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山巅,仙云缭绕。wenxue三年的光阴在这仙境之地宛若云烟般飘散远去。
转眼林心烛已经过了十五岁生日。在摘星阁的这三年过得真可谓是逍遥自在,除了听从空寂的吩咐每日三次的打坐练气仍不可少,其余时候便是游山玩水、品诗论画,总之日子滋润地不能再滋润了。
穆影之信守承诺,为儿子大肆采购四方奇经异书,千金难求的名家字画、散落民间的琴谱棋谱更是不遗余力地搜集。
起初时候林心烛还对那些“神交”已久的民间野经兴趣盎然,一捧起书来便是读得个天昏地暗不思茶饭,结果不出一月就大感失望。看来佛经跟史书还是不可同日而语,这些“野经”不但文字粗糙生涩,连内容也与正宗佛法相去甚远。最让他崩溃的是一本叫做《赵氏金刚经》的,居然是一个姓赵的铁匠写的如何打铁铸兵之作。
对传说中的野经失望之余,林心烛开始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书画古玩的研究上,神隐寺的那点藏货都是赝品不说,数量也是少得可怜,自然与穆影之置办来的书画不是一个档次。林心烛如获至宝,日夜临摹玩味,乐在其中。浸淫日久,自己的书画造诣跟着攀升,先是把自己卧室书房的墙壁挂满了得意之作。随后新作又送给母亲,亲眼看着她挂到墙上才肯离去。接下来又轮到府中门徒下人,人人有份。林心烛每日作画少则三五幅,多则近十幅,若是兴致来了随手题字,更是日作数十幅而不觉疲倦。摘星阁上下修文者甚少,大多品不来林心烛所赠的字画,但乍看之下字整画秀,挂在屋里当个装裱也无伤大雅,再说这是少主所赠,不看僧面看佛面,总之都是欢欢喜喜地接受了。
再后来又迷上了乐理,缠着穆影之给他请了个乐师每日教授各种乐器弹奏之法。那乐师乃是渤海乐界有名的一把好手,颇有几分风骨,起初只当他是大家子弟无所事事,想学些小技装点门面,待教了一月之后竟发现此子天纵其姿,对音律之事天分极高。那乐师竟然主动要求每日多教两个时辰的课程,银子却是再也不肯收取半分,声称能教到这么好的徒弟乃是平生大幸,再收银子就说不过去了。那乐师本想让林心烛青出于蓝,把他培养成一代乐圣,不料这不肖弟子学了半年就把自己给辞了,说什么自己想学的都已经学到,不敢再求贪多,又说了一堆恭维之词才把先生送走。那乐师被莫名其妙地赶下山来,一路气冲冲地回家去了。到了家门口一看,自己家的小屋早已被人扒了,重建起两座大房,门前夫人携两个儿子和一众仆人正在门前笑颜恭迎自己。原来这些都是自己那逆徒干的好事,给自己新盖了房屋又添置家仆,另赠白银千两安顿余生。那乐师不禁自惭,心想徒儿定是看破自己技穷不愿他久留徒增尴尬,这才婉言送自己下山,又背着自己送了师母这许多金银家产。
到了第三年改成扑在各色棋谱里不能自拔,这回也不用找先生了,林心烛自娱自乐,研究了古今各种珍珑棋局,虽不能一一参透其中玄机,但棋力已是不凡,遣人传下话去:摘星阁内凡有能在棋艺上胜过自己者,每局赏银一百,另赠手书字画一幅……摘星阁里虽然略通棋道者不在少数,但精通者甚少,其中翘楚竟乃是那守门的莫回首。莫回首虽早年杀孽多造,本不该擅于棋道,但这数十年来收心改性,竟能脱胎换骨,经常能把林心烛给杀个人仰马翻。林心烛庆幸府中尚有这等好手,不时与之约战。莫回首只在第一局时收了他一百两银子,后来每次对弈均是只收字画不收钱财,一老一少相处日久,竟成棋中知己,结下忘年之交。如此过了数月,林心烛棋力突飞猛进,连莫回首也不是自叹不敌了,于是便把自己关在屋中,神分两边,自攻自守,竟也不觉寂寞。
再看空寂这边,林袖风夫妇有心报他当年之恩,穷尽心力遍请各地名匠,只花了三个月时间便在蓬莱山下建起一座庙宇。仍是叫做神隐寺,却比原先的神隐寺不知大上多少倍,寺内各处格局构造集百家之所长,虽然比之少林寺千年古刹仍是稍有逊色,但在渤海之地已是首屈一指。
这么大一个庙自然不可能再是只容空寂心灯两个和尚了,自寺门大开之日起,登门请求出家之人便一个紧接一个,竟像进京赶考一般。一则这新建的神隐寺实在规模宏大,二则大家都知道这是借了摘星阁的声势,有这等大靠山在侧,只怕当了和尚也得是吃香喝辣。空寂一眼便看出这些上门之人动机不纯,经过严格筛选,现今算上心灯在内只留下了五十六个徒弟。
自此神隐寺日日香火鼎盛,参佛许愿之人络绎不绝。为了突出特色,穆影之专门嘱咐匠师铸一尊卧佛。更把那尊远在千里之外的原版卧佛不惜重金差人运回蓬莱,安置在后堂专供空寂一人“御用”。
摘星阁与新建成的神隐寺相距不远,林心烛常来看望空寂心灯二人,然后还非得逼着满寺的和尚叫自己二师兄……
林心烛所好的书画等杂学均是受了空寂影响,常遇疑问困惑便下山来与空寂探讨,但十有**林心烛所惑之事空寂更是参详不透。
三年来外公穆天语仍是未曾出关一步,林心烛曾提出要去给外公送饭,借机见上一面也好。却被穆影之回绝,原来穆天语闭关之时神游物外,竟可每日只用一餐,多是在午夜时分。闭关前穆天语已指定了每日送餐之人,除他之外旁人不得靠近。其实这指定的送餐之人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过是自小便服侍穆天语的一个老奴,穆天语熟识了他的气息,若是换了旁人来送餐只怕扰了他心志。就连这送餐之人也是见不到穆天语本人的,每日到了固定时分便把饭菜送到门口,收拾了前天的碗筷也就回去了,连句话也说不上。
林心烛心知外公练剑成痴,却也无可奈何。穆天语是他在世上除了爹娘以外最亲之人,外婆在他还没出生时便已去世,林袖风是自小被师父收养的孤儿,但这世上唯一的一个外公近在身边却不得相见。林心烛心里暗暗叹道,剑道虽然精妙,却也不能过分沉迷,否则连亲人儿女都顾不上了。
林心烛这三年来吟诗作画之余游遍渤海山水。同时身列名门,平日里少不了一些耳濡目染,对这片广阔天地也已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以剑为尊的世界。大约是在五十年前,江湖上出了一个剑神,凭着一招太息剑法败尽天下英雄。其实这太息剑法本名叫做“叹息”剑法,最早出自一个败在剑神手下的老剑师之口,只因他自从与剑神一战之后经常苦苦回想对战细节,希望从中找出克敌制胜的法门,最终却只是换来声声叹息而已。一传十,十传百,这“叹息”剑法的名字便算是得到了公认,后来大家又觉得“叹息”剑法听起来不够霸气,于是取其谐音,改叫“太息”剑法。
说来也奇,这太息剑法竟然只有一招,照理说再怎么强的招数,使的次数多了总能让人瞧出破绽,就算不能破解,闪避总该能够做到,但群雄偏偏像中了魔障一般,对战之前明知他的剑会在什么时候从哪个角度以何种力度攻过来,却是无一幸免地一败涂地。
自此剑神声名大噪,成了众生公认的天下第一。然而好景不长,剑神得了这天下第一的名号后没过多久便与世长辞。剑神生前独居于华山之巅的问剑山庄,门前立有玄石双柱,辞世前在左柱柱身以剑刻词道:“剑乃百兵之灵,得执神剑者俯瞰天下!——剑神苏秋白”
后人多传言说他是剑已通天,生无所恋,羽化登仙去了。
剑神虽已辞世,但世人尚剑之风已成。也就在同一年,四海剑盟成立。天下御剑英雄为祭奠剑神英姿,于剑神故居问剑山庄举行试剑大会。群雄齐聚,一则瞻仰剑神故居遗风,二则比武论剑。会后四海剑盟为天下剑豪作了第一张名剑榜,列出本次与会的前十三名好手,赐以名号,彰告天下。名列第一者自然身居盟主之位,得获入住问剑山庄之殊荣。同时包括盟主在内的前五名不论出身,均可得四海剑盟大力资助开帮立派,并称五大剑派,听从盟主驱策。也正是在这届试剑大会中,穆天语一战成名,身列五大剑派之一。
原本这四海剑盟还只是剑界的统领,但这剑神之威对练武之人影响甚大,一时之间剑神二字简直成了无敌的代言,年纪稍小些的孩童还当剑神是脱了肉身,与菩萨佛祖等同的存在。再加上剑神辞世时所留遗训:“剑乃百兵之灵,得执神剑者俯瞰天下!”大家顿觉醍醐灌顶,初习武艺的少年纷纷投身各大剑派,甚至许多已经成名的豪杰也改练剑术。水涨船高,武林迎来了一股练剑狂潮。只十年不到的时间,四海剑盟兵不血刃地取代了少林寺,稳坐正派统领的宝座。这“四海”二字的取意也并非托大,放眼天下,可以说中原宝地已尽归四海剑盟所属。虽然直接拱卫四海剑盟的只有五大剑派,但其他剑派并非不受其统领,而是没那资格!
四海剑盟的首任盟主将卸任之时与天下英雄商定,此后每隔二十年举行一次试剑大会,名剑榜上的主人要常换常新,以激励少年英雄积极进取。如今试剑大会已经举办过三次,摘星阁蝉联居榜不让。其实这也不足为奇,列入五大剑派后实力只会越来越盛,天下英雄慕名而来更是如虎添翼,其他白手起家之人想要把这五大剑派拉下名剑榜却也实属不易。但在第三届试剑大会时还真是上演了奇迹,连续两次位居前五强的“追风剑”家族被人击败,从此追风剑的名字便被从名剑榜上抹去,一代宗师仇啸天饮恨自刎,由其一手创立,傲立江湖四十年的追风剑派也随之瓦解。
时至今日,世人对剑的狂热更是有增无减,老一辈坚持使用自家兵刃的豪杰相继老去,现下成名之人十个里面倒是有九个半是用剑的。再看兵器铺,严格来说这个时代已经没有兵器铺了,只不过几十年的变化,兵器铺现在都已改名做“剑行”,试想来照顾买卖的客人都是买剑的,再铸其他兵器又有何用?于是铸剑工艺也跟着大大提升,不论是材质还是款式,花样百出。世人对剑的疯狂,由此可见一斑。
话说数十年来唯一能与四海剑盟一争高下的便只有魔教,所有武林正道的大敌。魔教几乎是与四海剑盟同时成立,也是受剑神影响颇深,教中不乏使剑好手,但在江湖上的名声却实在不是怎么太好。经过几次大规模的正邪交锋,魔教不是敌手,现已龟缩于西域苦寒之地。
再一股值得一提的势力叫做“无剑门”,门中徒众特立独行,所用兵器千奇百怪却独不使剑。四海剑盟的鼎盛无形中对不使剑之人形成了一种巨大压力,众人觉得在中原实在是再无立足之地,只好齐聚南陲,在那山野阴潮之地成立了这“无剑门”。无剑门虽然看上去与四海剑盟针锋相对,却也不是什么邪门歪道,只能算是一股中间势力。
大幕拉开,**渐近。求推荐,求收藏,小龙感激不尽。
转眼林心烛已经过了十五岁生日。在摘星阁的这三年过得真可谓是逍遥自在,除了听从空寂的吩咐每日三次的打坐练气仍不可少,其余时候便是游山玩水、品诗论画,总之日子滋润地不能再滋润了。
穆影之信守承诺,为儿子大肆采购四方奇经异书,千金难求的名家字画、散落民间的琴谱棋谱更是不遗余力地搜集。
起初时候林心烛还对那些“神交”已久的民间野经兴趣盎然,一捧起书来便是读得个天昏地暗不思茶饭,结果不出一月就大感失望。看来佛经跟史书还是不可同日而语,这些“野经”不但文字粗糙生涩,连内容也与正宗佛法相去甚远。最让他崩溃的是一本叫做《赵氏金刚经》的,居然是一个姓赵的铁匠写的如何打铁铸兵之作。
对传说中的野经失望之余,林心烛开始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书画古玩的研究上,神隐寺的那点藏货都是赝品不说,数量也是少得可怜,自然与穆影之置办来的书画不是一个档次。林心烛如获至宝,日夜临摹玩味,乐在其中。浸淫日久,自己的书画造诣跟着攀升,先是把自己卧室书房的墙壁挂满了得意之作。随后新作又送给母亲,亲眼看着她挂到墙上才肯离去。接下来又轮到府中门徒下人,人人有份。林心烛每日作画少则三五幅,多则近十幅,若是兴致来了随手题字,更是日作数十幅而不觉疲倦。摘星阁上下修文者甚少,大多品不来林心烛所赠的字画,但乍看之下字整画秀,挂在屋里当个装裱也无伤大雅,再说这是少主所赠,不看僧面看佛面,总之都是欢欢喜喜地接受了。
再后来又迷上了乐理,缠着穆影之给他请了个乐师每日教授各种乐器弹奏之法。那乐师乃是渤海乐界有名的一把好手,颇有几分风骨,起初只当他是大家子弟无所事事,想学些小技装点门面,待教了一月之后竟发现此子天纵其姿,对音律之事天分极高。那乐师竟然主动要求每日多教两个时辰的课程,银子却是再也不肯收取半分,声称能教到这么好的徒弟乃是平生大幸,再收银子就说不过去了。那乐师本想让林心烛青出于蓝,把他培养成一代乐圣,不料这不肖弟子学了半年就把自己给辞了,说什么自己想学的都已经学到,不敢再求贪多,又说了一堆恭维之词才把先生送走。那乐师被莫名其妙地赶下山来,一路气冲冲地回家去了。到了家门口一看,自己家的小屋早已被人扒了,重建起两座大房,门前夫人携两个儿子和一众仆人正在门前笑颜恭迎自己。原来这些都是自己那逆徒干的好事,给自己新盖了房屋又添置家仆,另赠白银千两安顿余生。那乐师不禁自惭,心想徒儿定是看破自己技穷不愿他久留徒增尴尬,这才婉言送自己下山,又背着自己送了师母这许多金银家产。
到了第三年改成扑在各色棋谱里不能自拔,这回也不用找先生了,林心烛自娱自乐,研究了古今各种珍珑棋局,虽不能一一参透其中玄机,但棋力已是不凡,遣人传下话去:摘星阁内凡有能在棋艺上胜过自己者,每局赏银一百,另赠手书字画一幅……摘星阁里虽然略通棋道者不在少数,但精通者甚少,其中翘楚竟乃是那守门的莫回首。莫回首虽早年杀孽多造,本不该擅于棋道,但这数十年来收心改性,竟能脱胎换骨,经常能把林心烛给杀个人仰马翻。林心烛庆幸府中尚有这等好手,不时与之约战。莫回首只在第一局时收了他一百两银子,后来每次对弈均是只收字画不收钱财,一老一少相处日久,竟成棋中知己,结下忘年之交。如此过了数月,林心烛棋力突飞猛进,连莫回首也不是自叹不敌了,于是便把自己关在屋中,神分两边,自攻自守,竟也不觉寂寞。
再看空寂这边,林袖风夫妇有心报他当年之恩,穷尽心力遍请各地名匠,只花了三个月时间便在蓬莱山下建起一座庙宇。仍是叫做神隐寺,却比原先的神隐寺不知大上多少倍,寺内各处格局构造集百家之所长,虽然比之少林寺千年古刹仍是稍有逊色,但在渤海之地已是首屈一指。
这么大一个庙自然不可能再是只容空寂心灯两个和尚了,自寺门大开之日起,登门请求出家之人便一个紧接一个,竟像进京赶考一般。一则这新建的神隐寺实在规模宏大,二则大家都知道这是借了摘星阁的声势,有这等大靠山在侧,只怕当了和尚也得是吃香喝辣。空寂一眼便看出这些上门之人动机不纯,经过严格筛选,现今算上心灯在内只留下了五十六个徒弟。
自此神隐寺日日香火鼎盛,参佛许愿之人络绎不绝。为了突出特色,穆影之专门嘱咐匠师铸一尊卧佛。更把那尊远在千里之外的原版卧佛不惜重金差人运回蓬莱,安置在后堂专供空寂一人“御用”。
摘星阁与新建成的神隐寺相距不远,林心烛常来看望空寂心灯二人,然后还非得逼着满寺的和尚叫自己二师兄……
林心烛所好的书画等杂学均是受了空寂影响,常遇疑问困惑便下山来与空寂探讨,但十有**林心烛所惑之事空寂更是参详不透。
三年来外公穆天语仍是未曾出关一步,林心烛曾提出要去给外公送饭,借机见上一面也好。却被穆影之回绝,原来穆天语闭关之时神游物外,竟可每日只用一餐,多是在午夜时分。闭关前穆天语已指定了每日送餐之人,除他之外旁人不得靠近。其实这指定的送餐之人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过是自小便服侍穆天语的一个老奴,穆天语熟识了他的气息,若是换了旁人来送餐只怕扰了他心志。就连这送餐之人也是见不到穆天语本人的,每日到了固定时分便把饭菜送到门口,收拾了前天的碗筷也就回去了,连句话也说不上。
林心烛心知外公练剑成痴,却也无可奈何。穆天语是他在世上除了爹娘以外最亲之人,外婆在他还没出生时便已去世,林袖风是自小被师父收养的孤儿,但这世上唯一的一个外公近在身边却不得相见。林心烛心里暗暗叹道,剑道虽然精妙,却也不能过分沉迷,否则连亲人儿女都顾不上了。
林心烛这三年来吟诗作画之余游遍渤海山水。同时身列名门,平日里少不了一些耳濡目染,对这片广阔天地也已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以剑为尊的世界。大约是在五十年前,江湖上出了一个剑神,凭着一招太息剑法败尽天下英雄。其实这太息剑法本名叫做“叹息”剑法,最早出自一个败在剑神手下的老剑师之口,只因他自从与剑神一战之后经常苦苦回想对战细节,希望从中找出克敌制胜的法门,最终却只是换来声声叹息而已。一传十,十传百,这“叹息”剑法的名字便算是得到了公认,后来大家又觉得“叹息”剑法听起来不够霸气,于是取其谐音,改叫“太息”剑法。
说来也奇,这太息剑法竟然只有一招,照理说再怎么强的招数,使的次数多了总能让人瞧出破绽,就算不能破解,闪避总该能够做到,但群雄偏偏像中了魔障一般,对战之前明知他的剑会在什么时候从哪个角度以何种力度攻过来,却是无一幸免地一败涂地。
自此剑神声名大噪,成了众生公认的天下第一。然而好景不长,剑神得了这天下第一的名号后没过多久便与世长辞。剑神生前独居于华山之巅的问剑山庄,门前立有玄石双柱,辞世前在左柱柱身以剑刻词道:“剑乃百兵之灵,得执神剑者俯瞰天下!——剑神苏秋白”
后人多传言说他是剑已通天,生无所恋,羽化登仙去了。
剑神虽已辞世,但世人尚剑之风已成。也就在同一年,四海剑盟成立。天下御剑英雄为祭奠剑神英姿,于剑神故居问剑山庄举行试剑大会。群雄齐聚,一则瞻仰剑神故居遗风,二则比武论剑。会后四海剑盟为天下剑豪作了第一张名剑榜,列出本次与会的前十三名好手,赐以名号,彰告天下。名列第一者自然身居盟主之位,得获入住问剑山庄之殊荣。同时包括盟主在内的前五名不论出身,均可得四海剑盟大力资助开帮立派,并称五大剑派,听从盟主驱策。也正是在这届试剑大会中,穆天语一战成名,身列五大剑派之一。
原本这四海剑盟还只是剑界的统领,但这剑神之威对练武之人影响甚大,一时之间剑神二字简直成了无敌的代言,年纪稍小些的孩童还当剑神是脱了肉身,与菩萨佛祖等同的存在。再加上剑神辞世时所留遗训:“剑乃百兵之灵,得执神剑者俯瞰天下!”大家顿觉醍醐灌顶,初习武艺的少年纷纷投身各大剑派,甚至许多已经成名的豪杰也改练剑术。水涨船高,武林迎来了一股练剑狂潮。只十年不到的时间,四海剑盟兵不血刃地取代了少林寺,稳坐正派统领的宝座。这“四海”二字的取意也并非托大,放眼天下,可以说中原宝地已尽归四海剑盟所属。虽然直接拱卫四海剑盟的只有五大剑派,但其他剑派并非不受其统领,而是没那资格!
四海剑盟的首任盟主将卸任之时与天下英雄商定,此后每隔二十年举行一次试剑大会,名剑榜上的主人要常换常新,以激励少年英雄积极进取。如今试剑大会已经举办过三次,摘星阁蝉联居榜不让。其实这也不足为奇,列入五大剑派后实力只会越来越盛,天下英雄慕名而来更是如虎添翼,其他白手起家之人想要把这五大剑派拉下名剑榜却也实属不易。但在第三届试剑大会时还真是上演了奇迹,连续两次位居前五强的“追风剑”家族被人击败,从此追风剑的名字便被从名剑榜上抹去,一代宗师仇啸天饮恨自刎,由其一手创立,傲立江湖四十年的追风剑派也随之瓦解。
时至今日,世人对剑的狂热更是有增无减,老一辈坚持使用自家兵刃的豪杰相继老去,现下成名之人十个里面倒是有九个半是用剑的。再看兵器铺,严格来说这个时代已经没有兵器铺了,只不过几十年的变化,兵器铺现在都已改名做“剑行”,试想来照顾买卖的客人都是买剑的,再铸其他兵器又有何用?于是铸剑工艺也跟着大大提升,不论是材质还是款式,花样百出。世人对剑的疯狂,由此可见一斑。
话说数十年来唯一能与四海剑盟一争高下的便只有魔教,所有武林正道的大敌。魔教几乎是与四海剑盟同时成立,也是受剑神影响颇深,教中不乏使剑好手,但在江湖上的名声却实在不是怎么太好。经过几次大规模的正邪交锋,魔教不是敌手,现已龟缩于西域苦寒之地。
再一股值得一提的势力叫做“无剑门”,门中徒众特立独行,所用兵器千奇百怪却独不使剑。四海剑盟的鼎盛无形中对不使剑之人形成了一种巨大压力,众人觉得在中原实在是再无立足之地,只好齐聚南陲,在那山野阴潮之地成立了这“无剑门”。无剑门虽然看上去与四海剑盟针锋相对,却也不是什么邪门歪道,只能算是一股中间势力。
大幕拉开,**渐近。求推荐,求收藏,小龙感激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