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皇太极的逃离,朝鲜并入大明帝国的版图,大明子民经户部初略统计近一万万,头疼啊,这么大的一个国家,这么多人口,朱显波自接手以来,可谓人口多底子薄啊。要想尽办法减少农业人口,增加手工业者和商人的比例才行,只有这样老百姓才能真正富裕起来。
还好我大明君臣同心,尤其是建贞朱显波英武神明,如此再坚持十几年必将成为一代圣君,甚至前无古人,这是礼部尚书黄鸣的原话,最近随着三场战事的大胜,想要超朝臣们不拍马屁真的很难。
但朱显波深深的知道,远未到休息的时候,台湾还在荷兰人手里。数百万同胞遭受外族的殖民,每每想到这里,真是心如刀割啊。
而朱显波当然也想尽快解救同胞于水火,但大明的国防形势不允许。尤其是西边和北边,北面的瓦剌部落这几年已经把鞑靼部落给吞并了,与大明有几千公里的相邻边界线,虽然瓦剌一直宣称臣服于大明,臣服这东西最虚了,简单就是不想打架就送点礼,那天没钱花了就抢回来的关系。
北方的瓦剌强盛已久,情报显示如今瓦剌分为四大部: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17世纪初,准噶尔部强势控制天山南北,土尔扈特部西迁到伏尔加河沿岸,和硕特部又在固始汗率领下迁到青海。
更何况河套、甘肃一带经常有蒙古骑兵侵扰,他们长期本奔袭,掠走钱粮和女人。弄得陕甘总督洪承畴是焦头烂额。前几年是有起义军盘踞,最近几年洪承畴数次上书,要求朝廷出击瓦剌,痛击蒙古各部,以保护三边子民。朝中诸多大臣也开始附议,但是我明白,蒙古人以游牧为主,居无定所,很难围而歼之,如果蒙古骑兵趁我大军出征,长途奔袭长安或者京城,可能损失会更大。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该王拓和他的锦衣卫出马了,自从王拓晋升一品后,朝中大臣诸多非议。认为我任人唯亲。但王拓坚持了下来,我也坚持了下来。王拓更是暗中拼命使劲培养锦衣卫,而我对他的钱粮开支从来就是有求必应。
任务只有一个,两千锦衣卫化妆成普通百姓,商人,迅速混入蒙古大漠,挑拨各部落之间关系。以达到个个击破。
两千锦衣卫,秘密从长安,太原,大同,兴京(盛京改名)或京师出发,每人本钱一千银元,靠两百万啊,张瑞图心痛死了。
锦衣卫的事情也只有几个绝对核心人士知道。反正,一个强大的蒙古,不管它是我大明的附属国还是友好番邦,都是一个无形的压力。尤其是大明的京师几乎与蒙古接壤。
于是瓦剌表面上的臣服还在继续,朝贡也在,当然抢劫也在继续。
银子花下去,不是盖得,锦衣卫大量的情报送回京城,朱显波和他的朝廷重臣们开始陆续了解了瓦剌的内部结果,以及抢掠的习惯,并将这些情报,通知沿边各卫所。
另一方面朝廷继续安排征调新兵,通过贸易从蒙古各部获得马匹。
很快瓦剌就传来各部不合,相互厮杀的消息,朱显波知道这样做有点卑鄙,但是这些应该是大明的“商人”鼓动,不到一年时间整个瓦剌就四分五裂。紧接着有几个靠近京城的部落与大明建立军事同盟关系,大明答应将尽一切力量保护各部落的领地和利益,而联盟诸部要做的只是不骚扰大明边民。
随着联盟日子的增加,大明开始在蒙古边境囤积大军,尤其是徐光启的铸造所,几乎一刻也没有停下,除了辽河兴京留有一营火枪和30几门大炮外,全国各地的火枪,大炮陆续聚集到京城。
建贞七年五月,终于得到准确消息,瓦剌大军再出发东征蒙古各部。天赐良机,就跑他不来,来了就好到,很快许多蒙古部落开始向朝廷求援。
我大明军队名正言顺的救援被打各部。
贞七年五月初十,大明中央将军张蕾率大明骑兵五万万,火枪4000,火炮300门,步兵10万余,出开平卫从西望堵截瓦剌大军。这次是张蕾自己请战,她的理由就是喜欢草原。其实朱显波知道,自己当将军这么多年,大明大小打过数仗,但几乎没有她亲自指挥的,作为中央军将军,估计心有不服。朱显波派了几个老练的将军前去辅助她,这些人曾经参加过锦州大战以及刘立洋围攻盛京的大小数战,日渐成熟。
由于蒙古其他部落的帮忙,大军顺利的找到了瓦剌大军。据兵部的汇报将那场仗是张蕾打得最解气,最痛快的一场,由于多年没和大明开战,瓦剌对大明军队不是很熟悉,还想靠着自己的骑兵取胜,当他们看到前面布满拒马,中间像是步兵又不是步兵的明朝大军时,几乎认为,肯定能赢下这场战争。
但很快,瓦剌的将军们失算了,火枪齐射,火炮齐鸣,顿时战场上尸横遍野,张蕾手中那杆长枪更是击毙了几个瓦剌王子,瓦剌残部慌忙逃回。
同行的蒙古各部对张蕾的火枪营和火炮膜拜得五体投地,当她端坐马上,转瞬间击毙几名瓦剌将军时,更是高呼大明万岁,天可汗!
是啊,习惯了野战,运动战的蒙古骑兵们,怎么惊得起火炮和火枪齐射呢?那些平时吃惯了牛羊的将领们,做梦也没想到,大明的将军能站在原地射杀数名几百米开外的蒙古勇士。看起来大明是那么的神秘,深不可测。
建贞七年十月,征伐大战历时五个月,瓦剌大部分军队都被明军找到并加以消灭,很快在明庭的主持下瓦剌与蒙古各部签署停战协定,并发誓永远效忠大明,朱显波趁机向各部落派遣文官和锦衣卫。同时命令宁夏、甘肃、榆林、大同和宣府各边镇总兵借机将管辖地域往北延伸数十到数百里,同时鼓励边民加大和蒙古各部落的贸易往来。朱显波有信心也有决心能将蒙古逐渐啃下来,就算不能完全归顺,起码也能让其部落子民体会到大明朝的威望和做大明子民的幸福。
大部分蒙古部落就算是高度自治了,不过得接受文官的监督和向朝廷定期缴税。永远不永远另说,这几年内或者十几年大明边民有福了,不会再流离失所了。只要有锦衣卫在,这些个蒙古部落一时半会也很难挑事,广袤的大草原算是基本稳定,等有机会再设置州县管辖,尤其是巴彦淖尔,这是大明进入茫茫草原的第一个据点,这些是朱显波的下一步打算。
平定了北方,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搞定西北方向的亦力把里,如果西北方向搞定,我大明江山,大陆板块基本稳定了,虽然南越王朝并不太听话,进攻大明他们还是不敢的。
在商议收服亦力把里的问题上,朝廷也出现过争议,有人建议减少对方朝贡以提高忠诚度,有人提议屯兵哈密卫,迫使亦力把里投降,当然也有人主张武力进驻,毕竟我大明势力日渐强盛。
还好我大明君臣同心,尤其是建贞朱显波英武神明,如此再坚持十几年必将成为一代圣君,甚至前无古人,这是礼部尚书黄鸣的原话,最近随着三场战事的大胜,想要超朝臣们不拍马屁真的很难。
但朱显波深深的知道,远未到休息的时候,台湾还在荷兰人手里。数百万同胞遭受外族的殖民,每每想到这里,真是心如刀割啊。
而朱显波当然也想尽快解救同胞于水火,但大明的国防形势不允许。尤其是西边和北边,北面的瓦剌部落这几年已经把鞑靼部落给吞并了,与大明有几千公里的相邻边界线,虽然瓦剌一直宣称臣服于大明,臣服这东西最虚了,简单就是不想打架就送点礼,那天没钱花了就抢回来的关系。
北方的瓦剌强盛已久,情报显示如今瓦剌分为四大部: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17世纪初,准噶尔部强势控制天山南北,土尔扈特部西迁到伏尔加河沿岸,和硕特部又在固始汗率领下迁到青海。
更何况河套、甘肃一带经常有蒙古骑兵侵扰,他们长期本奔袭,掠走钱粮和女人。弄得陕甘总督洪承畴是焦头烂额。前几年是有起义军盘踞,最近几年洪承畴数次上书,要求朝廷出击瓦剌,痛击蒙古各部,以保护三边子民。朝中诸多大臣也开始附议,但是我明白,蒙古人以游牧为主,居无定所,很难围而歼之,如果蒙古骑兵趁我大军出征,长途奔袭长安或者京城,可能损失会更大。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该王拓和他的锦衣卫出马了,自从王拓晋升一品后,朝中大臣诸多非议。认为我任人唯亲。但王拓坚持了下来,我也坚持了下来。王拓更是暗中拼命使劲培养锦衣卫,而我对他的钱粮开支从来就是有求必应。
任务只有一个,两千锦衣卫化妆成普通百姓,商人,迅速混入蒙古大漠,挑拨各部落之间关系。以达到个个击破。
两千锦衣卫,秘密从长安,太原,大同,兴京(盛京改名)或京师出发,每人本钱一千银元,靠两百万啊,张瑞图心痛死了。
锦衣卫的事情也只有几个绝对核心人士知道。反正,一个强大的蒙古,不管它是我大明的附属国还是友好番邦,都是一个无形的压力。尤其是大明的京师几乎与蒙古接壤。
于是瓦剌表面上的臣服还在继续,朝贡也在,当然抢劫也在继续。
银子花下去,不是盖得,锦衣卫大量的情报送回京城,朱显波和他的朝廷重臣们开始陆续了解了瓦剌的内部结果,以及抢掠的习惯,并将这些情报,通知沿边各卫所。
另一方面朝廷继续安排征调新兵,通过贸易从蒙古各部获得马匹。
很快瓦剌就传来各部不合,相互厮杀的消息,朱显波知道这样做有点卑鄙,但是这些应该是大明的“商人”鼓动,不到一年时间整个瓦剌就四分五裂。紧接着有几个靠近京城的部落与大明建立军事同盟关系,大明答应将尽一切力量保护各部落的领地和利益,而联盟诸部要做的只是不骚扰大明边民。
随着联盟日子的增加,大明开始在蒙古边境囤积大军,尤其是徐光启的铸造所,几乎一刻也没有停下,除了辽河兴京留有一营火枪和30几门大炮外,全国各地的火枪,大炮陆续聚集到京城。
建贞七年五月,终于得到准确消息,瓦剌大军再出发东征蒙古各部。天赐良机,就跑他不来,来了就好到,很快许多蒙古部落开始向朝廷求援。
我大明军队名正言顺的救援被打各部。
贞七年五月初十,大明中央将军张蕾率大明骑兵五万万,火枪4000,火炮300门,步兵10万余,出开平卫从西望堵截瓦剌大军。这次是张蕾自己请战,她的理由就是喜欢草原。其实朱显波知道,自己当将军这么多年,大明大小打过数仗,但几乎没有她亲自指挥的,作为中央军将军,估计心有不服。朱显波派了几个老练的将军前去辅助她,这些人曾经参加过锦州大战以及刘立洋围攻盛京的大小数战,日渐成熟。
由于蒙古其他部落的帮忙,大军顺利的找到了瓦剌大军。据兵部的汇报将那场仗是张蕾打得最解气,最痛快的一场,由于多年没和大明开战,瓦剌对大明军队不是很熟悉,还想靠着自己的骑兵取胜,当他们看到前面布满拒马,中间像是步兵又不是步兵的明朝大军时,几乎认为,肯定能赢下这场战争。
但很快,瓦剌的将军们失算了,火枪齐射,火炮齐鸣,顿时战场上尸横遍野,张蕾手中那杆长枪更是击毙了几个瓦剌王子,瓦剌残部慌忙逃回。
同行的蒙古各部对张蕾的火枪营和火炮膜拜得五体投地,当她端坐马上,转瞬间击毙几名瓦剌将军时,更是高呼大明万岁,天可汗!
是啊,习惯了野战,运动战的蒙古骑兵们,怎么惊得起火炮和火枪齐射呢?那些平时吃惯了牛羊的将领们,做梦也没想到,大明的将军能站在原地射杀数名几百米开外的蒙古勇士。看起来大明是那么的神秘,深不可测。
建贞七年十月,征伐大战历时五个月,瓦剌大部分军队都被明军找到并加以消灭,很快在明庭的主持下瓦剌与蒙古各部签署停战协定,并发誓永远效忠大明,朱显波趁机向各部落派遣文官和锦衣卫。同时命令宁夏、甘肃、榆林、大同和宣府各边镇总兵借机将管辖地域往北延伸数十到数百里,同时鼓励边民加大和蒙古各部落的贸易往来。朱显波有信心也有决心能将蒙古逐渐啃下来,就算不能完全归顺,起码也能让其部落子民体会到大明朝的威望和做大明子民的幸福。
大部分蒙古部落就算是高度自治了,不过得接受文官的监督和向朝廷定期缴税。永远不永远另说,这几年内或者十几年大明边民有福了,不会再流离失所了。只要有锦衣卫在,这些个蒙古部落一时半会也很难挑事,广袤的大草原算是基本稳定,等有机会再设置州县管辖,尤其是巴彦淖尔,这是大明进入茫茫草原的第一个据点,这些是朱显波的下一步打算。
平定了北方,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搞定西北方向的亦力把里,如果西北方向搞定,我大明江山,大陆板块基本稳定了,虽然南越王朝并不太听话,进攻大明他们还是不敢的。
在商议收服亦力把里的问题上,朝廷也出现过争议,有人建议减少对方朝贡以提高忠诚度,有人提议屯兵哈密卫,迫使亦力把里投降,当然也有人主张武力进驻,毕竟我大明势力日渐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