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和吕后之间,到底有没有什么关系呢,刘争也不太想要去知道,总之,吕布对于上将军的这个职位,倒是还算满意。
毕竟,历史上的吕布,帮助王允灭了董卓之后,也只是被册封了一个奋武将军的杂牌将军的名号。
官职册封,只是代表着他们的职权,并不说明他们在刘争军中的地位。
能够说明地位的,还是要看爵位。
爵位才是显赫的代表。
刘争斟酌了一下,最后从自己的军队之中,挑选出了五个人。
分别是吕布,黄忠,徐晃,孙坚,甘宁五人称之为五虎少将。
赐予他们少将爵位。
其余营长一级武将,全部封赏上校爵位。
副营长则是少校爵位。
曲长一级的武将,册封为上尉。
副曲长则是少尉。
屯长一级的则是上士。
队长级别的人,开始拥有爵位,从下士开始晋升。
而士兵被分成三等,拥有一二三等的功勋,就可以晋升爵位。
刘争综合了一下自己麾下的这些武将,这些年来的功劳,论功行赏。
并且将晋升的方式,也明确的写了出来,并且告知他们,那些武将和士卒,都很满意。
武将们满意的是能够通过爵位表明地位。
而士卒们满意的则是,他们可以明确的看到晋升的希望,只要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他们也有一天,能够晋升成为上校,少将。
而刘争之所以最高的五位将军,也不过是册封了少将的爵位,那是因为现在天下还未太平,如果现在就直接封赏到了上将,日后再立功劳,可没别的封赏了。
所以还是要先预留一下日后的册封爵位。
虽然很多人,因为要镇守各大州郡的原因,并没有能够来参加这一次的登基大典。
但是这并不妨碍,刘争将他们册封的消息,传播到各个角落。
刘争手下的锦衣卫,如今拥有了很多的人员,情报和通讯都已经很强了,特别是在刘争自己掌控的这些地方。
刘争直接派人将消息传播到了各处,顿时,刘争麾下,士气高涨,空前热烈。
当然,有人高兴,自然有人不高兴了。
刘争这边,人人兴奋,都兴高采烈,而同一时间的洛阳,却是震怒了。
刘争称帝的消息,经过了几天时间,终于传播到了洛阳这里。
其实,早几天,洛阳这里的人,就已经知道了。
因为在刘争称帝之前,刘争即将称帝的消息,就已经在吴郡附近传播开来,那些藏匿在吴郡的细作,将这个消息传递回洛阳的时候,差不多刚好就是刘争称帝的这几天。
何苗拿着手下细作传过来的消息,在洛阳的皇宫大殿上,气的发抖。
他一甩手,将手中的竹简丢了出去,竹简丢在地上碎了一地。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这些反贼,还当真敢称帝!”
何苗最害怕的就是刘争称帝,因为出现了一个袁绍,已经有损了他们皇室的威严,汉朝国运不稳,很多人私下已经开始议论纷纷,说刘辩的皇位的正统不正统了。
按理说,刘辩的皇位,其实是很正统的。
毕竟刘辩是汉灵帝的长子,由他继承皇位,无可厚非。
可偏偏,刘辩小的时候,被刘争劫走了,还被许攸他们押着去了冀州当了一回傀儡皇帝。
这样一来,汉灵帝死的时候,刘辩没能够直接继承汉灵帝的皇位。
反而是小孩子刘协在大臣的怂恿下,继承了帝位。
可是后来刘辩又回来了,何进这个大舅,在文武百官全力反对的情况下,毅然决然的效仿当年的大将军霍光,废了刘协的皇位,改立刘辩为帝。
本来,这个事情,就是不合礼法和宗制的。
就算刘协的皇位不当了,刘协怎么样也算是当了一阵子的皇帝,下一个继承皇位的,轮不到刘辩,而是刘协的下一代。
可惜,刘协没有下一代,这样一来,只能找最亲近的人,那自然就是刘辩了。
虽说这样,也无可厚非,但是总归还是会被人嚼舌根子。
十五岁的刘辩,已经懂一些事情了。
他坐在龙椅上,神色有一些慌张,虽然刘辩只有十五岁,可是他这十几年的经历,却是不平凡。
10岁之前的刘辩一直都待在皇宫之中,没有经历过太多的挫折。
可是10岁之后,刘争的神兵天将突然杀入皇宫,不但害死了汉灵帝,同时还将年幼的刘辩劫出了皇宫,让小小年纪的刘辩在外奔波流离,也是那一年十岁的刘辩成为了皇帝,虽然只是傀儡皇帝,但是也让他明白了世事艰险。
后来虽然被放了回来,重新回到了洛阳,又进而成为了皇帝,可是这些年以来,他一直都是别人手中的傀儡。
一开始是王芬的傀儡,后来变成了何进的傀儡,再到现在他依然不过是何苗手中的傀儡皇帝而已。
虽然刘辩已经有十五岁了,到了可以自己理政的年纪,但是把持朝政的何苗根本就没有想过将权利交还给他。
甚至何苗还将自己的侄女许配给了刘辩,让刘辩纳为妃子,只等刘辩生一个儿子出来。
如果刘辩有了儿子,那刘辩甚至会死的更快,随便找个方法杀了刘辩,又可以另立新帝,何苗还能掌控朝廷几十年。
所以刘辩根本不敢反抗何苗,在何苗的面前只是一个唯唯诺诺的皇帝,他不敢发表自己的任何看法。
就连此时的大将军何苗问他话,他也只是遮遮掩掩,不敢直言。
“陛下,那些反贼居然公然违抗朝廷,宣布称帝,简直岂有此理,臣认为,应调拨军队彻底消灭刘争这些反贼,陛下意下如何?”
何苗的话让坐在龙椅上的刘辩立刻就有一些不知所措。
平时不看奏章的何苗,当然不知道此时大汉的国力困难到什么程度。
连年的征战导致国力空虚,再加上最近这两年收成不好,又有瘟疫横行,瘟疫的出现,带来的就是第二年的洪水和旱涝。
收成自然就不会好,各地饥荒连连,百姓怨声载道。
毕竟,历史上的吕布,帮助王允灭了董卓之后,也只是被册封了一个奋武将军的杂牌将军的名号。
官职册封,只是代表着他们的职权,并不说明他们在刘争军中的地位。
能够说明地位的,还是要看爵位。
爵位才是显赫的代表。
刘争斟酌了一下,最后从自己的军队之中,挑选出了五个人。
分别是吕布,黄忠,徐晃,孙坚,甘宁五人称之为五虎少将。
赐予他们少将爵位。
其余营长一级武将,全部封赏上校爵位。
副营长则是少校爵位。
曲长一级的武将,册封为上尉。
副曲长则是少尉。
屯长一级的则是上士。
队长级别的人,开始拥有爵位,从下士开始晋升。
而士兵被分成三等,拥有一二三等的功勋,就可以晋升爵位。
刘争综合了一下自己麾下的这些武将,这些年来的功劳,论功行赏。
并且将晋升的方式,也明确的写了出来,并且告知他们,那些武将和士卒,都很满意。
武将们满意的是能够通过爵位表明地位。
而士卒们满意的则是,他们可以明确的看到晋升的希望,只要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他们也有一天,能够晋升成为上校,少将。
而刘争之所以最高的五位将军,也不过是册封了少将的爵位,那是因为现在天下还未太平,如果现在就直接封赏到了上将,日后再立功劳,可没别的封赏了。
所以还是要先预留一下日后的册封爵位。
虽然很多人,因为要镇守各大州郡的原因,并没有能够来参加这一次的登基大典。
但是这并不妨碍,刘争将他们册封的消息,传播到各个角落。
刘争手下的锦衣卫,如今拥有了很多的人员,情报和通讯都已经很强了,特别是在刘争自己掌控的这些地方。
刘争直接派人将消息传播到了各处,顿时,刘争麾下,士气高涨,空前热烈。
当然,有人高兴,自然有人不高兴了。
刘争这边,人人兴奋,都兴高采烈,而同一时间的洛阳,却是震怒了。
刘争称帝的消息,经过了几天时间,终于传播到了洛阳这里。
其实,早几天,洛阳这里的人,就已经知道了。
因为在刘争称帝之前,刘争即将称帝的消息,就已经在吴郡附近传播开来,那些藏匿在吴郡的细作,将这个消息传递回洛阳的时候,差不多刚好就是刘争称帝的这几天。
何苗拿着手下细作传过来的消息,在洛阳的皇宫大殿上,气的发抖。
他一甩手,将手中的竹简丢了出去,竹简丢在地上碎了一地。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这些反贼,还当真敢称帝!”
何苗最害怕的就是刘争称帝,因为出现了一个袁绍,已经有损了他们皇室的威严,汉朝国运不稳,很多人私下已经开始议论纷纷,说刘辩的皇位的正统不正统了。
按理说,刘辩的皇位,其实是很正统的。
毕竟刘辩是汉灵帝的长子,由他继承皇位,无可厚非。
可偏偏,刘辩小的时候,被刘争劫走了,还被许攸他们押着去了冀州当了一回傀儡皇帝。
这样一来,汉灵帝死的时候,刘辩没能够直接继承汉灵帝的皇位。
反而是小孩子刘协在大臣的怂恿下,继承了帝位。
可是后来刘辩又回来了,何进这个大舅,在文武百官全力反对的情况下,毅然决然的效仿当年的大将军霍光,废了刘协的皇位,改立刘辩为帝。
本来,这个事情,就是不合礼法和宗制的。
就算刘协的皇位不当了,刘协怎么样也算是当了一阵子的皇帝,下一个继承皇位的,轮不到刘辩,而是刘协的下一代。
可惜,刘协没有下一代,这样一来,只能找最亲近的人,那自然就是刘辩了。
虽说这样,也无可厚非,但是总归还是会被人嚼舌根子。
十五岁的刘辩,已经懂一些事情了。
他坐在龙椅上,神色有一些慌张,虽然刘辩只有十五岁,可是他这十几年的经历,却是不平凡。
10岁之前的刘辩一直都待在皇宫之中,没有经历过太多的挫折。
可是10岁之后,刘争的神兵天将突然杀入皇宫,不但害死了汉灵帝,同时还将年幼的刘辩劫出了皇宫,让小小年纪的刘辩在外奔波流离,也是那一年十岁的刘辩成为了皇帝,虽然只是傀儡皇帝,但是也让他明白了世事艰险。
后来虽然被放了回来,重新回到了洛阳,又进而成为了皇帝,可是这些年以来,他一直都是别人手中的傀儡。
一开始是王芬的傀儡,后来变成了何进的傀儡,再到现在他依然不过是何苗手中的傀儡皇帝而已。
虽然刘辩已经有十五岁了,到了可以自己理政的年纪,但是把持朝政的何苗根本就没有想过将权利交还给他。
甚至何苗还将自己的侄女许配给了刘辩,让刘辩纳为妃子,只等刘辩生一个儿子出来。
如果刘辩有了儿子,那刘辩甚至会死的更快,随便找个方法杀了刘辩,又可以另立新帝,何苗还能掌控朝廷几十年。
所以刘辩根本不敢反抗何苗,在何苗的面前只是一个唯唯诺诺的皇帝,他不敢发表自己的任何看法。
就连此时的大将军何苗问他话,他也只是遮遮掩掩,不敢直言。
“陛下,那些反贼居然公然违抗朝廷,宣布称帝,简直岂有此理,臣认为,应调拨军队彻底消灭刘争这些反贼,陛下意下如何?”
何苗的话让坐在龙椅上的刘辩立刻就有一些不知所措。
平时不看奏章的何苗,当然不知道此时大汉的国力困难到什么程度。
连年的征战导致国力空虚,再加上最近这两年收成不好,又有瘟疫横行,瘟疫的出现,带来的就是第二年的洪水和旱涝。
收成自然就不会好,各地饥荒连连,百姓怨声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