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把工坊城看成香饽饽,只有赵曦清楚,或者政事堂相公也有感觉,工坊城任职,那就是一次回炉,是接受新理念的过程。



    从仕途上看,第一任工坊城的官员,未来肯定会有先机,就是赵曦也不否认这一点。



    正因为如此,赵曦更希望入驻工坊城的官员,是通过相对公平的方式选拔的。



    苏子元作为国舅,已经占据了一定的优势,没必要再走偏门。这也是代表着自己对此事的态度。



    最先定下的是矿城的官员。并且是需要随军南行的。



    由于矿城的性质,以及在未来发挥的作用。政事堂在选定矿城主官时,撇开了皇亲国戚,撇开了勋贵世家,而是选择了没有任何跟脚,又熟悉赵曦所有理念的王陶。



    这让赵曦有点另眼相看了。很显然,这一次政事堂是在真正的用心做事。



    “爹爹,孩儿十三岁了,护卫营也经过近两年的训练。爹爹在这个年龄,已经主导南征,孩儿只是想随军……”



    儿子想经历征战,赵曦并不反对,甚至是赞同。



    他不希望儿子就在这深宫里成长。就如儿子所说的,他在儿子这年纪,已经带着护卫营痛扁安南军了。



    可是滔娘……



    “不行。为娘说不行就是不行。”



    没到册封太子的地步,儿子现在也就是个郡王,没有权利动用护卫营。



    儿子现在也就是在护卫营接受训练而已。



    赵曦也清楚,儿子绝对没有他在这年纪时的能力。



    “娘~…”



    “爹爹……”



    儿子很渴望飞出去,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经历一些他爹经过的历程。



    “你爹爹当初是太子,护卫营是你爹爹的亲军,受你爹爹节制。你是什么?你现在只是郡王,没有权利调动护卫营为你所用。”



    哎吆,我就说嘛,滔娘是武将世家,也不是那种不明事理的女人,怎么就这样在这事上如此这般呢?



    敢情这母子俩给自己演双簧呢。



    儿子随军出征,说白了纯粹就是经历,要说危险,应该是根本不存在的。



    别说吕公著的战略还算过得去,就是随便一个主帅,这次征战都不存在溃败的可能,无非是达不到预期目标而已。



    不相信高家人没有议论过,也不相信高遵裕没有对这次征战评估过。



    滔娘不可能不晓得,之所以当着自己的面,母子俩争辩,就是想让自己同意儿子率领护卫营呗。



    在滔娘看来,这应该算是自己和朝廷对儿子未来就任太子的认可。



    “护卫营也该着经历征战了,这次出征就让儿子率护卫营吧!”



    自家女人的这点心思,赵曦不想戳破。



    至于太子,长幼有序的陈例,他还没想现在改变。主要是儿子十二三了,基本上还算合格,过得去。



    儿孙自有儿孙福,赵曦只想在自己在位的时期,能打下一定的基础。



    至于未来会是怎样的走向,一切都无法确定。



    历史有必然性,一个王朝能否久存,不是由那一任帝王决定的。



    建立一个相对合理的体制,设定一个相对合理的遴选帝王方式,才是赵曦可以做到的。



    而这一切,都不是现在可以推动的,需要他的许多理念被朝堂臣工接受。



    大军出征了,吕公著完全学着赵曦,大军在寅时从汴梁出发了。



    这不是全部,但朝廷仍然由政事堂的相公们,率众臣相送。



    这比当初赵曦出征的声势大多了。



    赵曦没去,也没让滔娘去送儿子。



    他把自己那两把喷子给了儿子,也把王中正和李宪派出去了,作为监军,同时也是给儿子加一层保护。



    老陈琳很老了,不得不再一次守在官家身旁。



    整个朝堂都忙起来了,一切都因为这次征战。



    战争所需要的物质,战备转运,奏报收集和整理等等。



    最为重要的是,朝廷需要为将来拿下大理的后续做好一切准备。



    还有工坊城府衙的组建。



    这一切真够朝廷忙一阵的。



    赵曦反倒有些闲了,也真切的体会老爹当初的心境了。



    看着延福宫偌大的沙盘,不停的用旗帜来推演各种可能。



    不是自己带兵,赵曦还真的对这次征战有些担心。



    “高氏开始对矿城用兵了……”



    能想到,即位了,并且段氏一族承认了,也就有了攻打矿城的借口……



    很显然,国朝对高氏谋反的前期做法,让高氏真的有些想多了。



    高氏觉得,国朝只需要大理承认是大宋的藩属国,至于是谁家做王,对大宋并没有影响。



    同时,正处于大宋的守孝期,大理的流亡王室进入了矿城以求保全。



    高氏现在就是攻打矿城,也有了理由。



    也好借此机会,在东川这片土地上,可以重新调整一下利益分配。



    如果安南再争气一点,对大宋的广南骚扰,说不定还可以从广南的锰矿中分一点羹。



    “官家,是否可以让段氏……”



    赵曦摆了摆手,制止了韩琦说下去的话头。



    他明白,韩琦的意思是,在国朝没有处理完广南之前,还需要麻痹高氏。



    大理要改土归流,留不留段氏族人不影响最终拿下大理。反倒是让段氏王室消失,更有利于国朝接管大理。



    更何况,有高氏这样现成的刀。



    “没必要,国朝拿下大理后,大理的治理,还是需要有个牌位的。毕竟大理是蛮夷之地,国朝很难在短期内让那些蛮夷有认同感。”



    真不是赵曦仁慈,也不是看段氏的面子。是真正从以后治理大理来考虑的。



    “这一次战争结束后,大理王室就是个纯粹的光杆司令,唯有依靠国朝。”



    “王位还是他的,还必须是他的。国朝需要时间来同化大理的子民,让那些子民对国朝认同。”



    其实,在段氏王室的处理上,赵曦应该比韩琦的想法更残忍。



    不过这事放在段氏王室的身上,也就不一定了。



    多少年了,大理段氏就没有真正掌控过大理。



    高氏、杨氏、董氏,谁家都有自己的独立王国。而段氏,恐怕也只有皇城那一点空间。



    这也是赵曦敢留着段氏王室的原因。因为,段氏不可能有意见。



    现在就看南征军能不能达到预期目标了。



    【悠閱書城一個免費看書的換源app軟體,安卓手機需google play下載安裝,蘋果手機需登陸非中國大陸賬戶下載安裝】

章节目录

我成了仁宗之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本书只为原作者布袋外的麦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四零二章有些事没必要-我成了仁宗之子,我成了仁宗之子,一本书并收藏我成了仁宗之子最新章节 伏天记一本书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