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枪械(二)
按照石斌的指示,谢强兵尽全力炼钢。半个月后,谢强兵就炼出来第一批合格的好钢。虽然成本翻了一番,不过炼出来的钢的确好了很多。既不脆而易碎,又不软而缺利。
十余天后,终于造出了三支钢制枪管的新式突火枪。
其性能还不错,能持续发射五十次并保证枪管不炸膛,这可是个非常大的进步,让所有支持研制新式突火枪的人无一不欣喜异常。
不过千锤百炼才出精华,才能真正走在前面,所有石斌等人并未因为这么点小小的成绩而忘乎所以。
好在没有忘乎所以,因为不久就出现了一次小事故——在一次连续试射的过程中,因为枪身过热,而那士兵又畏惧上官不敢直言,导致自己的手被烫伤。
这可让人感到不好办,枪管发热这个问题让石斌首先想起来的就是二战中的马克沁水冷式重机枪;再就是《我的团长我的团》里那个帮迷龙端马克沁帮被活活烫死的谷小麦。
但是他却知道,用水浇热钢会导致内裂纹,减短钢材的使用寿命,这对如今质量本就不高的钢制枪管很不利,只能无奈的放弃了这个想法。
没多久又到了上灯时候,此时的石斌刚从军营慰问那受伤的士兵从军营里回来。现在他非常希望有能让人送他一份技术文件让他照抄就好。
这次他干脆将几个都还聪明的下属都叫到会议厅来商议方案,按他的意见是最好能造出连续发射到枪支报废都不会烫伤手和炸膛的新式突火枪。
在众人看来这是天方夜谭,谢强兵表示现在肯定无法造出连续发射却不炸膛的钢制枪身,所以连续发射一段时间就必须休息,否则就会因为枪身过热而炸膛。
老套筒?想到这个词,石斌立刻问道:“强兵,大哥我想起了一个方法,你看可不可以在这枪管的外面再加一层铁制的枪管,用于保证不炸膛和不烫伤士兵?”
“这倒不是不可以,但是大哥,这样一杆枪的造价就太贵,咱们承受不起。这枪管的使用寿命并没有变长,只是不炸膛而已,没什么实际价值。”谢强兵有些沮丧的回答道。
的确,就是他石斌再关心士兵也不能如此不管经费问题,乱下命令。
“大哥,您的担心的确是对的,既然很难造出能好的枪身,要不咱们想想有什么办法让那枪身不那么快变热而烫伤士兵?”王三询问道。
“要不咱干脆把造好的枪管放到巨竹筒里去?”李超试探的说道。
这倒是个办法,毛竹有水分,能吸热,导热自然不会那么快,而且还不会因为冷热剧烈变化而缩短枪管使用寿命。
但王三却否定了这个看法,他认为毛竹太容易老化,估计放不了几枪就得换个竹筒子,难道还准备专门运毛竹的辎重兵?
仔细一分析,发现这个提议确实没什么可行性,倒是有点冷笑话的意思。
最后决定用稍微复杂点的办法:雇佣几个木匠专门做可以安放枪管的制式木枪托。这样的枪托使用寿命长,不易变形,关键是导热性能很差,可以确保不会烫伤士兵。
商议完成后,便立刻下达这项命令,大概半个月的时间,第一批五十支新式突火枪便造了出来。
实用测试后的结果很不错,最让人欣喜的是,一般的突火枪使用也就几千次,而这好钢制造出的突火枪射击几万次都没炸膛。
看到这一方面的进步,石斌等人都非常高兴。如此一来其实大大的降低了火器成本又提高了使用寿命,减轻了经济上的负担。
让石斌更高兴的是,这样形成的火枪阵安全性更高,自然杀伤力就更大。密集的射击和稳定的阵型把自己弄得像是全身是刺的刺猬,首先就保证减轻了士兵的伤亡率,会让元兵无处下手。
目前这突火枪的射击精度和射速,他还是有点遗憾。虽然不能生产合格的子弹导致射速还是很慢,但是射程的增加就大大提高了这突火枪的威慑力。但是若能制造出线膛枪又让他看见了希望。
回府的路上石斌悠闲的散着步,看着略带点乌云的天空,他都不觉得那是将要下雨的预兆,而是元兵就要泪流满面的前奏。而那雨前的狂风则让他感觉这是他帅兵席卷草原灭亡元朝的鼓励。想到这种武器一旦被完整的制造出来那就是对敌人一面倒的屠杀,他都感觉自己成民族英雄了。
王三跟在一旁自然也非常高兴,不过是没想到石斌会如此的愉快。知道王三的疑惑,石斌却不能说,他无法解释自己如何知道这武器,只能默默的向他点头来忽悠,让他自己去猜“答案”。
回府后满脑子里都是“拉膛线”三个字。可他却只知道用个钻头去划钢管,其他一无所知,只好又将谢强兵和那两个匠人叫了过去询问。
石斌也只能模糊的告诉他,就是在枪管内划出一条条的线。并且同时将前装枪改为后装枪,让子弹从枪管后端装进去。
谢强兵虽然不知道石斌这说的膛线是个什么意思,但是一听可能提高枪支射程和精准度,立刻就来了精神,表示一定研究出最好的膛线制造法。
为了让谢强兵理解更清楚,他这个半桶水的枪械爱好者将他认为可行的几种拉膛线的办法全部详细的说一遍。
看到谢强兵仍旧是一头雾水的样子,他只好一再的解说,最后甚至干脆用毛笔画了个粗糙的图形让谢强兵带回了营地。
虽然知道谢强兵肯定没有完全理解,但是相信他在枪管内拉出几条线的能力还是有的。至于是哪种形式,就连石斌自己也是稀里糊涂。
没多久谢强兵便拉出了一把内径有五条直膛线的突火枪。看到这么快就有了一件样品,石斌非常高兴谢强兵的尽心尽力。
不过他也是既是高兴又有点担心,这么快出来的东西恐怕实用性能不会很高。但是只要在一个方面能有进步就能让人非常满足了,毕竟真正的制式枪支得到十九世纪晚期才出现。
冷静的来到了操场,谢强兵满脸喜色的拉着石斌说:“大哥,你说的的确对,小弟真是佩服,佩服啊!”
知道这新式突火枪的性能肯定有一定的提升,这只会给谢强兵他们不小的鼓励,对他来说却不算什么。为了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石斌仍旧“好奇”的问道:“强兵贤弟,有多大的进步,能让你这个经验丰富的火器专家都如此兴奋?”
这突火枪原本最大射击距离不过两百五十米,有效攻击距离不过一百米,而且没有多少精准度。但这加上了直线膛的突火枪,最大射击距离居然到了将近五百米,有效距离也到了近三百米,且精准度大大提高。
听到这个结果石斌也是非常高兴,毕竟这个结果远在他意料之外。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谢强兵会如此高兴,毕竟性能翻倍可是会让人欣喜若狂的。
有了这种进步自然就激起了人的探索精神,石斌看到直膛线能增加射程和精准度,那弯曲的那种膛线呢?于是他将这个想法告诉了谢强兵,并将那几个参加研究的匠人召集过来,每人奖赏了十两纹银。
这次谢强兵却一反常态示意石斌多奖励几人,将那些匠人的助手也都奖励二两银子。石斌知道这是为了增加研究进程,快速提高军队火器攻击能力,他当然听从了谢强兵的建议。
也许是连续的成功让石斌让他对进一步提高枪支性能产生了过高的期待,结果接下来两个月研究却没有丝毫进展陷入瓶颈,让他有点失望了。
原来这弯曲的膛线怎么都拉不好,不是拉歪了就是拉得深浅不一,还不如直膛线那么简单实用。
有一天,训练完了没事干就到处散步,想吹吹风透口气。离军营不远处却传来一阵敲击声,随之看去,原来是几个小卒用钉子在修凳子。
他这个前世的大学生,完全就是个大少爷,哪里懂什么木工,看见新鲜的事自然有兴趣。于是走过去看看消磨消磨时间,同时也满足点好奇心。
那小卒估计也不是很在行,连钉了几枚钉子那凳子仍然松松垮垮。他不由得来了脾气,一把将那凳子中的钉子拔了出去,将工具扔到一旁。
见到石统领走了过来,那小卒立刻站了起来行礼。石斌点点头后随即拿起了地上的凳子看了看,发现那被钉过的洞口里居然有弯曲的膛线。
看到这些他立刻兴奋的拿起那枚被小卒扔到一旁的钉子,仔细一看原来是枚螺丝钉,而那被扔到一旁的工具则是一把十字起。
如醍醐灌顶的他立刻将谢强兵召了过来,将他的想法说了出来。听到这些,谢强兵也是开窍了,还未施礼告退就转身跑回了兵器坊。
果然不出五天更新式的火枪就被制造了出来,最远射击距离已经达到了六百五十米,有效杀伤距离也提升至三百五十米,而且精准度更高了。 只不过这种制造要用的模具要求比较高,所以新式火枪的产量有限。
这些对石斌的来说都不算什么,他认为只要有一支这样的部队绝对可以横行无阻,痛击元兵。想到这些,石斌感觉这兵器坊里的灰尘都是甜的了。
98778/
按照石斌的指示,谢强兵尽全力炼钢。半个月后,谢强兵就炼出来第一批合格的好钢。虽然成本翻了一番,不过炼出来的钢的确好了很多。既不脆而易碎,又不软而缺利。
十余天后,终于造出了三支钢制枪管的新式突火枪。
其性能还不错,能持续发射五十次并保证枪管不炸膛,这可是个非常大的进步,让所有支持研制新式突火枪的人无一不欣喜异常。
不过千锤百炼才出精华,才能真正走在前面,所有石斌等人并未因为这么点小小的成绩而忘乎所以。
好在没有忘乎所以,因为不久就出现了一次小事故——在一次连续试射的过程中,因为枪身过热,而那士兵又畏惧上官不敢直言,导致自己的手被烫伤。
这可让人感到不好办,枪管发热这个问题让石斌首先想起来的就是二战中的马克沁水冷式重机枪;再就是《我的团长我的团》里那个帮迷龙端马克沁帮被活活烫死的谷小麦。
但是他却知道,用水浇热钢会导致内裂纹,减短钢材的使用寿命,这对如今质量本就不高的钢制枪管很不利,只能无奈的放弃了这个想法。
没多久又到了上灯时候,此时的石斌刚从军营慰问那受伤的士兵从军营里回来。现在他非常希望有能让人送他一份技术文件让他照抄就好。
这次他干脆将几个都还聪明的下属都叫到会议厅来商议方案,按他的意见是最好能造出连续发射到枪支报废都不会烫伤手和炸膛的新式突火枪。
在众人看来这是天方夜谭,谢强兵表示现在肯定无法造出连续发射却不炸膛的钢制枪身,所以连续发射一段时间就必须休息,否则就会因为枪身过热而炸膛。
老套筒?想到这个词,石斌立刻问道:“强兵,大哥我想起了一个方法,你看可不可以在这枪管的外面再加一层铁制的枪管,用于保证不炸膛和不烫伤士兵?”
“这倒不是不可以,但是大哥,这样一杆枪的造价就太贵,咱们承受不起。这枪管的使用寿命并没有变长,只是不炸膛而已,没什么实际价值。”谢强兵有些沮丧的回答道。
的确,就是他石斌再关心士兵也不能如此不管经费问题,乱下命令。
“大哥,您的担心的确是对的,既然很难造出能好的枪身,要不咱们想想有什么办法让那枪身不那么快变热而烫伤士兵?”王三询问道。
“要不咱干脆把造好的枪管放到巨竹筒里去?”李超试探的说道。
这倒是个办法,毛竹有水分,能吸热,导热自然不会那么快,而且还不会因为冷热剧烈变化而缩短枪管使用寿命。
但王三却否定了这个看法,他认为毛竹太容易老化,估计放不了几枪就得换个竹筒子,难道还准备专门运毛竹的辎重兵?
仔细一分析,发现这个提议确实没什么可行性,倒是有点冷笑话的意思。
最后决定用稍微复杂点的办法:雇佣几个木匠专门做可以安放枪管的制式木枪托。这样的枪托使用寿命长,不易变形,关键是导热性能很差,可以确保不会烫伤士兵。
商议完成后,便立刻下达这项命令,大概半个月的时间,第一批五十支新式突火枪便造了出来。
实用测试后的结果很不错,最让人欣喜的是,一般的突火枪使用也就几千次,而这好钢制造出的突火枪射击几万次都没炸膛。
看到这一方面的进步,石斌等人都非常高兴。如此一来其实大大的降低了火器成本又提高了使用寿命,减轻了经济上的负担。
让石斌更高兴的是,这样形成的火枪阵安全性更高,自然杀伤力就更大。密集的射击和稳定的阵型把自己弄得像是全身是刺的刺猬,首先就保证减轻了士兵的伤亡率,会让元兵无处下手。
目前这突火枪的射击精度和射速,他还是有点遗憾。虽然不能生产合格的子弹导致射速还是很慢,但是射程的增加就大大提高了这突火枪的威慑力。但是若能制造出线膛枪又让他看见了希望。
回府的路上石斌悠闲的散着步,看着略带点乌云的天空,他都不觉得那是将要下雨的预兆,而是元兵就要泪流满面的前奏。而那雨前的狂风则让他感觉这是他帅兵席卷草原灭亡元朝的鼓励。想到这种武器一旦被完整的制造出来那就是对敌人一面倒的屠杀,他都感觉自己成民族英雄了。
王三跟在一旁自然也非常高兴,不过是没想到石斌会如此的愉快。知道王三的疑惑,石斌却不能说,他无法解释自己如何知道这武器,只能默默的向他点头来忽悠,让他自己去猜“答案”。
回府后满脑子里都是“拉膛线”三个字。可他却只知道用个钻头去划钢管,其他一无所知,只好又将谢强兵和那两个匠人叫了过去询问。
石斌也只能模糊的告诉他,就是在枪管内划出一条条的线。并且同时将前装枪改为后装枪,让子弹从枪管后端装进去。
谢强兵虽然不知道石斌这说的膛线是个什么意思,但是一听可能提高枪支射程和精准度,立刻就来了精神,表示一定研究出最好的膛线制造法。
为了让谢强兵理解更清楚,他这个半桶水的枪械爱好者将他认为可行的几种拉膛线的办法全部详细的说一遍。
看到谢强兵仍旧是一头雾水的样子,他只好一再的解说,最后甚至干脆用毛笔画了个粗糙的图形让谢强兵带回了营地。
虽然知道谢强兵肯定没有完全理解,但是相信他在枪管内拉出几条线的能力还是有的。至于是哪种形式,就连石斌自己也是稀里糊涂。
没多久谢强兵便拉出了一把内径有五条直膛线的突火枪。看到这么快就有了一件样品,石斌非常高兴谢强兵的尽心尽力。
不过他也是既是高兴又有点担心,这么快出来的东西恐怕实用性能不会很高。但是只要在一个方面能有进步就能让人非常满足了,毕竟真正的制式枪支得到十九世纪晚期才出现。
冷静的来到了操场,谢强兵满脸喜色的拉着石斌说:“大哥,你说的的确对,小弟真是佩服,佩服啊!”
知道这新式突火枪的性能肯定有一定的提升,这只会给谢强兵他们不小的鼓励,对他来说却不算什么。为了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石斌仍旧“好奇”的问道:“强兵贤弟,有多大的进步,能让你这个经验丰富的火器专家都如此兴奋?”
这突火枪原本最大射击距离不过两百五十米,有效攻击距离不过一百米,而且没有多少精准度。但这加上了直线膛的突火枪,最大射击距离居然到了将近五百米,有效距离也到了近三百米,且精准度大大提高。
听到这个结果石斌也是非常高兴,毕竟这个结果远在他意料之外。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谢强兵会如此高兴,毕竟性能翻倍可是会让人欣喜若狂的。
有了这种进步自然就激起了人的探索精神,石斌看到直膛线能增加射程和精准度,那弯曲的那种膛线呢?于是他将这个想法告诉了谢强兵,并将那几个参加研究的匠人召集过来,每人奖赏了十两纹银。
这次谢强兵却一反常态示意石斌多奖励几人,将那些匠人的助手也都奖励二两银子。石斌知道这是为了增加研究进程,快速提高军队火器攻击能力,他当然听从了谢强兵的建议。
也许是连续的成功让石斌让他对进一步提高枪支性能产生了过高的期待,结果接下来两个月研究却没有丝毫进展陷入瓶颈,让他有点失望了。
原来这弯曲的膛线怎么都拉不好,不是拉歪了就是拉得深浅不一,还不如直膛线那么简单实用。
有一天,训练完了没事干就到处散步,想吹吹风透口气。离军营不远处却传来一阵敲击声,随之看去,原来是几个小卒用钉子在修凳子。
他这个前世的大学生,完全就是个大少爷,哪里懂什么木工,看见新鲜的事自然有兴趣。于是走过去看看消磨消磨时间,同时也满足点好奇心。
那小卒估计也不是很在行,连钉了几枚钉子那凳子仍然松松垮垮。他不由得来了脾气,一把将那凳子中的钉子拔了出去,将工具扔到一旁。
见到石统领走了过来,那小卒立刻站了起来行礼。石斌点点头后随即拿起了地上的凳子看了看,发现那被钉过的洞口里居然有弯曲的膛线。
看到这些他立刻兴奋的拿起那枚被小卒扔到一旁的钉子,仔细一看原来是枚螺丝钉,而那被扔到一旁的工具则是一把十字起。
如醍醐灌顶的他立刻将谢强兵召了过来,将他的想法说了出来。听到这些,谢强兵也是开窍了,还未施礼告退就转身跑回了兵器坊。
果然不出五天更新式的火枪就被制造了出来,最远射击距离已经达到了六百五十米,有效杀伤距离也提升至三百五十米,而且精准度更高了。 只不过这种制造要用的模具要求比较高,所以新式火枪的产量有限。
这些对石斌的来说都不算什么,他认为只要有一支这样的部队绝对可以横行无阻,痛击元兵。想到这些,石斌感觉这兵器坊里的灰尘都是甜的了。
98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