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菊仙讲罢姜子牙钓鱼的故事,接下来韩华华又讲了一个富春江严子陵钓鱼台的典故。***1949年4月,同志的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中写道“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就是用严子陵隐居垂钓富春江畔这件事,来规劝柳亚子先生应留在北京参加建国工作。
严子陵是慈溪市人,他原姓庄,后人因避明帝讳改姓严。名遵,字子陵。年轻时就很有名望,后来游学长安时,和刘秀、侯霸等人成了太学中的同窗好友。
西汉末年,王莽称帝,吏治**,民怨沸腾。王莽为笼络人心,曾广招天下才士。侯霸趁机出来做官了,刘秀却参加了绿林起义军,决心推翻王莽政权。严子陵当时也多次接到王莽的邀聘,但他均不为所动,最后索性隐名换姓,避居今浙江杭州桐庐富春江畔,彻底摆脱了王莽的羁绊。
公元25年,刘秀终于击败王莽,在洛阳建立起东汉王朝,当上了皇帝,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光武帝。他登基后,思贤若渴,到处寻找严子陵。几年后,得知严子陵披着羊皮隐居在齐国某个地方(今浙江省桐庐县境内)钓鱼,便立即派人带了聘礼,备了车子去请,一连请了三次,并亲自致书云:“古大有为之君,必有不召之臣,朕何敢臣子陵哉。惟此鸿业若涉春冰,辟之疮疮须杖而行。若绮里不少高皇,奈何子陵少朕也。箕山颍水之风,非朕所敢望。”严子陵实在推诿不过去了,才终于来到了洛阳。
这时,侯霸已经当上了刘秀的丞相。原来他在王莽失势时,便及时转舵,向起义军靠拢,以后凭着有一定能力,一步步爬了上来。他深知刘秀十分器重严子陵,所以一听到严子陵来了,不敢怠慢,马上派人携书问候。严子陵却对侯霸那种追名逐利、一味投机的行为十分鄙视,看了侯霸的信后,也不愿回信,只让来人带了两句话去,说是“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侯霸认为这是挖他的疮疤,心中十分不满,从此便想方设法要把严子陵撵出洛阳去。严子陵则因为看到侯霸这样的人居然当了丞相,也就不愿再在洛阳呆下去,每天只在宾馆里睡大觉,等待回家。甚至当光武帝刘秀亲自来看望他,他也闭着眼睛,不理不睬。刘秀知道这位老友性情高洁、孤介,便抚着他说:“子陵呀子陵,你到底为啥不肯出来辅助我治理国家呢?”严子陵突然睁开眼来,盯着刘秀说:“唐、尧得天下,是因为德行远闻,才使隐者洗耳。你何必苦苦*我呢!”刘秀见一时说服不了他,只得叹息着登车回宫去了。
过几天,刘秀又将严子陵请到宫中,与他谈论旧事,谈得十分投机。晚上,还与严子陵同榻而卧。严子陵在睡梦中把脚搁到他的肚皮上,他也毫不介意。不料此事被侯霸知道了,他便在第二天叫太史官上奏,说是昨夜客星犯帝座甚急,想以此引起光武帝对严子陵的猜忌。刘秀听了却哈哈大笑,说:“这是我和子陵同睡啊,没事!”然而严子陵却料定其中必有缘故,他从这件事中,看到了小人的倾轧,官场的险恶,便执意不肯再在洛阳留下去了。当刘秀还想要他做谏议大夫时,他终于不辞而行,悄然离去,隐居于富春山下。那里有个“严陵濑”,据说就是他当年垂钓之处。
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光武帝刘秀曾再一次征召严子陵,严子陵也再一次地拒绝了,并索性回到故里陈山隐居起来,没过几年,便老死在这里,享年80。
2000年前,严子陵不求名利归隐山林,其高风亮节载入史册。范仲淹称他:“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韩华华说罢严子陵的事,几个人就议了起来。
李大海说:“你们说,这个严子陵是真隐士还是假隐士?我觉得他其实和姜子牙是一样的,借着钓鱼,都各怀目的。严子陵钓的是名,姜子牙钓的是利。这都是典型的沽名钓誉!”
黄菊仙笑呵呵地说:“说真的,我也不赞成隐居山林,我还是希望人们都出来做事。多做一件实事、好事,总归是有益处的。”
汪大洋说:“隐士代表了一种精神,我听过一个理论,是说咱们中国人的。得意的时候是儒家,失意的时候是道家,绝望的时候,就是佛家。”
李大海听了汪大洋的话,觉得有些道理。儒家是教人如何入世,入世为民、为苍生,其实最大的,还是为自己。道家是教人如何避世,避世为更好的入世。佛家是教人如何出世,超出凡尘,看破世俗牵绊,恩怨情仇,大悲大喜。
李大海刚才虽然说严子陵这个人是在沽名钓誉,但他在内心深处也不得不佩服严子陵的为人。
严子陵这个人很有趣,他没得意过,可学的确是儒家经典。他没失意过,因为没有入世,没有得意就谈不上失意,但他却学的是道家避世。他更没绝望过,因为他很幸运的,碰到的是一个枭雄,是一个明君,更难能可贵的是一个知己。所以他没必要学佛家。
从另一方面来说,他也得意过,得意于他的随心所欲,得意于他的豪放不羁、得意于这普天之下恐怕只有他,严子陵,能以区区一介布衣,触犯天颜了。
唐尧固然为明君,但人各有志,许由犹去洗耳。你刘秀固然是我的故友,也算得上是个明君,但我严子陵不愿做的事情,你又何必苦苦相*呢。
他就是这样对武帝说,也就是死活这样做了。
古今茫茫,多少人为名生为利死。多少人为官位爵,为侯为皇争得头破血流,死不瞑目的。可谁又学得了严子陵,给官封爵,荣华富贵都可视为粪土,弃之敝履。李大海想,他李大海做不到,别的人也做不到。
说这人高尚,却又怪脾气。但是,他人看自己,与自己看自己终是不同。自我感觉良好,有些人却偏看你不顺,这便是不合时宜。但是,真正做到避世,甚至超世的,又有几人。
李大海自打那次和王国庆为争夺副省长的职位被弄得头破血流后,心中一直充满了一股怨气。以他的本领,不在王国庆之下,但现在人家已经是省长了,他还是一个小小的政协副主席。他也想在这七星湖畔不问世事的钓鱼,可他做不到啊!他现在虽然表面上心平气和,也似乎是和王国庆早就握手言欢了,可他们两个人谁都清楚,他们之间的恩怨,这一辈子是根本无法消除的。因为王国庆是官场教父,而他李大海则是李闯王。教父和闯王,大概到死都不会真正和解的。
韩华华说:“有人说,严子陵退而垂钓,不问世事,那是他见微知著,有先见之明。”
第一点理由在于,严子陵通过侯霸相*之事,看到了官场的险恶。官场这种地方不好混啊!
第二点理由在于,严子陵又通过刘秀废掉皇后之事,看到了皇帝的霸道。伴君如伴虎啊!
古人方正学《题严陵图》有云:“糟糠之妻尚如此,贫贱之交可知矣。羊裘老子蚤见几,故向桐江钓烟水。”这首诗说的是刘秀废掉皇后郭圣通,另立贵人阴丽华为皇后的故事。意指刘秀既然对糟糠之妻都这样,那么他对贫贱之交怎么样也就可想而知了。严子陵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拒绝出仕的。
汪大洋说:“世事难料,假如严子陵真的出山,也未必能受到重用,派上用场!”
严子陵是慈溪市人,他原姓庄,后人因避明帝讳改姓严。名遵,字子陵。年轻时就很有名望,后来游学长安时,和刘秀、侯霸等人成了太学中的同窗好友。
西汉末年,王莽称帝,吏治**,民怨沸腾。王莽为笼络人心,曾广招天下才士。侯霸趁机出来做官了,刘秀却参加了绿林起义军,决心推翻王莽政权。严子陵当时也多次接到王莽的邀聘,但他均不为所动,最后索性隐名换姓,避居今浙江杭州桐庐富春江畔,彻底摆脱了王莽的羁绊。
公元25年,刘秀终于击败王莽,在洛阳建立起东汉王朝,当上了皇帝,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光武帝。他登基后,思贤若渴,到处寻找严子陵。几年后,得知严子陵披着羊皮隐居在齐国某个地方(今浙江省桐庐县境内)钓鱼,便立即派人带了聘礼,备了车子去请,一连请了三次,并亲自致书云:“古大有为之君,必有不召之臣,朕何敢臣子陵哉。惟此鸿业若涉春冰,辟之疮疮须杖而行。若绮里不少高皇,奈何子陵少朕也。箕山颍水之风,非朕所敢望。”严子陵实在推诿不过去了,才终于来到了洛阳。
这时,侯霸已经当上了刘秀的丞相。原来他在王莽失势时,便及时转舵,向起义军靠拢,以后凭着有一定能力,一步步爬了上来。他深知刘秀十分器重严子陵,所以一听到严子陵来了,不敢怠慢,马上派人携书问候。严子陵却对侯霸那种追名逐利、一味投机的行为十分鄙视,看了侯霸的信后,也不愿回信,只让来人带了两句话去,说是“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侯霸认为这是挖他的疮疤,心中十分不满,从此便想方设法要把严子陵撵出洛阳去。严子陵则因为看到侯霸这样的人居然当了丞相,也就不愿再在洛阳呆下去,每天只在宾馆里睡大觉,等待回家。甚至当光武帝刘秀亲自来看望他,他也闭着眼睛,不理不睬。刘秀知道这位老友性情高洁、孤介,便抚着他说:“子陵呀子陵,你到底为啥不肯出来辅助我治理国家呢?”严子陵突然睁开眼来,盯着刘秀说:“唐、尧得天下,是因为德行远闻,才使隐者洗耳。你何必苦苦*我呢!”刘秀见一时说服不了他,只得叹息着登车回宫去了。
过几天,刘秀又将严子陵请到宫中,与他谈论旧事,谈得十分投机。晚上,还与严子陵同榻而卧。严子陵在睡梦中把脚搁到他的肚皮上,他也毫不介意。不料此事被侯霸知道了,他便在第二天叫太史官上奏,说是昨夜客星犯帝座甚急,想以此引起光武帝对严子陵的猜忌。刘秀听了却哈哈大笑,说:“这是我和子陵同睡啊,没事!”然而严子陵却料定其中必有缘故,他从这件事中,看到了小人的倾轧,官场的险恶,便执意不肯再在洛阳留下去了。当刘秀还想要他做谏议大夫时,他终于不辞而行,悄然离去,隐居于富春山下。那里有个“严陵濑”,据说就是他当年垂钓之处。
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光武帝刘秀曾再一次征召严子陵,严子陵也再一次地拒绝了,并索性回到故里陈山隐居起来,没过几年,便老死在这里,享年80。
2000年前,严子陵不求名利归隐山林,其高风亮节载入史册。范仲淹称他:“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韩华华说罢严子陵的事,几个人就议了起来。
李大海说:“你们说,这个严子陵是真隐士还是假隐士?我觉得他其实和姜子牙是一样的,借着钓鱼,都各怀目的。严子陵钓的是名,姜子牙钓的是利。这都是典型的沽名钓誉!”
黄菊仙笑呵呵地说:“说真的,我也不赞成隐居山林,我还是希望人们都出来做事。多做一件实事、好事,总归是有益处的。”
汪大洋说:“隐士代表了一种精神,我听过一个理论,是说咱们中国人的。得意的时候是儒家,失意的时候是道家,绝望的时候,就是佛家。”
李大海听了汪大洋的话,觉得有些道理。儒家是教人如何入世,入世为民、为苍生,其实最大的,还是为自己。道家是教人如何避世,避世为更好的入世。佛家是教人如何出世,超出凡尘,看破世俗牵绊,恩怨情仇,大悲大喜。
李大海刚才虽然说严子陵这个人是在沽名钓誉,但他在内心深处也不得不佩服严子陵的为人。
严子陵这个人很有趣,他没得意过,可学的确是儒家经典。他没失意过,因为没有入世,没有得意就谈不上失意,但他却学的是道家避世。他更没绝望过,因为他很幸运的,碰到的是一个枭雄,是一个明君,更难能可贵的是一个知己。所以他没必要学佛家。
从另一方面来说,他也得意过,得意于他的随心所欲,得意于他的豪放不羁、得意于这普天之下恐怕只有他,严子陵,能以区区一介布衣,触犯天颜了。
唐尧固然为明君,但人各有志,许由犹去洗耳。你刘秀固然是我的故友,也算得上是个明君,但我严子陵不愿做的事情,你又何必苦苦相*呢。
他就是这样对武帝说,也就是死活这样做了。
古今茫茫,多少人为名生为利死。多少人为官位爵,为侯为皇争得头破血流,死不瞑目的。可谁又学得了严子陵,给官封爵,荣华富贵都可视为粪土,弃之敝履。李大海想,他李大海做不到,别的人也做不到。
说这人高尚,却又怪脾气。但是,他人看自己,与自己看自己终是不同。自我感觉良好,有些人却偏看你不顺,这便是不合时宜。但是,真正做到避世,甚至超世的,又有几人。
李大海自打那次和王国庆为争夺副省长的职位被弄得头破血流后,心中一直充满了一股怨气。以他的本领,不在王国庆之下,但现在人家已经是省长了,他还是一个小小的政协副主席。他也想在这七星湖畔不问世事的钓鱼,可他做不到啊!他现在虽然表面上心平气和,也似乎是和王国庆早就握手言欢了,可他们两个人谁都清楚,他们之间的恩怨,这一辈子是根本无法消除的。因为王国庆是官场教父,而他李大海则是李闯王。教父和闯王,大概到死都不会真正和解的。
韩华华说:“有人说,严子陵退而垂钓,不问世事,那是他见微知著,有先见之明。”
第一点理由在于,严子陵通过侯霸相*之事,看到了官场的险恶。官场这种地方不好混啊!
第二点理由在于,严子陵又通过刘秀废掉皇后之事,看到了皇帝的霸道。伴君如伴虎啊!
古人方正学《题严陵图》有云:“糟糠之妻尚如此,贫贱之交可知矣。羊裘老子蚤见几,故向桐江钓烟水。”这首诗说的是刘秀废掉皇后郭圣通,另立贵人阴丽华为皇后的故事。意指刘秀既然对糟糠之妻都这样,那么他对贫贱之交怎么样也就可想而知了。严子陵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拒绝出仕的。
汪大洋说:“世事难料,假如严子陵真的出山,也未必能受到重用,派上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