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慕林的“不敢置信”有点假,但太后与永宁长公主的“不敢置信”就十分真实了。
太后气得脸都青了。
由于宁王是先帝最小的儿子之一,所以在皇帝登基之后,他依然还是个小孩子,需要长期住在皇宫里。他的生母位份低、出身平平,性情也比较老实温顺,从来不给太后添堵,所以太后也很喜欢召她到身边来说话,平日里时不时赏赐些东西下去,让她过得好一些,还让皇帝加封她为太嫔。宁王也几乎是她与太嫔一起养大的。又因为太嫔身体不好,少见外人,所以连宁王娶妻之事,也是太后一手包办,娶回来的正妃与侧妃都是贤良女子,从来不会争风吃醋叫人看笑话(至少表面上是这样),对宁王的生母太嫔也是恭顺孝敬,不错礼数。太嫔一直十分感激太后。
而在太后心目中,她也同样很喜欢宁王妃。她自己的两个儿媳妇,一个作风霸道、心怀不轨还手段毒辣,另一个性情教养都好,却生不出儿子,于是既贤良又能生儿子的宁王妃一度成为太后心目中的完美儿媳。燕王妃离得远,进京少,也就罢了,曹皇后从前在宫里作妖时,太后要是气头上来了,也曾拿宁王妃的贤良去敲打过曹皇后。后来太嫔去世,宁王妃便称病,进宫少了,也不知是不是受了曹皇后打压之故。太后对此心里还挺过意不去的。如今宁王妃病重,已近弥留,她心里还很不好受呢。她会与永宁长公主讨论起宁王妃去后,宁王续弦的问题,其实也是在担心宁王妃留下的儿女。
没想到,她这个嫡母都还没跟宁王谈起他丧妻后续娶的事,汾阳王继妃这个远支宗室妇与永齐郡主这个一直受到皇家人庇护的宗室孤女,就连宁王继妃的人选,都替他找好了。她们以为自己是谁?!她们眼里还有她这个太后么?!
太后发了怒:“岂有此理!宁王妃人还在呢,她们就打起了她位置的主意,安的是什么心?!谁给她们的胆子?!”
永宁长公主连忙安抚她,又回头问谢慕林:“这话是真的么?你都听明白了?!”
谢慕林老实道:“其实我也没听清楚什么,只是佳媛郡主的侍女就在跟前,听见永齐郡主是这么说的。先前宗室里就有风声,说汾阳王继妃与永齐郡主在劝说何大夫人接受她们介绍的婚事,让她别在意未来女婿已有元配,还有侧室在,昨天又说她要是错过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只要这门亲事能结成,她就再也不用担心会被人嘲笑。佳媛郡主道,若永齐郡主的话是真的,那宗室里最有可能的人选也只有宁王殿下了。先前永齐郡主与汾阳王继妃神神秘秘不肯让人发现的原因,可能就是宁王妃还未去世的缘故。
再者,宗室中人都不敢与何家结亲,多半是顾虑到二殿下的心情,怕被他记恨。可是宁王殿下是长辈……何大夫人若是真的成了宁王继妃,二殿下难道还能去跟叔叔婶婶计较么?”
永宁长公主若有所思:“如此说来……我昨儿确实也见到永齐与汾阳王继妃拉着何大夫人从树林子里出来,心里还好奇过,她们怎的搅和到一起了呢……”
“看来是真的了。”太后听了永宁长公主的话,越发相信这件事的真实性,不由得冷笑,“看来哀家这个长辈也做得太不称职了,自己的儿媳妇病重,还要隔了不知道几个房头的晚辈来替哀家操心儿子续娶的事!”
永宁长公主低声道:“汾阳王继妃倒罢了,从前她装得贤良,但自打她的儿子与三殿下合谋,算计汾阳王世子与蓝氏的消息传开来,她的真面目也就人尽皆知了,想也知道她心里必定有什么见不得人的想法。可是永齐……真是太令人失望了!母后与儿臣这些年对她的关照,简直就象是好心都喂了狗!她如今不但在母后与儿臣面前没一句实话,还总是在外头做些着三不着两的糊涂事,还在人前放过话,说早晚有一日,要反过来照看我,叫我承她的恩情……简直不知所谓!”
太后冷笑道:“升米恩,斗米仇。我们母女俩从前就是待她太好了,以至于她忘了自己是谁!”说罢顿了一顿,“这两人如今都投了朱玏么?”这正是三皇子的名讳。太后如今连名带姓地称呼亲孙子,显然是在气头上。
永宁长公主露出欲言又止的表情,但还是点头表示了确定。
太后长叹了一声:“这孩子到底是随了谁?皇上从前可没那么多心眼子,也不爱使这种阴私手段,专门从臣下的内眷身上打主意!”
永宁长公主苦笑:“其实……何家的颖君也确实是可惜了些。若不是我没有年纪合适的儿子,真想再给家里娶一个出色的媳妇回来!”
太后的神情缓和了许多:“你也太贪心了点儿,娶了个赵滢就不错了,还想把天底下的好姑娘都娶家来不成?!”说着她又若有所思,“瑛儿虽然已经出继,但因为正在孝期内,所以还未定下婚事。倘若他俩复合,倒也是一段佳话……”
谢慕林可不认为这是什么佳话,关于二皇子的传闻她也听不少了,清楚地知道那可不是什么好性情的真君子。何大小姐的父亲在二皇子与林昭仪处境不佳的时候,不但没有助他们一臂之力,反而落井下石地选择了退婚,二皇子对何大小姐恐怕是有恨无爱,即使真的勉强成了夫妻,最终也会沦为怨偶。
于是谢慕林提起了另一个传闻:“听说何家早前就给何大小姐相看过一门婚事,对方也是宗室子弟,只是不曾正式定下来。后来何提督升了官,全家迁入京中,得到了林昭仪的赏识,为二殿下定下了何大小姐为未婚妻,何家与那家宗室也就不敢再提起此事了。如今那名宗室子弟还未娶妻呢,说是难以忘怀青梅竹马的情谊。”
永宁长公主从来没听说过这件事:“此话当真?”太后叹道:“不过是嫌贫爱富罢了。那名宗室子恐怕也不是什么近支宗室里的出众子弟,自然比不得瑛儿尊贵。”
谢慕林小声道:“听说是东原郡王府三房的儿子,因为何二夫人与东原郡王府走得挺近的,两家人一直有往来,所以小辈们从小就常见面。”
“东原虽然平庸无能,却很有自知之明,乃是宗室中难得的老实明白人。”太后淡淡地道,“我与皇上虽然也盼着宗室里能多出几个人才,好为皇上分忧,但就算宗室中人没多少才干,只要肯安分度日,便都是好的,总比那些爱生事的叛逆强!对于这样的老实人,怎能叫他们一再地受委屈呢?”
太后气得脸都青了。
由于宁王是先帝最小的儿子之一,所以在皇帝登基之后,他依然还是个小孩子,需要长期住在皇宫里。他的生母位份低、出身平平,性情也比较老实温顺,从来不给太后添堵,所以太后也很喜欢召她到身边来说话,平日里时不时赏赐些东西下去,让她过得好一些,还让皇帝加封她为太嫔。宁王也几乎是她与太嫔一起养大的。又因为太嫔身体不好,少见外人,所以连宁王娶妻之事,也是太后一手包办,娶回来的正妃与侧妃都是贤良女子,从来不会争风吃醋叫人看笑话(至少表面上是这样),对宁王的生母太嫔也是恭顺孝敬,不错礼数。太嫔一直十分感激太后。
而在太后心目中,她也同样很喜欢宁王妃。她自己的两个儿媳妇,一个作风霸道、心怀不轨还手段毒辣,另一个性情教养都好,却生不出儿子,于是既贤良又能生儿子的宁王妃一度成为太后心目中的完美儿媳。燕王妃离得远,进京少,也就罢了,曹皇后从前在宫里作妖时,太后要是气头上来了,也曾拿宁王妃的贤良去敲打过曹皇后。后来太嫔去世,宁王妃便称病,进宫少了,也不知是不是受了曹皇后打压之故。太后对此心里还挺过意不去的。如今宁王妃病重,已近弥留,她心里还很不好受呢。她会与永宁长公主讨论起宁王妃去后,宁王续弦的问题,其实也是在担心宁王妃留下的儿女。
没想到,她这个嫡母都还没跟宁王谈起他丧妻后续娶的事,汾阳王继妃这个远支宗室妇与永齐郡主这个一直受到皇家人庇护的宗室孤女,就连宁王继妃的人选,都替他找好了。她们以为自己是谁?!她们眼里还有她这个太后么?!
太后发了怒:“岂有此理!宁王妃人还在呢,她们就打起了她位置的主意,安的是什么心?!谁给她们的胆子?!”
永宁长公主连忙安抚她,又回头问谢慕林:“这话是真的么?你都听明白了?!”
谢慕林老实道:“其实我也没听清楚什么,只是佳媛郡主的侍女就在跟前,听见永齐郡主是这么说的。先前宗室里就有风声,说汾阳王继妃与永齐郡主在劝说何大夫人接受她们介绍的婚事,让她别在意未来女婿已有元配,还有侧室在,昨天又说她要是错过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只要这门亲事能结成,她就再也不用担心会被人嘲笑。佳媛郡主道,若永齐郡主的话是真的,那宗室里最有可能的人选也只有宁王殿下了。先前永齐郡主与汾阳王继妃神神秘秘不肯让人发现的原因,可能就是宁王妃还未去世的缘故。
再者,宗室中人都不敢与何家结亲,多半是顾虑到二殿下的心情,怕被他记恨。可是宁王殿下是长辈……何大夫人若是真的成了宁王继妃,二殿下难道还能去跟叔叔婶婶计较么?”
永宁长公主若有所思:“如此说来……我昨儿确实也见到永齐与汾阳王继妃拉着何大夫人从树林子里出来,心里还好奇过,她们怎的搅和到一起了呢……”
“看来是真的了。”太后听了永宁长公主的话,越发相信这件事的真实性,不由得冷笑,“看来哀家这个长辈也做得太不称职了,自己的儿媳妇病重,还要隔了不知道几个房头的晚辈来替哀家操心儿子续娶的事!”
永宁长公主低声道:“汾阳王继妃倒罢了,从前她装得贤良,但自打她的儿子与三殿下合谋,算计汾阳王世子与蓝氏的消息传开来,她的真面目也就人尽皆知了,想也知道她心里必定有什么见不得人的想法。可是永齐……真是太令人失望了!母后与儿臣这些年对她的关照,简直就象是好心都喂了狗!她如今不但在母后与儿臣面前没一句实话,还总是在外头做些着三不着两的糊涂事,还在人前放过话,说早晚有一日,要反过来照看我,叫我承她的恩情……简直不知所谓!”
太后冷笑道:“升米恩,斗米仇。我们母女俩从前就是待她太好了,以至于她忘了自己是谁!”说罢顿了一顿,“这两人如今都投了朱玏么?”这正是三皇子的名讳。太后如今连名带姓地称呼亲孙子,显然是在气头上。
永宁长公主露出欲言又止的表情,但还是点头表示了确定。
太后长叹了一声:“这孩子到底是随了谁?皇上从前可没那么多心眼子,也不爱使这种阴私手段,专门从臣下的内眷身上打主意!”
永宁长公主苦笑:“其实……何家的颖君也确实是可惜了些。若不是我没有年纪合适的儿子,真想再给家里娶一个出色的媳妇回来!”
太后的神情缓和了许多:“你也太贪心了点儿,娶了个赵滢就不错了,还想把天底下的好姑娘都娶家来不成?!”说着她又若有所思,“瑛儿虽然已经出继,但因为正在孝期内,所以还未定下婚事。倘若他俩复合,倒也是一段佳话……”
谢慕林可不认为这是什么佳话,关于二皇子的传闻她也听不少了,清楚地知道那可不是什么好性情的真君子。何大小姐的父亲在二皇子与林昭仪处境不佳的时候,不但没有助他们一臂之力,反而落井下石地选择了退婚,二皇子对何大小姐恐怕是有恨无爱,即使真的勉强成了夫妻,最终也会沦为怨偶。
于是谢慕林提起了另一个传闻:“听说何家早前就给何大小姐相看过一门婚事,对方也是宗室子弟,只是不曾正式定下来。后来何提督升了官,全家迁入京中,得到了林昭仪的赏识,为二殿下定下了何大小姐为未婚妻,何家与那家宗室也就不敢再提起此事了。如今那名宗室子弟还未娶妻呢,说是难以忘怀青梅竹马的情谊。”
永宁长公主从来没听说过这件事:“此话当真?”太后叹道:“不过是嫌贫爱富罢了。那名宗室子恐怕也不是什么近支宗室里的出众子弟,自然比不得瑛儿尊贵。”
谢慕林小声道:“听说是东原郡王府三房的儿子,因为何二夫人与东原郡王府走得挺近的,两家人一直有往来,所以小辈们从小就常见面。”
“东原虽然平庸无能,却很有自知之明,乃是宗室中难得的老实明白人。”太后淡淡地道,“我与皇上虽然也盼着宗室里能多出几个人才,好为皇上分忧,但就算宗室中人没多少才干,只要肯安分度日,便都是好的,总比那些爱生事的叛逆强!对于这样的老实人,怎能叫他们一再地受委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