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中的流言也不知道是从哪里吹起来的,居然还真的宣扬开了,引得无数人议论纷纷,也有人暗暗心动。
东宫太子的地位已经十分稳固了,还有各种小道消息指,皇帝正有意交权,慢慢将朝中大事都转给太子处置。且不说皇帝这是要历练儿子,还是打算禅让退位,都意味着太子即将大权在握。东宫无嗣,多年后再添新人,据说陈良媛还挺得太子宠爱,虽然不至于越过太子妃唐氏与陈良娣去,但一应待遇都是上好的,太子对她也很和气关心。如今才进东宫,就有这样的好日子,要是将来生下了皇孙,岂不是更加风光?有她做示范,不少有女儿的官宦人家都忍不住生出点念头,觉得要是自家女儿进了东宫会如何?
陈良媛的各方面条件都不算十分突出,京城官家女儿里胜过她的有许多,只是她家族多子的特色明显,性情又通过了太后与皇帝的考验罢了。但这世上又不是只有多子多孙家族的女儿才能生出儿子来,只要身体健康就可以了,很多人都觉得自家女儿半点不输给陈良媛,还有些嫌弃她不够聪明、不够优雅又身材微胖呢。倘若东宫真的放松选秀条件,他们的女儿也很有希望的嘛。以他们家族比陈良媛娘家更出色的条件,只要女儿进东宫后,能生下一儿半女,几十年的富贵就稳了!
即使做不得高官又如何?权势这种东西,又不是只有高官才能拥有。永嘉侯身上除了一个爵位,别无官职,但他在皇帝面前说一句话的份量,满朝上下又有谁能小看?涂家都牵连上谋逆大罪了,只因为是太后的娘家,就保住了合族性命,连富贵荣华也不比先前差多少。这就是外戚的好处!
某些人野心勃勃,眼里未必能看到不利之处,只冲着好处去了。本来京城里的流言只是忽然兴起,在几个生意兴隆的茶楼酒馆或是街头巷尾流传,虽然能传到许多人的耳朵里,但没有根基,用不了多久就会慢慢消散。但如今有不少人家生出了私下,竟然助长了这些流言的蔓延,没几天的功夫,朝上朝下,各官各衙,便都有人议论起来了。
有朝中重臣与御史认为东宫选嫔妾,绝对不能从世家大族里择选,以免外戚坐大,也有可能会伤及太子妃的脸面;也有人认可传言中的说法,觉得既然要挑选未来皇嗣的母亲,要是身份太低微、学问见识不足,怕会影响未来皇嗣的天资,云云;甚至有好事者,把京城里稍微有点地位的勋贵官宦人家中适龄未婚之女的名单给排了出来,把身体明显弱于旁人的踢出去,家族子弟不丰的也踢出去,庶出的也踢出去,然后剩下的人排一排,列出个榜单来,觉得可以让皇家考虑……
名列榜单的千金,其父母家人有不少都避之唯恐不及,纷纷忙碌起来,一边解释自家无心送女应选,一边私下里物色女婿人选,好及早把女儿婚事定下,免得真叫皇家看中了;也有些千金的父母家人暗暗窃喜,开始有意无意地显摆自家女儿的长处、美名,暗地里打听各种门路,看是否能让女儿步陈良媛后尘,进入东宫?当然,若真的进了东宫,良媛是最基础的,倘若能挣上个良娣,就再好不过了。良娣原该有两位,良媛则有六位,受封的位份高些,将来太子登基时,后院姬妾受封妃位时,位份才能胜过旁人呀!
京城的官宦权贵圈子,渐渐地混乱起来。
在这样的前提下,承恩侯府的姚氏又开始操心起了儿子秦简的婚事。平日里想要娶个有权有势的高门千金,光凭承恩侯府的名头有些勉强,但如今不是许多高门千金都急着找婆家么?姚氏觉得正是自家儿子的好机会,便打算要趁机好好挑一挑。至于娘家姚家那边递过来的话,让她想法子为姚家几个侄女儿物色人家,她并没有放在心上。
姚家在京中不过平平,哪里就用得着操心了?几个侄女儿也不是什么绝色,东宫还未必看得上呢!何必赶在这时候,跟那些高门千金抢青年才俊?虽说这一波过后,可能京城里的青年才俊就被挑得差不多了,姚家千金们兴许要将就一些条件稍次一等的联姻对象。但京外还有的是好人选呢,今科的新进士里,兴许也有不错的才子呢?姚家的人自个儿就能去物色了,用不着她这个外嫁女出面。
姚氏一边为女儿备嫁,一边开始盯起了那些真正的高门大族之女。她头一个盯上的就是云阳侯府的蔡大小姐蔡元贞。
她在丈夫秦仲海面前道:“初八那日,锦华生日,我看蔡大小姐也跟着悦娘到处见人说话,兴许是云阳侯府得消息比我们早,因此从那时起就有意为女儿相看了。蔡家的孩子一向嫁娶都比旁人晚些,蔡大小姐的年纪可真不小了,宫中若真要改变选秀的条件,她是一定会入选的。她那样的出身,怎么可能甘心位居人下?这种时候,就算往日挑剔些,如今也不能再挑剔了。京城里配得上蔡大小姐的人家,子弟合适的本就没几个,能象我们简哥儿这般出挑的就更是少之又少。难得咱们两家本就是姻亲,让悦娘帮着说说好话,这门亲事就是板上钉钉的!二爷赶紧想法子,给外甥女递话呀!若能求得夫人开口,悦娘一定会答应帮忙的!”
秦仲海无语地看了看她,放下手中的书本:“你忙活什么?正因为我们与蔡家本就是姻亲,而且已经联姻两回了,再叫简哥儿娶蔡大小姐,就是第三回,这未免太过。云阳侯府好歹也是有军权的人家,二房跟我们已经分了家,悦娘是外甥女,都不能正经算是咱们两家侯府的女儿,倒也罢了。若真让咱们承恩侯府的嫡长孙娶了云阳侯的亲生闺女,那意思就不一样了。你也不想想,咱们家是不是担得起?你觉得皇上和太子殿下会怎么想呢?!”
姚氏愣了一愣,惊疑不定:“不至于吧……”
秦仲海重新拿起书本:“咱们虽然也是侯府,跟三房却不可同日而语。没有那个圣眷,老实过日子就是了。何苦去肖想那许多有的没的?简哥儿的亲事,我心里有数,你就别操心了,赶紧替锦华备好了嫁妆是正经。唐家已经说过了,等唐涵考完庶吉士,就要为他完婚的,算来没几天时间了,你可不紧不慢地,到时候出了什么差错,丢了闺女一辈子的脸面!”
“我还能不上心么?那是我亲骨肉!早就都准备好了。”姚氏不以为意地道,“可儿子的婚事,二爷你给我说清楚了,你到底是个什么意思?你总说自己心里有数,但我心里没数呀!你又不肯跟我说清楚。咱们虽说比不得三房显赫,咱们家侯爷也不如三叔在宫里有体面,但怎么说也是一家子。三叔待简哥儿又好,难不成简哥儿还不能娶个高门大户的千金了?我还盼着他能说一门好亲,将来可以借一借老丈人的势,做了官也能顺利高升呢!”
秦仲海继续看书,没理她。
姚氏沉不住气了:“二爷其实是哄我的吧?说什么心里有数?若你真有数,儿子都这么大了,你早就给他说下亲事了,还能拖到今日?自家的孩子自家疼。二爷既然对简哥儿的亲事不上心,我这个亲娘就不能不管。蔡大小姐不成就算了,京城里又不是没有其他合适的千金。上回我在辅国公府见到徐尚书家的几位千金,他家二姑娘就不错……”
“你就别添乱了!”秦仲海忍不住将书本拍到桌面上,“实话告诉你吧!三叔正替简哥儿相看呢,相的是寿山伯府的千金。人你也是见过的,从前还挺喜欢,想必也不会有什么意见。只是如今一切都还未定下,你休要到处乱嚷嚷,坏了人家姑娘的名声,本来稳稳当当的亲事,也给破坏了!”
姚氏愣了一下,旋即露出喜色来:“余家的大小姐?果真是她么?三叔真能为简哥儿说成余家这门亲事?!”
秦仲海叹道:“三叔与寿山伯交好,简哥儿这些日子也一直在向寿山伯请教功课,还与余公子结交。这都是三叔三婶帮的忙。倘若一切能水到渠成,亲事也就成了。再不济,我们儿子也能得一位好老师。所以,你不要生事,也别在外头乱说话,更别对别家千金挑三拣四的。我们儿子在寿山伯府面前,什么家世都谈不上,只有品行好和专心一致的好处。你可别拖儿子的后腿!”
姚氏曾经也肖想过要为儿子求娶余心兰的,只是时间长了,总觉得没什么希望罢了,如今听说事情能成,儿子还能拜得寿山伯这么一位名师,顿时心气平了:“瞧二爷这话说得,我自己的儿子,身上掉下来的肉,我还能不疼么?我怎么可能会拖他的后腿?!余小姐挺好的,虽说那性情略清高了些,整天舞文弄墨的,也不知道懂不懂中馈之事……”
姚氏习惯性地就嫌弃了两句,但看到秦仲海投射过来的不悦目光,顿时干笑着改了口:“不过她还年轻呢,嫁过来之后,我慢慢教就是了。我年纪又不大,有我主持中馈,需要那么能干的儿媳妇做什么?他们小两口先清闲十年八年的,等孩子大了,我再教儿媳管家,也是一样的……”
秦仲海翘了翘嘴角,似笑非笑地低下头去,没有跟妻子说实话。
等到儿媳进门,这个家的中馈就再也用不着姚氏去操心了。她还是老实些待着吧,念佛也好,做针线也行,或者读几年书修身养性,省得又再闹出些夭蛾子来,诸如放印子钱、出卖侄女婚姻之类的,给秦家上下惹祸,给儿孙们留隐患。秦家富贵已极,老实低调些过日子,才是正理,很不必再去钻营那些虚无缥缈的权势了。
东宫太子的地位已经十分稳固了,还有各种小道消息指,皇帝正有意交权,慢慢将朝中大事都转给太子处置。且不说皇帝这是要历练儿子,还是打算禅让退位,都意味着太子即将大权在握。东宫无嗣,多年后再添新人,据说陈良媛还挺得太子宠爱,虽然不至于越过太子妃唐氏与陈良娣去,但一应待遇都是上好的,太子对她也很和气关心。如今才进东宫,就有这样的好日子,要是将来生下了皇孙,岂不是更加风光?有她做示范,不少有女儿的官宦人家都忍不住生出点念头,觉得要是自家女儿进了东宫会如何?
陈良媛的各方面条件都不算十分突出,京城官家女儿里胜过她的有许多,只是她家族多子的特色明显,性情又通过了太后与皇帝的考验罢了。但这世上又不是只有多子多孙家族的女儿才能生出儿子来,只要身体健康就可以了,很多人都觉得自家女儿半点不输给陈良媛,还有些嫌弃她不够聪明、不够优雅又身材微胖呢。倘若东宫真的放松选秀条件,他们的女儿也很有希望的嘛。以他们家族比陈良媛娘家更出色的条件,只要女儿进东宫后,能生下一儿半女,几十年的富贵就稳了!
即使做不得高官又如何?权势这种东西,又不是只有高官才能拥有。永嘉侯身上除了一个爵位,别无官职,但他在皇帝面前说一句话的份量,满朝上下又有谁能小看?涂家都牵连上谋逆大罪了,只因为是太后的娘家,就保住了合族性命,连富贵荣华也不比先前差多少。这就是外戚的好处!
某些人野心勃勃,眼里未必能看到不利之处,只冲着好处去了。本来京城里的流言只是忽然兴起,在几个生意兴隆的茶楼酒馆或是街头巷尾流传,虽然能传到许多人的耳朵里,但没有根基,用不了多久就会慢慢消散。但如今有不少人家生出了私下,竟然助长了这些流言的蔓延,没几天的功夫,朝上朝下,各官各衙,便都有人议论起来了。
有朝中重臣与御史认为东宫选嫔妾,绝对不能从世家大族里择选,以免外戚坐大,也有可能会伤及太子妃的脸面;也有人认可传言中的说法,觉得既然要挑选未来皇嗣的母亲,要是身份太低微、学问见识不足,怕会影响未来皇嗣的天资,云云;甚至有好事者,把京城里稍微有点地位的勋贵官宦人家中适龄未婚之女的名单给排了出来,把身体明显弱于旁人的踢出去,家族子弟不丰的也踢出去,庶出的也踢出去,然后剩下的人排一排,列出个榜单来,觉得可以让皇家考虑……
名列榜单的千金,其父母家人有不少都避之唯恐不及,纷纷忙碌起来,一边解释自家无心送女应选,一边私下里物色女婿人选,好及早把女儿婚事定下,免得真叫皇家看中了;也有些千金的父母家人暗暗窃喜,开始有意无意地显摆自家女儿的长处、美名,暗地里打听各种门路,看是否能让女儿步陈良媛后尘,进入东宫?当然,若真的进了东宫,良媛是最基础的,倘若能挣上个良娣,就再好不过了。良娣原该有两位,良媛则有六位,受封的位份高些,将来太子登基时,后院姬妾受封妃位时,位份才能胜过旁人呀!
京城的官宦权贵圈子,渐渐地混乱起来。
在这样的前提下,承恩侯府的姚氏又开始操心起了儿子秦简的婚事。平日里想要娶个有权有势的高门千金,光凭承恩侯府的名头有些勉强,但如今不是许多高门千金都急着找婆家么?姚氏觉得正是自家儿子的好机会,便打算要趁机好好挑一挑。至于娘家姚家那边递过来的话,让她想法子为姚家几个侄女儿物色人家,她并没有放在心上。
姚家在京中不过平平,哪里就用得着操心了?几个侄女儿也不是什么绝色,东宫还未必看得上呢!何必赶在这时候,跟那些高门千金抢青年才俊?虽说这一波过后,可能京城里的青年才俊就被挑得差不多了,姚家千金们兴许要将就一些条件稍次一等的联姻对象。但京外还有的是好人选呢,今科的新进士里,兴许也有不错的才子呢?姚家的人自个儿就能去物色了,用不着她这个外嫁女出面。
姚氏一边为女儿备嫁,一边开始盯起了那些真正的高门大族之女。她头一个盯上的就是云阳侯府的蔡大小姐蔡元贞。
她在丈夫秦仲海面前道:“初八那日,锦华生日,我看蔡大小姐也跟着悦娘到处见人说话,兴许是云阳侯府得消息比我们早,因此从那时起就有意为女儿相看了。蔡家的孩子一向嫁娶都比旁人晚些,蔡大小姐的年纪可真不小了,宫中若真要改变选秀的条件,她是一定会入选的。她那样的出身,怎么可能甘心位居人下?这种时候,就算往日挑剔些,如今也不能再挑剔了。京城里配得上蔡大小姐的人家,子弟合适的本就没几个,能象我们简哥儿这般出挑的就更是少之又少。难得咱们两家本就是姻亲,让悦娘帮着说说好话,这门亲事就是板上钉钉的!二爷赶紧想法子,给外甥女递话呀!若能求得夫人开口,悦娘一定会答应帮忙的!”
秦仲海无语地看了看她,放下手中的书本:“你忙活什么?正因为我们与蔡家本就是姻亲,而且已经联姻两回了,再叫简哥儿娶蔡大小姐,就是第三回,这未免太过。云阳侯府好歹也是有军权的人家,二房跟我们已经分了家,悦娘是外甥女,都不能正经算是咱们两家侯府的女儿,倒也罢了。若真让咱们承恩侯府的嫡长孙娶了云阳侯的亲生闺女,那意思就不一样了。你也不想想,咱们家是不是担得起?你觉得皇上和太子殿下会怎么想呢?!”
姚氏愣了一愣,惊疑不定:“不至于吧……”
秦仲海重新拿起书本:“咱们虽然也是侯府,跟三房却不可同日而语。没有那个圣眷,老实过日子就是了。何苦去肖想那许多有的没的?简哥儿的亲事,我心里有数,你就别操心了,赶紧替锦华备好了嫁妆是正经。唐家已经说过了,等唐涵考完庶吉士,就要为他完婚的,算来没几天时间了,你可不紧不慢地,到时候出了什么差错,丢了闺女一辈子的脸面!”
“我还能不上心么?那是我亲骨肉!早就都准备好了。”姚氏不以为意地道,“可儿子的婚事,二爷你给我说清楚了,你到底是个什么意思?你总说自己心里有数,但我心里没数呀!你又不肯跟我说清楚。咱们虽说比不得三房显赫,咱们家侯爷也不如三叔在宫里有体面,但怎么说也是一家子。三叔待简哥儿又好,难不成简哥儿还不能娶个高门大户的千金了?我还盼着他能说一门好亲,将来可以借一借老丈人的势,做了官也能顺利高升呢!”
秦仲海继续看书,没理她。
姚氏沉不住气了:“二爷其实是哄我的吧?说什么心里有数?若你真有数,儿子都这么大了,你早就给他说下亲事了,还能拖到今日?自家的孩子自家疼。二爷既然对简哥儿的亲事不上心,我这个亲娘就不能不管。蔡大小姐不成就算了,京城里又不是没有其他合适的千金。上回我在辅国公府见到徐尚书家的几位千金,他家二姑娘就不错……”
“你就别添乱了!”秦仲海忍不住将书本拍到桌面上,“实话告诉你吧!三叔正替简哥儿相看呢,相的是寿山伯府的千金。人你也是见过的,从前还挺喜欢,想必也不会有什么意见。只是如今一切都还未定下,你休要到处乱嚷嚷,坏了人家姑娘的名声,本来稳稳当当的亲事,也给破坏了!”
姚氏愣了一下,旋即露出喜色来:“余家的大小姐?果真是她么?三叔真能为简哥儿说成余家这门亲事?!”
秦仲海叹道:“三叔与寿山伯交好,简哥儿这些日子也一直在向寿山伯请教功课,还与余公子结交。这都是三叔三婶帮的忙。倘若一切能水到渠成,亲事也就成了。再不济,我们儿子也能得一位好老师。所以,你不要生事,也别在外头乱说话,更别对别家千金挑三拣四的。我们儿子在寿山伯府面前,什么家世都谈不上,只有品行好和专心一致的好处。你可别拖儿子的后腿!”
姚氏曾经也肖想过要为儿子求娶余心兰的,只是时间长了,总觉得没什么希望罢了,如今听说事情能成,儿子还能拜得寿山伯这么一位名师,顿时心气平了:“瞧二爷这话说得,我自己的儿子,身上掉下来的肉,我还能不疼么?我怎么可能会拖他的后腿?!余小姐挺好的,虽说那性情略清高了些,整天舞文弄墨的,也不知道懂不懂中馈之事……”
姚氏习惯性地就嫌弃了两句,但看到秦仲海投射过来的不悦目光,顿时干笑着改了口:“不过她还年轻呢,嫁过来之后,我慢慢教就是了。我年纪又不大,有我主持中馈,需要那么能干的儿媳妇做什么?他们小两口先清闲十年八年的,等孩子大了,我再教儿媳管家,也是一样的……”
秦仲海翘了翘嘴角,似笑非笑地低下头去,没有跟妻子说实话。
等到儿媳进门,这个家的中馈就再也用不着姚氏去操心了。她还是老实些待着吧,念佛也好,做针线也行,或者读几年书修身养性,省得又再闹出些夭蛾子来,诸如放印子钱、出卖侄女婚姻之类的,给秦家上下惹祸,给儿孙们留隐患。秦家富贵已极,老实低调些过日子,才是正理,很不必再去钻营那些虚无缥缈的权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