首示众。不过既然‘闯王’、‘闯将’、‘八大王’三个人都已跑了,自然也就没法处置他们了。至于其余协同附逆之人么,打几个板子也就算了。不过这些都是地方官员的事情,还不用姬大人来操心。”
姬庆文点点头,说道:“也好,那就照惯例来办好了,我们去找榆中县令,那个……那个姓蒋的好了。不过那个姓蒋的,似乎不是什么好人……”
正说话间,榆中县那仿佛死了一般的县城,城门却在这个时候缓缓打开,从门里走出一队二十来人的衙役队伍,簇拥着一名身穿七品文官服色的官员,快步走到姬庆文跟前。
只见那官员看到朱存枢身上穿着的金龙袍,立即就认出了他的亲王身份,倒头就拜,说道:“王爷旗开得胜,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朱存枢摆摆手:“知道了,起来吧。”
此人站直了身体,显出满面红光、肥头大耳的相貌——不像是陕西这个遭了灾的省份的县官,而更像是苏州那样膏腴之地的富商。又见他身上的官服光亮崭新,同周遭那些灾民身上褴褛的衣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姬庆文见他这副神情打扮,立即就产生了几分反感,带着责问的口气说道:“你就是榆中知县蒋耀了吧?”
蒋耀赶紧扭过头,问道:“不知这位大人台谱?”
姬庆文因从后世穿越过来,穿不惯明朝那种宽大的官袍,因此平常穿的都是短褂劲装,故而蒋耀没有认清他的身份。
倒是李元胤上前半步,朗声介绍道:“这位姬庆文大人,乃是钦命苏州织造提督,奉皇上旨意,来陕西督办赈灾事宜!”
李元胤身上的飞鱼服、绣春刀,蒋耀是认得的;姬庆文的名号,蒋耀自然也是听说过的。
吓得他立即躬身作揖道:“原来是钦差姬大人来了,下官有失远迎、有失远迎!”
姬庆文沉着一张脸,问道:“迎不迎的也无所谓。我且问你,本官刚才在城下同反贼拼命,你守在城里按兵不动,现在倒想起来出城迎接了?”
蒋耀听姬庆文语气不对,眼珠一转,解释道:“下官是进士出身,不懂军事。见大人指挥若定、兵士三军效命、敌酋望风而逃,下官在城上已然看傻了眼,就连摇旗呐喊都忘了,又哪敢节外生枝、画蛇添足?”
这几句马屁,连蒋耀自己都觉得拍得十分高明,嘴角忍不住扬起了一丝得意的笑容。
姬庆文却不搭话,话锋一转道:“听说你不是个好官,反是个侵吞赈灾钱粮的贪官、赃官,有没有这回事?”
蒋耀吓得满头大汗,“噗通”一声跪在地上,磕头讨饶道:“大……大……大人,这都是同我有仇之人编排出来诬陷下官的。大人可要明鉴,不要冤枉好人啊,大人!”
锦衣卫指挥佥事李元胤是审案的行家里手,见蒋耀神情恍惚,就知道其中必然有鬼,也不同蒋耀说话,却问他身后的衙役道:“听说你们这位县太爷是个贪官,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什么话说?”
衙役们闻言,纷纷低下了头,就是没有一个开口替蒋耀辩护的。
李元胤冷冷笑道:“蒋大人,既然连你的衙役都不肯替你说话,那就……”
李元胤还在诱供,姬庆文却已等不及了,骂道:“跟这种贪官多啰嗦什么?还不给我拿下!”
他话音刚落,便有几个团练扑上去将蒋耀按倒在地,又取出一根拇指般粗细的麻绳,将蒋耀捆扎得好像端午节吃的粽子——而在这全过程之中,这位蒋县官手下的衙役始终冷眼旁观,没有一个上前帮忙的。
于是姬庆文冷笑道:“蒋大人,看来你人缘不太好啊,连你养的衙役们都不肯帮你。不过我也不是一点机会也不给你,这样,我把你押到城门底下,你只要凑满十个肯替你求情的百姓,我就放了你。”
说罢,蒋耀便被姬庆文手下的团练兵士,推推搡搡地押上了方才李自成招揽饥民起事的那座高台之上。
姬庆文见蒋耀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又说道:“蒋大人,现在日头尚早,距离太阳落山至少还有一个半时辰。你看这里灾民这么多,总有几个心慈手软的替你求情告白——太阳落山之前,凑满十个人怕是不难吧?本官开恩至此,若真的没人替大人开脱,那本官可就要不客气了。”
说罢,姬庆文扭头看看朱存枢,问道:“王爷,你看这样做可好?”
朱存枢是个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听了这话,立即赞道:“好,这主意好。我就坐在这里,替你数着,看太阳落山前,能有几个百姓给你说好话?”
答案是一个也没有。
朱存枢和姬庆文在高台底下等了有一个多时辰,聚拢过来看热闹的百姓,没有一千人、也有七八百人,只有对这位县太爷怒目而视、骂骂咧咧的,竟没有半个出面替他求情的。
姬庆文见太阳已有大半沉入西边的地平线中,便哂笑着对蒋耀说道:“蒋县令,这父母官儿被你当到这个份上,也算不容易了,竟没有一个人说你一句好话,所谓众叛亲离也不过如此了吧?好了,我也不同你再多啰嗦,这当头一刀,你今日是免不了的了。”
姬庆文正要吩咐手下团练兵士开刀问斩,却听陈文昭报道:“大人,我派出去的探哨来报,说东北方向来了一群官兵,最多再过一刻钟时间,就要到这里来了。”
原来是陈文昭作战经验丰富,为防着民军卷土重来,因此派了麾下兵士在方圆几里外设置探哨,收集四方情报,一旦有变,就要立即报送过来。
姬庆文听了陈文昭的报告,心中一紧,立即问道:“什么官兵?有多少人?”
陈文昭如实答道:“大概有四五千人之众,不过看衣着都是官军服色,应该不会为难我们。只不过能够带领这么一支大军的,想必不是总兵便是巡抚,还请大人小心应对。”
姬庆文点点头,说道:“那好,你就领军列队,不管是敌是友,总要先做准备。”
于是陈文昭按照丰富,发下号令,要分守各处的团练兵士立即集中,就地排好了队,只差枪弹上膛、刀剑出鞘,便同准备作战无异。
一旁的朱存枢见状,也领手下的王府护卫在旁边列好了队伍,他们虽然行列略有几分稀松,却也还算是井然有序。
过不多久,那四五千人的队伍,便浩浩荡荡来到了榆中城下,只见这队兵士穿着新旧不一的明军军装,高矮胖瘦、参差不齐,在几个百户、旗总之类的基层军官的训斥和鞭挞之下,废了好大一番功夫,才排好了队。
这时才见一名官员,在几位武将的护卫下,从阵中缓缓出列。
这官员也有些奇怪,他身上穿着绯红色的官袍、官袍补子上精心绣上了一只昂首鸣唱的锦鸡——正是一员正二品或者从二品的文官,而这位文官大人并没有按惯例坐轿而来,却骑着一匹纯白色的高头骏马。
只见那文官走到队伍前边,却不再继续向前,却派出身边一名从人,向前高声说道:“同进士出身,工部侍郎,陕西巡抚刘广生大人驾到!”
原来是位巡抚老爷。
陕西地面,因陕西省地方广大,因此分由两人分别担任陕西巡抚、延绥巡抚,分管陕西军事政务。这位刘广生大人担任的陕西巡抚之职,便是统领了陕西半省军政大权的封疆大吏,是从二品的高官!
姬庆文点点头,说道:“也好,那就照惯例来办好了,我们去找榆中县令,那个……那个姓蒋的好了。不过那个姓蒋的,似乎不是什么好人……”
正说话间,榆中县那仿佛死了一般的县城,城门却在这个时候缓缓打开,从门里走出一队二十来人的衙役队伍,簇拥着一名身穿七品文官服色的官员,快步走到姬庆文跟前。
只见那官员看到朱存枢身上穿着的金龙袍,立即就认出了他的亲王身份,倒头就拜,说道:“王爷旗开得胜,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朱存枢摆摆手:“知道了,起来吧。”
此人站直了身体,显出满面红光、肥头大耳的相貌——不像是陕西这个遭了灾的省份的县官,而更像是苏州那样膏腴之地的富商。又见他身上的官服光亮崭新,同周遭那些灾民身上褴褛的衣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姬庆文见他这副神情打扮,立即就产生了几分反感,带着责问的口气说道:“你就是榆中知县蒋耀了吧?”
蒋耀赶紧扭过头,问道:“不知这位大人台谱?”
姬庆文因从后世穿越过来,穿不惯明朝那种宽大的官袍,因此平常穿的都是短褂劲装,故而蒋耀没有认清他的身份。
倒是李元胤上前半步,朗声介绍道:“这位姬庆文大人,乃是钦命苏州织造提督,奉皇上旨意,来陕西督办赈灾事宜!”
李元胤身上的飞鱼服、绣春刀,蒋耀是认得的;姬庆文的名号,蒋耀自然也是听说过的。
吓得他立即躬身作揖道:“原来是钦差姬大人来了,下官有失远迎、有失远迎!”
姬庆文沉着一张脸,问道:“迎不迎的也无所谓。我且问你,本官刚才在城下同反贼拼命,你守在城里按兵不动,现在倒想起来出城迎接了?”
蒋耀听姬庆文语气不对,眼珠一转,解释道:“下官是进士出身,不懂军事。见大人指挥若定、兵士三军效命、敌酋望风而逃,下官在城上已然看傻了眼,就连摇旗呐喊都忘了,又哪敢节外生枝、画蛇添足?”
这几句马屁,连蒋耀自己都觉得拍得十分高明,嘴角忍不住扬起了一丝得意的笑容。
姬庆文却不搭话,话锋一转道:“听说你不是个好官,反是个侵吞赈灾钱粮的贪官、赃官,有没有这回事?”
蒋耀吓得满头大汗,“噗通”一声跪在地上,磕头讨饶道:“大……大……大人,这都是同我有仇之人编排出来诬陷下官的。大人可要明鉴,不要冤枉好人啊,大人!”
锦衣卫指挥佥事李元胤是审案的行家里手,见蒋耀神情恍惚,就知道其中必然有鬼,也不同蒋耀说话,却问他身后的衙役道:“听说你们这位县太爷是个贪官,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什么话说?”
衙役们闻言,纷纷低下了头,就是没有一个开口替蒋耀辩护的。
李元胤冷冷笑道:“蒋大人,既然连你的衙役都不肯替你说话,那就……”
李元胤还在诱供,姬庆文却已等不及了,骂道:“跟这种贪官多啰嗦什么?还不给我拿下!”
他话音刚落,便有几个团练扑上去将蒋耀按倒在地,又取出一根拇指般粗细的麻绳,将蒋耀捆扎得好像端午节吃的粽子——而在这全过程之中,这位蒋县官手下的衙役始终冷眼旁观,没有一个上前帮忙的。
于是姬庆文冷笑道:“蒋大人,看来你人缘不太好啊,连你养的衙役们都不肯帮你。不过我也不是一点机会也不给你,这样,我把你押到城门底下,你只要凑满十个肯替你求情的百姓,我就放了你。”
说罢,蒋耀便被姬庆文手下的团练兵士,推推搡搡地押上了方才李自成招揽饥民起事的那座高台之上。
姬庆文见蒋耀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又说道:“蒋大人,现在日头尚早,距离太阳落山至少还有一个半时辰。你看这里灾民这么多,总有几个心慈手软的替你求情告白——太阳落山之前,凑满十个人怕是不难吧?本官开恩至此,若真的没人替大人开脱,那本官可就要不客气了。”
说罢,姬庆文扭头看看朱存枢,问道:“王爷,你看这样做可好?”
朱存枢是个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听了这话,立即赞道:“好,这主意好。我就坐在这里,替你数着,看太阳落山前,能有几个百姓给你说好话?”
答案是一个也没有。
朱存枢和姬庆文在高台底下等了有一个多时辰,聚拢过来看热闹的百姓,没有一千人、也有七八百人,只有对这位县太爷怒目而视、骂骂咧咧的,竟没有半个出面替他求情的。
姬庆文见太阳已有大半沉入西边的地平线中,便哂笑着对蒋耀说道:“蒋县令,这父母官儿被你当到这个份上,也算不容易了,竟没有一个人说你一句好话,所谓众叛亲离也不过如此了吧?好了,我也不同你再多啰嗦,这当头一刀,你今日是免不了的了。”
姬庆文正要吩咐手下团练兵士开刀问斩,却听陈文昭报道:“大人,我派出去的探哨来报,说东北方向来了一群官兵,最多再过一刻钟时间,就要到这里来了。”
原来是陈文昭作战经验丰富,为防着民军卷土重来,因此派了麾下兵士在方圆几里外设置探哨,收集四方情报,一旦有变,就要立即报送过来。
姬庆文听了陈文昭的报告,心中一紧,立即问道:“什么官兵?有多少人?”
陈文昭如实答道:“大概有四五千人之众,不过看衣着都是官军服色,应该不会为难我们。只不过能够带领这么一支大军的,想必不是总兵便是巡抚,还请大人小心应对。”
姬庆文点点头,说道:“那好,你就领军列队,不管是敌是友,总要先做准备。”
于是陈文昭按照丰富,发下号令,要分守各处的团练兵士立即集中,就地排好了队,只差枪弹上膛、刀剑出鞘,便同准备作战无异。
一旁的朱存枢见状,也领手下的王府护卫在旁边列好了队伍,他们虽然行列略有几分稀松,却也还算是井然有序。
过不多久,那四五千人的队伍,便浩浩荡荡来到了榆中城下,只见这队兵士穿着新旧不一的明军军装,高矮胖瘦、参差不齐,在几个百户、旗总之类的基层军官的训斥和鞭挞之下,废了好大一番功夫,才排好了队。
这时才见一名官员,在几位武将的护卫下,从阵中缓缓出列。
这官员也有些奇怪,他身上穿着绯红色的官袍、官袍补子上精心绣上了一只昂首鸣唱的锦鸡——正是一员正二品或者从二品的文官,而这位文官大人并没有按惯例坐轿而来,却骑着一匹纯白色的高头骏马。
只见那文官走到队伍前边,却不再继续向前,却派出身边一名从人,向前高声说道:“同进士出身,工部侍郎,陕西巡抚刘广生大人驾到!”
原来是位巡抚老爷。
陕西地面,因陕西省地方广大,因此分由两人分别担任陕西巡抚、延绥巡抚,分管陕西军事政务。这位刘广生大人担任的陕西巡抚之职,便是统领了陕西半省军政大权的封疆大吏,是从二品的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