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赵曦不介意体验一下塞外的严寒,可韩琦硬是将本来可以利索结束的谈判,拖过了春季。
当然,更是想让云应四州的怨气发酵,以便于盟约结束后的整饬。
更有意思的是,北辽也在拖,目的居然是迎合辽帝四时捺钵。
春捺钵设在便于放鹰捕杀天鹅野鸭大雁和凿冰钩鱼的场所最远到混同江。北辽把春捺钵是跟打女真活动一起的。
辽帝忙着捺钵,距离云州还很远,大宋很照顾辽帝的情绪……
君王离京自然不是小事,流程很繁琐。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官家离开后的朝廷正常运转。
“二皇子监国吧……”
太子随军出征,现在又陪伴韩琦参与与北辽的谈判。身份只是佐官,否则北辽的耶律乙辛就没资格匹配了。
二皇子是段氏所出,用这时代的说法叫庶出。
只是一个临时监国,赵曦不认为这能代表什么。
“官家,老臣以为,应调高敬贤将军回朝,主持汴梁以及工坊城守卫之责。”
谁监国,这是君王份内的事。富弼不能介入,官家说谁就是谁。但作为执宰,富弼有责任防范一些事,以确保王朝的稳定。
正处于发展的大好时机,经不起折腾。
长幼有序,这是普遍的认知。臣工不能掺合立储事宜,就连这种临时性的国朝主事人也,臣工也不能多嘴。
富弼不明白官家到底是不是有其他意思,只能含蓄的提点一下。
太子嫡出,为高皇后所出。高敬贤回朝主持汴梁和工坊城的防务,是富弼对官家安排二皇子监国的提醒。
哪跟哪呀?赵曦懂富弼的意思,可他真没想太多,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
太子出征,自己这次也算远行。
赵曦的本意,是携太子见识,也是历练太子的目的。
二皇子十三四岁了,应该还不到起心思的年龄。说是二皇子监国,其实只是朝廷需要这么个人而已,真正做主的不会是二皇子,只能是皇后。
赵曦看了看富弼……或许对于臣工而言,这样做很敏感吧。
“准了。就照富相所议,调高敬贤回朝。”
没其他意思,既然富弼有这方面的考虑,就随他的意。
“官家,政事堂由子华留守,工坊城……臣以为可有李诫李明仲暂摄。”
至于吗?赵曦看了看韩绛,韩绛并无异常,表情还算淡然。估计这是他们都商量好的。
在赵曦看来真的无所谓。工坊城是重要,可就是韩绛主持朝廷,韩缜主持工坊城,也不会有什么意外。
韩绛为自清,相公们为制衡,屁大的事,非得搞得这样复杂。
李诫是需要随同的,韩缜是不是随同真的无所谓。对于赵曦而言,签订盟约是捎带的,那就是个形式。
赵曦这次出行,真正的目的是河东路矿产资源。
贯通汴梁到河东路,以及河东路与其他州府郡县如何连接,都需要李诫这个工程营造大家实地查勘。
赵曦觉得吕公弼留守也无不可……估计不行。吕公著安抚河北道,主兵事,而河北道有七八万的新军归其领导……政事堂不会同意这样的安排。
新军是被老护卫营军卒训练出来的,赵曦很放心,可相公们不这样想,朝臣也不这样想。
“李明仲随同吧,有些事非李明仲不可……”
这点很重要。
“官家,申天赐可否暂摄工坊城?”
看来,在政事堂相公的眼里,只要韩绛留守,韩缜是必须得随同了……
“可!那就由申天赐暂摄工坊城。”
富弼东府首官,文彦博西府首官,这是必须陪同的。王安石参政知事,也属于首官。
政事堂只剩下韩绛和吕公弼了。
国朝不排斥同殿为官,但直系同为相公,以及一文一武却非常忌讳。
“官家,高敬贤将从狄青部、郭逵部抽调两万新军回朝,汴梁驻防的两万新军随同北上,换防河东。”
“枢密院同时下达了老护卫营军卒集结诏令,老护卫营军卒不论如今职衔高低,均以校尉之身份,在隆德府集结,将负责签订盟约时管家的近卫事宜。”
“同时,老臣建议,官家抵达云州时,太子必须携讲武堂校尉营归建,伺于官家左右。”
很周全,富弼所说的,应该是整个政事堂商量好的结果。可就是不知道这些做会不会很伤人。
高敬贤回朝,不得带本部人马,那怕他是皇亲国戚,是当今国舅,一样需要防备。
而老护卫营军卒,对于官家的忠诚是众所周知的,唯有将他们调集回来,官家的安危才万无一失。
同时,对太子也黄冕堂黄的做了防备,包括现在跟太子相对亲近的讲武堂校尉营……
“另外,臣等建议,王押班随同,应召回李宪接管内苑………”
这是内务,又涉及皇城司,本不该臣工掺合,但富弼还是提出了建议。
如此一来,朝政由韩绛居中协调,宫内皇后主导,二皇子以监国之名参与政事。
内苑由绝对忠于官家的李宪接管防务,可保周全。申天赐出生贱薄,有今日的成就,全靠官家一手提携,也同样绝对忠于官家。
此两处不失,那就是朝廷稳定。
而高敬贤为国舅,又出生老护卫营,主持汴梁和工坊城城防事宜,可制衡内苑李宪,监管工坊城申天赐。
并且,可形成内外沟通之势,防止二皇子异动……
赵曦不得不服,国朝的这些老相公,在玩这些制衡之道上,真的可以说是炉火纯青登峰造极了。
内苑皇后、朝廷二皇子、朝政韩绛、工坊城申天赐、防务高敬贤,这五个点,再由接手皇城司的李宪贯穿起来……这就是一个绝对稳定的五角形呀!
说起来,赵曦还真没怎么用心去防备过身边人。
皇家无情感,偏偏在赵曦这里,他对身边人一直是以情感来维护的。当然,这也是赵曦对于后世那种洗脑式教化的绝对信任。
只要是老护卫营出来的,赵曦不觉得他们会有什么异心。
至于老六家的人,利益的关连太紧密了,不容他们生异心。甚至于朝堂的大多数朝臣,也被利益紧紧的捆绑了,他们舍不得作乱。
在赵曦看来,反倒是薛向和赵琴,才是一切的关键。薛向掌握着整个国朝公私合营的产业,赵琴把控着皇家与臣工合作的营生。
这才是拿捏他们的核心。
也罢,既然相公们费心了,赵曦干脆就顺着来,把薛向也列为随同臣工了。
当然,更是想让云应四州的怨气发酵,以便于盟约结束后的整饬。
更有意思的是,北辽也在拖,目的居然是迎合辽帝四时捺钵。
春捺钵设在便于放鹰捕杀天鹅野鸭大雁和凿冰钩鱼的场所最远到混同江。北辽把春捺钵是跟打女真活动一起的。
辽帝忙着捺钵,距离云州还很远,大宋很照顾辽帝的情绪……
君王离京自然不是小事,流程很繁琐。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官家离开后的朝廷正常运转。
“二皇子监国吧……”
太子随军出征,现在又陪伴韩琦参与与北辽的谈判。身份只是佐官,否则北辽的耶律乙辛就没资格匹配了。
二皇子是段氏所出,用这时代的说法叫庶出。
只是一个临时监国,赵曦不认为这能代表什么。
“官家,老臣以为,应调高敬贤将军回朝,主持汴梁以及工坊城守卫之责。”
谁监国,这是君王份内的事。富弼不能介入,官家说谁就是谁。但作为执宰,富弼有责任防范一些事,以确保王朝的稳定。
正处于发展的大好时机,经不起折腾。
长幼有序,这是普遍的认知。臣工不能掺合立储事宜,就连这种临时性的国朝主事人也,臣工也不能多嘴。
富弼不明白官家到底是不是有其他意思,只能含蓄的提点一下。
太子嫡出,为高皇后所出。高敬贤回朝主持汴梁和工坊城的防务,是富弼对官家安排二皇子监国的提醒。
哪跟哪呀?赵曦懂富弼的意思,可他真没想太多,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
太子出征,自己这次也算远行。
赵曦的本意,是携太子见识,也是历练太子的目的。
二皇子十三四岁了,应该还不到起心思的年龄。说是二皇子监国,其实只是朝廷需要这么个人而已,真正做主的不会是二皇子,只能是皇后。
赵曦看了看富弼……或许对于臣工而言,这样做很敏感吧。
“准了。就照富相所议,调高敬贤回朝。”
没其他意思,既然富弼有这方面的考虑,就随他的意。
“官家,政事堂由子华留守,工坊城……臣以为可有李诫李明仲暂摄。”
至于吗?赵曦看了看韩绛,韩绛并无异常,表情还算淡然。估计这是他们都商量好的。
在赵曦看来真的无所谓。工坊城是重要,可就是韩绛主持朝廷,韩缜主持工坊城,也不会有什么意外。
韩绛为自清,相公们为制衡,屁大的事,非得搞得这样复杂。
李诫是需要随同的,韩缜是不是随同真的无所谓。对于赵曦而言,签订盟约是捎带的,那就是个形式。
赵曦这次出行,真正的目的是河东路矿产资源。
贯通汴梁到河东路,以及河东路与其他州府郡县如何连接,都需要李诫这个工程营造大家实地查勘。
赵曦觉得吕公弼留守也无不可……估计不行。吕公著安抚河北道,主兵事,而河北道有七八万的新军归其领导……政事堂不会同意这样的安排。
新军是被老护卫营军卒训练出来的,赵曦很放心,可相公们不这样想,朝臣也不这样想。
“李明仲随同吧,有些事非李明仲不可……”
这点很重要。
“官家,申天赐可否暂摄工坊城?”
看来,在政事堂相公的眼里,只要韩绛留守,韩缜是必须得随同了……
“可!那就由申天赐暂摄工坊城。”
富弼东府首官,文彦博西府首官,这是必须陪同的。王安石参政知事,也属于首官。
政事堂只剩下韩绛和吕公弼了。
国朝不排斥同殿为官,但直系同为相公,以及一文一武却非常忌讳。
“官家,高敬贤将从狄青部、郭逵部抽调两万新军回朝,汴梁驻防的两万新军随同北上,换防河东。”
“枢密院同时下达了老护卫营军卒集结诏令,老护卫营军卒不论如今职衔高低,均以校尉之身份,在隆德府集结,将负责签订盟约时管家的近卫事宜。”
“同时,老臣建议,官家抵达云州时,太子必须携讲武堂校尉营归建,伺于官家左右。”
很周全,富弼所说的,应该是整个政事堂商量好的结果。可就是不知道这些做会不会很伤人。
高敬贤回朝,不得带本部人马,那怕他是皇亲国戚,是当今国舅,一样需要防备。
而老护卫营军卒,对于官家的忠诚是众所周知的,唯有将他们调集回来,官家的安危才万无一失。
同时,对太子也黄冕堂黄的做了防备,包括现在跟太子相对亲近的讲武堂校尉营……
“另外,臣等建议,王押班随同,应召回李宪接管内苑………”
这是内务,又涉及皇城司,本不该臣工掺合,但富弼还是提出了建议。
如此一来,朝政由韩绛居中协调,宫内皇后主导,二皇子以监国之名参与政事。
内苑由绝对忠于官家的李宪接管防务,可保周全。申天赐出生贱薄,有今日的成就,全靠官家一手提携,也同样绝对忠于官家。
此两处不失,那就是朝廷稳定。
而高敬贤为国舅,又出生老护卫营,主持汴梁和工坊城城防事宜,可制衡内苑李宪,监管工坊城申天赐。
并且,可形成内外沟通之势,防止二皇子异动……
赵曦不得不服,国朝的这些老相公,在玩这些制衡之道上,真的可以说是炉火纯青登峰造极了。
内苑皇后、朝廷二皇子、朝政韩绛、工坊城申天赐、防务高敬贤,这五个点,再由接手皇城司的李宪贯穿起来……这就是一个绝对稳定的五角形呀!
说起来,赵曦还真没怎么用心去防备过身边人。
皇家无情感,偏偏在赵曦这里,他对身边人一直是以情感来维护的。当然,这也是赵曦对于后世那种洗脑式教化的绝对信任。
只要是老护卫营出来的,赵曦不觉得他们会有什么异心。
至于老六家的人,利益的关连太紧密了,不容他们生异心。甚至于朝堂的大多数朝臣,也被利益紧紧的捆绑了,他们舍不得作乱。
在赵曦看来,反倒是薛向和赵琴,才是一切的关键。薛向掌握着整个国朝公私合营的产业,赵琴把控着皇家与臣工合作的营生。
这才是拿捏他们的核心。
也罢,既然相公们费心了,赵曦干脆就顺着来,把薛向也列为随同臣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