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毡是真见识了,鬼章也同样。

    首先见识的是工坊城的戒备,接下来见识的是让他们滋生无力感的火器。心底里可能还有得一点点乱七八糟的想法,因为工坊城的见识,彻底打消了。

    宋国攻打邈川城,他俩都没有亲临前线,所有对于火器的了解,都来源于道听途说。因为,传言宋国一旦使用火器,火器之下绝无生还······王韶在河湟,对于使用武力的部落,一律都是全歼的。

    这一次工坊城的见识,终于让他们死心了。还想什么呢?这都是借天威的凶器!

    赵曦乃至整个内阁,已经忘记了董毡这回事,这时候需要考虑已经进入青塘以西那部分队伍的过冬事宜。

    “时间上还能走一趟商队,应该不会引起西夏和黄头回纥的注意。这一趟,所有的驮马、骆驼,全数带上工坊城新出的棉衣棉被,带上尽可能多的石炭。”

    “另外,让太自馆准备足量的治冻疮的药……富相,可以尝试着从太医馆找些忠诚度较高的医馆,直接派遣到前方……”

    赵曦纯粹就是在安排,这时候不能客气,他需要把所能想到的全部想到,尽可能的让在前方过冬的军卒们出现非战斗减员。

    对于朝堂而言,对寒冷的了解,因为国朝疆域的原因,仅限于河北和河东的冷,根本无法知晓真正寒冬的感觉。

    所以,赵曦必须尽可能的想周全了。

    “官家,十二个据点,探路者队伍将收缴的战利品全数留在了各据点上。臣以为过一个冬天应该没问题。”

    王安石觉得官家真的有点小题大做了。

    都是军卒,还是受讲武堂训练的军卒,他可是听说官家那一套训练方法很残酷的。不至于连一个冬天都熬不过来。

    若真是这样,那一旦对战西夏了该怎样?一旦对西夏作战时战事不利,又该怎样?

    王安石南方人,不会想到,取暖会成为人生存的第一需要。

    更不会想到,赵曦之所以前期在没有讲明那条通道寒冬具体情况下,仍然让王韶派兵进入,他并不是担心探路者队伍不能应付,而是用先进入这条通道的军卒,来体验那一路冬季怎么过,为将来运兵,乃至最终控制这条通道做准备。

    在赵曦心里,第一个冬季在那条通道上过的军卒,在功劳上并不比探路者差。

    “物资朝廷不需要考虑,这一次运送也不再携带生活物资。但是,保暖和取暖的物品,必须尽最大限度的供给!”

    赵曦再一次强调了保暖和取暖。

    “官家,那条通道上冬季会有多冷?”

    富弼大概看明白了,官家一直在强调取暖保暖。

    富弼出使过北辽,也曾闲聊过北辽如何过冬的事。无非是袍子热炕,这条通道并不特别北向,大概与河北一带相当,又能有多冷?

    “是你们想象不到的冷!”

    这时代,即便是北辽也没有真正占领了辽东。前朝虽然也有些记载,也是靠近鸭绿江一带,还不是冷到极致的那种。

    “滴水成冰?”

    这已经是内阁各位想象的最冷的天气了。

    “不,应该可能是滴热水即成冰!”

    赵曦也不确定。但是他记得后世有玩撒热水变冰花的游戏。想来在海拔三千米的青藏高原,应该也有这种可能。

    他记得,他去青海时,大白天穿半袖,到晚上是保暖衣加冲锋衣…~

    不管信不信吧,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内阁大臣没必要跟官家较这个劲,随了就是了。

    “另外,告诉王韶,让他责令前方的军卒,务必要做好记录……”

    赵曦说到这,突然想起来,这时候根本没有温度的概念,也没法记录温度。

    算了,就这么一说,具体怎样记录,随他们吧。

    ……

    临近夏末时,走这条通道行商的,是准备穿过这条通道,在那里的冬季来临之前,抵达巴格达的。

    以往也有,本来这条通道上的商贾也不算多。

    这时候,王韶已经西移了自己的营帐,将河湟直接交给了苏辙。

    王韶一直是个讲规矩的人。

    从朝廷接受皇命开始,他就应该是这支偏师的大帅了。之所以留在河湟,是为了辅助苏辙和章惇顺利接管。

    从青塘董毡内附后,河湟一带已经不再有任何可能的意外了。关键是,他看得出,苏辙在处理政务上,比他强。

    随同王韶西移营帐的,还有章惇。

    朝廷的用意很清楚,章惇也是个有自知的人。那怕是做王韶的副手,也没必要继续在河湟待着。

    在河湟,每当遇到一些繁琐事务时,章惇老有把吐蕃人杀一批的念头……还是作战吧,自己适合。

    既然青塘已经被国朝掌控了,在西行的商队上,自己就好掩盖,很容易瞒过西夏。

    几次,连续几次,探路者的这几位,都要求继续带队西行…~

    让他们留在河湟,这可是皇命。

    ……

    入冬后河湟督府带来的奏报,终于让诸位内阁信服了。

    河湟督府这边,在入冬后,也曾尝试过再派人西行…~

    结果是,别说再往西行,就一场大雪,连河州跟青塘都没法联系了……

    “苏辙奏报,青塘以西全部被大雪覆盖,根本就没有路线和方向,放眼往全是雪,走不了多远就会导致雪盲。”

    “即便是用吐蕃人的方法,用皮子遮了眼,也根本不知道该往那边去!白皑皑的,都是雪,四向都一个样…~”

    “听牧民们讲,这一场大雪,一直到开春都未必能融化了……”

    “青塘一带,牧民都围绕着青塘城集中。这样的白毛雪,那些游牧的小家族,不仅仅会冻死牲口,恐怕冻死的人都有……”

    “唉,以苏辙的这些奏报,官家再一次判断对了。若没有官家配备的那些物品,西进的军卒,十能存七就不错了。”

    “官家又是如何知晓的?”

    “其实,这不能推断。按照官家的那条理论,就是用已知条件来推断未知。官家摘录的所有记载,以此来判断那条通道的寒冬,从而有备无患。”

    内阁大臣们在讨论苏辙的奏报,从而也就想起了当初官家所做的准备。

    要说赵曦这是推断…~高看了。其实赵曦纯粹是评多出来那千年的见识在做准备。

章节目录

我成了仁宗之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本书只为原作者布袋外的麦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六九八章 官家的推断-我成了仁宗之子,我成了仁宗之子,一本书并收藏我成了仁宗之子最新章节 伏天记一本书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