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三章化泥
(……鬼子一直想依靠便利的海空力量把沿海的苏北地区控制下来,但直到抗战结束他们都没如愿;苏北抗战的惨烈程度绝不比我们和鬼子划界的战区低,这一战区平均算下来每天都在交火,八年没停过……摘自《我的抗战回忆——曹小民》)
“轰隆”一声巨响,**阵地上被一枚大口径炮弹击中,巨大的爆炸把黑土掀到半空,等水蒸气和漫天黑雾散去后,弹着点已经变成了一口泥塘——那些泥浆和积水迫不及待地把那么大一快灌满了……
糟糕鬼子的重炮又多了一门曹小民刚跳到一艘蚱蜢舟上,便心头一震:从连续两发炮弹的间隔时间来看,已经不是一门重炮在轰击了以水田为主要障碍的阵地虽然让人难以快速前进无法发起亡命冲锋,但是缺点却是地势低平,一旦被鬼子布置好火力压制,装备上远逊对手的**部队就很难对抗。
“来人顶上”“叫子”近乎绝望地嘶吼着,喊得开裂的战场嗓子粗哑的声音空荡荡在爆炸的耳鸣残音中飘荡,但是整片阵地上没有一个回音。那么大一片地方,原本那么多的人,大口径炮弹落下后竟然一个都不见了——死了的人被永远埋在了泥浆底下,被震晕的人浑身是泥浆,只要他不动根本就看不出那里有个人。
脱得精光的鬼子前进速度虽然还不能说很快,但是已经不容易瞄准了,特别是他们一大群白花花的身体往前涌时,经验不足的新兵们甚至不知道该瞄准哪一个。
“砰”“砰”一连两枪两中,“叫子”打光了步枪里的子弹,看着远处其它阵地上的火力也已经渐呈不支之势,面前像蛆虫似的鬼子越来越近……阵地上还有子弹,但是却找不到了,被大炮轰击过后好像原来的地形都彻底改变了,一切都被泥浆覆盖住……找不到子弹,一个人怎么和那么多鬼子拼刺刀?
全线告急除了“叫子”亲自率领的一个连所守备的一段阵地外,很多在第一道防线上的阵地都遭到沉重打击。吸取了前边的教训后,鬼子的炮弹都是安装了两种引信,除了触发引信外定时爆炸引信也装了,就算炮弹陷入到软泥里也会照样爆炸。从地底下爆炸的那种感觉更加骇人,一阵阵山摇地动传来,人站在本来就被打得坑坑洼洼灌满泥浆的地面上经常会整个摔倒。那些被炸到半天的黑泥浆会把天色在瞬间完全遮蔽然后泼打到每个人的头脸上,置身期间彷如世界末日,阵地上的**官兵每一个人军服都已经看不见原来的颜色,一个个变成了泥蛋一般。
“叫子”继续在阵地上扑腾着,翻找着,因为他必须要找到讯号枪,否则只有他这一处阵地失守其他的阵地不知道的话会被鬼子包饺子他很想走,他随时可以走,但是他却不能走必须找到讯号枪……“叫子”在那个原本负责发讯号的士兵尸体周围继续用手用脚在泥浆中拼了命地探寻,但是却碰不到一丝障碍……
“杀给给”鬼子的冲锋声已经好像到了胸墙外边了……
就像在地狱里爬出来一样,烂泥滩里多了些动静,那些被震晕过去的官兵有些人醒过来了,他们艰难地在泥浆中挣扎着爬起来,每个人耳朵都失去了听觉,浑身发麻。这些刚站起来的官兵甚至分不清晨昏东西,他们根本看不到已经成了泥人一样的“叫子”长官在忙什么,他们只想努力确定自己在哪里……
“哗啦”一声水响,曹小民带着警卫排已经扑到了火线上,趴伏在那些被积水灌满的弹坑中观察着交战锋面上的情况……
在一线战壕后三十余米的一道田埂后,很多没有枪的官兵正在手忙脚乱地准备战斗,“准备……快”一抬抬大弩箭被挂上炸药包开始拉动弓弦——这是曹小民看过游击队用来对付那些河道上的木船的大弩箭后,想起在原来时空一部电影里的片段让人搞出来的用脚才能蹬开的大弩,可以挂上二十斤重的炸药包飞到接近五十米远。
因为炸药在水中爆炸对浸在水里的人杀伤极大,因此在高邮防线这样以水田为主的阵地机关中就安排了不少这种后排发射的炸药打击,专等鬼子打到战壕时发射,可以打到第一道战壕外二十米,刚好把鬼子的兵锋摧毁。
要是有足够多的机关枪就好了曹小民看着那些蛆虫般的鬼子那样密密麻麻一片冲过来,但是**阵地上却连一挺重机枪的嘶吼声都听不到,只有零星的步枪声,偶尔会有一两挺捷克式的二三连发——除了继续潜伏等待用于下一战术的重机枪外,其他的已经全部被鬼子的迫击炮群清扫光了
“噗噗噗……”晕头转向的官兵站起来,很多人在脑海一片混乱中根本忘记了自己在战场上,他们站得过高的身体出现在鬼子的视线中,很多人就被一枪爆头重新栽倒在泥浆中……总有些人会醒得比较快,总有些人还有抵抗能力,在泥浆中跌跌撞撞扑到战壕边上的多数军人才发现他们手中的枪已经不知去向,还在晃动着的视线里是一群白花花的身影,鬼子已经杀到了……
“杀啊……”反应过来的**官兵们开始扑上战壕和冲上来的鬼子肉搏:一群群站都站不稳的官兵,大多数人因为找不到任何可以当武器的器具而空着手,泥鬼一般的一群人扑向鬼子,用手、用脚、用牙齿和鬼子死拼
有的战士用尽全力,他们只能做到冲上去挨上一刺刀然后用手紧紧抓住敌人的枪不放等后边的弟兄再上前去继续拼命;继续冲上去的人野兽一般发疯地整个向鬼子飞扑过去,有的人临死嘴里还紧紧咬住鬼子的皮肉把它整块撕下来……但这是**一线战壕被突破后军人们仅仅能够做到的了,还没在炮火打击下恢复过来的更多军人是在连敌人的衣服都摸不到的情况下就死在步枪和刺刀下
死去的人在死去的一刻就消失了,他们本来看上去就是一枚泥蛋,倒下后就消失在泥浆中,唯一短暂见证这些勇士们为这个民族血战过的痕迹就是那些从泥浆中冒出的诡异的血泉……
“嗖嗖嗖……”从头顶飞过去了一排长矛,噢,不是长矛是那些弩箭“刀子”感到一阵终于放心的虚脱整个人跌倒在泥浆中……
“轰隆”“轰隆”炸药包纷纷在水田里炸响,白茫茫一片的水雾中看到被爆炸掀倒的鬼子整片倒下……失了魂一样的“叫子”猛地提气站了起来,向仅存的几个泥人般的官兵招招手做了一个后撤的动作,大家连爬带滚地撤离。
脑海中还恍恍惚惚出现那些被炸得不知方向的新兵们被鬼子后边的火力打得纷纷倒下的一幕,从来不会硬来的“叫子”惊讶地发现自己在这次交锋中竟然没有选择快速撤离而是还想救援那些手下的新兵二爷就是这样死的,明白了,他**带新兵简直就是找死……“叫子”一边撤退脑子里还在晕晕乎乎地咒骂着:下次千万别让老子带新兵……
除了第一道防线外,还有后边的观察哨和指挥所,还有那道炸药包伏击……“叫子”自己欲哭无泪:怎么打了那么多的仗,自己竟然也忘了整个战阵的布局呢?是被那些新兵蛋子们的英勇和混乱搞糊涂了?看着从后面升起的讯号弹,他才想起不一定非得自己找到那把讯号枪啊
“一个连,连我,六个人……我们可以撤了……”“叫子”连爬带滚扑到曹小民身前摔倒,肉搏战的冷刀战神也打成烂泥一样了,他还记得可以不经请示撤退的原则……
“叫子”、“单耳”、“老臭虫”、“酒鬼”……每个人都在火线上力拼,曹小民也亲自到了最前沿,像个普通一兵一样拿着三八大盖在战斗……
(作者:在抗战初期,特别是头两年日本人曾经想过把苏北地区全部占领成为坚固后方统治区,但是在被某方面称为“摩擦专家”的韩德勤八十九军和东北军五十七军的顽强抗击下一直没得逞,甚至在长江边上的泰州都无法占领。小说中提到的肉搏战拼到用牙齿就是八十九军新兵条例对官兵的要求我看过关于八十九军军史(台湾版)记载的一件事,曾经枪毙了一个营长理由是战斗中抵挡不住撤退下来的部队超过了部队在编人数的一半人员不减半都不许撤退,这就是“摩擦专家”的抗战部队;在日本人自己记载中八年歼灭了该地区战死日军百分之九十九的部队就是“摩擦专家”的部队争论无意义,但大家想想为什么就在沿海地区,鬼子随时可以召集海空支援的地区却始终守住了一片地势平坦盛产粮食的国统区就明白了这支以苏北子弟兵为主的“摩擦部队”做了些什么……)。
更多到,地址
(……鬼子一直想依靠便利的海空力量把沿海的苏北地区控制下来,但直到抗战结束他们都没如愿;苏北抗战的惨烈程度绝不比我们和鬼子划界的战区低,这一战区平均算下来每天都在交火,八年没停过……摘自《我的抗战回忆——曹小民》)
“轰隆”一声巨响,**阵地上被一枚大口径炮弹击中,巨大的爆炸把黑土掀到半空,等水蒸气和漫天黑雾散去后,弹着点已经变成了一口泥塘——那些泥浆和积水迫不及待地把那么大一快灌满了……
糟糕鬼子的重炮又多了一门曹小民刚跳到一艘蚱蜢舟上,便心头一震:从连续两发炮弹的间隔时间来看,已经不是一门重炮在轰击了以水田为主要障碍的阵地虽然让人难以快速前进无法发起亡命冲锋,但是缺点却是地势低平,一旦被鬼子布置好火力压制,装备上远逊对手的**部队就很难对抗。
“来人顶上”“叫子”近乎绝望地嘶吼着,喊得开裂的战场嗓子粗哑的声音空荡荡在爆炸的耳鸣残音中飘荡,但是整片阵地上没有一个回音。那么大一片地方,原本那么多的人,大口径炮弹落下后竟然一个都不见了——死了的人被永远埋在了泥浆底下,被震晕的人浑身是泥浆,只要他不动根本就看不出那里有个人。
脱得精光的鬼子前进速度虽然还不能说很快,但是已经不容易瞄准了,特别是他们一大群白花花的身体往前涌时,经验不足的新兵们甚至不知道该瞄准哪一个。
“砰”“砰”一连两枪两中,“叫子”打光了步枪里的子弹,看着远处其它阵地上的火力也已经渐呈不支之势,面前像蛆虫似的鬼子越来越近……阵地上还有子弹,但是却找不到了,被大炮轰击过后好像原来的地形都彻底改变了,一切都被泥浆覆盖住……找不到子弹,一个人怎么和那么多鬼子拼刺刀?
全线告急除了“叫子”亲自率领的一个连所守备的一段阵地外,很多在第一道防线上的阵地都遭到沉重打击。吸取了前边的教训后,鬼子的炮弹都是安装了两种引信,除了触发引信外定时爆炸引信也装了,就算炮弹陷入到软泥里也会照样爆炸。从地底下爆炸的那种感觉更加骇人,一阵阵山摇地动传来,人站在本来就被打得坑坑洼洼灌满泥浆的地面上经常会整个摔倒。那些被炸到半天的黑泥浆会把天色在瞬间完全遮蔽然后泼打到每个人的头脸上,置身期间彷如世界末日,阵地上的**官兵每一个人军服都已经看不见原来的颜色,一个个变成了泥蛋一般。
“叫子”继续在阵地上扑腾着,翻找着,因为他必须要找到讯号枪,否则只有他这一处阵地失守其他的阵地不知道的话会被鬼子包饺子他很想走,他随时可以走,但是他却不能走必须找到讯号枪……“叫子”在那个原本负责发讯号的士兵尸体周围继续用手用脚在泥浆中拼了命地探寻,但是却碰不到一丝障碍……
“杀给给”鬼子的冲锋声已经好像到了胸墙外边了……
就像在地狱里爬出来一样,烂泥滩里多了些动静,那些被震晕过去的官兵有些人醒过来了,他们艰难地在泥浆中挣扎着爬起来,每个人耳朵都失去了听觉,浑身发麻。这些刚站起来的官兵甚至分不清晨昏东西,他们根本看不到已经成了泥人一样的“叫子”长官在忙什么,他们只想努力确定自己在哪里……
“哗啦”一声水响,曹小民带着警卫排已经扑到了火线上,趴伏在那些被积水灌满的弹坑中观察着交战锋面上的情况……
在一线战壕后三十余米的一道田埂后,很多没有枪的官兵正在手忙脚乱地准备战斗,“准备……快”一抬抬大弩箭被挂上炸药包开始拉动弓弦——这是曹小民看过游击队用来对付那些河道上的木船的大弩箭后,想起在原来时空一部电影里的片段让人搞出来的用脚才能蹬开的大弩,可以挂上二十斤重的炸药包飞到接近五十米远。
因为炸药在水中爆炸对浸在水里的人杀伤极大,因此在高邮防线这样以水田为主的阵地机关中就安排了不少这种后排发射的炸药打击,专等鬼子打到战壕时发射,可以打到第一道战壕外二十米,刚好把鬼子的兵锋摧毁。
要是有足够多的机关枪就好了曹小民看着那些蛆虫般的鬼子那样密密麻麻一片冲过来,但是**阵地上却连一挺重机枪的嘶吼声都听不到,只有零星的步枪声,偶尔会有一两挺捷克式的二三连发——除了继续潜伏等待用于下一战术的重机枪外,其他的已经全部被鬼子的迫击炮群清扫光了
“噗噗噗……”晕头转向的官兵站起来,很多人在脑海一片混乱中根本忘记了自己在战场上,他们站得过高的身体出现在鬼子的视线中,很多人就被一枪爆头重新栽倒在泥浆中……总有些人会醒得比较快,总有些人还有抵抗能力,在泥浆中跌跌撞撞扑到战壕边上的多数军人才发现他们手中的枪已经不知去向,还在晃动着的视线里是一群白花花的身影,鬼子已经杀到了……
“杀啊……”反应过来的**官兵们开始扑上战壕和冲上来的鬼子肉搏:一群群站都站不稳的官兵,大多数人因为找不到任何可以当武器的器具而空着手,泥鬼一般的一群人扑向鬼子,用手、用脚、用牙齿和鬼子死拼
有的战士用尽全力,他们只能做到冲上去挨上一刺刀然后用手紧紧抓住敌人的枪不放等后边的弟兄再上前去继续拼命;继续冲上去的人野兽一般发疯地整个向鬼子飞扑过去,有的人临死嘴里还紧紧咬住鬼子的皮肉把它整块撕下来……但这是**一线战壕被突破后军人们仅仅能够做到的了,还没在炮火打击下恢复过来的更多军人是在连敌人的衣服都摸不到的情况下就死在步枪和刺刀下
死去的人在死去的一刻就消失了,他们本来看上去就是一枚泥蛋,倒下后就消失在泥浆中,唯一短暂见证这些勇士们为这个民族血战过的痕迹就是那些从泥浆中冒出的诡异的血泉……
“嗖嗖嗖……”从头顶飞过去了一排长矛,噢,不是长矛是那些弩箭“刀子”感到一阵终于放心的虚脱整个人跌倒在泥浆中……
“轰隆”“轰隆”炸药包纷纷在水田里炸响,白茫茫一片的水雾中看到被爆炸掀倒的鬼子整片倒下……失了魂一样的“叫子”猛地提气站了起来,向仅存的几个泥人般的官兵招招手做了一个后撤的动作,大家连爬带滚地撤离。
脑海中还恍恍惚惚出现那些被炸得不知方向的新兵们被鬼子后边的火力打得纷纷倒下的一幕,从来不会硬来的“叫子”惊讶地发现自己在这次交锋中竟然没有选择快速撤离而是还想救援那些手下的新兵二爷就是这样死的,明白了,他**带新兵简直就是找死……“叫子”一边撤退脑子里还在晕晕乎乎地咒骂着:下次千万别让老子带新兵……
除了第一道防线外,还有后边的观察哨和指挥所,还有那道炸药包伏击……“叫子”自己欲哭无泪:怎么打了那么多的仗,自己竟然也忘了整个战阵的布局呢?是被那些新兵蛋子们的英勇和混乱搞糊涂了?看着从后面升起的讯号弹,他才想起不一定非得自己找到那把讯号枪啊
“一个连,连我,六个人……我们可以撤了……”“叫子”连爬带滚扑到曹小民身前摔倒,肉搏战的冷刀战神也打成烂泥一样了,他还记得可以不经请示撤退的原则……
“叫子”、“单耳”、“老臭虫”、“酒鬼”……每个人都在火线上力拼,曹小民也亲自到了最前沿,像个普通一兵一样拿着三八大盖在战斗……
(作者:在抗战初期,特别是头两年日本人曾经想过把苏北地区全部占领成为坚固后方统治区,但是在被某方面称为“摩擦专家”的韩德勤八十九军和东北军五十七军的顽强抗击下一直没得逞,甚至在长江边上的泰州都无法占领。小说中提到的肉搏战拼到用牙齿就是八十九军新兵条例对官兵的要求我看过关于八十九军军史(台湾版)记载的一件事,曾经枪毙了一个营长理由是战斗中抵挡不住撤退下来的部队超过了部队在编人数的一半人员不减半都不许撤退,这就是“摩擦专家”的抗战部队;在日本人自己记载中八年歼灭了该地区战死日军百分之九十九的部队就是“摩擦专家”的部队争论无意义,但大家想想为什么就在沿海地区,鬼子随时可以召集海空支援的地区却始终守住了一片地势平坦盛产粮食的国统区就明白了这支以苏北子弟兵为主的“摩擦部队”做了些什么……)。
更多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