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是存钱取钱这个功能。
还有就是能够尝试发出纸质货币。
类似于银票这种东西。
用一张纸代替市面上的金属货币去流通。
只要银行出现,那势必就会出现古代银票这种东西,他或许不一定叫银票,但他拥有了纸质货币的功能。
比如有人在刘争的钱庄里存了一万五铢钱,那么刘争就会给他开出一张存储一万五铢钱的银票。
他只需要拿着这张银票,就等于能够拥有一万五铢钱,从而去进行交易,任何一个人只需要拿着这张银票来钱庄里,就能够兑换出一万枚五铢钱。
如此一来,这东西,这张票据就相当于是纸质货币在市面上流通。
当然银行对于刘争来说还有更加重要的一个作用。
那就是吸纳在民间的财富。
能够让他短时间里拥有大量的钱财。
比如利用少量的利息,在钱庄里,存储一万五铢钱,一年时间后将会得到一万零五百的五铢钱,这其中的五百,就是这一万五铢钱的利息。
有些人的钱放在自己的手中也是放,放在钱庄里也是放,还有利息,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只要刘争所建立的这个钱庄的信誉足够好,并且是以国家为名义去发布这些通告,总会吸引很多的人来钱庄里存钱的。
以前的刘争或许并不能够起到如此强大的信用能力,但称帝之后以国家的名义去做这件事情就比较方便了。
刘争将自己对后世银行的一些功能,简单的和糜芳描述了一下。
糜芳是一个常年和钱打交道的,他轻而易举就能够听得出刘争描述的这个钱庄的作用和能力。
顿时脸色大惊,明白了其中对刘争能够带来的那些好处后,糜芳甚至连反对的疑问都没有说出来就直接答应了刘争。
“陛下,你说的这个钱庄真的是一个奇思妙想,能够短时间里缓解我们的财政空虚!”
“特别是陛下所说的这个纸质货币的概念,真是让我惊为天人!”
别说是糜芳会惊为天人,真正的纸质货币可是一直要等千年后的宋朝才能够出现。
而且真正能够被大家接受的纸质货币,那可是要等到一千多年之后。
而刘争现在就提出了这种概念,自然会让这些古人惊讶的无比崇拜。
“陛下,虽然你这个理念很好,可是万一有人在我们的纸质货币上作假,不断的从我们的钱庄里取钱,那我们岂不是亏大了?”
糜芳很快就发出了自己的疑惑,考虑到了这件事情能够成功,但同时还有很多不稳定的因素,他将这些因素冲着刘争,询问了起来。
“其实这个也很简单,我们将纸质货币分为两种。”
“一种是作为市面上流通的货币存在,假设我们设定他为金票。金票可以是固定的数额,比如五千五铢钱、一万五铢钱,五万五铢钱,十万五铢钱甚至100万。”
“这些金票是可以在市面上流通的,任何人拿到钱庄里去换,都可以给他兑换的,但同时为了防止作假这些金票必须是按照特定的编码,甚至做出各种防伪手段,总能够起到一些防止造假可能。”
“防伪的手段有很多种,比如金票上做出复杂的图案,让人很难模仿,而且制作金票的纸张我们必须用特定的纸张,之前在军事学堂里研究造纸的时候我们曾改良过很多纸张的品种,精挑细选出一种最难制作工序最复杂的纸张,开始制作金票,能让人造假没那么容易。”
“而且我们再制定一条规则,凡是抓到造假者诛九族,写入律法之中,多少能够遏制一些这样的情况发生。”
相对于害怕别人造假,引发的一些危害,实则钱庄的出现,真能够带来更多的好处。
相比之下,这些小小的弊端,刘争都能够忍受。
不过这件事情毕竟事关重大,刘争在和糜芳讨论了一番之后,并没有直接开始让糜芳去实施,而是邀请了自己的内阁四位辅政大臣前来探讨。
想要讨论清楚,这钱庄的可行性,以及具体的操作方法。
许攸、士燮、顾雍、张昭被刘争召集了过来,马上就开始给刘争商讨起了这钱庄的可行性。
他们这四个人之中,许攸对钱庄的话语权并不高,因为不了解这东西的存在,而士燮,顾雍二人相对来说是比较了解的。
因为他们两个都是大家族出身,而且都是家族之中,有一些经商贸易的路子,他们能够明白刘争这个钱庄所带来的便利。
不谈所谓的银票制度,光是钱庄提供钱币的存储,就可以给这个世界带来一场颠覆。
这个世界,不缺有钱人,但是有钱人的钱,都不能够提供一个很好的保障,强盗山贼太多,经常进屋洗劫,而如果能够把钱存进钱庄,只有本人能够去取钱。
那很多人,都会出于安全考虑,把钱放在钱庄了,更何况,这钱庄里,还能够给他们提供一部分利息,这就让他们更加愿意将钱放进钱庄里了。
再有金票这个存在,那简直就是一种引爆性质的存在。
要知道,汉代的五铢钱,就是一个小小的铜板,单独一个,看起来并不大,很方便。
可是这个时代的东西,可是一点都不便宜,很多时候,在酒楼里吃一顿饭,就需要两百个五铢钱,买上一壶酒,就要几十个五铢钱。
而如果是钩织房屋,马匹等东西,那一次性可就是要拿出好几万的五铢钱。
一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几百个都不算多。
可是上万个之后,可就不是手能够轻易拿的动的了,而是需要箱子装了。
特别是像刘争之前和糜家经商的时候,赚取的钱,动不动就是数百万,甚至上千万。
那可就是得用马车来运了。
而如果能够有金票,几张纸,就能够代表着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五铢钱,那岂不是一件美事?
所以几个内阁大臣一番商讨之后,还是决定这件事情必须做,而且是越快越好。
还有就是能够尝试发出纸质货币。
类似于银票这种东西。
用一张纸代替市面上的金属货币去流通。
只要银行出现,那势必就会出现古代银票这种东西,他或许不一定叫银票,但他拥有了纸质货币的功能。
比如有人在刘争的钱庄里存了一万五铢钱,那么刘争就会给他开出一张存储一万五铢钱的银票。
他只需要拿着这张银票,就等于能够拥有一万五铢钱,从而去进行交易,任何一个人只需要拿着这张银票来钱庄里,就能够兑换出一万枚五铢钱。
如此一来,这东西,这张票据就相当于是纸质货币在市面上流通。
当然银行对于刘争来说还有更加重要的一个作用。
那就是吸纳在民间的财富。
能够让他短时间里拥有大量的钱财。
比如利用少量的利息,在钱庄里,存储一万五铢钱,一年时间后将会得到一万零五百的五铢钱,这其中的五百,就是这一万五铢钱的利息。
有些人的钱放在自己的手中也是放,放在钱庄里也是放,还有利息,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只要刘争所建立的这个钱庄的信誉足够好,并且是以国家为名义去发布这些通告,总会吸引很多的人来钱庄里存钱的。
以前的刘争或许并不能够起到如此强大的信用能力,但称帝之后以国家的名义去做这件事情就比较方便了。
刘争将自己对后世银行的一些功能,简单的和糜芳描述了一下。
糜芳是一个常年和钱打交道的,他轻而易举就能够听得出刘争描述的这个钱庄的作用和能力。
顿时脸色大惊,明白了其中对刘争能够带来的那些好处后,糜芳甚至连反对的疑问都没有说出来就直接答应了刘争。
“陛下,你说的这个钱庄真的是一个奇思妙想,能够短时间里缓解我们的财政空虚!”
“特别是陛下所说的这个纸质货币的概念,真是让我惊为天人!”
别说是糜芳会惊为天人,真正的纸质货币可是一直要等千年后的宋朝才能够出现。
而且真正能够被大家接受的纸质货币,那可是要等到一千多年之后。
而刘争现在就提出了这种概念,自然会让这些古人惊讶的无比崇拜。
“陛下,虽然你这个理念很好,可是万一有人在我们的纸质货币上作假,不断的从我们的钱庄里取钱,那我们岂不是亏大了?”
糜芳很快就发出了自己的疑惑,考虑到了这件事情能够成功,但同时还有很多不稳定的因素,他将这些因素冲着刘争,询问了起来。
“其实这个也很简单,我们将纸质货币分为两种。”
“一种是作为市面上流通的货币存在,假设我们设定他为金票。金票可以是固定的数额,比如五千五铢钱、一万五铢钱,五万五铢钱,十万五铢钱甚至100万。”
“这些金票是可以在市面上流通的,任何人拿到钱庄里去换,都可以给他兑换的,但同时为了防止作假这些金票必须是按照特定的编码,甚至做出各种防伪手段,总能够起到一些防止造假可能。”
“防伪的手段有很多种,比如金票上做出复杂的图案,让人很难模仿,而且制作金票的纸张我们必须用特定的纸张,之前在军事学堂里研究造纸的时候我们曾改良过很多纸张的品种,精挑细选出一种最难制作工序最复杂的纸张,开始制作金票,能让人造假没那么容易。”
“而且我们再制定一条规则,凡是抓到造假者诛九族,写入律法之中,多少能够遏制一些这样的情况发生。”
相对于害怕别人造假,引发的一些危害,实则钱庄的出现,真能够带来更多的好处。
相比之下,这些小小的弊端,刘争都能够忍受。
不过这件事情毕竟事关重大,刘争在和糜芳讨论了一番之后,并没有直接开始让糜芳去实施,而是邀请了自己的内阁四位辅政大臣前来探讨。
想要讨论清楚,这钱庄的可行性,以及具体的操作方法。
许攸、士燮、顾雍、张昭被刘争召集了过来,马上就开始给刘争商讨起了这钱庄的可行性。
他们这四个人之中,许攸对钱庄的话语权并不高,因为不了解这东西的存在,而士燮,顾雍二人相对来说是比较了解的。
因为他们两个都是大家族出身,而且都是家族之中,有一些经商贸易的路子,他们能够明白刘争这个钱庄所带来的便利。
不谈所谓的银票制度,光是钱庄提供钱币的存储,就可以给这个世界带来一场颠覆。
这个世界,不缺有钱人,但是有钱人的钱,都不能够提供一个很好的保障,强盗山贼太多,经常进屋洗劫,而如果能够把钱存进钱庄,只有本人能够去取钱。
那很多人,都会出于安全考虑,把钱放在钱庄了,更何况,这钱庄里,还能够给他们提供一部分利息,这就让他们更加愿意将钱放进钱庄里了。
再有金票这个存在,那简直就是一种引爆性质的存在。
要知道,汉代的五铢钱,就是一个小小的铜板,单独一个,看起来并不大,很方便。
可是这个时代的东西,可是一点都不便宜,很多时候,在酒楼里吃一顿饭,就需要两百个五铢钱,买上一壶酒,就要几十个五铢钱。
而如果是钩织房屋,马匹等东西,那一次性可就是要拿出好几万的五铢钱。
一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几百个都不算多。
可是上万个之后,可就不是手能够轻易拿的动的了,而是需要箱子装了。
特别是像刘争之前和糜家经商的时候,赚取的钱,动不动就是数百万,甚至上千万。
那可就是得用马车来运了。
而如果能够有金票,几张纸,就能够代表着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五铢钱,那岂不是一件美事?
所以几个内阁大臣一番商讨之后,还是决定这件事情必须做,而且是越快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