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荣进京为大行皇帝奔丧吊唁,反而被当今皇上罗织罪名关押在刑部大牢之中,这事已传遍广阳城。广阳城中百姓都知郑荣乃是朝廷栋梁,更是全城恩主,因此不论胡汉,没有不为这位幽燕王爷担忧的。更有百姓,暗自焚香祷告,但愿王爷能够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安然回到广阳。
因此,当郑荣从刑部大牢奇迹般越狱逃出,又突破重重阻碍回到幽燕道,马上便要进入广阳城的消息传来之时,广阳百姓无不欢欣鼓舞,早已忘了皇帝驾崩的国丧礼仪,纷纷拿出烟花鞭炮四处燃放,又箪食壶浆夹道欢迎。
郑荣领着仪仗,一路进入广阳,眼见熟悉的街道、熟悉的房屋一一出现在自己视线当中,沿街跪倒的百姓之中也尽有熟识的面容,真有一种恍如隔世之感。他见城中百姓如此爱戴自己,双眼不禁渗满泪水,骑在马上不停地向沿街百姓拱手作揖,又令钟离匡从自己的私库之中取出银两,赏给每位来此迎接自己的百姓一人一两白银。
河南前线方面。
朝廷用兵十分缓慢。戴鸾翔接到皇帝圣旨之后,即赴兵部提点军队。可是这禁军虽然在名义上归由兵部统一指挥,实际上却掌控在皇帝亲信太监手中。原本宫内由大太监王忠海独揽大权,也算是事权统一,然而王忠海不明不白死掉之后,这禁军便由四个太监分别执掌,互相侵轧推诿,都想保住自己实力,不愿手下军队同幽燕道精兵强将硬拼。
这样一来,戴鸾翔几经波折,同这几个太监撕撸了三天,依旧没有见到一兵一卒,万般无奈之下,只好重新向皇帝面呈事情原委。
郑爻刚刚登基称帝,便遇到幽燕王挑起造反的大事,知道此事若不尽快弹压下去,那自己无疑会成为史书上的笑柄,就连这皇位能否稳坐下去也是未知之数。因此立即下旨,要求禁军四位监军太监全力配合戴鸾翔,由后者挑选精兵,赶赴前线。
既然皇帝下旨,这四个太监便再无任何理由敷衍,任凭戴鸾翔提点军队。幸好之前几年王忠海办事还算认真负责,禁军之中人员空额、兵器损朽的情况不算严重,因此戴鸾翔此事办得还算顺手,从二十余万禁军之中挑选出十五万精兵,浩浩荡荡便往河南开拔而来。
可是走到一半,粮草却又供应不上。存储在各地粮仓之中的粮食,账目上明明还极有富余,可打开粮仓一看,却都只剩下一个仓底。戴鸾翔是饱读兵书之人,这浅显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他怎会不知道,只好先扫清粮仓陈粮以供大军行军路上使用,另又上书皇帝直陈利害,请求必须定时供应粮草,否则大军便会不战自溃。
于是经过这段波折,戴鸾翔带领禁军进入河南之时,已经将近八月中秋。他亲自带领部将观察前线,见幽燕军队早已占领汴州、邓州各处险要位置,建起防御工事,各处壁垒森严、旗帜鲜明,已不可轻动。于是他便命令麾下禁军分守各处要道,严防幽燕军趁虚而入,做好持久作战的准备。
可他不知道的是,对面幽燕军队的主将崔楠、韦护和郑森、郑淼此刻却都不在阵中,他们正赶赴广阳,参加郑荣、钟离匡一手安排的讨逆大典。
原来是郑荣觉得自己以下犯上,名分不正,便想搞个仪式,将自己出兵的理由昭告天下,以求名正言顺。这点心思,钟离匡倒也是同意的,原本打算就在幽燕王府门前的广场上祭旗阅兵。可郑荣还嫌场面太小,索性下令马市停办两天,腾出空地,在此处另搭高台,竖起旗杆,便要举行仪式。
仪式之日选在八月十五中秋佳节,老天爷赏脸,当日天气晴朗、秋高气爽,一轮红日高挂中天,又有几丝微风吹来,带来桂花香气,沁人心脾。
郑鑫是王长子,负责主持大典事宜,他见吉时已到,手中令旗一挥,身后九门大炮齐声轰鸣,顿时礼乐大作、鼓角齐鸣,广场之中霎时一片喧嚣。
待鼓乐停息,郑荣从容登台,展开手中黄绫封面的一份表章,朗声宣读起来。他经过大半个月的休养生息,早已恢复元气,声音洪亮高亢,让在场所有人全都听得清清楚楚:
“盖闻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夫非常者,固非常人所拟也。
“盖天为父,地为母,祸福之应,各以事降。尝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马无欺母之心。大行皇帝次子郑爻,素蒙圣上洪恩,然不念忠孝之心、不通人伦之义,比之禽兽尚有不足之处,以至妄上弑君、陷害叔王、暴凌百官、盘剥百姓,是故背弃君父、无天而行,则天下之人可群起而讨之也。
“孤幽燕王郑荣乃宪宗昭皇帝之孙、神宗景皇帝之子、大行皇帝之弟,天赋责难、不敢推辞,唯恐社稷昏聩、生灵涂炭,故起天兵以扫尘埃、率宗室以除奸佞、安百姓以中兴大汉。尔徜能开门纳款,肉袒迎降,或愿倒戈以前驱,或列壶浆而在道,则各居其业、不犯秋毫。如或执迷不悟,甘为叛人,作桀犬以吠尧,以为虎而作伥,则祸并宗亲,辱及父祖。顺逆二途,早宜择处。扫平奸佞,只在今朝!”
这篇檄文乃是钟离匡夙夜草就,写得气势滂沱、一气呵成,众人屏息听完,无不齐齐跪倒在地,口中高呼:“扫平奸佞,只在今朝!扫平奸佞,只在今朝!”这都是事先排练好了的。
郑荣见到这般情景,十分满意,将手中黄表折叠起来递给郑鑫,又对台下众人说道:“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郑爻虽是大逆不道之人,现在却依旧忝居帝位。我等虽有大义名分,则天下之人却未必知之。敌强我弱,因此讨逆之路必不平坦,在场诸位或有性命之危亦未可知。若哪位觉得此事难比登天,不愿为孤效命,自可当场提出,孤必不为难。”说罢,郑荣两眼扫视了跪拜在地的文臣武将,又高声再次询问道,“有吗?”
此刻哪个不识相的敢做仗马之鸣,全都沉默不语,还是郑淼跪在当中首先喊了一句:“愿随王爷,奉天讨逆!”
众人听了,也都鹦鹉学舌道:“愿随王爷,奉天讨逆!愿随王爷,奉天讨逆!”
郑荣居高临下,听了众人效忠话语,心里愈加满意,便命人取过一大摞文书,自长子郑鑫开始逐一封赏。
因郑荣没有下令,诸人只有跪着等待,可一想到自己马上就要升官,这跪在地上的文物群臣个个满怀喜悦,竖耳聆听台上消息。可没想到这跪在地上的两三百人,才封赏到一半,原本万里无云的晴空之中,却不知从哪里吹来几片雨云,眼看着越积越大、越积越厚,没过多时竟下起雨来。
幽燕王府向来以军法治理,众人跪倒在地,抬头见郑荣在台上没有离开避雨,因此便也不敢挪动半步,只心里在盘算:“原本还晴空万里的,怎么突然下起雨来,莫不是什么坏兆头吧?”
钟离匡早看见众人脸上掩饰不住的疑惧表情,忽然灵机一动,仰面朝天高声疾呼道:“云从龙,风从虎。这阵雨乃是上天赐予的吉兆,保佑王爷马到成功!”说罢便不住磕头。
其余人等见了,也纷纷效仿钟离匡的模样,口中念念有词着倒头就拜。
郑荣见这尴尬情景被钟离匡不留痕迹地遮掩过去,忍不住用极佩服的眼神看了足智多谋的谋臣。郑荣定定神,便又定定神冒雨继续封赏群臣。
只是这雨却忽大忽小,一直到将百官封赏完毕,这才彻底停了下来,几阵大风刮过,随即拨云见日。
于是郑荣按照议程令次子郑森将早已准备好的黑牛白马牵到祭坛之上,便要祭旗。
为振奋士气,宰杀牺牲之事便由郑森亲自动手,他手持一把极锋利的大刀,一刀下去大黑牛的脑袋便被他囫囵砍了下来,一腔热血喷薄而出,洒满了半个祭坛。台下众人见他武艺高强,齐叫声“好!”。
郑森听了高兴,抖擞筋骨便将白马同样杀了。众人也又叫好。
郑荣见自己这次子差事办得利落,脸上挂满笑容,道:“好郑森,武艺又有长进,孤另有赏赐!”
负责主持大典的长子郑鑫,虽全程在郑荣身后立着,比跪在台下之人要轻松了不少,可依旧已站得腰酸背痛,见大礼告成,便鼓起最后一点精神,高高举起已被雨水淋得湿漉漉的令旗,在半空中用力一甩,高呼一声:“礼成!”
众人听了如蒙大赦,又在地上磕了一会儿头,听到郑荣“诸位还请勉力办事,勿使孤失望”的最后评语,便一哄而散地回家更换干爽衣物去了。只有钟离匡、崔楠、韦护及郑荣几个儿子留在原地,要同幽燕王郑荣一同回王府商议军务。
郑荣自己也是浑身淋了个湿透,见眼前亲信之人同他一样都好似落汤鸡一般狼狈不堪,便笑着嘱咐众人各自回去沐浴更衣,再来王府之内议事。
秋仪之回到府中,原本想要叫小厮瑞寿烧水沐浴的,可对方在院中的柴火来不及搬回屋内,被一场骤雨打湿了一半,无奈之下只好拿干毛巾将周身擦拭干净,便匆匆往幽燕王府而来。
因此,秋仪之是第一个到达府中的,来到王府平时商议紧要事体的书房前时,就连郑荣本人也尚未到达,只有张龙一个人侍立在门口,看模样也同秋仪之一样草草擦干身体头发,便来此处站班。
这张龙是郑荣信得及的贴身武将,刚被封了镇东将军的职衔,领兵监视朝鲜动向。秋仪之平时与他过从得好,见他站在书房门口一动不动,便上前打趣道:“张将军都是独当一面的统帅了,怎还同往常一样在这边守护呢?难道这偌大王府之内就连个替你站岗的人都找不出来吗?”
因此,当郑荣从刑部大牢奇迹般越狱逃出,又突破重重阻碍回到幽燕道,马上便要进入广阳城的消息传来之时,广阳百姓无不欢欣鼓舞,早已忘了皇帝驾崩的国丧礼仪,纷纷拿出烟花鞭炮四处燃放,又箪食壶浆夹道欢迎。
郑荣领着仪仗,一路进入广阳,眼见熟悉的街道、熟悉的房屋一一出现在自己视线当中,沿街跪倒的百姓之中也尽有熟识的面容,真有一种恍如隔世之感。他见城中百姓如此爱戴自己,双眼不禁渗满泪水,骑在马上不停地向沿街百姓拱手作揖,又令钟离匡从自己的私库之中取出银两,赏给每位来此迎接自己的百姓一人一两白银。
河南前线方面。
朝廷用兵十分缓慢。戴鸾翔接到皇帝圣旨之后,即赴兵部提点军队。可是这禁军虽然在名义上归由兵部统一指挥,实际上却掌控在皇帝亲信太监手中。原本宫内由大太监王忠海独揽大权,也算是事权统一,然而王忠海不明不白死掉之后,这禁军便由四个太监分别执掌,互相侵轧推诿,都想保住自己实力,不愿手下军队同幽燕道精兵强将硬拼。
这样一来,戴鸾翔几经波折,同这几个太监撕撸了三天,依旧没有见到一兵一卒,万般无奈之下,只好重新向皇帝面呈事情原委。
郑爻刚刚登基称帝,便遇到幽燕王挑起造反的大事,知道此事若不尽快弹压下去,那自己无疑会成为史书上的笑柄,就连这皇位能否稳坐下去也是未知之数。因此立即下旨,要求禁军四位监军太监全力配合戴鸾翔,由后者挑选精兵,赶赴前线。
既然皇帝下旨,这四个太监便再无任何理由敷衍,任凭戴鸾翔提点军队。幸好之前几年王忠海办事还算认真负责,禁军之中人员空额、兵器损朽的情况不算严重,因此戴鸾翔此事办得还算顺手,从二十余万禁军之中挑选出十五万精兵,浩浩荡荡便往河南开拔而来。
可是走到一半,粮草却又供应不上。存储在各地粮仓之中的粮食,账目上明明还极有富余,可打开粮仓一看,却都只剩下一个仓底。戴鸾翔是饱读兵书之人,这浅显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他怎会不知道,只好先扫清粮仓陈粮以供大军行军路上使用,另又上书皇帝直陈利害,请求必须定时供应粮草,否则大军便会不战自溃。
于是经过这段波折,戴鸾翔带领禁军进入河南之时,已经将近八月中秋。他亲自带领部将观察前线,见幽燕军队早已占领汴州、邓州各处险要位置,建起防御工事,各处壁垒森严、旗帜鲜明,已不可轻动。于是他便命令麾下禁军分守各处要道,严防幽燕军趁虚而入,做好持久作战的准备。
可他不知道的是,对面幽燕军队的主将崔楠、韦护和郑森、郑淼此刻却都不在阵中,他们正赶赴广阳,参加郑荣、钟离匡一手安排的讨逆大典。
原来是郑荣觉得自己以下犯上,名分不正,便想搞个仪式,将自己出兵的理由昭告天下,以求名正言顺。这点心思,钟离匡倒也是同意的,原本打算就在幽燕王府门前的广场上祭旗阅兵。可郑荣还嫌场面太小,索性下令马市停办两天,腾出空地,在此处另搭高台,竖起旗杆,便要举行仪式。
仪式之日选在八月十五中秋佳节,老天爷赏脸,当日天气晴朗、秋高气爽,一轮红日高挂中天,又有几丝微风吹来,带来桂花香气,沁人心脾。
郑鑫是王长子,负责主持大典事宜,他见吉时已到,手中令旗一挥,身后九门大炮齐声轰鸣,顿时礼乐大作、鼓角齐鸣,广场之中霎时一片喧嚣。
待鼓乐停息,郑荣从容登台,展开手中黄绫封面的一份表章,朗声宣读起来。他经过大半个月的休养生息,早已恢复元气,声音洪亮高亢,让在场所有人全都听得清清楚楚:
“盖闻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夫非常者,固非常人所拟也。
“盖天为父,地为母,祸福之应,各以事降。尝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马无欺母之心。大行皇帝次子郑爻,素蒙圣上洪恩,然不念忠孝之心、不通人伦之义,比之禽兽尚有不足之处,以至妄上弑君、陷害叔王、暴凌百官、盘剥百姓,是故背弃君父、无天而行,则天下之人可群起而讨之也。
“孤幽燕王郑荣乃宪宗昭皇帝之孙、神宗景皇帝之子、大行皇帝之弟,天赋责难、不敢推辞,唯恐社稷昏聩、生灵涂炭,故起天兵以扫尘埃、率宗室以除奸佞、安百姓以中兴大汉。尔徜能开门纳款,肉袒迎降,或愿倒戈以前驱,或列壶浆而在道,则各居其业、不犯秋毫。如或执迷不悟,甘为叛人,作桀犬以吠尧,以为虎而作伥,则祸并宗亲,辱及父祖。顺逆二途,早宜择处。扫平奸佞,只在今朝!”
这篇檄文乃是钟离匡夙夜草就,写得气势滂沱、一气呵成,众人屏息听完,无不齐齐跪倒在地,口中高呼:“扫平奸佞,只在今朝!扫平奸佞,只在今朝!”这都是事先排练好了的。
郑荣见到这般情景,十分满意,将手中黄表折叠起来递给郑鑫,又对台下众人说道:“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郑爻虽是大逆不道之人,现在却依旧忝居帝位。我等虽有大义名分,则天下之人却未必知之。敌强我弱,因此讨逆之路必不平坦,在场诸位或有性命之危亦未可知。若哪位觉得此事难比登天,不愿为孤效命,自可当场提出,孤必不为难。”说罢,郑荣两眼扫视了跪拜在地的文臣武将,又高声再次询问道,“有吗?”
此刻哪个不识相的敢做仗马之鸣,全都沉默不语,还是郑淼跪在当中首先喊了一句:“愿随王爷,奉天讨逆!”
众人听了,也都鹦鹉学舌道:“愿随王爷,奉天讨逆!愿随王爷,奉天讨逆!”
郑荣居高临下,听了众人效忠话语,心里愈加满意,便命人取过一大摞文书,自长子郑鑫开始逐一封赏。
因郑荣没有下令,诸人只有跪着等待,可一想到自己马上就要升官,这跪在地上的文物群臣个个满怀喜悦,竖耳聆听台上消息。可没想到这跪在地上的两三百人,才封赏到一半,原本万里无云的晴空之中,却不知从哪里吹来几片雨云,眼看着越积越大、越积越厚,没过多时竟下起雨来。
幽燕王府向来以军法治理,众人跪倒在地,抬头见郑荣在台上没有离开避雨,因此便也不敢挪动半步,只心里在盘算:“原本还晴空万里的,怎么突然下起雨来,莫不是什么坏兆头吧?”
钟离匡早看见众人脸上掩饰不住的疑惧表情,忽然灵机一动,仰面朝天高声疾呼道:“云从龙,风从虎。这阵雨乃是上天赐予的吉兆,保佑王爷马到成功!”说罢便不住磕头。
其余人等见了,也纷纷效仿钟离匡的模样,口中念念有词着倒头就拜。
郑荣见这尴尬情景被钟离匡不留痕迹地遮掩过去,忍不住用极佩服的眼神看了足智多谋的谋臣。郑荣定定神,便又定定神冒雨继续封赏群臣。
只是这雨却忽大忽小,一直到将百官封赏完毕,这才彻底停了下来,几阵大风刮过,随即拨云见日。
于是郑荣按照议程令次子郑森将早已准备好的黑牛白马牵到祭坛之上,便要祭旗。
为振奋士气,宰杀牺牲之事便由郑森亲自动手,他手持一把极锋利的大刀,一刀下去大黑牛的脑袋便被他囫囵砍了下来,一腔热血喷薄而出,洒满了半个祭坛。台下众人见他武艺高强,齐叫声“好!”。
郑森听了高兴,抖擞筋骨便将白马同样杀了。众人也又叫好。
郑荣见自己这次子差事办得利落,脸上挂满笑容,道:“好郑森,武艺又有长进,孤另有赏赐!”
负责主持大典的长子郑鑫,虽全程在郑荣身后立着,比跪在台下之人要轻松了不少,可依旧已站得腰酸背痛,见大礼告成,便鼓起最后一点精神,高高举起已被雨水淋得湿漉漉的令旗,在半空中用力一甩,高呼一声:“礼成!”
众人听了如蒙大赦,又在地上磕了一会儿头,听到郑荣“诸位还请勉力办事,勿使孤失望”的最后评语,便一哄而散地回家更换干爽衣物去了。只有钟离匡、崔楠、韦护及郑荣几个儿子留在原地,要同幽燕王郑荣一同回王府商议军务。
郑荣自己也是浑身淋了个湿透,见眼前亲信之人同他一样都好似落汤鸡一般狼狈不堪,便笑着嘱咐众人各自回去沐浴更衣,再来王府之内议事。
秋仪之回到府中,原本想要叫小厮瑞寿烧水沐浴的,可对方在院中的柴火来不及搬回屋内,被一场骤雨打湿了一半,无奈之下只好拿干毛巾将周身擦拭干净,便匆匆往幽燕王府而来。
因此,秋仪之是第一个到达府中的,来到王府平时商议紧要事体的书房前时,就连郑荣本人也尚未到达,只有张龙一个人侍立在门口,看模样也同秋仪之一样草草擦干身体头发,便来此处站班。
这张龙是郑荣信得及的贴身武将,刚被封了镇东将军的职衔,领兵监视朝鲜动向。秋仪之平时与他过从得好,见他站在书房门口一动不动,便上前打趣道:“张将军都是独当一面的统帅了,怎还同往常一样在这边守护呢?难道这偌大王府之内就连个替你站岗的人都找不出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