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鲁等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最为依仗的第一谋士阎圃。
阎圃是张鲁最为依仗的人,因为阎圃跟着张鲁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阎圃就是巴西郡本地人,对于汉中附近,十分了解。
曾经,在这汉中大地上,有一个农民从地里得到一个玉印,张鲁的手下就想让张鲁当汉宁王。
因为这个时候,刘焉自己关起门来玩,华夏大地上有三个皇帝,张鲁称王不称王,都无所谓。
阎圃就劝谏他:“汉川地区的人民,超过十万户,财产富足,土地肥沃,四面崇山峻岭,十分险固;上可辅助天子,就是齐桓公,晋文公,其次仿效窦融,也能保得大富大贵。承制任命官属,已经足够了,没必要称王。希望您暂且不要称王。先不要招惹祸患。”
张鲁听取建议,就没有称王。
毕竟,一旦张鲁称王,他本来默默无闻的身份,很快就会落入刘争和刘备的眼中。
到时候,别说是朝廷,就是刘争都不会放过他。
就连在张鲁旁边的刘焉,只怕都会对张鲁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发起攻伐。
此时的张鲁,看见了阎圃从外面进来,身边还跟着一个年轻人的时候,张鲁脸上的表情也就好看了起来。
马上冲着阎圃追问了一句。
“阎先生,你终于回来了,情况怎么样?”
“这位是?”
张鲁此番让阎圃离开,其实是去成都,向刘焉求援,去年刘备和刘争陈兵在这汉中附近,已经引起了张鲁的警戒,汉中区区一个郡的话,张鲁根本不可能挡住刘备和刘争。
别说是两个人了,就是一个人,张鲁都未必挡得住。
所以,张鲁只能向自己名义上的老大刘焉去求援了。
没错,张鲁虽然是汉中太守,但是他名义上,是属于刘焉的手下。
这一点,要说起来,还得从刘焉入蜀的时候开始说了。
刘焉入蜀的时候,其实就是打着当土皇帝的心思来的,来到了益州之后,大肆屠杀当地的权贵,为了尽快获得威望,权势一度达到了巅峰。
而作为五斗米教的张鲁,也是早早就选择投靠了刘焉,在刘焉的手下,当了一个小官,帮助刘焉坐稳益州。
如果只是这样的话,刘焉并不会对张鲁刮目相看,也只是当做普通的小弟看待的。
可张鲁有一个厉害的妈,张鲁的妈秉承夫君五斗米道所奉“男女合气之术”。就是指男女之交、床笫之欢,就做了“种民”,一切灾祸就不会降临了, 此后进修,还可以如《魏书?释道志》所揭示的“白日升天”、“长生世上”。
这套胡说八道的理论,大得老头刘焉欢心。张鲁妈的这朵斜插花,曲线救国,就此走上高层,搭上了刘焉。
且现身说法,开导刘焉学习再学习“男女合气之术”,做一个五斗米道的合格、 模范信徒。张鲁妈这个半老徐娘很有些能量,完全学到公公和夫君的一套走闯江湖的方术,又久经世故,很有风姿,也有媚功,使得刘焉为之神魂颠倒,言听计从。
她往来自如,面孔就是出入证,可以不经通报,直来直往刘焉卧室。每逢此时,刘焉如得至宝。 就是张鲁妈的枕边风,竟换得奸刁的刘焉放权,敢于放手让非本家子弟的张鲁以督义司马名义,率领五斗米道武装集团驻扎汉中咽喉地带。
后来更是,让张鲁“断绝谷阁,杀害汉使”。刘焉自立为王,就是指使张鲁就地拦路抢劫,杀害洛阳来的中央使节,同时封闭汉中和益州的联络。
真要说起来,张鲁还得管刘焉叫一声后爸。
尽管张鲁现在觉得自己的能力大了,可以和刘焉叫板了,但是明面上张鲁始终都没有和刘焉翻脸。
一直都在给刘焉装孙子,当小弟。
现在,自己遇到了麻烦,张鲁自然是第一个想到,找自己的老大去求援了。
这不,阎圃就是给张鲁去找刘焉去了。
只不过张鲁看到阎圃带回来的这个人之后,脸色有一些不太好看了。
第一眼,张鲁还没有认出来这个人是谁,可是多看了一眼之后,张鲁马上就看出来了,跟着阎圃一起来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刘焉的儿子刘璋。
刘璋是刘焉的小儿子,也是最得宠的儿子。
刘焉一共有四个儿子,只不过前面三个,命运不好,要么死得早,要么是在外身亡。
几个儿子,只有跟在刘焉身边的小儿子刘璋,一直活着,而且因为自己只剩下了这么一个儿子,对于刘璋的宠爱,那刘焉可谓是做到了极致。
不管刘璋要什么,刘焉但凡能够给的,就没有不答应的。
这也就让刘璋养成了骄奢淫逸的习惯,对外人猜忌,对内宠幸小人,这也是为何,历史上的刘璋会败给刘备的原因。
刘璋的出现,让张鲁的脸色不悦,却还是让马上拱手上去给刘璋行礼。
只是话还没有开口,刘璋就已经先阴阳怪气地冲着张鲁开口了。
“怎么?张太守,你现在厉害了啊,连我刘璋都不认识了。”
刘璋的这么一句话,吓的张鲁浑身一哆嗦,马上就改了语气,冲着刘璋回答。
“怎么会,怎么会,我张鲁怎么会不认识刘公子啊,公子可是我们益州响当当的人物,这益州,谁不认识公子啊。”
“哼,我爹最近有病卧床,没功夫理会你这里的事情,让我带人前来帮助你,说说吧,你遇到什么麻烦了?”
刘璋可是淡定得很,尽管一路上阎圃已经将这里的事情都和 刘璋说了一遍,可是对于刘璋来说,区区刘备和刘争,根本不足为虑。
这二人本就是对手,不可能为了一个汉中,就联起手来的,刘璋料定,这两个人,只怕还没有夺取汉中,就先打起来了。
到时候只需要左右逢源,说不定刘璋还能够顺势更他们其中一方结盟,反过来打出益州。
张鲁不敢怠慢,马上和刘璋聊起了关于汉中现在的困境。
阎圃是张鲁最为依仗的人,因为阎圃跟着张鲁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阎圃就是巴西郡本地人,对于汉中附近,十分了解。
曾经,在这汉中大地上,有一个农民从地里得到一个玉印,张鲁的手下就想让张鲁当汉宁王。
因为这个时候,刘焉自己关起门来玩,华夏大地上有三个皇帝,张鲁称王不称王,都无所谓。
阎圃就劝谏他:“汉川地区的人民,超过十万户,财产富足,土地肥沃,四面崇山峻岭,十分险固;上可辅助天子,就是齐桓公,晋文公,其次仿效窦融,也能保得大富大贵。承制任命官属,已经足够了,没必要称王。希望您暂且不要称王。先不要招惹祸患。”
张鲁听取建议,就没有称王。
毕竟,一旦张鲁称王,他本来默默无闻的身份,很快就会落入刘争和刘备的眼中。
到时候,别说是朝廷,就是刘争都不会放过他。
就连在张鲁旁边的刘焉,只怕都会对张鲁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发起攻伐。
此时的张鲁,看见了阎圃从外面进来,身边还跟着一个年轻人的时候,张鲁脸上的表情也就好看了起来。
马上冲着阎圃追问了一句。
“阎先生,你终于回来了,情况怎么样?”
“这位是?”
张鲁此番让阎圃离开,其实是去成都,向刘焉求援,去年刘备和刘争陈兵在这汉中附近,已经引起了张鲁的警戒,汉中区区一个郡的话,张鲁根本不可能挡住刘备和刘争。
别说是两个人了,就是一个人,张鲁都未必挡得住。
所以,张鲁只能向自己名义上的老大刘焉去求援了。
没错,张鲁虽然是汉中太守,但是他名义上,是属于刘焉的手下。
这一点,要说起来,还得从刘焉入蜀的时候开始说了。
刘焉入蜀的时候,其实就是打着当土皇帝的心思来的,来到了益州之后,大肆屠杀当地的权贵,为了尽快获得威望,权势一度达到了巅峰。
而作为五斗米教的张鲁,也是早早就选择投靠了刘焉,在刘焉的手下,当了一个小官,帮助刘焉坐稳益州。
如果只是这样的话,刘焉并不会对张鲁刮目相看,也只是当做普通的小弟看待的。
可张鲁有一个厉害的妈,张鲁的妈秉承夫君五斗米道所奉“男女合气之术”。就是指男女之交、床笫之欢,就做了“种民”,一切灾祸就不会降临了, 此后进修,还可以如《魏书?释道志》所揭示的“白日升天”、“长生世上”。
这套胡说八道的理论,大得老头刘焉欢心。张鲁妈的这朵斜插花,曲线救国,就此走上高层,搭上了刘焉。
且现身说法,开导刘焉学习再学习“男女合气之术”,做一个五斗米道的合格、 模范信徒。张鲁妈这个半老徐娘很有些能量,完全学到公公和夫君的一套走闯江湖的方术,又久经世故,很有风姿,也有媚功,使得刘焉为之神魂颠倒,言听计从。
她往来自如,面孔就是出入证,可以不经通报,直来直往刘焉卧室。每逢此时,刘焉如得至宝。 就是张鲁妈的枕边风,竟换得奸刁的刘焉放权,敢于放手让非本家子弟的张鲁以督义司马名义,率领五斗米道武装集团驻扎汉中咽喉地带。
后来更是,让张鲁“断绝谷阁,杀害汉使”。刘焉自立为王,就是指使张鲁就地拦路抢劫,杀害洛阳来的中央使节,同时封闭汉中和益州的联络。
真要说起来,张鲁还得管刘焉叫一声后爸。
尽管张鲁现在觉得自己的能力大了,可以和刘焉叫板了,但是明面上张鲁始终都没有和刘焉翻脸。
一直都在给刘焉装孙子,当小弟。
现在,自己遇到了麻烦,张鲁自然是第一个想到,找自己的老大去求援了。
这不,阎圃就是给张鲁去找刘焉去了。
只不过张鲁看到阎圃带回来的这个人之后,脸色有一些不太好看了。
第一眼,张鲁还没有认出来这个人是谁,可是多看了一眼之后,张鲁马上就看出来了,跟着阎圃一起来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刘焉的儿子刘璋。
刘璋是刘焉的小儿子,也是最得宠的儿子。
刘焉一共有四个儿子,只不过前面三个,命运不好,要么死得早,要么是在外身亡。
几个儿子,只有跟在刘焉身边的小儿子刘璋,一直活着,而且因为自己只剩下了这么一个儿子,对于刘璋的宠爱,那刘焉可谓是做到了极致。
不管刘璋要什么,刘焉但凡能够给的,就没有不答应的。
这也就让刘璋养成了骄奢淫逸的习惯,对外人猜忌,对内宠幸小人,这也是为何,历史上的刘璋会败给刘备的原因。
刘璋的出现,让张鲁的脸色不悦,却还是让马上拱手上去给刘璋行礼。
只是话还没有开口,刘璋就已经先阴阳怪气地冲着张鲁开口了。
“怎么?张太守,你现在厉害了啊,连我刘璋都不认识了。”
刘璋的这么一句话,吓的张鲁浑身一哆嗦,马上就改了语气,冲着刘璋回答。
“怎么会,怎么会,我张鲁怎么会不认识刘公子啊,公子可是我们益州响当当的人物,这益州,谁不认识公子啊。”
“哼,我爹最近有病卧床,没功夫理会你这里的事情,让我带人前来帮助你,说说吧,你遇到什么麻烦了?”
刘璋可是淡定得很,尽管一路上阎圃已经将这里的事情都和 刘璋说了一遍,可是对于刘璋来说,区区刘备和刘争,根本不足为虑。
这二人本就是对手,不可能为了一个汉中,就联起手来的,刘璋料定,这两个人,只怕还没有夺取汉中,就先打起来了。
到时候只需要左右逢源,说不定刘璋还能够顺势更他们其中一方结盟,反过来打出益州。
张鲁不敢怠慢,马上和刘璋聊起了关于汉中现在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