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4章 行禅让以齐代宋(300月票加更)-诸天万界神龙系统txt下载知轩
第904章 行禅让以齐代宋(300月票加更)-诸天万界神龙系统txt下载知轩-诸天万界神龙系统-一本书
诸天万界神龙系统
作者:维斯特帕列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声音也传到了周围的官吏百姓耳朵里,然后通过他们传到了东京汴梁之中,闻言惶恐不安者有之,痛苦怒骂者亦有之,但更多的却是大喜过望。
究其原因,大宋的官家在金兵南下时候的表现实在是太失民心了,反观自从卢太师掌权以来,京中重新恢复秩序,吏治为之一清,再加上各种工业化进程以及更为先进的农业技术渐渐普及,百姓们的生活可谓是越来越好了。
两相比较,有不少百姓其实早就盼着卢太师取代赵家登基称帝了,如今这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他们开始考虑该如何庆祝此事了。
翌日清晨,东京汴梁黄土铺街、清水撒地,禁军和御前班直侍卫肃立街道两边,赵构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出城迎接卢太师北伐凯旋而归,许多百姓都自发地在门口设立香案,以迎接卢太师的归来,彻底扫灭金国之后,大宋百姓终于可以直起腰杆说话了。
领头的赵构面色苍白,双手还捧着一件黄绫包裹、四四方方的物件,但凡还有脑子的稍一思索便知道这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必然是玉玺啊,看样子这次出迎赵构就要代表大宋皇室将玉玺献给卢太师,请他登基称帝了。
身后随行的官员们大多喜气洋洋,跟随员外哥哥这么久,总算可以看到他登基称帝了,戴宗下意识想起了宋江,不由得长叹一声,如今看来,这公明哥哥和员外哥哥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啊,一个被朝廷折腾的死伤殆尽,另一个却直接夺了大宋的江山。
当然也有少数人面带迷茫,身为大宋的臣子,眼看着大宋灭亡,心里难免有些抑郁,可一想到卢太师和大宋这些官家的对比,他们又觉得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一边是对大宋的忠诚,另一边是对新皇登基的向往,这些人可谓是心情复杂。
至于那些反对卢太师的死硬派,早就被闻焕章和时迁他们收拾的差不多了,现在都在大牢里面关着呢。
赵构率领群臣迎出城外十里,稍等片刻,沈隆也率领大军到了,见到赵构,沈隆并未行礼,一来他原本就可以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见了赵构也只需要稍微拱手意思下就行;二来么,马上就要禅让了,他也懒得给赵构行礼了。
沈隆到了赵构跟前才从马上下来,就那么直愣愣看着赵构,赵构额头冒出了一层汗水,紧张地差点忘了出发之前柴进对他的叮嘱,还是柴进在后面小声提醒,赵构才想起来自己现在到底该干什么。
在文武百官、全军将士已经围观百姓的注视下,赵构上前一步,双手高高将玉玺托起献于沈隆面前,口中说道,“恭贺卢太师凯旋而归,卢太师功高盖世,上应天命、下顺民心,我赵氏德薄,不宜继续执掌天下,还请卢太师登基称帝!”
“些许功劳,何足挂齿,官家莫要如此。”沈隆开始了第一次推辞。
“我赵氏无能,致使中原屡受异族侵扰,先是辽国、西夏,其后又是金国,就连交趾这般小国也敢欺凌我中原,我赵氏实在是惭愧不已,幸得天降卢太师,力挽天倾,有卢太师在,我中原定然无忧,还请太师不要推辞。”赵构再次将玉玺推了过来。
心中却是酸涩到了极点,那个皇帝甘愿将皇位让人,更不用说在这么多人面前演这种把戏了,赵构憋屈的都快哭了。
“还请太师早日登基称帝!”赵构话音刚落,闻焕章就带着文武百官齐声下拜,异口同声请求道,禅让不仅仅是赵家和卢太师的事情,也关系到他们。
沈隆再次推辞,然后赵构第三次劝进,这次全军将士还有周围围观的百姓也一起下拜,十余万人齐声劝说卢太师早日登基称帝。
三辞三让的流程走完了,看到赵家、文武百官、全军将士还有百姓们都支持自己登基称帝,沈隆这才从赵构手中接过玉玺高高举过头顶,现场顿时发出山呼海啸一般的欢呼声,“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数次,待众人安静下来,沈隆遂开始了讲话,他先感谢了一番众人对自己的支持,表示等自己登基之后一定善待百姓巴拉巴拉,然后又称赞了一番赵构顺应天意乃是明智之举,并表示自己宽容大度,日后赵构依旧可以安享富贵。
听到这儿赵构方才松了一口气,起码自家的性命算是保住了,以后定然不要像那李煜一般,再做出什么触怒新官家的举动了,日后就紧闭府门安安生生过日子吧。
又表扬了一番文武百官及天下百姓之后,沈隆放弃了战马,在众人的服侍下披上黄袍,抬脚登上了赵构带出来的大驾玉辂,队伍重新向东京城内进发。
出城的时候官家还是赵构,回城的时候身披黄袍的却换成了卢太师,这一幕让无数人心生感慨。
进到城里,百姓们看到这一幕却是喜出望外,纷纷拜倒口呼万岁,在万众欢呼声中,沈隆缓缓进入皇宫之内。
正式的禅让还有登基大典还需要一点儿时间准备,在此之前尚有许多工作要做,比如确定新朝的国号,确定沈隆的年号等等。
关于国号,闻焕章带领文臣们提供了几个选项,其中呼声最高的是齐和魏,这两个国号都是有出处的。
一般确定新国号是根据新君的籍贯、封地、官爵等而来,卢俊义祖籍大名府,大名府在春秋时候乃是魏国的地盘,故而有人提议以魏为国号;而齐则是因为卢俊义是在梁山起家的,而梁山又属于齐国。
沈隆略一思索说道,“朕能有今日,皆赖梁山诸位兄弟的支持,既如此,就以齐为新国号吧!”
众人尽皆领命,梁山兄弟们喜不自胜,心中都说员外哥哥果然是念旧情的人;而熟悉史书的文官们则是另一个想法,南朝时刘宋就被齐所取代,今日又是以齐代宋,莫非冥冥中真有天意么?
究其原因,大宋的官家在金兵南下时候的表现实在是太失民心了,反观自从卢太师掌权以来,京中重新恢复秩序,吏治为之一清,再加上各种工业化进程以及更为先进的农业技术渐渐普及,百姓们的生活可谓是越来越好了。
两相比较,有不少百姓其实早就盼着卢太师取代赵家登基称帝了,如今这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他们开始考虑该如何庆祝此事了。
翌日清晨,东京汴梁黄土铺街、清水撒地,禁军和御前班直侍卫肃立街道两边,赵构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出城迎接卢太师北伐凯旋而归,许多百姓都自发地在门口设立香案,以迎接卢太师的归来,彻底扫灭金国之后,大宋百姓终于可以直起腰杆说话了。
领头的赵构面色苍白,双手还捧着一件黄绫包裹、四四方方的物件,但凡还有脑子的稍一思索便知道这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必然是玉玺啊,看样子这次出迎赵构就要代表大宋皇室将玉玺献给卢太师,请他登基称帝了。
身后随行的官员们大多喜气洋洋,跟随员外哥哥这么久,总算可以看到他登基称帝了,戴宗下意识想起了宋江,不由得长叹一声,如今看来,这公明哥哥和员外哥哥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啊,一个被朝廷折腾的死伤殆尽,另一个却直接夺了大宋的江山。
当然也有少数人面带迷茫,身为大宋的臣子,眼看着大宋灭亡,心里难免有些抑郁,可一想到卢太师和大宋这些官家的对比,他们又觉得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一边是对大宋的忠诚,另一边是对新皇登基的向往,这些人可谓是心情复杂。
至于那些反对卢太师的死硬派,早就被闻焕章和时迁他们收拾的差不多了,现在都在大牢里面关着呢。
赵构率领群臣迎出城外十里,稍等片刻,沈隆也率领大军到了,见到赵构,沈隆并未行礼,一来他原本就可以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见了赵构也只需要稍微拱手意思下就行;二来么,马上就要禅让了,他也懒得给赵构行礼了。
沈隆到了赵构跟前才从马上下来,就那么直愣愣看着赵构,赵构额头冒出了一层汗水,紧张地差点忘了出发之前柴进对他的叮嘱,还是柴进在后面小声提醒,赵构才想起来自己现在到底该干什么。
在文武百官、全军将士已经围观百姓的注视下,赵构上前一步,双手高高将玉玺托起献于沈隆面前,口中说道,“恭贺卢太师凯旋而归,卢太师功高盖世,上应天命、下顺民心,我赵氏德薄,不宜继续执掌天下,还请卢太师登基称帝!”
“些许功劳,何足挂齿,官家莫要如此。”沈隆开始了第一次推辞。
“我赵氏无能,致使中原屡受异族侵扰,先是辽国、西夏,其后又是金国,就连交趾这般小国也敢欺凌我中原,我赵氏实在是惭愧不已,幸得天降卢太师,力挽天倾,有卢太师在,我中原定然无忧,还请太师不要推辞。”赵构再次将玉玺推了过来。
心中却是酸涩到了极点,那个皇帝甘愿将皇位让人,更不用说在这么多人面前演这种把戏了,赵构憋屈的都快哭了。
“还请太师早日登基称帝!”赵构话音刚落,闻焕章就带着文武百官齐声下拜,异口同声请求道,禅让不仅仅是赵家和卢太师的事情,也关系到他们。
沈隆再次推辞,然后赵构第三次劝进,这次全军将士还有周围围观的百姓也一起下拜,十余万人齐声劝说卢太师早日登基称帝。
三辞三让的流程走完了,看到赵家、文武百官、全军将士还有百姓们都支持自己登基称帝,沈隆这才从赵构手中接过玉玺高高举过头顶,现场顿时发出山呼海啸一般的欢呼声,“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数次,待众人安静下来,沈隆遂开始了讲话,他先感谢了一番众人对自己的支持,表示等自己登基之后一定善待百姓巴拉巴拉,然后又称赞了一番赵构顺应天意乃是明智之举,并表示自己宽容大度,日后赵构依旧可以安享富贵。
听到这儿赵构方才松了一口气,起码自家的性命算是保住了,以后定然不要像那李煜一般,再做出什么触怒新官家的举动了,日后就紧闭府门安安生生过日子吧。
又表扬了一番文武百官及天下百姓之后,沈隆放弃了战马,在众人的服侍下披上黄袍,抬脚登上了赵构带出来的大驾玉辂,队伍重新向东京城内进发。
出城的时候官家还是赵构,回城的时候身披黄袍的却换成了卢太师,这一幕让无数人心生感慨。
进到城里,百姓们看到这一幕却是喜出望外,纷纷拜倒口呼万岁,在万众欢呼声中,沈隆缓缓进入皇宫之内。
正式的禅让还有登基大典还需要一点儿时间准备,在此之前尚有许多工作要做,比如确定新朝的国号,确定沈隆的年号等等。
关于国号,闻焕章带领文臣们提供了几个选项,其中呼声最高的是齐和魏,这两个国号都是有出处的。
一般确定新国号是根据新君的籍贯、封地、官爵等而来,卢俊义祖籍大名府,大名府在春秋时候乃是魏国的地盘,故而有人提议以魏为国号;而齐则是因为卢俊义是在梁山起家的,而梁山又属于齐国。
沈隆略一思索说道,“朕能有今日,皆赖梁山诸位兄弟的支持,既如此,就以齐为新国号吧!”
众人尽皆领命,梁山兄弟们喜不自胜,心中都说员外哥哥果然是念旧情的人;而熟悉史书的文官们则是另一个想法,南朝时刘宋就被齐所取代,今日又是以齐代宋,莫非冥冥中真有天意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