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结束
这章,闷……
、
、
宝然同学人生当中第一次登台,自赶鸭子上架开始,以除了策划人,台上台下皆大欢喜结束。经归纳总结,自觉效果还是不错,并且决定从此敬佩所有在聚光灯下镇定自若的强人,不拘是从业人员还是领导同志,同时非常感激地对齐进凯道谢:“估计以后再也不会怯场了,……只要想到您的光辉形象”
高静也跟着点头,她当时离宝然比较近,恰逢其会。
齐进凯非常想得开,很快就不把那半副胡子放在心上了,大方地说:“那也行啊,我这效果还是长期的,值了”
回家宝然暗自叹息:活到老学到老啊……
、
那边厢,宝晨接连两天往外跑,午饭都不回来吃,大家倒也放心,因为廖所长亲口说了:“看他也没什么事儿,过去给我们那儿的小伙子打个下手,算是个,……社会实践吧”
宝然只纳闷儿宝晨什么时候这么听话了,根据克里木江同志的经验教训,廖大爷的下手,可不是那么好打的。宝晨这才回来几天啊,就给抓着什么小辫儿了?
可她也只能纳闷着。白天忙完了,晚上宝晨就同家人守在电视机前,一起越来越沉默地注视着一切进展。
直至四号,一切戛然而止。
、
宝晨又去揩公家的油,用爸爸的电话跟学校沟通过后,并没有立时返校,而是在家里等待通知。每日里白天给廖大爷打白工,晚上给弟弟妹妹补课,剩下的时间多是一人沉默,或者去捧了爸爸书柜里的一些大部头出来啃,包括以前不屑一顾的《***选集》。
、
又一个周六下午,宝晨难得被放了半天假,同宝然两个在小石桌边面对面坐着,一个看书,一个画画儿。院子里静悄悄的,只听到两只蜜蜂在嗡嗡地飞。
宝然在聚精会神地描绘着一幅***,颜色清淡,深深浅浅的绿,鹅黄淡绿勾勒的白,画面却是繁琐细致,枝繁叶茂。宝晨偶尔抬头看她一眼,再看看头顶上浓密的纸条藤叶,还有大大的黄色丝瓜花和小小的紫色扁豆花,然后又不声不响埋头接着看。
、
一片静谧之中,传来敲门声,接着有个声音在说:“小伙子找谁啊?进去吧门肯定开着”
是廖所长。
宝然撂下笔,活动着酸胀的手腕抢着跑去开门,就见廖所长身边站个小伙儿,认识。
“大爷好于大哥好”宝然说着把他俩让进来,宝晨也站起身:“大爷晋文你怎么来了?过来坐就这儿院子里吧?还舒服。”
廖所长进来:“宝晨这是你同学?”
“哎”宝晨介绍:“这是我高中同学于晋文,大虎也认识的。晋文,这是廖大爷”
晋文小伙儿赶紧礼貌地弯腰:“大爷好”
、
“哎好好”廖所长答应着,回头问宝晨:“你爸那自行车在家吗?借来使使,我那个链子不好了……还得再找个扳手”
“在都在厨房里呢我去给您推……”宝晨说要转身。
“不用我自己来行了,跟你这小伙计说你们的话吧”廖所长熟门熟路自己进去了。
宝晨也就不跟他客气了,只拉着于晋文坐:“你什么时候回来的?你们学校……,怎么样?”
于晋文同学,不知还有几个人记得,当初跟宝然她们一起游南山的,……在北京上学。
见宝晨追问,于晋文苦笑,原来他早在五月中旬,经家里几番电话电报无动于衷之后,就被他那在市委工作的老爸亲自赴京强行带回。
“听我弟说了,才知道你也回来了。前几天一直给我爸关着不许出门,这两天才刚松快一点儿”于晋文坐下,顺手拿起宝晨扣在小石桌上的书翻一下,“资本论?你看这个”
宝晨笑笑:“随便翻翻。”见宝然进屋端了茶盘子出来,提起倒上一杯:“喝茶”
、
于晋文捧着茶杯慢慢地抿,仿佛那添了两朵的菊花的茶水苦涩异常。
“……怎么就成了这个样子?”他突然说:“他们……,我们我们不过是想让咱们这个国家,……变得更好……”
宝晨还没答言,廖所长兜里揣着不知打哪儿翻出来的大扳手,推着自行车叮哐叮哐出来了,顺口接话:“变得更好?就你们那些学生?把个首都广场一占一个月,搅得乌七八糟的,什么妖魔鬼怪都冒出来了,下面也跟着乱那还叫更好?胡闹”
廖所长今天是便服,于晋文不知他什么身份,冷丁儿给这个看着不很打眼儿的半老头儿训了,很不服气:“大爷您不懂,我们是为了争取民主……”
“什么民主就知道空口号嚷嚷得响学生学生,不好好念你们的书,连自己都还养活不了,就想去赈济天下了?年轻人,还是干点儿实在的事情好”廖所长语气相当的傲慢不屑。
于晋文脸上显出些激愤的神色,到底还是忍住了,赌气把头扭向一边,很无礼地不去跟长辈道别。
……不过廖所长也不在乎他的礼貌,撂下那句话后,就径自出院门去了。
、
于晋文这才回过脸来,看了看宝然,欲言又止。
“没事儿,有什么话你说吧我这妹妹是个闷嘴儿葫芦,只进不出。”宝晨让他放心。
宝然受到如此信任,感激地冲大哥谄笑,帮他也倒杯茶,心的话:我不说,我谁也不说。
……我就将来写写网文……
、
“你相信电视上说的吗?我不信我怎么也不能信肯定是他们瞎编的……”于晋文有点儿激动。
、
“我信。”宝晨突然说了一句。
于晋文愣住了,“你……,说什么?你胡说你又没有亲眼看见……”
“你也没有。”宝晨打断他,“那为什么就一口咬定电视画面都是瞎编的呢?”
是啊是啊,宝然悄悄点头,造假都来不得那么快的吧?
“……可那些都是……,跟你我一样的学生啊”于晋文几乎要怒了:“手无寸铁只会拿笔杆子怎么可能?”
“怎么就不可能?”宝晨声音淡淡的,“你是几号走的?十五号对吧?我二十号才离开那里。”
“你……”
宝然低头,按着自己电报的时间和宝晨到家的时间算了算,唉,果真。这样一个时间差,廖大爷怎么可能注意不到?爸爸当时就猜到了吧?只不过儿子已经回来了,他也就装糊涂没再追问。
“是,我回家前去那里弯了一趟。你不知道,当时的那种场景,那种情绪,简直可怕”宝晨接着说:“不瞒你说,在学校的时候,我也跟着写过标语的,还上过两次街。可到了那里,看到那些……,狂热的同学们,我还是迷糊了。不依不饶的就在那里硬抗着,到底是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才肯罢休?”
“……不过是想要国家重视起来,听听学生们的意见,可他们不听……”于晋文有些虚弱地辩解。
“真的没有听吗?”宝晨像是问他,又像是在自语:“那么整个儿五月,我们都在干什么?全国都在听。还不够吗?我们要让他们听多久?听到什么时候?一直到国家答应我们所有的条件?……说到这里,我想问问,晋文,你清楚那些给‘我们’做代表的人,都提出些什么条件吗?”
于晋文蠕动着嘴唇,想要说是,可又不能。
“你也不清楚,对吧?”宝晨等了等说:“他们真的能代表我们吗?别人不好说,我自己觉得,连他们是什么样的人都不知道,凭什么就给他们代表了?这个想法,我也就是在这儿,说给你听。在北京的时候,告诉你,我害怕了,我不敢说,不知怎么就有一种感觉,要是在那里说了,当时就能被人扇倒在地,再踏上一万只脚那种感觉,你明白吗?”
于晋文盯着玻璃杯中泡开的小菊花,沉默着。半晌轻轻点下头,“当初被我爸带走的时候,就有人骂过我。”
“嗯,那还是在学校里。你觉得这样正常吗?”宝晨喝口茶,眯起眼睛向蓝得刺眼的晴空望了望:“我们都没在现场,当时的情形谁也不清楚,可是有些事情我们看得到,也应该能想清楚。你十五号走的时候,那里是什么样儿?”
晋文只给出一个字。
“是啊,我离开的时候,刚刚开始戒严,更乱”宝晨吸口气:“一国的首都啊,乱成那个样子。那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吧?”
“当然不是”这点于晋文还是清楚的,“可我们的初衷是好的呀……”
“……初衷也许是好的,只是做错了事。”宝晨接着说:“可都已经是大学生了,不是小孩子,做错了事,就要付出代价。”
……
、
他们空有崇高的理想,美好的愿望,却在一路的横冲直撞下失去了对事情的控制。不管他们愿意不愿意,当有人以他们的名义在那一片狂热亢奋得已经失去了理智的混乱中,喊出了反动口号时,他们的一切努力,都成了笑话,当他们当中有人动手,以为民请命的名义打砸抢烧,甚至残害人命时,他们也将自己直接推到了他们为之奔波呼喊的祖国的对立面。他们热爱的祖国,和他们自己,都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
宝然想起,以前曾经看过的一部电影,名字不记得了。讲两个青年恋人,文革中先是批斗了自己的恩师,然后又因观点不同加入了对立的帮派,从理论辩驳直至举枪对敌,再后来又同被卷入下乡大潮,数年后相继离世。最后,当年被他们打倒的老师,带了小学生们去了这两个曾经是他最喜欢的学生的墓前。
孩子们看着简单的墓碑好奇地问:“他们是什么人?”
“是好人。”老师答。
孩子们又问:“他们是英雄吗?”
“不,他们不是英雄。”老师说,“他们,是历史。”
、
、
这章,闷……
、
、
宝然同学人生当中第一次登台,自赶鸭子上架开始,以除了策划人,台上台下皆大欢喜结束。经归纳总结,自觉效果还是不错,并且决定从此敬佩所有在聚光灯下镇定自若的强人,不拘是从业人员还是领导同志,同时非常感激地对齐进凯道谢:“估计以后再也不会怯场了,……只要想到您的光辉形象”
高静也跟着点头,她当时离宝然比较近,恰逢其会。
齐进凯非常想得开,很快就不把那半副胡子放在心上了,大方地说:“那也行啊,我这效果还是长期的,值了”
回家宝然暗自叹息:活到老学到老啊……
、
那边厢,宝晨接连两天往外跑,午饭都不回来吃,大家倒也放心,因为廖所长亲口说了:“看他也没什么事儿,过去给我们那儿的小伙子打个下手,算是个,……社会实践吧”
宝然只纳闷儿宝晨什么时候这么听话了,根据克里木江同志的经验教训,廖大爷的下手,可不是那么好打的。宝晨这才回来几天啊,就给抓着什么小辫儿了?
可她也只能纳闷着。白天忙完了,晚上宝晨就同家人守在电视机前,一起越来越沉默地注视着一切进展。
直至四号,一切戛然而止。
、
宝晨又去揩公家的油,用爸爸的电话跟学校沟通过后,并没有立时返校,而是在家里等待通知。每日里白天给廖大爷打白工,晚上给弟弟妹妹补课,剩下的时间多是一人沉默,或者去捧了爸爸书柜里的一些大部头出来啃,包括以前不屑一顾的《***选集》。
、
又一个周六下午,宝晨难得被放了半天假,同宝然两个在小石桌边面对面坐着,一个看书,一个画画儿。院子里静悄悄的,只听到两只蜜蜂在嗡嗡地飞。
宝然在聚精会神地描绘着一幅***,颜色清淡,深深浅浅的绿,鹅黄淡绿勾勒的白,画面却是繁琐细致,枝繁叶茂。宝晨偶尔抬头看她一眼,再看看头顶上浓密的纸条藤叶,还有大大的黄色丝瓜花和小小的紫色扁豆花,然后又不声不响埋头接着看。
、
一片静谧之中,传来敲门声,接着有个声音在说:“小伙子找谁啊?进去吧门肯定开着”
是廖所长。
宝然撂下笔,活动着酸胀的手腕抢着跑去开门,就见廖所长身边站个小伙儿,认识。
“大爷好于大哥好”宝然说着把他俩让进来,宝晨也站起身:“大爷晋文你怎么来了?过来坐就这儿院子里吧?还舒服。”
廖所长进来:“宝晨这是你同学?”
“哎”宝晨介绍:“这是我高中同学于晋文,大虎也认识的。晋文,这是廖大爷”
晋文小伙儿赶紧礼貌地弯腰:“大爷好”
、
“哎好好”廖所长答应着,回头问宝晨:“你爸那自行车在家吗?借来使使,我那个链子不好了……还得再找个扳手”
“在都在厨房里呢我去给您推……”宝晨说要转身。
“不用我自己来行了,跟你这小伙计说你们的话吧”廖所长熟门熟路自己进去了。
宝晨也就不跟他客气了,只拉着于晋文坐:“你什么时候回来的?你们学校……,怎么样?”
于晋文同学,不知还有几个人记得,当初跟宝然她们一起游南山的,……在北京上学。
见宝晨追问,于晋文苦笑,原来他早在五月中旬,经家里几番电话电报无动于衷之后,就被他那在市委工作的老爸亲自赴京强行带回。
“听我弟说了,才知道你也回来了。前几天一直给我爸关着不许出门,这两天才刚松快一点儿”于晋文坐下,顺手拿起宝晨扣在小石桌上的书翻一下,“资本论?你看这个”
宝晨笑笑:“随便翻翻。”见宝然进屋端了茶盘子出来,提起倒上一杯:“喝茶”
、
于晋文捧着茶杯慢慢地抿,仿佛那添了两朵的菊花的茶水苦涩异常。
“……怎么就成了这个样子?”他突然说:“他们……,我们我们不过是想让咱们这个国家,……变得更好……”
宝晨还没答言,廖所长兜里揣着不知打哪儿翻出来的大扳手,推着自行车叮哐叮哐出来了,顺口接话:“变得更好?就你们那些学生?把个首都广场一占一个月,搅得乌七八糟的,什么妖魔鬼怪都冒出来了,下面也跟着乱那还叫更好?胡闹”
廖所长今天是便服,于晋文不知他什么身份,冷丁儿给这个看着不很打眼儿的半老头儿训了,很不服气:“大爷您不懂,我们是为了争取民主……”
“什么民主就知道空口号嚷嚷得响学生学生,不好好念你们的书,连自己都还养活不了,就想去赈济天下了?年轻人,还是干点儿实在的事情好”廖所长语气相当的傲慢不屑。
于晋文脸上显出些激愤的神色,到底还是忍住了,赌气把头扭向一边,很无礼地不去跟长辈道别。
……不过廖所长也不在乎他的礼貌,撂下那句话后,就径自出院门去了。
、
于晋文这才回过脸来,看了看宝然,欲言又止。
“没事儿,有什么话你说吧我这妹妹是个闷嘴儿葫芦,只进不出。”宝晨让他放心。
宝然受到如此信任,感激地冲大哥谄笑,帮他也倒杯茶,心的话:我不说,我谁也不说。
……我就将来写写网文……
、
“你相信电视上说的吗?我不信我怎么也不能信肯定是他们瞎编的……”于晋文有点儿激动。
、
“我信。”宝晨突然说了一句。
于晋文愣住了,“你……,说什么?你胡说你又没有亲眼看见……”
“你也没有。”宝晨打断他,“那为什么就一口咬定电视画面都是瞎编的呢?”
是啊是啊,宝然悄悄点头,造假都来不得那么快的吧?
“……可那些都是……,跟你我一样的学生啊”于晋文几乎要怒了:“手无寸铁只会拿笔杆子怎么可能?”
“怎么就不可能?”宝晨声音淡淡的,“你是几号走的?十五号对吧?我二十号才离开那里。”
“你……”
宝然低头,按着自己电报的时间和宝晨到家的时间算了算,唉,果真。这样一个时间差,廖大爷怎么可能注意不到?爸爸当时就猜到了吧?只不过儿子已经回来了,他也就装糊涂没再追问。
“是,我回家前去那里弯了一趟。你不知道,当时的那种场景,那种情绪,简直可怕”宝晨接着说:“不瞒你说,在学校的时候,我也跟着写过标语的,还上过两次街。可到了那里,看到那些……,狂热的同学们,我还是迷糊了。不依不饶的就在那里硬抗着,到底是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才肯罢休?”
“……不过是想要国家重视起来,听听学生们的意见,可他们不听……”于晋文有些虚弱地辩解。
“真的没有听吗?”宝晨像是问他,又像是在自语:“那么整个儿五月,我们都在干什么?全国都在听。还不够吗?我们要让他们听多久?听到什么时候?一直到国家答应我们所有的条件?……说到这里,我想问问,晋文,你清楚那些给‘我们’做代表的人,都提出些什么条件吗?”
于晋文蠕动着嘴唇,想要说是,可又不能。
“你也不清楚,对吧?”宝晨等了等说:“他们真的能代表我们吗?别人不好说,我自己觉得,连他们是什么样的人都不知道,凭什么就给他们代表了?这个想法,我也就是在这儿,说给你听。在北京的时候,告诉你,我害怕了,我不敢说,不知怎么就有一种感觉,要是在那里说了,当时就能被人扇倒在地,再踏上一万只脚那种感觉,你明白吗?”
于晋文盯着玻璃杯中泡开的小菊花,沉默着。半晌轻轻点下头,“当初被我爸带走的时候,就有人骂过我。”
“嗯,那还是在学校里。你觉得这样正常吗?”宝晨喝口茶,眯起眼睛向蓝得刺眼的晴空望了望:“我们都没在现场,当时的情形谁也不清楚,可是有些事情我们看得到,也应该能想清楚。你十五号走的时候,那里是什么样儿?”
晋文只给出一个字。
“是啊,我离开的时候,刚刚开始戒严,更乱”宝晨吸口气:“一国的首都啊,乱成那个样子。那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吧?”
“当然不是”这点于晋文还是清楚的,“可我们的初衷是好的呀……”
“……初衷也许是好的,只是做错了事。”宝晨接着说:“可都已经是大学生了,不是小孩子,做错了事,就要付出代价。”
……
、
他们空有崇高的理想,美好的愿望,却在一路的横冲直撞下失去了对事情的控制。不管他们愿意不愿意,当有人以他们的名义在那一片狂热亢奋得已经失去了理智的混乱中,喊出了反动口号时,他们的一切努力,都成了笑话,当他们当中有人动手,以为民请命的名义打砸抢烧,甚至残害人命时,他们也将自己直接推到了他们为之奔波呼喊的祖国的对立面。他们热爱的祖国,和他们自己,都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
宝然想起,以前曾经看过的一部电影,名字不记得了。讲两个青年恋人,文革中先是批斗了自己的恩师,然后又因观点不同加入了对立的帮派,从理论辩驳直至举枪对敌,再后来又同被卷入下乡大潮,数年后相继离世。最后,当年被他们打倒的老师,带了小学生们去了这两个曾经是他最喜欢的学生的墓前。
孩子们看着简单的墓碑好奇地问:“他们是什么人?”
“是好人。”老师答。
孩子们又问:“他们是英雄吗?”
“不,他们不是英雄。”老师说,“他们,是历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