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仪之听了也笑道:“那老船主也算是扬我大汉国威了。老船主既然在倭国有这样的声势,那想必这个小小的殷泰也逃不出老船主的法眼了吧?这个殷泰我几次饶他,他却始终同我作对,这回又犯了国法。老船主若是知道他的下落,还请透个消息给我,若是在下能据此拿获殷泰,老船主便是大汉的功臣,在下或许能够替老船主弄几张通关文书来。”
李直听了,眼前顿时一亮,随即暗淡下来,说道:“大人说话直来直往,不同其他腐儒,嘴上虽然说得好听,却句句离不开一个‘钱’字,再无聊也没有了。”
秋仪之听李直称赞自己,忙摆摆手谦逊道:“惭愧惭愧,在下不通礼数,不过是直抒胸臆罢了,让老船主见怪了。”
李直说道:“我们跑船的,从来就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讲虚礼。秋大人方才问的那殷泰的底细,老朽确实是不甚清楚。”
秋仪之听李直这话说得豪爽,自己又是客人,便也不好追问。
却听李直接着解释道:“也不是老朽有意为难大人,这其中确实是有原因的。只因倭国同中原不同——中原各地司法政务都各有官吏,这些官吏又都听命于上峰,上峰则听命于皇上,事权统一,令行禁止,常言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就是这个道理了吧。”
秋仪之笑道:“老船主能有这样的见地,足够在大汉当个州县父母官了,当个海商还真是委屈你了。”
李直道:“大人过奖了,老朽走南闯北得多了,因此才耳闻目染、鹦鹉学舌这几句话。再说倭国,虽是个弹丸之地的小小岛国,也有天皇号称统率全国,又有将军辅佐,实际却是国主林立,大大小小有上百个之多,实力强的也有十来个。要打听一个人,非得要一个个国主那边问过去,好似大海捞针一般。”
秋仪之打断道:“倭国的消息,大汉向来有些了解,然而却都是如丝如缕,仿佛盲人摸象,从来没有全面掌握。老船主今日能同在下详细介绍倭国情况,待在下上报朝廷,老船主可就别有一项功劳了。”
李直苦笑一声:“什么功劳不功劳的,只求朝廷不要伺机缉拿老朽,老朽就谢天谢地了。”
于是李直便将倭国现今几个主要的国主介绍了一番,又补充道:“这些国主现在正征伐不休,你我各不服气,势力范围也都互不相同。就拿老朽来说,虽然生意遍布倭国上下,却以西南几个国主为主,其余地方虽有接触,却不熟悉。所以也不知这殷泰到底联络了哪家国主。”
李直这几句话说得就合情合理了。
中国上三朝,也曾有过几百年的乱世,当时虽有周天子为名义上的天下共主,然而稍有势力的国君便视天子为无物。秋仪之早年跟着师傅钟离匡饱读诗书,当然知道这段历史,故而对今日李直所说的倭国情况,也并不难以理解。
因此秋仪之叹息道:“那看来这件事情,还须要从容查办。到时还请老船主能够行个方便。”
李直颔首道:“帮大人打听打听事情,自然没什么关系;殷泰在大汉疆土之内,大人要抓他,也是理所当然之事。不过不怕大人嫌老朽说话难听,要是大人想要叫老朽去倭国擒拿殷泰,那就爱莫能助了。”
秋仪之听了,心想:李直这几句话说得虽然直白,倒是十分磊落,也算是有言在先了。
却听一旁的李胜捷说道:“老爸怕那些倭人做什么?不就是问哪家国主要个人罢了,有什么了不起的?李家的船队开到港口前头,倒要看看哪家国主不识时务!”
秋仪之听李胜捷这话说得豪气冲天,正要称赞几句,却听身旁的李直听了,开口骂道:“你个毛头小子,懂得什么?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你知不知道?”
说罢,李直又对秋仪之说道:“我们李家现虽在鼎盛之时,却毕竟要仰人鼻息,有些事情也是不太好做的。我这小儿子口无遮拦,不知天高地厚,还请大人不要当真。”
秋仪之赶紧接过话头,说道:“老船主这是哪里话?我看这位少船主英武非常,做事也有条理,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李直其实非常喜爱自己这个独子,听到秋仪之夸赞他儿子,比直接夸赞他本人更要来的受用,口中却还要客气几句:“再磨砺些时候,能接过我手里的舵,让李家老小还有手下这群水手都能混口饭吃,老朽就算是心满意足了。”
秋仪之笑道:“老船主这话说得就有些偏颇了。依我看少船主现在就堪称人杰,所谓磨砺,不过是将其棱角锐气磨去,那就寻常庸夫无异了,实在是得不偿失。”
李胜捷闻言,脸上霎时掠过一丝得意神情,说道:“老爸听见了吧,就连秋大人也夸我呢!”他又扭头问秋仪之道,“秋大人见多识广,看我武艺,能不能当个驰骋疆场的大将军呢?”
秋仪之颔首笑道:“光凭少船主骑在马上,洞穿那红甲倭将喉咙的一箭,便颇有可观之处。若是领军三千,戍守明州围堰,倭寇哪能这样轻易就侵犯明州呢?”
“领军三千?”李胜捷反问道,“大人可就太看不起我了。我要做就做大将军,以后要手握百万雄狮,北击突厥,驰骋草原,也要青史留名!”
秋仪之听了“哈哈”大笑,说道:“少船主有这份心是好的,不过口气也太大了些。当年皇上戍守北疆时候,每年焚草也不过带兵五六千人罢了。还说统兵百万,我大汉现在各处军队总数才不到三百万,若真是一次出动百万大军,不仅突厥人被吓死了,就连大汉朝廷也恐怕要被拖垮了吧。”
一旁的李直听了,冷笑道:“哼,听见了吧?秋大人才是带过兵的,像你这样说话好像儿戏一样,今天遇到行家,终于贻笑大方了吧?”
李胜捷到底还是个年轻人,听到父亲这样说,已是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
秋仪之见了,便道:“少船主也不必气馁。如少船主能像老船主这样,驾驭千帆万舰,为大汉巡视海疆,保得海晏河清,一样是豪情万丈,比之统帅军队驰骋草原,也丝毫不落下风呢!”
秋仪之提起草原,忽然想起自小青梅竹马长大的渤海郡主忆然来——也不知她北上养病,身体痊愈了没有——心头别有一番惆怅。
他忙定了定神,接着话题对李直说道:“老船主别怪在下说句丧气话——像老船主现在这样固然风光,然而终有一天要魂归故里,长久旅居海外,也总不是长远之计吧?”
李直被秋仪之这句话触动心肠,长舒了口气,说道:“其中的道理,老朽也是懂的。可是以老朽现在的身份,想要为儿子讨个正经出身,又谈何容易呢?”
秋仪之沉思了一下,又同林叔寒小声商议了两句,终于说道:“老船主不妨四下打听打听,在下同当今圣上跟前的大皇子殿下颇有几分交情。只要在下向大殿下引荐几句,大殿下定能虑及当今朝廷正在用人之际,不拘一格举拔贤能。以少船主的武艺魄力,且不论排名如何,堂堂正正一个武进士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他见李直满脸喜色,又加了一句:“到时候,老船主家不就光宗耀祖了吗?”
李直读了半辈子书,连个秀才都考不上,离开进士及第还差着整整两级,而这两级之间又都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若真如秋仪之所说的,能让自己的儿子混上一个武进士——虽然成色比文进士颇有不足——那李胜捷便成了实实在在一个人上人,再用李家积累起的财富上下打点,便更加官运亨通了。
李直打内心深处,已被这样美好的场面深深打动了,然而他是个走南闯北数十年的老江湖,当然懂得“没有白来的午餐”这样浅显的道理,试探道:“秋大人的好心,老朽领情了。就怕这件事情办起来,没那么容易吧?”
秋仪之点点头,笑道:“这事成与不成,全看老船主的诚意了。”
李直听秋仪之这话,心中反而笃定,脸上又挂起笑容,说道:“好说,好说。秋大人的意思我懂,要办成这件事情,当中当然需要疏通关节。我们明人不说暗话,大人需要多少银子,只管开个价,老朽不会还半个子儿。当然了,秋大人的舟车劳顿、费尽口舌,老朽自然也不会忘了大人的好处。”
李直所说的这点银子,秋仪之岂会放在心上,哑然失笑道:“老船主误会了,在下说的诚意可不是几千几万两银子的事情……”
“难道是十几万,几十万两?”李直听了一惊,没想到大殿下胃口这样大,却咬咬牙下定决心道,“大殿下毕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价码高一点也是理所应当的。秋大人就请大胆开价吧,既是大殿下的门路,只要银子能递上去,事情一定能够成功。”
秋仪之听李直最后这几句,几乎是在自我安慰,又是觉得好笑,又是为他这份爱子之心打动,微笑着说道:“老船主真是误会了。大殿下乃是皇子,还缺你这几两银子不成?”
他看着李直一脸惊异的神情,接着说道:“大殿下要的是一份投名状!”
“投名状?”李直惊道。
“没错,就是投名状!”秋仪之又重复了一遍。
所谓“投名状”无非就是山贼土匪之类入伙之时,必须杀一个人,或是做一件案子,断了自己退路,以此取得对方信任。
李直是个老江湖,这里头的规矩他当然懂得的,便问道:“是不是大殿下在朝中有了仇家,自己不好出手,想要叫老朽派人去替大殿下办这件事情?”
李直听了,眼前顿时一亮,随即暗淡下来,说道:“大人说话直来直往,不同其他腐儒,嘴上虽然说得好听,却句句离不开一个‘钱’字,再无聊也没有了。”
秋仪之听李直称赞自己,忙摆摆手谦逊道:“惭愧惭愧,在下不通礼数,不过是直抒胸臆罢了,让老船主见怪了。”
李直说道:“我们跑船的,从来就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讲虚礼。秋大人方才问的那殷泰的底细,老朽确实是不甚清楚。”
秋仪之听李直这话说得豪爽,自己又是客人,便也不好追问。
却听李直接着解释道:“也不是老朽有意为难大人,这其中确实是有原因的。只因倭国同中原不同——中原各地司法政务都各有官吏,这些官吏又都听命于上峰,上峰则听命于皇上,事权统一,令行禁止,常言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就是这个道理了吧。”
秋仪之笑道:“老船主能有这样的见地,足够在大汉当个州县父母官了,当个海商还真是委屈你了。”
李直道:“大人过奖了,老朽走南闯北得多了,因此才耳闻目染、鹦鹉学舌这几句话。再说倭国,虽是个弹丸之地的小小岛国,也有天皇号称统率全国,又有将军辅佐,实际却是国主林立,大大小小有上百个之多,实力强的也有十来个。要打听一个人,非得要一个个国主那边问过去,好似大海捞针一般。”
秋仪之打断道:“倭国的消息,大汉向来有些了解,然而却都是如丝如缕,仿佛盲人摸象,从来没有全面掌握。老船主今日能同在下详细介绍倭国情况,待在下上报朝廷,老船主可就别有一项功劳了。”
李直苦笑一声:“什么功劳不功劳的,只求朝廷不要伺机缉拿老朽,老朽就谢天谢地了。”
于是李直便将倭国现今几个主要的国主介绍了一番,又补充道:“这些国主现在正征伐不休,你我各不服气,势力范围也都互不相同。就拿老朽来说,虽然生意遍布倭国上下,却以西南几个国主为主,其余地方虽有接触,却不熟悉。所以也不知这殷泰到底联络了哪家国主。”
李直这几句话说得就合情合理了。
中国上三朝,也曾有过几百年的乱世,当时虽有周天子为名义上的天下共主,然而稍有势力的国君便视天子为无物。秋仪之早年跟着师傅钟离匡饱读诗书,当然知道这段历史,故而对今日李直所说的倭国情况,也并不难以理解。
因此秋仪之叹息道:“那看来这件事情,还须要从容查办。到时还请老船主能够行个方便。”
李直颔首道:“帮大人打听打听事情,自然没什么关系;殷泰在大汉疆土之内,大人要抓他,也是理所当然之事。不过不怕大人嫌老朽说话难听,要是大人想要叫老朽去倭国擒拿殷泰,那就爱莫能助了。”
秋仪之听了,心想:李直这几句话说得虽然直白,倒是十分磊落,也算是有言在先了。
却听一旁的李胜捷说道:“老爸怕那些倭人做什么?不就是问哪家国主要个人罢了,有什么了不起的?李家的船队开到港口前头,倒要看看哪家国主不识时务!”
秋仪之听李胜捷这话说得豪气冲天,正要称赞几句,却听身旁的李直听了,开口骂道:“你个毛头小子,懂得什么?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你知不知道?”
说罢,李直又对秋仪之说道:“我们李家现虽在鼎盛之时,却毕竟要仰人鼻息,有些事情也是不太好做的。我这小儿子口无遮拦,不知天高地厚,还请大人不要当真。”
秋仪之赶紧接过话头,说道:“老船主这是哪里话?我看这位少船主英武非常,做事也有条理,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李直其实非常喜爱自己这个独子,听到秋仪之夸赞他儿子,比直接夸赞他本人更要来的受用,口中却还要客气几句:“再磨砺些时候,能接过我手里的舵,让李家老小还有手下这群水手都能混口饭吃,老朽就算是心满意足了。”
秋仪之笑道:“老船主这话说得就有些偏颇了。依我看少船主现在就堪称人杰,所谓磨砺,不过是将其棱角锐气磨去,那就寻常庸夫无异了,实在是得不偿失。”
李胜捷闻言,脸上霎时掠过一丝得意神情,说道:“老爸听见了吧,就连秋大人也夸我呢!”他又扭头问秋仪之道,“秋大人见多识广,看我武艺,能不能当个驰骋疆场的大将军呢?”
秋仪之颔首笑道:“光凭少船主骑在马上,洞穿那红甲倭将喉咙的一箭,便颇有可观之处。若是领军三千,戍守明州围堰,倭寇哪能这样轻易就侵犯明州呢?”
“领军三千?”李胜捷反问道,“大人可就太看不起我了。我要做就做大将军,以后要手握百万雄狮,北击突厥,驰骋草原,也要青史留名!”
秋仪之听了“哈哈”大笑,说道:“少船主有这份心是好的,不过口气也太大了些。当年皇上戍守北疆时候,每年焚草也不过带兵五六千人罢了。还说统兵百万,我大汉现在各处军队总数才不到三百万,若真是一次出动百万大军,不仅突厥人被吓死了,就连大汉朝廷也恐怕要被拖垮了吧。”
一旁的李直听了,冷笑道:“哼,听见了吧?秋大人才是带过兵的,像你这样说话好像儿戏一样,今天遇到行家,终于贻笑大方了吧?”
李胜捷到底还是个年轻人,听到父亲这样说,已是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
秋仪之见了,便道:“少船主也不必气馁。如少船主能像老船主这样,驾驭千帆万舰,为大汉巡视海疆,保得海晏河清,一样是豪情万丈,比之统帅军队驰骋草原,也丝毫不落下风呢!”
秋仪之提起草原,忽然想起自小青梅竹马长大的渤海郡主忆然来——也不知她北上养病,身体痊愈了没有——心头别有一番惆怅。
他忙定了定神,接着话题对李直说道:“老船主别怪在下说句丧气话——像老船主现在这样固然风光,然而终有一天要魂归故里,长久旅居海外,也总不是长远之计吧?”
李直被秋仪之这句话触动心肠,长舒了口气,说道:“其中的道理,老朽也是懂的。可是以老朽现在的身份,想要为儿子讨个正经出身,又谈何容易呢?”
秋仪之沉思了一下,又同林叔寒小声商议了两句,终于说道:“老船主不妨四下打听打听,在下同当今圣上跟前的大皇子殿下颇有几分交情。只要在下向大殿下引荐几句,大殿下定能虑及当今朝廷正在用人之际,不拘一格举拔贤能。以少船主的武艺魄力,且不论排名如何,堂堂正正一个武进士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他见李直满脸喜色,又加了一句:“到时候,老船主家不就光宗耀祖了吗?”
李直读了半辈子书,连个秀才都考不上,离开进士及第还差着整整两级,而这两级之间又都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若真如秋仪之所说的,能让自己的儿子混上一个武进士——虽然成色比文进士颇有不足——那李胜捷便成了实实在在一个人上人,再用李家积累起的财富上下打点,便更加官运亨通了。
李直打内心深处,已被这样美好的场面深深打动了,然而他是个走南闯北数十年的老江湖,当然懂得“没有白来的午餐”这样浅显的道理,试探道:“秋大人的好心,老朽领情了。就怕这件事情办起来,没那么容易吧?”
秋仪之点点头,笑道:“这事成与不成,全看老船主的诚意了。”
李直听秋仪之这话,心中反而笃定,脸上又挂起笑容,说道:“好说,好说。秋大人的意思我懂,要办成这件事情,当中当然需要疏通关节。我们明人不说暗话,大人需要多少银子,只管开个价,老朽不会还半个子儿。当然了,秋大人的舟车劳顿、费尽口舌,老朽自然也不会忘了大人的好处。”
李直所说的这点银子,秋仪之岂会放在心上,哑然失笑道:“老船主误会了,在下说的诚意可不是几千几万两银子的事情……”
“难道是十几万,几十万两?”李直听了一惊,没想到大殿下胃口这样大,却咬咬牙下定决心道,“大殿下毕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价码高一点也是理所应当的。秋大人就请大胆开价吧,既是大殿下的门路,只要银子能递上去,事情一定能够成功。”
秋仪之听李直最后这几句,几乎是在自我安慰,又是觉得好笑,又是为他这份爱子之心打动,微笑着说道:“老船主真是误会了。大殿下乃是皇子,还缺你这几两银子不成?”
他看着李直一脸惊异的神情,接着说道:“大殿下要的是一份投名状!”
“投名状?”李直惊道。
“没错,就是投名状!”秋仪之又重复了一遍。
所谓“投名状”无非就是山贼土匪之类入伙之时,必须杀一个人,或是做一件案子,断了自己退路,以此取得对方信任。
李直是个老江湖,这里头的规矩他当然懂得的,便问道:“是不是大殿下在朝中有了仇家,自己不好出手,想要叫老朽派人去替大殿下办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