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雁作品《江湖封侯》
看《江湖封侯》,从标题我就在疑惑,江湖不过草莽,如何裂土分茅?赶紧点入阅读正文,不
小心在开篇就喜欢上那个活泛跳脱的佛儿。然后一路跟随北雁的文字飞翔,在那壮丽温柔的江
湖里一路迤逦,直忘了归途。于是直到写评时,我才明白,哦,原来那北雁兄小说勾魂夺魄的
魔力,自书名始。
《江湖封侯》,在张驰有致的故事之外,更让我惊艳的是北雁兄惊人的笔力。深得古白话精髓
的文字,简白典丽,叙事时多用短句,铿锵合节,简促有力。可以说北雁兄的文字已具备那种
令人羡慕的内在张力,既恰到好处地诠释了情节,又让书友读来不累。这样的功力,是最为难
得的“基本功”;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那股天然韵致,只能源于文学天赋与后天积累的相互作用。
恐怕这便是所谓的“厚积薄发”。
这样,北雁兄的读者便很幸运,因为他们可以从最平常的故事场景中,读出十二分的诗情画意!
最末,评述惯例,放胆挑刺:
北雁兄,虽然您那文字有十足灵韵,人物活泛生动,但骨子里还是透着些庄严正经。若如我现
在这般放开胆量,于行文中更添一分灵气,嬉笑怒骂,用生花笔,叙灵动事,恐怕那武侠新经
典,便此从北雁君笔下出!
呵,十分个人的建议,若不当,莫怪!
——管平潮,凌晨评
水静泓作品《冥王剑》
自金庸之后,江湖的故事就离我们有些久远。玄幻,修真,灵异,仿佛一夜之间,这些当年后
现代的题材一下子成了网络小说的主流。混迹网络这许多年,当年那伴随自己成长的白马秋风
塞外,杏花春雨江南,渐渐已从自己记忆中远去,忘了自己还曾经在那春夜挑灯夜读过江湖,
那样热血沸腾,废寝忘食。直到这次红袖比武招亲,被过誉尊作“名家”,这才终于可以耐下
性子来读读这些武林的文字。直到这时,我才知道那黄衫翠羽、江湖夜雨,始终都不曾真正离
自己远去。
水静泓的武侠世界很值得玩味。开篇神秘莫测的“故”事,勾起读者追根究底的兴味;回溯多
年前的时光,一下子便抻出整部作品的时空深度。之后随着主角上官遥,遇许多人,历许多事,
一路摇曳江湖,跌宕起伏。通览全文,只觉水仙子静泓长处在于能不急不徐耐心铺陈错综复杂
的故事,抽丝剥茧,伏线千里,又摇曳生姿,引人入胜。当然静泓的文笔也颇值玩味,犹擅工
笔描摹人物容颜,读来栩栩如生,如在面前。
总体而言,这是篇不错的武侠故事,并找不出多少缺点。但看点评要求,似乎定要指出些不足,
以助作者改进,那我便来吹毛求疵,斗胆肆言。
首先,作为一篇通过网络发布的武侠,我觉得是不是故事正文开始时可以更快速更清晰地交待
主要人物故事?这样可能有助读者迅速被吸引住。其次,对于这样的武侠,我觉得尤须注意,
无论在作品哪个阶段,人物的出现都不宜过多过快,否则读者容易迷糊,那些迅速出场的门派
人物也容易面目模糊。再者,我觉得也许这样的武侠作品,要懂得留白,叙述只需恰到好处,
不必所有原因理由、心理活动,都由作者交待得一清二楚。如若这样,就好像有个旁白画外音,
读者看得也容易游离。点到为止,才能会心一笑;作者是引导,而不要灌输。我们要相信读者
的水平。我觉得也只有含蓄留白,才能优容典雅;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只有那将满未满之间,
才能让人满颊余香,久久回味。
嗯,评述至此,便不再赘言。虽然最末诟病,倒也未必针对水仙子作品;只不过是心中略有所
思,便和盘托出,算与仙子商榷共勉。
——管平潮,夜
阿赖*耶识作品《天籁绝音》
真诚地说一句,《天籁绝音》是好书!
为什么要冒着“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嫌疑特意强调一下真诚呢?是因为我这点评里,只想重点
探讨一下此书可能存在的不足,并由此引出有关传统武侠的个人看法。毕竟,称赞大抵千篇一
律,倒是针锋相对才可能引出有用的想法来。
当然,为避免留下错觉,我还是简略夸赞一下。
阿赖*耶识姑娘的武侠写作功底很高,以至于我不单单称赞她的文笔,虽然我读书常最留意它。
韵致盎然的文句暗合节律,读来琅琅上口;文中亦多用短句,无论诵读还是观看都十分简白清
明,十分舒适。这样优美的文笔,已到了自然化入情节的境界,以至于看书时常只留意到情节
故事,而不会被一些突兀的“好文采”刺到眼目。
这篇里,我还是想主要谈谈不足。大部分都不是这书里的不足,而是我借题发挥,想借这机会
谈谈自己对武侠创作的想法。比如,要挑的第一个刺儿,硬造生词,基本我在阿赖书中只发现
一处。第二章里那“一声太叹”,这“太叹”一词,颇为刺眼;尝闻“太息”,又或是“长叹”,
太叹倒是我第一回亲见。也许是我孤陋寡闻,但我想说,作为我们文学写手,常常要做的不是
去原创一些看似很酷的新词,而是要留意不要放纵自己这方面的创造力,尽力少出现那种让读
者阅读时突然一滞的词语搭配。
对于我个人而言,写书时我尽力挑选输入法固有的成语词组。这样的词儿,读者耳熟能详,读
时如顺流直下,几无滞碍。
当然,也不是不能重组生词,但要注意适度,以及读者阅读时的观感。比如“太叹”有点别扭,
但其他一些并列的形容字放到一起,倒不那么贸然。举个例子,如形容草木的“蓊”,则有蓊
然、蓊郁、蓊苁、蓊蔚等古典散文中固有词组,那我,为何不可“蓊碧、蓊翠、蓊绿、蓊秀、
蓊勃”,岂不是也行?此时就属活用词组。当然,也许古人早用蓊碧之类,我不知而已。
嗯,此不足说毕,再次向无辜的阿赖说一句,这其实不是你的问题,只是我看多了新手特别是
女性新手的作品中常有这样的谬误,而她们可能还觉得高明。其实不高明。
第二个借题发挥的,则是有关阿赖对武侠没落的看法。在此书序篇中,阿赖说:
“(武侠)没落总有原因。而新意不足点了传统武侠的死穴。”
这一点,虽然部分同意阿赖的观点,但私以为新意并不是传统武侠于今局面惟一的死穴。不错,
新意确实很重要,昨天与凤歌闲谈,聊及金庸武侠,他说金大师作品中多有借用西方名著桥段
之处,并举出多个具体实例。凤歌兄博学,所论大抵不差,因此作为武侠巅峰的金庸作品,对
旧武侠来说,自然是新意盎然。
不过,说回传统武侠的死穴,个人觉得除了新意丧失之外,深度广度以及情理阅历通达谙晓程
度,也渐渐缺乏。这里我主要想说说深度广度。
武侠名家,诸如金庸,于今来看可遇而不可求。他们大抵古典文史功底深厚,即使并非某一领
域专家,也多有精湛的阅读研究。这样,他们写出的娱乐作品,便是深入浅出、举重若轻后的
结果。今人模仿,常常吃力,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实力远远不如。
为免离题太远,我还举阿赖书中一处为例。第七章中,第二节:
“这天,逢上岑溪的马路镇赶集的日子。镇中的主街上摆满了各种产品,除了此地盛产的玉桂、
八角、三黄鸡、松脂、桂圆肉、袖子、软枝油茶、胶粉、桂油、首油;松香、松节油、竹芒编、
土纸、鞭炮等土特产品,更有饮食、日杂、百货、药材、金银首饰等。小贩的吆喝声、讨价还
价声还有那茶馆小二哥招揽客人的声音在川流不息的人流中此起彼伏。春日的阳光也赶来凑热
闹,照在所有人的脸上,一派热闹的景象。”
看这段,初看不错,像模像样,好像差不多。不过,若是作为一个真正有追求有大志的作者,
这般要求远远不够。这一段,作为一名读者,我看出,本是鲜活的充满市井烟尘气五味俱全热
闹喧天的民生街景,却只写成一个土产罗列的清单。之后那川流不息、又或是末句中重复的两
个“热闹”,也依然挽救不了这一小小场景描述的苍白无力。
我想,如果是金庸,他便不会只限于简单的罗列物产,用些套词说完了事;我想他会去看一点
民俗学,古代风物学,然后再认真想像一下这样的乡镇赶集会发生什么,有什么声响气味,有
什么集镇商贩顾客中常发生的标志性趣事小事,然后将它们认真地亲切地娓娓写来。这样,虽
然我们看到的也许只是短短的两三段,读后拥有的愉悦程度,决不会与现在这样同日而语。
我想,金大师能这样,我们为什么不能?只要肯学习,肯下功夫,没什么事只可能是一人独门
绝技。
所以,即使这样的小处,若是立在深度广度的视角上,耐心为文,写出来的东西也完全不同。
传统武侠,写到金庸之后,经典寥寥,怪谁?怪咱自己。
呵呵,可能出语有些唐突,还是要反复声明:这只不过是我吹毛求疵借题发挥;阿赖的这
本《天籁绝音》,真是一本总体质量上佳的好书!
嗯,也许这样声明不是最后一次,因为我还有最后一个刺儿要说。
看当今武侠,行文中人物常常繁多,并大多以“少年”、“少女”、“汉子”、“公子”、“__
衣人(颜色填空)”代替。我想说,即使不谈人物繁多扰人耳目的问题,就谈谈这常常出现的
“少女”、“汉子”,我想说,行文尽量用姓名,这样才能使人物真实亲切。本来角色过多已
有npc之虞,再连姓名都无,岂不是更加道具?
另外,如果实在觉得必须要有很多的汉子、公子、__衣人,那么我们是不是该停下来,反思一
下:
我这书,这情节,真需要这么多群众演员么?
好,借着阿赖的作品借题发挥这么多,也该结束。
真诚地说一句,《天籁绝音》是好书!
——管平潮,2008-4-13
西陵下作品《沧浪》
读西陵下的《沧浪》,如有一团烈火在舌尖跳动。老乡的文字已是出神入化,在遣词造句的韵
律之余,又有许多不仅仅音律本身的气势。想了想,“一气呵成”也许是这书行文的最适评价。
可能,这种不仅仅是文字本身的一气呵成,已让西陵下具备些名家的峥嵘气象。
当然,在简丽朗烈的文字之外,《沧浪》的人物故事也十分不错。人物鲜明,情节紧张,悬念
不断,这些都引导着我的眼睛不停往下读。
说起来,《沧浪》是我这回点评四本书的最后一本,我也该给这四本书做个总结和排名。这四
本书,都是武侠精品,不可不读。若一定要给它们做个排名,那我的意见是:
并列第一!~
好了,评到这阶段,作品们的缺陷妙处大抵都已说尽,我也不再多置喙赘言。《沧浪》这本书
精品指数很高,真的很难挑出什么毛病;若要强说一句,那便是虽然气势凛然是好事,是优点
是特色,但也许要记得月盈则亏、细水长流的道理。若是绷得太紧,读者作者始终上紧了发条,
于长远看,个人以为未必是佳事。
最后,感谢西西拂月给我这样畅所欲言的机会。谢谢!
——管平潮,2008-4-13
看《江湖封侯》,从标题我就在疑惑,江湖不过草莽,如何裂土分茅?赶紧点入阅读正文,不
小心在开篇就喜欢上那个活泛跳脱的佛儿。然后一路跟随北雁的文字飞翔,在那壮丽温柔的江
湖里一路迤逦,直忘了归途。于是直到写评时,我才明白,哦,原来那北雁兄小说勾魂夺魄的
魔力,自书名始。
《江湖封侯》,在张驰有致的故事之外,更让我惊艳的是北雁兄惊人的笔力。深得古白话精髓
的文字,简白典丽,叙事时多用短句,铿锵合节,简促有力。可以说北雁兄的文字已具备那种
令人羡慕的内在张力,既恰到好处地诠释了情节,又让书友读来不累。这样的功力,是最为难
得的“基本功”;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那股天然韵致,只能源于文学天赋与后天积累的相互作用。
恐怕这便是所谓的“厚积薄发”。
这样,北雁兄的读者便很幸运,因为他们可以从最平常的故事场景中,读出十二分的诗情画意!
最末,评述惯例,放胆挑刺:
北雁兄,虽然您那文字有十足灵韵,人物活泛生动,但骨子里还是透着些庄严正经。若如我现
在这般放开胆量,于行文中更添一分灵气,嬉笑怒骂,用生花笔,叙灵动事,恐怕那武侠新经
典,便此从北雁君笔下出!
呵,十分个人的建议,若不当,莫怪!
——管平潮,凌晨评
水静泓作品《冥王剑》
自金庸之后,江湖的故事就离我们有些久远。玄幻,修真,灵异,仿佛一夜之间,这些当年后
现代的题材一下子成了网络小说的主流。混迹网络这许多年,当年那伴随自己成长的白马秋风
塞外,杏花春雨江南,渐渐已从自己记忆中远去,忘了自己还曾经在那春夜挑灯夜读过江湖,
那样热血沸腾,废寝忘食。直到这次红袖比武招亲,被过誉尊作“名家”,这才终于可以耐下
性子来读读这些武林的文字。直到这时,我才知道那黄衫翠羽、江湖夜雨,始终都不曾真正离
自己远去。
水静泓的武侠世界很值得玩味。开篇神秘莫测的“故”事,勾起读者追根究底的兴味;回溯多
年前的时光,一下子便抻出整部作品的时空深度。之后随着主角上官遥,遇许多人,历许多事,
一路摇曳江湖,跌宕起伏。通览全文,只觉水仙子静泓长处在于能不急不徐耐心铺陈错综复杂
的故事,抽丝剥茧,伏线千里,又摇曳生姿,引人入胜。当然静泓的文笔也颇值玩味,犹擅工
笔描摹人物容颜,读来栩栩如生,如在面前。
总体而言,这是篇不错的武侠故事,并找不出多少缺点。但看点评要求,似乎定要指出些不足,
以助作者改进,那我便来吹毛求疵,斗胆肆言。
首先,作为一篇通过网络发布的武侠,我觉得是不是故事正文开始时可以更快速更清晰地交待
主要人物故事?这样可能有助读者迅速被吸引住。其次,对于这样的武侠,我觉得尤须注意,
无论在作品哪个阶段,人物的出现都不宜过多过快,否则读者容易迷糊,那些迅速出场的门派
人物也容易面目模糊。再者,我觉得也许这样的武侠作品,要懂得留白,叙述只需恰到好处,
不必所有原因理由、心理活动,都由作者交待得一清二楚。如若这样,就好像有个旁白画外音,
读者看得也容易游离。点到为止,才能会心一笑;作者是引导,而不要灌输。我们要相信读者
的水平。我觉得也只有含蓄留白,才能优容典雅;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只有那将满未满之间,
才能让人满颊余香,久久回味。
嗯,评述至此,便不再赘言。虽然最末诟病,倒也未必针对水仙子作品;只不过是心中略有所
思,便和盘托出,算与仙子商榷共勉。
——管平潮,夜
阿赖*耶识作品《天籁绝音》
真诚地说一句,《天籁绝音》是好书!
为什么要冒着“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嫌疑特意强调一下真诚呢?是因为我这点评里,只想重点
探讨一下此书可能存在的不足,并由此引出有关传统武侠的个人看法。毕竟,称赞大抵千篇一
律,倒是针锋相对才可能引出有用的想法来。
当然,为避免留下错觉,我还是简略夸赞一下。
阿赖*耶识姑娘的武侠写作功底很高,以至于我不单单称赞她的文笔,虽然我读书常最留意它。
韵致盎然的文句暗合节律,读来琅琅上口;文中亦多用短句,无论诵读还是观看都十分简白清
明,十分舒适。这样优美的文笔,已到了自然化入情节的境界,以至于看书时常只留意到情节
故事,而不会被一些突兀的“好文采”刺到眼目。
这篇里,我还是想主要谈谈不足。大部分都不是这书里的不足,而是我借题发挥,想借这机会
谈谈自己对武侠创作的想法。比如,要挑的第一个刺儿,硬造生词,基本我在阿赖书中只发现
一处。第二章里那“一声太叹”,这“太叹”一词,颇为刺眼;尝闻“太息”,又或是“长叹”,
太叹倒是我第一回亲见。也许是我孤陋寡闻,但我想说,作为我们文学写手,常常要做的不是
去原创一些看似很酷的新词,而是要留意不要放纵自己这方面的创造力,尽力少出现那种让读
者阅读时突然一滞的词语搭配。
对于我个人而言,写书时我尽力挑选输入法固有的成语词组。这样的词儿,读者耳熟能详,读
时如顺流直下,几无滞碍。
当然,也不是不能重组生词,但要注意适度,以及读者阅读时的观感。比如“太叹”有点别扭,
但其他一些并列的形容字放到一起,倒不那么贸然。举个例子,如形容草木的“蓊”,则有蓊
然、蓊郁、蓊苁、蓊蔚等古典散文中固有词组,那我,为何不可“蓊碧、蓊翠、蓊绿、蓊秀、
蓊勃”,岂不是也行?此时就属活用词组。当然,也许古人早用蓊碧之类,我不知而已。
嗯,此不足说毕,再次向无辜的阿赖说一句,这其实不是你的问题,只是我看多了新手特别是
女性新手的作品中常有这样的谬误,而她们可能还觉得高明。其实不高明。
第二个借题发挥的,则是有关阿赖对武侠没落的看法。在此书序篇中,阿赖说:
“(武侠)没落总有原因。而新意不足点了传统武侠的死穴。”
这一点,虽然部分同意阿赖的观点,但私以为新意并不是传统武侠于今局面惟一的死穴。不错,
新意确实很重要,昨天与凤歌闲谈,聊及金庸武侠,他说金大师作品中多有借用西方名著桥段
之处,并举出多个具体实例。凤歌兄博学,所论大抵不差,因此作为武侠巅峰的金庸作品,对
旧武侠来说,自然是新意盎然。
不过,说回传统武侠的死穴,个人觉得除了新意丧失之外,深度广度以及情理阅历通达谙晓程
度,也渐渐缺乏。这里我主要想说说深度广度。
武侠名家,诸如金庸,于今来看可遇而不可求。他们大抵古典文史功底深厚,即使并非某一领
域专家,也多有精湛的阅读研究。这样,他们写出的娱乐作品,便是深入浅出、举重若轻后的
结果。今人模仿,常常吃力,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实力远远不如。
为免离题太远,我还举阿赖书中一处为例。第七章中,第二节:
“这天,逢上岑溪的马路镇赶集的日子。镇中的主街上摆满了各种产品,除了此地盛产的玉桂、
八角、三黄鸡、松脂、桂圆肉、袖子、软枝油茶、胶粉、桂油、首油;松香、松节油、竹芒编、
土纸、鞭炮等土特产品,更有饮食、日杂、百货、药材、金银首饰等。小贩的吆喝声、讨价还
价声还有那茶馆小二哥招揽客人的声音在川流不息的人流中此起彼伏。春日的阳光也赶来凑热
闹,照在所有人的脸上,一派热闹的景象。”
看这段,初看不错,像模像样,好像差不多。不过,若是作为一个真正有追求有大志的作者,
这般要求远远不够。这一段,作为一名读者,我看出,本是鲜活的充满市井烟尘气五味俱全热
闹喧天的民生街景,却只写成一个土产罗列的清单。之后那川流不息、又或是末句中重复的两
个“热闹”,也依然挽救不了这一小小场景描述的苍白无力。
我想,如果是金庸,他便不会只限于简单的罗列物产,用些套词说完了事;我想他会去看一点
民俗学,古代风物学,然后再认真想像一下这样的乡镇赶集会发生什么,有什么声响气味,有
什么集镇商贩顾客中常发生的标志性趣事小事,然后将它们认真地亲切地娓娓写来。这样,虽
然我们看到的也许只是短短的两三段,读后拥有的愉悦程度,决不会与现在这样同日而语。
我想,金大师能这样,我们为什么不能?只要肯学习,肯下功夫,没什么事只可能是一人独门
绝技。
所以,即使这样的小处,若是立在深度广度的视角上,耐心为文,写出来的东西也完全不同。
传统武侠,写到金庸之后,经典寥寥,怪谁?怪咱自己。
呵呵,可能出语有些唐突,还是要反复声明:这只不过是我吹毛求疵借题发挥;阿赖的这
本《天籁绝音》,真是一本总体质量上佳的好书!
嗯,也许这样声明不是最后一次,因为我还有最后一个刺儿要说。
看当今武侠,行文中人物常常繁多,并大多以“少年”、“少女”、“汉子”、“公子”、“__
衣人(颜色填空)”代替。我想说,即使不谈人物繁多扰人耳目的问题,就谈谈这常常出现的
“少女”、“汉子”,我想说,行文尽量用姓名,这样才能使人物真实亲切。本来角色过多已
有npc之虞,再连姓名都无,岂不是更加道具?
另外,如果实在觉得必须要有很多的汉子、公子、__衣人,那么我们是不是该停下来,反思一
下:
我这书,这情节,真需要这么多群众演员么?
好,借着阿赖的作品借题发挥这么多,也该结束。
真诚地说一句,《天籁绝音》是好书!
——管平潮,2008-4-13
西陵下作品《沧浪》
读西陵下的《沧浪》,如有一团烈火在舌尖跳动。老乡的文字已是出神入化,在遣词造句的韵
律之余,又有许多不仅仅音律本身的气势。想了想,“一气呵成”也许是这书行文的最适评价。
可能,这种不仅仅是文字本身的一气呵成,已让西陵下具备些名家的峥嵘气象。
当然,在简丽朗烈的文字之外,《沧浪》的人物故事也十分不错。人物鲜明,情节紧张,悬念
不断,这些都引导着我的眼睛不停往下读。
说起来,《沧浪》是我这回点评四本书的最后一本,我也该给这四本书做个总结和排名。这四
本书,都是武侠精品,不可不读。若一定要给它们做个排名,那我的意见是:
并列第一!~
好了,评到这阶段,作品们的缺陷妙处大抵都已说尽,我也不再多置喙赘言。《沧浪》这本书
精品指数很高,真的很难挑出什么毛病;若要强说一句,那便是虽然气势凛然是好事,是优点
是特色,但也许要记得月盈则亏、细水长流的道理。若是绷得太紧,读者作者始终上紧了发条,
于长远看,个人以为未必是佳事。
最后,感谢西西拂月给我这样畅所欲言的机会。谢谢!
——管平潮,2008-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