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山考察时,已是秋天了。(_)天蓝水碧,层林尽染。栎树的叶子已经发黄,柿树、乌桕、山茱萸早已转红,而黄栌更是红得耀眼,将凤凰山装扮得分外妖娆。
考察团虽然浩浩荡荡,但成员分工明确。县电视台的大温负责摄像,镇文化站的小米负责拍照。县史志办的老高负责整理历史遗存和神话传说,镇中教师马向东负责撰写考察报告。林站的技术员雪峰负责设计考察路线,提供科学咨询。办公室的小李负责联系和后勤,而老首长自然是总策划、总协调和总指挥。在老首长的直接关怀下,老狼猪也参加了考察团,他背上大砍刀,任务是开路,披荆斩棘。也担当脚夫的重任,肩扛手提,粮草先行。
两辆大屁股吉普顺着水晶河将一行人送到了十八里外的黑虎庙就停下了,前面都是羊肠小道,车走不动了。在小李的安排下,一辆车返回镇里,一辆车就停在村部待命。众人围坐在白皮松下的小庙前,喝水打尖。
老首长听取了黑虎庙张支书的工作汇报后,抽了一支烟,思考了一下,然后双手插腰站了起来。
“同志们,在这秋高气爽、硕果飘香的美好时节,我们凤凰山旅游考察团终于成行了。这件事意义重大,必将载入我们全镇,乃至全县、全市、全省、全国的史策上。在这一重要时刻,我想谈三点意见和同志们共勉。”
老狼猪带头拍起了巴掌,见无人应和,也就停了,接着去啃手里的半个猪蹄。
“一是要树立信心,克难攻坚,不辱使命。这次考察前无古人,一定要在我们的手上,将凤凰山的旅游资源来一个大普查,弄清、弄透,不留死角,不落遗憾。要经得起时间、历史和群众的检验。同时,设计出完美的旅游路线,根据游客的时间和爱好,分别设计出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和多日游的线路。二是要团结协作,注意安全,听从指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三是宣传报道的同志们要把握方向,面向群山,面向基层,画面多留给群众,不要光围着领导转。我们不要搞个人崇拜那一套嘛。地方上的领导,决不能因为我们的到来而打乱正常工作,要坚守岗位,各司其职。不要迎来送往,车接车送。另外我们到基层来,这是锻炼我们党性的难得机遇,一定要注意深入群众,听取他们真实的声音,能三同的要三同。同城不吃饭,下乡一碗端,中午不喝酒。我们要和群众打成一片,手拉手,肩并肩,心连心。实践反复证明,这是我们事业无往不胜的法宝。依靠群众,我相信,我们的考察工作也一定会无往而不胜。我的话完了,谢谢大家!”
不知什么时候,大温已架起了摄像机,小米也叭叭的拍起了相片,而向东也在本子上飞快地记着什么。
老高起身深情地说:“老首长的话很全面,也很深刻,我这个老党员很受教育。我们一定要把首长的话牢记在心,圆满地完成这次考察任务,决不辜负组织上的期望。”
“既然同志们斗志如此高昂,我们这就出发!”老首长大手一挥,部队开拔。张支书也派了两个脚夫随队服务。
踏上一架满是黄栌的山坡,看着漫山遍野的红叶,老首长吟道:“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林站的雪峰问道:“不知道北京的香山红叶是不是枫叶?”
老首长回答道:“香山我去过,那里的红叶不是枫叶,就是这坡上的黄栌。”
老高说:“黄栌是旧时人们烧碳的好材料,黄栌柴砸碎了,也是染布的好颜料,米黄色。”
老首长说道:“我小时候的衣服都是母亲纺的花、织的布,颜色也是母亲染制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有位古人就从这染料提取中受到启发,写出了劝学篇。”
马向东说:“正是这样,那是荀子。”
说话间,小米突然大声呼叫起来:“蛇,蛇!”原来一条黑乌梢正盘在树下,嘴里还吞着一只抖动不止的山雀。众人纷纷后退时,老狼猪已跨步上前,一手嵌着蛇的七寸提起来,一手已用小刀“嚯”的一声将皮剥开,刀头一扭,一粒绿莹莹的蛇胆已呈现在大家眼前。
“谁喝,谁喝?喝一个蛇胆,一年不会生毒疮。”老狼猪见无人敢近身,边生生将胆汁吞下,嘴一抹:“味道好极了!”
蛇在脚下扭扭身,僵了。那只山雀倒是蛇口脱险,扑凌几下,飞了。
穿过黄栌坡,人们的裤脚已被黄背草、酸枣剌、荆条枝挂上了不少草叶针芒,秋老虎也使不少人头上冒出了细汗。一棵老油松在山脊上傲然挺立,站在下面人们感到了阵阵凉意。放眼望去,前边几架岭都是郁郁葱葱的竹子,遮天蔽日。
“好大一片竹林!多漂亮!”小米向前张望着,很兴奋。
“这竹林是保护区的一部分,三条沟四架岭,700多亩。有专人看护。这种竹林在我们北方并不多见。”雪峰给大家介绍道。
“快去看看。”首长也来了兴致。
小米手里晃着一把刚采下的山菊花,早已一巅一巅地冲向了竹林。
“腰身真好!腿脚真快!”老狼猪在后面感叹,老首长也注意到了。
在婆娑的林子间,老首长问:“我小时候也到这里采过菌子,咱们这里怎么会有偌大一片竹林?”
老高言道,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呢。据老人讲,此地原本没有竹林,倒是有一个寺院。明末李自成的大军经过此地要打往陕西时,听说寺里的和尚们已不再打坐礼佛,而是把心思用在了如何盘剥百姓上,当地的山民是敢怒而不敢言。闯王大怒,要剿了他们,寺里的恶和尚顿作鸟兽散。方丈老儿临行前将镇寺之宝深埋地下,为便于日后寻找,他便把手中的竹杖插在地上作为标记。
若干年后,方丈又辗转来此,哪里还有竹杖的影子,原来那根竹杖早已是落地生根,并成就了这一片无边的竹林,早年埋在地下的宝物是再也寻它不见了。方丈从此大彻大悟,一改昔日的尘俗之念,终于在他百岁高龄时,成了曹洞宗的一代宗师。
老首长回头对向东说:“记下来。咱们这里争取每个景点背后都能挖掘出一则故事。挖掘不出,就请咱们的专家们编一个嘛,增加文化含量。竹林不要说是700亩,以后就说是千亩以上。千亩竹林。我去过蜀南竹海,看过天目山的大竹林,见过井冈翠竹、武夷毛竹、卧龙箭竹,也领略过洞庭湖里湘妃竹的风采。它们那些地方只是名气大,其实和我们这里的竹子也差不多。这片竹海,对于北方的游客来说,很有吸引力。竹子是咱们国家民族精神的化身,可以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郑板桥的竹子画得很好,可以说他到过我们这里嘛,正是看了这片竹林,才得到了画竹的心法嘛。民间传说,可以放开嘛。以后,我们也可以组织村民搞竹雕、竹编、竹画,拉长产业链,增加收入,增添看点。同志们,大有作为啊!”
考察团虽然浩浩荡荡,但成员分工明确。县电视台的大温负责摄像,镇文化站的小米负责拍照。县史志办的老高负责整理历史遗存和神话传说,镇中教师马向东负责撰写考察报告。林站的技术员雪峰负责设计考察路线,提供科学咨询。办公室的小李负责联系和后勤,而老首长自然是总策划、总协调和总指挥。在老首长的直接关怀下,老狼猪也参加了考察团,他背上大砍刀,任务是开路,披荆斩棘。也担当脚夫的重任,肩扛手提,粮草先行。
两辆大屁股吉普顺着水晶河将一行人送到了十八里外的黑虎庙就停下了,前面都是羊肠小道,车走不动了。在小李的安排下,一辆车返回镇里,一辆车就停在村部待命。众人围坐在白皮松下的小庙前,喝水打尖。
老首长听取了黑虎庙张支书的工作汇报后,抽了一支烟,思考了一下,然后双手插腰站了起来。
“同志们,在这秋高气爽、硕果飘香的美好时节,我们凤凰山旅游考察团终于成行了。这件事意义重大,必将载入我们全镇,乃至全县、全市、全省、全国的史策上。在这一重要时刻,我想谈三点意见和同志们共勉。”
老狼猪带头拍起了巴掌,见无人应和,也就停了,接着去啃手里的半个猪蹄。
“一是要树立信心,克难攻坚,不辱使命。这次考察前无古人,一定要在我们的手上,将凤凰山的旅游资源来一个大普查,弄清、弄透,不留死角,不落遗憾。要经得起时间、历史和群众的检验。同时,设计出完美的旅游路线,根据游客的时间和爱好,分别设计出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和多日游的线路。二是要团结协作,注意安全,听从指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三是宣传报道的同志们要把握方向,面向群山,面向基层,画面多留给群众,不要光围着领导转。我们不要搞个人崇拜那一套嘛。地方上的领导,决不能因为我们的到来而打乱正常工作,要坚守岗位,各司其职。不要迎来送往,车接车送。另外我们到基层来,这是锻炼我们党性的难得机遇,一定要注意深入群众,听取他们真实的声音,能三同的要三同。同城不吃饭,下乡一碗端,中午不喝酒。我们要和群众打成一片,手拉手,肩并肩,心连心。实践反复证明,这是我们事业无往不胜的法宝。依靠群众,我相信,我们的考察工作也一定会无往而不胜。我的话完了,谢谢大家!”
不知什么时候,大温已架起了摄像机,小米也叭叭的拍起了相片,而向东也在本子上飞快地记着什么。
老高起身深情地说:“老首长的话很全面,也很深刻,我这个老党员很受教育。我们一定要把首长的话牢记在心,圆满地完成这次考察任务,决不辜负组织上的期望。”
“既然同志们斗志如此高昂,我们这就出发!”老首长大手一挥,部队开拔。张支书也派了两个脚夫随队服务。
踏上一架满是黄栌的山坡,看着漫山遍野的红叶,老首长吟道:“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林站的雪峰问道:“不知道北京的香山红叶是不是枫叶?”
老首长回答道:“香山我去过,那里的红叶不是枫叶,就是这坡上的黄栌。”
老高说:“黄栌是旧时人们烧碳的好材料,黄栌柴砸碎了,也是染布的好颜料,米黄色。”
老首长说道:“我小时候的衣服都是母亲纺的花、织的布,颜色也是母亲染制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有位古人就从这染料提取中受到启发,写出了劝学篇。”
马向东说:“正是这样,那是荀子。”
说话间,小米突然大声呼叫起来:“蛇,蛇!”原来一条黑乌梢正盘在树下,嘴里还吞着一只抖动不止的山雀。众人纷纷后退时,老狼猪已跨步上前,一手嵌着蛇的七寸提起来,一手已用小刀“嚯”的一声将皮剥开,刀头一扭,一粒绿莹莹的蛇胆已呈现在大家眼前。
“谁喝,谁喝?喝一个蛇胆,一年不会生毒疮。”老狼猪见无人敢近身,边生生将胆汁吞下,嘴一抹:“味道好极了!”
蛇在脚下扭扭身,僵了。那只山雀倒是蛇口脱险,扑凌几下,飞了。
穿过黄栌坡,人们的裤脚已被黄背草、酸枣剌、荆条枝挂上了不少草叶针芒,秋老虎也使不少人头上冒出了细汗。一棵老油松在山脊上傲然挺立,站在下面人们感到了阵阵凉意。放眼望去,前边几架岭都是郁郁葱葱的竹子,遮天蔽日。
“好大一片竹林!多漂亮!”小米向前张望着,很兴奋。
“这竹林是保护区的一部分,三条沟四架岭,700多亩。有专人看护。这种竹林在我们北方并不多见。”雪峰给大家介绍道。
“快去看看。”首长也来了兴致。
小米手里晃着一把刚采下的山菊花,早已一巅一巅地冲向了竹林。
“腰身真好!腿脚真快!”老狼猪在后面感叹,老首长也注意到了。
在婆娑的林子间,老首长问:“我小时候也到这里采过菌子,咱们这里怎么会有偌大一片竹林?”
老高言道,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呢。据老人讲,此地原本没有竹林,倒是有一个寺院。明末李自成的大军经过此地要打往陕西时,听说寺里的和尚们已不再打坐礼佛,而是把心思用在了如何盘剥百姓上,当地的山民是敢怒而不敢言。闯王大怒,要剿了他们,寺里的恶和尚顿作鸟兽散。方丈老儿临行前将镇寺之宝深埋地下,为便于日后寻找,他便把手中的竹杖插在地上作为标记。
若干年后,方丈又辗转来此,哪里还有竹杖的影子,原来那根竹杖早已是落地生根,并成就了这一片无边的竹林,早年埋在地下的宝物是再也寻它不见了。方丈从此大彻大悟,一改昔日的尘俗之念,终于在他百岁高龄时,成了曹洞宗的一代宗师。
老首长回头对向东说:“记下来。咱们这里争取每个景点背后都能挖掘出一则故事。挖掘不出,就请咱们的专家们编一个嘛,增加文化含量。竹林不要说是700亩,以后就说是千亩以上。千亩竹林。我去过蜀南竹海,看过天目山的大竹林,见过井冈翠竹、武夷毛竹、卧龙箭竹,也领略过洞庭湖里湘妃竹的风采。它们那些地方只是名气大,其实和我们这里的竹子也差不多。这片竹海,对于北方的游客来说,很有吸引力。竹子是咱们国家民族精神的化身,可以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郑板桥的竹子画得很好,可以说他到过我们这里嘛,正是看了这片竹林,才得到了画竹的心法嘛。民间传说,可以放开嘛。以后,我们也可以组织村民搞竹雕、竹编、竹画,拉长产业链,增加收入,增添看点。同志们,大有作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