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社会动物,吴天然虽然不愿参加过多的饭局,但人在官场却身不由己。(.)除了同事之间的小聚外,请吴天然吃饭的主要有三类人。一是他在北京师范大学读书时的同学们,二是k省的老乡们,三是地方干部三司所协调的中部地区六省的官员们。

    这些饭局,你不参加吧,有些不近人情。参加吧,又似乎欠了人家一个人情。

    现在,吃个饭、喝场酒还算是小事,有些人因为有求于吴天然,还要送给他一些钱物,这让他感到十分为难。钱物,他是一定要退的。难就难在用什么方式来退。

    吴天然从政十几年来,真正有人给他送礼是在他担任东阳县委书记以后。自他当上县委书记的第一天,想给他礼的人就如过江之鲫。后来他担任了山阳市委的组织部长,想要向他表达意思的人就更多了,出手也更大放了。现在,作为中组部地方三司的一名司长,想和他结交的人都是很有身份的人。送他的礼物那都是极为名贵,有人的还干脆直白地送他现金或金条。他在北京见过最大的一笔是某省的一位副省长交给他一张80万元的银行卡,另外一个省的省委统战部长还送来一幅齐白石的画,应当也是价值不菲。

    刚担任县委书记时,吴天然到底还是年轻气盛,他对于这些送礼的人很反感,不讲什么方式都予以当场拒绝。常常让这些人满红耳赤,非常尴尬。

    时间久了,吴天然也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他感到自己的态度太生硬了,容易割同志们的脸,伤同志们的心。

    如果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来一个换位思考,就能理解送礼者复杂的心情。吴天然深知,送礼者送礼前是做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的,该不该送,送给谁,送什么,送多少,说什么话,说到什么程度,他们都是思来想去的。如果不到万不得已,谁又肯无缘无故地送给领导礼物呢?究其根本,错不在送礼者,而在于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在于用人制度上存在的漏洞。如果在用人上大家都能坚持“德才第一”的标准,送礼者的数量必将会大幅度减少。

    想到这些,吴天然后来就对那些送礼者温和多了,钱物虽然照样要退,但话却说得很委婉,大家脸上都好看。

    王国庆深知,自古“贿随权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和现实的真实。只要为官从政者手中握有一定的实权,方方面面、形形色色的行贿者便会纷至沓来。尤其是在今天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表现更为明显。从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诸多案件分析,一些不法之徒,腐蚀党员领导干部的势头之猖獗、手段之卑劣,到了令人震惊的程度。他们不断对贿赂对象进行新的研究,瞄准领导干部的薄弱环节,采取不同的方式,投其所好,拖人下水,诱人上钩。其目的是让贿赂对象接受他们的贿赂,出卖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他们出力办事。

    只要手中有权,处处事事都面临着诱惑。特别常见的就是别人送来的钱物,这里面往往带有人情的成份,要回绝还是要讲一些策略的。

    吴天然曾经研究过古代廉吏的拒贿故事,从中体会到一些有用的办法或艺术。

    一是直面劝拒法。汉安帝时,杨震受任为东莱郡(辖今山东半岛大部)太守,赴任途中经过昌邑县,县令王密迎谒。王是杨原先举荐的,对杨感恩戴德,念念不忘,总想报答他,心想这回总算有了机会。夜里,王密怀藏十千黄金,悄悄来到杨震住处,双手敬上。劝杨震放心收下,说“夜深无知者”。杨震却一脸严肃,对王密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能说是无人知道!”王密仿佛突遭迎头棒喝,顿时清醒过来,羞得无地自容,连声感谢杨震的教诲,收起黄金离去。杨震严守“慎独”,“四知”太守的故事才流传到今。反观当今许多违法违纪干部,心存侥幸,以所谓的高明手法干下了悔不当初的蠢事,令人叹息。其实,违法违纪总要留下蛛丝马迹的。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每一个党员干部,即使在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必须做到“慎独”,守住自己的灵魂,不为金钱、美女、名利、享受所动,这样,才能远离伸手必被捉的命运。

    这种方法,在现实的生活中不大好采用了,因为这样太直,太硬,让人当场下不来台。这也是吴天然刚当县委书记时常用的办法,现在他已经不用了。

    二是厚谢婉拒法。宋代刘温叟在朝中身居要职。一天,一名自称是其门生的人送来一车粮草,刘温叟推辞不掉只好收下。末了,刘温叟回赠了他一套华丽高档的衣服,价值高于一车粮草的数倍,其寓意不言自明。来人见达不到送礼行贿的目的,只好将粮草拖了回去。刘温叟此举不仅不伤人情面,又保存了自己名节,令人肃然起敬,也给人启迪匪浅。一车粮草,于古于今均算不上珍贵之物,但收与不收却事关大体。施以小恩小惠,“投石问路”常是行贿分子的第一步,然后是不断加大筹码。贪官之所以陷入**的泥淖不能自拔莫不是从小贪起,开始是小打小闹,后来见好就拿,再后来变得贪得无厌,到最后完全走到人民的对立面上去了。所以领导干部一定要把好第一关,对非亲非故之人,似亲似故之人,似亲非亲之人,似故非故之人,以礼开道,前来叙旧,最好还是厚谢婉拒,免得日后欲罢不能,身陷囹囫。

    吴天然感到这种办法不错,也很艺术。对于那些实在退不掉的、数额又不是很大的钱物,他也常常这样来办。

    三是间接拒贿法。唐朝时,玄宗曾派监察御史杜暹出使突骑施。突骑施君臣热情款待,并赠送不少金子。杜暹坚决不要,对方坚持要给。出于礼貌,杜暹只好暂且收下,随即偷偷地将金子埋了起来。当他一离境,立即写信指出埋金的地点。杜暹埋金在当地传为美谈。今天,为亲情、友情、乡情所困扰的领导干部,当有人送礼上门之时,难以拒收时,不防借鉴一下杜暹的拒贿方法。但必须注意把握三点:一是要在推辞不掉接受的情况下,要立即采取措施归还,不能等到被举报、立案调查后才被迫归还;二是要选择能够证明自己确已归还的办法,如采取邮寄方式,就应保留邮汇存根,存入“581”廉政帐户,则应保存好存款依据;三是要明确通知对方,让对方完全知晓。

    在新的形势下,有些时候,也只能采取这种办法了。吴天然在东阳县任县委书记时,所收到的第一笔钱财,就是存到了廉政帐户上。

    四是暗示警告法。如今,“官不打送礼之人”的封建思想仍占据某些领导干部的思想,面对“熟人”、“朋友”送上门来的金钱、礼品……,他们既不敢收受、又不敢当面厉声回绝,常常思想动摇,迟疑不决,拉拉扯扯。羊续悬鱼的故事值得借鉴。东汉时,羊续任庐江太守。一天,羊续的下属府丞焦俭见羊续生活太清苦,便给他送了一条活鲤鱼。面对这条“礼鱼”,羊续左右为难:收吧,有违自己为官清廉的道德规范;不收吧,焦俭的盛情难却。无奈之下,只好暂且收下。但等焦俭一走,他就让下人把鱼挂在庭檐下。没过几天,鱼成了一条枯鱼干,在屋檐下飘来荡去,羊续也不让人取掉。直到有一天,焦俭又笑嘻嘻地拎着更大的一条鲤鱼来拜访羊续,羊续也不说话,只是笑着指了指悬挂着的那条鱼,轻轻地摇了摇头。焦俭看着这条丝毫没有动过的枯鱼干,领悟到了太守的一片苦心,红着脸收起鱼,退了出去,从此再也不敢给羊续送东西了。这件事传开之后,府吏们为羊续的高风亮节所折服,以后再也不送礼烦他了。

    有些古人会通过更加巧妙的方式拒贿。

    有人是表现在机智的语言上。《左传》记载,宋襄公十五年,有人得到了一块洁白无瑕的美玉,便立即跑去献给大夫子罕。子罕说:“美玉是你的宝贝,不贪是我的宝贝。假如我收了你的宝贝,那么咱俩就都没有了宝贝了,你还是拿走吧。”宋代有个小官吏珍藏着一面古镜,便拿去献给当时的宰相吕蒙正,并说:“这个古镜能照二百里内的范围。”吕蒙正笑着说:“我的脸不过盘子那么大,照二百里干吗呢?”说得那官员十分尴尬,只好拿着古镜走了。

    有人喜欢赋诗拒贿,既显其才华横溢,亦表其清廉刚正。包拯六十大寿那天,坚决不收礼金。不料第一个来送礼的竟是当朝皇帝宋仁宗。送礼的太监在红纸上写道:“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劳似魏征。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礼不通。”包拯看后回了四句:“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忌念叨功。*劳本是份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包拯巧妙地以诗拒礼,并赢得了皇上的赞誉。

    清代乾隆年间的河南巡抚叶存仁为官几十年,清廉自守。当他告老还乡时,官员们给他送行,但却迟迟不让船起锚。直到明月东升,只见驶来一叶小舟,原来是下属们为他送来的告别礼物,因为怕人知道,所以特地选在夜里送来。叶存仁叫人取来文房四宝,赋诗一首:“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于是他将礼物全部退还,一毫不取。

    清代康熙年间的江南总督张伯行,自律甚严,他认为官吏在薪俸之外,多取一文即为贪污。为拒贿,在衙门口自题一块匾额:“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得益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还有人通过寓言故事拒贿。苏轼曾在京城做官。一次,他的老乡带着厚礼想求他或他的弟弟苏辙帮忙谋个官职。同乡之情不便明伤,苏轼就讲了一个寓言,说是有个很贫穷的人,去掘伯夷的墓。伯夷在墓里说:“我是在首阳山饿死的,除了一把枯骨,别无一物,又岂能如你所愿?”盗墓人就说:“那我就去挖叔齐的墓。”伯夷又说:“连我也不过如此,我弟弟叔齐就更帮不上忙了!”苏轼的弦外之音是:您的苦衷我知道,但我们兄弟都无法徇私帮您啊!

    这些事情,让吴天然感到很有意思,他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经过在实践中的不断摸索和借鉴古人的做法,吴天然现在总算在退礼上能做到游刃有余了。

    也许对方的心里并不一定舒服,但吴天然起码能做到不伤对方的脸面。这对于吴天然来说,就是异乎寻常的进步了。

章节目录

官场教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本书只为原作者八月炸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419章 这年头,退礼同样作难-国外教父什么意思,官场教父,一本书并收藏官场教父最新章节 伏天记一本书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