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征军回朝了,还是全数留在了汴梁。这一点整个朝堂是共识的。
军卒不能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张弛有度才是保持队伍作战能力最恰当的方法。
赵曦清楚这一点,所以才让所有南征军驻防汴梁。
而朝臣,则是担心这一群彪悍的队伍放在军州,会发生很多意外。
这一次的轮防,又一次利索的完成了。
不像上次,还得赵曦耍些手段,用些小伎俩才促成。
有了这两次做底,倒是有了更戎的基础,想必以后队伍轮防也不会再难通过。
毕竟现在国朝运送军卒的方式很畅通,不像早先那样劳民伤财,工坊城的运输队能快捷的完成。
吕公著因大理平息叛乱的功劳,直接就任枢密院了,同知枢密使。
大体上相当于副职,至于这官职的名称……随便吧,赵曦逐渐了解了国朝的官制,原本想改变的想法也淡了。
倒是对这种叠床架屋的架构还不满意,等等吧,急不得,不能太急了,容易让朝臣逆反。
让赵曦没想到的是,这一次南征,新的护卫营居然立功了。
看南征军的功劳记录,赵曦大概看出来了,新护卫营,被吕公著依然看成了亲军,所有隐秘的任务都是让护卫营执行的,而王中正和李宪是新护卫营的主官。
这一次新护卫营出征,与赵曦当初有很大的不同,当初的护卫营出征,是赵曦被立为太子后,护卫营确定为太子亲军的。所以,当初的护卫营军卒可以不在意军功。毕竟,有太子打底,他们最终肯定不会被亏待。
而这一次,护卫营并没有确定是太子亲军,官家……也就是赵曦才二十多岁,也就是说,新护卫营的军卒晋升,不可能等到下一代的帝王。
所以,就需要论功行赏了。
国朝的新军军卒,接受新式练兵,最长的时间也不足一年,而新护卫营,接受新式练兵,在出征前已经一年多了。
这就造成,在这一次南征队伍中,除了那些领军的校尉……也就是老护卫营军卒,就数新护卫营这帮人作战能力最强。
所以,论功行赏时,还是护卫营这个团队受封擢升者最多。
惹人眼红了……
朝堂就是这样,不一定能看到背后的苦,只看到得到的利。
“陛下,鉴于这几年新军所立的功劳,已证明在火器时代新式练兵之法的效果。新式练兵之法不应该仅限于护卫营……”
“陛下,诚如刘侍郎所言。国朝新军训练,是由原护卫营军卒承担,而现今,原护卫营军卒已分布各军中任职,无法担负练兵之职。国朝禁军百万,如今新军十万余,自护卫营军卒分散军中后,新军数量增长滞后……”
“如今的护卫营军卒尚不能与老军卒相比,不能承担练兵之职。是故,臣建议,应将护卫营营地作为练兵之地,不由护卫营独享……”
……
赵曦看政事堂的相公,还以为是他们撺掇了,结果好像不是,他们也有点惊讶。
毕竟在国朝,大张旗鼓的在早朝讨论军备提升是很少见的事。即便有,那也是压制的时候多。
如今这是怎么了?
赵曦本来还以为自己还得设个局,好让朝堂把护卫营营地当回事议论,没想到居然水到渠成了。
还是高看了朝臣在某些利益面前的抵抗力,也看低了国朝文武之间的关联。
“护卫营营地的局限,不适合大规模练兵,国朝百万大军,即便是一厢一军的轮训也很难承担。朝廷也不可能在护卫营营地处,扩大护卫营的规模……”
确实,汴梁守军十万,这是官家最高限定。若因为练兵,就扩大护卫营营地,那就不仅仅是护卫营营地的事,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护卫营军卒待遇高于国朝所有队伍,近些年朝廷度支虽有盈余,但很难担负禁军一厢一军在护卫营轮训……”
好,很好,越来越跟自己的心中想接近了。
赵曦对这样的争论真的可以说是喜闻乐见。他一直反感早朝上吵吵,但像今天这样,他真的很乐意看到。
不能什么事都要自己亲自操刀,那样做,总是自己一个帝王来面对整个文臣团体的诘难,现在这样挺好,是文臣之间的争议。
这才是一个帝王的感觉,从中调和,做一个裁决者。
以前即便有过,那也是自己背地里运作才让朝堂走到那一步的,哪像今天,这事从一开始所有的角色就都对了。
赵曦还不得不装一副厌烦的表情,以维持自己对早朝争论的不满。
心里早乐开花了。他看的出来,这一次争论,好像是朝着自己所想的方向发展,最起码自己倾向的一方好像居多。
嗯,争吵吧,多吵吵……终于有种笑看朝堂的感觉了。
得忍着,不能让任何人看出来,特别是这些相公们,都是老妖精。
“官家……官家……要散朝吗?”
赵曦有点走神,或者说沉浸在自己的设想当中,考虑这样的争论到何种程度,他表态合适。
耳边传来内宦的轻语…~
这是惯例,每当早朝有争论,并且双方僵持不下时,就是散朝的时候。
没办法,这已经不再是议政了,是纯粹的因争吵而争吵。都在刷存在感,那怕是官家不耐烦…~惹官家不耐烦,本来就是国朝臣工最喜欢做的事。
帝王越不耐烦,臣工们越吵的起劲……国朝就是这样。
照惯例,凡是出现争议的早朝,散朝时官家都要将政事堂的相公们留对,以便针对早朝的争议,先在帝王和相公们之间达成共识。
而今天,赵曦只是让散朝了,也让内宦把关于争议的奏折收来了……这是倡议者,那些辩驳者随后也会递折子。
虽然今天的争议让赵曦欣喜,但他仍然得表达一种不烦的情绪,甚至连留对都没做……
赵曦是想告诉相公们:我怀疑你们撺掇了。其实也表明了,这不是他撺掇的。
几次了,朝廷议定什么事,背后都能找到官家的影子,这很不好,让相公们对帝王一直处于特别警惕的状态,确实不好。
唉……一言九鼎?别开玩笑了,自古到国朝如今,没有那个朝廷是帝王一言九鼎的。
再往后会有,赵曦也知道,但那都是杀头杀出来的结果,赵曦不会那样做,他觉得如今的朝廷倒是合理的。
最起码能避免一个昏聩的帝王,埋葬一个王朝的情况。
【悠閱書城一個免費看書的換源app軟體,安卓手機需google play下載安裝,蘋果手機需登陸非中國大陸賬戶下載安裝】
军卒不能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张弛有度才是保持队伍作战能力最恰当的方法。
赵曦清楚这一点,所以才让所有南征军驻防汴梁。
而朝臣,则是担心这一群彪悍的队伍放在军州,会发生很多意外。
这一次的轮防,又一次利索的完成了。
不像上次,还得赵曦耍些手段,用些小伎俩才促成。
有了这两次做底,倒是有了更戎的基础,想必以后队伍轮防也不会再难通过。
毕竟现在国朝运送军卒的方式很畅通,不像早先那样劳民伤财,工坊城的运输队能快捷的完成。
吕公著因大理平息叛乱的功劳,直接就任枢密院了,同知枢密使。
大体上相当于副职,至于这官职的名称……随便吧,赵曦逐渐了解了国朝的官制,原本想改变的想法也淡了。
倒是对这种叠床架屋的架构还不满意,等等吧,急不得,不能太急了,容易让朝臣逆反。
让赵曦没想到的是,这一次南征,新的护卫营居然立功了。
看南征军的功劳记录,赵曦大概看出来了,新护卫营,被吕公著依然看成了亲军,所有隐秘的任务都是让护卫营执行的,而王中正和李宪是新护卫营的主官。
这一次新护卫营出征,与赵曦当初有很大的不同,当初的护卫营出征,是赵曦被立为太子后,护卫营确定为太子亲军的。所以,当初的护卫营军卒可以不在意军功。毕竟,有太子打底,他们最终肯定不会被亏待。
而这一次,护卫营并没有确定是太子亲军,官家……也就是赵曦才二十多岁,也就是说,新护卫营的军卒晋升,不可能等到下一代的帝王。
所以,就需要论功行赏了。
国朝的新军军卒,接受新式练兵,最长的时间也不足一年,而新护卫营,接受新式练兵,在出征前已经一年多了。
这就造成,在这一次南征队伍中,除了那些领军的校尉……也就是老护卫营军卒,就数新护卫营这帮人作战能力最强。
所以,论功行赏时,还是护卫营这个团队受封擢升者最多。
惹人眼红了……
朝堂就是这样,不一定能看到背后的苦,只看到得到的利。
“陛下,鉴于这几年新军所立的功劳,已证明在火器时代新式练兵之法的效果。新式练兵之法不应该仅限于护卫营……”
“陛下,诚如刘侍郎所言。国朝新军训练,是由原护卫营军卒承担,而现今,原护卫营军卒已分布各军中任职,无法担负练兵之职。国朝禁军百万,如今新军十万余,自护卫营军卒分散军中后,新军数量增长滞后……”
“如今的护卫营军卒尚不能与老军卒相比,不能承担练兵之职。是故,臣建议,应将护卫营营地作为练兵之地,不由护卫营独享……”
……
赵曦看政事堂的相公,还以为是他们撺掇了,结果好像不是,他们也有点惊讶。
毕竟在国朝,大张旗鼓的在早朝讨论军备提升是很少见的事。即便有,那也是压制的时候多。
如今这是怎么了?
赵曦本来还以为自己还得设个局,好让朝堂把护卫营营地当回事议论,没想到居然水到渠成了。
还是高看了朝臣在某些利益面前的抵抗力,也看低了国朝文武之间的关联。
“护卫营营地的局限,不适合大规模练兵,国朝百万大军,即便是一厢一军的轮训也很难承担。朝廷也不可能在护卫营营地处,扩大护卫营的规模……”
确实,汴梁守军十万,这是官家最高限定。若因为练兵,就扩大护卫营营地,那就不仅仅是护卫营营地的事,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护卫营军卒待遇高于国朝所有队伍,近些年朝廷度支虽有盈余,但很难担负禁军一厢一军在护卫营轮训……”
好,很好,越来越跟自己的心中想接近了。
赵曦对这样的争论真的可以说是喜闻乐见。他一直反感早朝上吵吵,但像今天这样,他真的很乐意看到。
不能什么事都要自己亲自操刀,那样做,总是自己一个帝王来面对整个文臣团体的诘难,现在这样挺好,是文臣之间的争议。
这才是一个帝王的感觉,从中调和,做一个裁决者。
以前即便有过,那也是自己背地里运作才让朝堂走到那一步的,哪像今天,这事从一开始所有的角色就都对了。
赵曦还不得不装一副厌烦的表情,以维持自己对早朝争论的不满。
心里早乐开花了。他看的出来,这一次争论,好像是朝着自己所想的方向发展,最起码自己倾向的一方好像居多。
嗯,争吵吧,多吵吵……终于有种笑看朝堂的感觉了。
得忍着,不能让任何人看出来,特别是这些相公们,都是老妖精。
“官家……官家……要散朝吗?”
赵曦有点走神,或者说沉浸在自己的设想当中,考虑这样的争论到何种程度,他表态合适。
耳边传来内宦的轻语…~
这是惯例,每当早朝有争论,并且双方僵持不下时,就是散朝的时候。
没办法,这已经不再是议政了,是纯粹的因争吵而争吵。都在刷存在感,那怕是官家不耐烦…~惹官家不耐烦,本来就是国朝臣工最喜欢做的事。
帝王越不耐烦,臣工们越吵的起劲……国朝就是这样。
照惯例,凡是出现争议的早朝,散朝时官家都要将政事堂的相公们留对,以便针对早朝的争议,先在帝王和相公们之间达成共识。
而今天,赵曦只是让散朝了,也让内宦把关于争议的奏折收来了……这是倡议者,那些辩驳者随后也会递折子。
虽然今天的争议让赵曦欣喜,但他仍然得表达一种不烦的情绪,甚至连留对都没做……
赵曦是想告诉相公们:我怀疑你们撺掇了。其实也表明了,这不是他撺掇的。
几次了,朝廷议定什么事,背后都能找到官家的影子,这很不好,让相公们对帝王一直处于特别警惕的状态,确实不好。
唉……一言九鼎?别开玩笑了,自古到国朝如今,没有那个朝廷是帝王一言九鼎的。
再往后会有,赵曦也知道,但那都是杀头杀出来的结果,赵曦不会那样做,他觉得如今的朝廷倒是合理的。
最起码能避免一个昏聩的帝王,埋葬一个王朝的情况。
【悠閱書城一個免費看書的換源app軟體,安卓手機需google play下載安裝,蘋果手機需登陸非中國大陸賬戶下載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