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造船厂码头,已经刷上了“16”舷号的首艘航母交付倒计时开始以小时为单位计算,航母工程团队、海军验收团队以及舰载航空部门进行一次联合验收,李战代表飞鲨部队参加,随同的有韩红军和成达。

    后面还有一次大验收,届时张总指挥、莫仁安、老陈头等领导都要来,李战他们这一次是做比较具体工作的,预计要持续三天时间。

    李战的航海知识有限,只是在进入飞鲨部队之后学习过,他基本看不太懂也听不太明白航海部分的验收。航空部分就完全不一样了,恐怕要找出比他更有经验的人很难。

    他看到带队的是华阳总工,仔细观察了一会儿,他有些担心地说,“华总工精神状态好像不太好,比以前差了很多。”

    成达说,“你之前见过他?”

    “嗯,来过几次,上次见到华总他精神状态还没这么差。”李战说。

    沃土海军飞训基地之所以选在糊涂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地理位置优越——靠近第一造船厂、渤海边、离首都最近。

    飞鲨部队的训练是需要和第一造船厂那边保持密切联系的,别的不说,第一训练区、第二训练区都是按照首艘航母的飞行甲板来建造的。陆基训练区包括飞行甲板、舰楼、第二层甲板等等,是一比一的模拟陆上航母。日常使用需要得到船厂的指导协助,而且船厂有个技术组是常驻基地的,基地也经常派员到船厂了解情况。

    华阳总工带着团队已经扎在船厂许多年,花了大量的时间了解船体,拆掉所以的内部设置,重新铺色管线重新部署舱室没,每一个角落都留下过他的汗水。启动航母项目的那一年,华阳还只是普通技术人员,时年二十五岁,如今他已经五十五岁了,整整三十年。

    “我这辈子就搞一个船,把航母搞明白了此生无憾。”华阳总工如此说。

    科研人员一辈子扑在一个项目上并不多见,而对于航母来说,这里面单独一个系统都需要耗费整整一代人的时间去研究。

    开始接触瓦良格的时候,华阳等人以传统的办法逆向研究,结果进行了没多久发现这个屡试不爽的办法不管用了。光是电缆的铺设就搞了好几年才勉强搞明白。我国国防科研行业有个好传统,不把技术吃透吃扎实,通常不会急着动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看到瓦良格号没有丝毫变化就是这么个原因。

    一旦动手了,进度之快是让人诧异,几乎每天一个样。

    再比如051b型驱逐舰和052型驱逐舰,前者只造了一艘167号,后者造了两艘,分别是112号和113号。此后很长时间没有后续型号的出现,这三艘驱逐舰用了十来年后,积累了足够的经验了,技术成熟了,然后就开始下饺子,051c、052b、052c、052d,让人目不暇接。054型护卫舰更是如此,前面抠抠嗖嗖的用老舰改进,各种试验,搞清楚了,新青年就不断出现,高峰期一年能下水四五艘。

    这背后是华阳总工这些人在默默付出着,一代又一代的国防军工人献出了青春乃至生命,终究活成了曾经那么多年里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航空部队的人过来。”

    听到华阳总工在喊,李战连忙跑过去,“华总。”

    “看看航空管制台,这里负责起飞降落、空中进近和空中调度,你来看一看。”华阳总工指着崭新的航空塔台内部说。

    李战连忙的挨个岗位测试起来,韩红军和成达默契的上千分工合作进行测试。航空塔台是航空部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比作战指挥情报中心都要重要。战机要顺利出动才能发挥出作战能力来,而保障机队高效有序地运转需要一个完善的指挥调度系统。

    协助航空塔台有大大小小十几个组成部门,包括具体负责甲板调运秩序的部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以航空塔台为主的航空指挥系统。

    把整个场站浓缩放在小小的航母上,可想而知结构有多紧致。结构紧致的情况下,人员编制也有一定的精简,因此在航母上负责指挥和保障的官兵的工作压力远比在陆上要大。可以说航母上的每一名官兵都是精挑细选的精英。

    李战在航空长的岗位上按照正常的指挥流程操作,不时的走来走去往甲板看往四周看,测试是否能够全面掌握甲板的情况。航空塔台是舰楼上视野最好的地方,要有最好的目视范围以及必须要看到飞行甲板的所有位置。

    航空长必须要掌握每一架飞机的位置和状态以及要执行的任务,责任最大压力最大工作量最大,因此通常需要配备助手。基本上可以说,在航母上以及航母七公里范围内的空域,航空长是大佬,他说了算。

    战机离开了这个空域就属于作战指挥情报中心管,航空塔台把战机放出去,然后由他们来管。回来降落的时候,又把指挥权还给航空塔台,由他们指挥降落、保障等等。

    航空长责任重大,根据美军的经验,他们的航空部门指挥官大多有长时间的航空长任职经历,这个岗位的关系太重要了。

    没有问题,操作起来很舒服,搞了这么多年设计团队什么都考虑到了,而且因为一直跟着技术发展在走,紧跟部队发展的具体情况,外形看上去没有太大变化的首艘航母,其内部和以前已经是天差地别了。

    在苏制航母上使用美式内部舾装,这种创举也就中国人能完成。

    测试了一轮之后,李战和韩红军、成达碰头低声商量了一下,然后李战对华总工说,“华总,这里没问题。”

    “好,下一个舱室。”华总工干脆利落地转身走,争分夺秒的风格体现得淋漓尽致。

    从舰楼最高一层到最下一层,分成四个组,逐层逐个舱室地验收,饶是如此,到轮机舱的时候也已经入夜了。年轻人都扛不住了,可五十五岁的华总工还精神奕奕的,完成了验收后直接在飞行甲板上吃战斗饭,完了直接现场开总结会,当场形成验收报告的草案。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深夜了。

    会后李战忍不住对华总工说,“华总,您得注意休息啊,这个强度太大了。”

    “早习惯了,好,年轻人,谢谢。”华总工笑着拍了拍李战的肩膀。

    首艘航母完成后,华总工就要奔赴新的岗位,带领团队进行首艘国产航母的建造工作。实际上这项工作早就开始了,华总工是身兼两职。首艘国产航母已经完成了总体设计,接下来就该开建了,正是关键时期所以华总工是两头跑。

    顾不上和李战多说几句话,华总工返回办公室继续处理首艘国产航母的事情,不到凌晨三四点他是不会睡觉的,睡三四个小时就爬起来,继续同样强度的工作。呕心沥血已经无法形容他为航母事业的付出了。

    “我去过华总的办公室。”

    连夜返回基地的车上,李战感慨着说,“他把办公室当成家了,行军床、电饭锅、电水壶,里面还改造出了洗手间,直接就住在那里。一天能睡五六个小时几乎是奢望。”

    成达忧心忡忡地说,“长期这样下去对身体的伤害非常大,船厂应该想想办法。”

    “没有办法。科研人员出现了断层,年轻人跟不上来,他那一代的很多人要么中途改行要么外国留学不回来,能扛起这个大旗的只有华总工一人。新航母也是他在负责,一肩两挑。我总说我们飞鲨的训练强度很高,和华总工比根本不值得一提。”

    韩红军微微摇头说,“华总的年纪和我爸差不多,可是看上去我爸比他年轻多了。”

    “现实很无奈。”李战说,“我们只能加把劲训练,航母交付后尽快形成战斗力,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华总工的付出。”

    成达叹着气说,“是啊,我们能做的非常有限。”

    点了根烟,坐在副驾驶上的李战放下车窗,兰德酷路泽奔驰在沿海公路上,带着腥味的海风吹拂过来让人精神一振。抽了两口烟,李战提高音量说,“许多人不理解为什么瓦良格拉回来之后我们的军工摸索了那么多年没看到什么成果出来,包括许多军中人士。航母的研制最关键的并非某一项或者几项技术,也并非技术先进程度的问题,甚至材料也不是最难的。”

    “这方面我了解不多。”成达来了兴趣。

    韩红军问,“大队长,我也不是很懂,的确觉得搞了那么多年还在折腾瓦良格,个人情感上是不太容易接受的。”

    李战说,“最关键最重要的是基础数据,需要通过大量试验得出的大量基础数据,这些才是最重要最基本的。”

    “你知道这个设计,甚至设计思路,但是你要搞明白为什么要这么设计,每一个指标的衡量标准是什么,没有上千万次的试验是根本不行的。我和沈飞厂的人聊过,苏两七的国产化工作之所以搞了这么多年也没真正拿下来,一直到了国产电传飞控出来之后才算是彻底解决问题,不是因为他们技术不够而是因为需要大量的试验,没有捷径可走的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试验。”

    “比如说我们的歼十五,张雪阳遭遇的飞控系统失灵原因是什么,是这个飞机本身的设计是有缺陷的,哪怕发生故障的几率很低,可是一旦发生了就是机毁人亡的重大事故。老张算是运气非常好的。为什么在我们拿下了苏两七之后还搞不掂苏三三,尽管是同一个平台,但是改进的本质完全不同。单单是折叠机翼就是个大难点,要尽快用上这个飞机最好的办法是依葫芦画瓢,按照原型研制出来,再想办法解决飞控缺陷的问题。”

    李战遗憾地说道,“和大飞机一样,我们曾经拿了一手好牌,假若当年顺利地发展下来,现在民航飞的就是自己的大飞机。可惜当年整个航空业出现了将近二十年的停滞期,我们错过了太多的时间和机会。眼下重新捡起来就必须付出更多的代价以及时间。”

    “好在当年军机的发展始终能够保持进步。”成达认同地点头。

    哪怕是在最艰难的时期,军用飞机的发展也没有出现停滞,尽管当然也受到了影响,这是不幸中的万幸。当前看到军用飞机发展远比民用飞机要快很多是有历史原因的。军用飞机和民用飞机的研制是两条线。

    “是啊!”李战抽了口烟,说道,“延伸开去看科研行业,尤其是国防科研行业,由国家控制是非常必要的。当年那些飞机制造厂若不是有部队属性,部队勒紧裤腰带咬牙坚持保证基本的研究,恐怕咱们的军用飞机也完蛋了。”

    韩红军好奇地问,“运十这个项目是民族之痛啊,有一些观点认为当初造成运十项目夭折的主要原因是出现了理念冲突,结果是另一派占据了上风。”

    成达说,“当时的时代背景不一样,改开没多久,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的人不在少数。再一个就是……”

    他说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又是一阵唏嘘。

    “在北库工作的时候我去了一趟长飞厂,他们的大型运输机项目进行得很顺利,估计明年就能实现首飞了,图纸我看过,很漂亮的大飞机。红军见过我师姐,这个项目我师姐也出了一份力。”李战换了个开心的话题。

    韩红军一愣,马上笑道,“对对对,我想起来了,就那次川航的波音747全货机备降北库,大队长你师姐看着一点都不像三十多岁的人。”

    李战说,“她今年三十八了。”

    “没听明白,说说。”成达问。

    李战笑道,“我师姐转业后到川航工作开大货机,跑的是东欧航线。那一次我估计拉的应该是长飞厂要用的航空发动机。”

    这一下子成达全明白了。

    “你师姐是功臣呐!无名英雄!”

    “怎么是无名呢,我师姐叫朱晴莹。”

    “哈哈哈!”

章节目录

大国战隼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本书只为原作者步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620章 验收航母以及师姐无人知晓的功绩-大国战隼全文免费阅读,大国战隼,一本书并收藏大国战隼最新章节 伏天记一本书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