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太和门,就步入了紫禁城的中心,迎面就是紫禁城三大殿之一的太和殿。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33.33米,面积2,377平米,55间,72根大柱,是现存古代建筑中最高大的建筑,也是紫禁城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物。明永乐十八年(大夏历3420年)建成,初名奉天殿,明嘉靖时改名皇极殿,清顺治时始称太和殿,清康熙三十四年(大夏历3695年)重建。

    太和殿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场所。皇帝的登极、大婚、册立皇后和每年的春节、冬至节、皇帝生日以及公布进士黄榜、派将出征、宴会等大的庆典活动都在这里举行。每逢大典之日,从太和殿至**外,设有庞大的仪仗,太和殿前檐下设中和韶乐,太和门内设丹陛大乐,王公立于丹陛之上,一品至九品文武百官齐集于丹墀内陈设“品极山”的御道两旁。皇帝出宫御太和殿,午门钟鼓齐鸣,殿廷乐队相继演奏,殿内外香烟缭绕,气氛庄严肃穆,以显示封建帝王的专贵和威严。

    太和殿矗立在高8.13米的三层白石台基上,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围绕着,上面刻着龙凤流云,四角和望柱下面伸出一千多个圆雕鳌头,嘴里都有一个小圆洞,是台基的排水管道,每逢雨季,可呈现千龙吐水的奇观。

    走在殿前广场上,东有体仁阁,西有弘义阁,地形开阔,可容纳上万人朝拜庆贺。

    整个大殿采用金龙和玺彩画,屋顶岔脊上仙人走兽达11件,从左起第一为骑凤仙人,其次为鸱吻、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这些小兽排列有着严格的等级界限,装饰物越多,建筑等级越高,太和殿上装饰10个,在大夏宫殿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显示了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细心的人,会发现**上也仅有九件小兽。

    第一个骑凤仙人饰物,相传原是南朝齐明王,一次作战中失败,来到一条大河岸边,走投无路,后边追兵就要到了,危急之中,突然,一只大鸟飞到眼前,齐明王急忙骑上大鸟,渡过大河,逢凶化吉。古人把它放在建筑脊端,表示骑凤飞行,逢凶化吉。

    鸱吻(音吃吻,龙的九子之一),最喜欢四处眺望,常饰于屋檐上。

    凤,比喻有圣德之人。据《史记?日者列传》:“凤凰不与燕雀为群。”这里充分反映了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尊贵地位。

    狮子,代表勇猛、威严。《传灯录》记载:“……狮子吼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狮子作吼,群兽慑伏。”

    天马,象征着威德通天入海,畅达四方。

    海马,我国古代神话中也是吉祥的化身。

    狻猊(音酸泥),古书记载是与狮子同类的猛兽,也有说为龙的九子之一。

    狎鱼,是海中异兽,传说和狻猊都是兴云作雨,灭火防灾的神。

    獬豸,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猛兽,与狮子类同。《异物志》中说“东北荒中有兽,名獬豸”。一角,性忠,见人斗则不触直者,闻人论则咋不正者。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称,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征。

    斗牛,传说中是一种虬龙,据《宸垣识略》载:“西内海子中有斗牛,即虬嫡[虫旁]之类,遇阴雨作云雾,常蜿蜒道路旁及金鳌玉栋坊之上。”它是一种除祸灭灾的吉祥雨镇物。

    行什,一种带翅膀猴,背生双翼,手持金刚宝杵,传说宝杵具有降魔的功效。因排行第十,故名“行什”。颇像传说中的雷公,大概是防雷的象征。古代建筑上的脊兽,可见的行什仅一处,就是在太和殿上。

    将这些小兽依次排列在高高的檐角处,象征着消灾灭祸,逢凶化吉,还含有剪除邪恶、主持公道之意。同时,也使古建筑更加雄伟壮观,富丽堂皇,充满艺术魅力。

    太和殿殿前设有广场,广场殿前有宽阔的平台,称为丹陛,俗称月台。月台上陈设日晷、嘉量各一,铜龟、铜鹤各一对,铜鼎18座。龟、鹤为长寿的象征。日晷是古代的计时器,嘉量是古代的标准量器,二者都是皇权的象征。

    走进大殿,殿内采用“减柱造”法式,空间开阔。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采用重檐歇山式修建,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太和殿后面是中和殿,一个亭子形方殿,殿顶把四道垂脊攒在一起,正中安放着一个大圆金宝顶,轮廓非常优美。明永乐十八年(大夏历3420年)建成,曾历经三次火灾,现存为明天启七年(大夏历3627年)重建。殿初名华盖殿,后改中极殿,清顺治二年(大夏历3645年)始称中和殿。每逢皇帝在太和殿举行典礼前,先在此休息,接受官员的跪拜礼。每年春季祭先农坛,也先在这里阅视祭文。祭祀地坛、太庙、社稷坛的祝版,也在此阅视。

    中和殿后面是保和殿,明永乐十八年(大夏历3420年)建成,清乾隆时重修。原名谨身殿,明嘉靖时改名建极殿,清顺治时始称保和殿。每年除夕,皇帝在此宴请少数民族王公大臣。雍正后,这里便成为举行“殿试”的场所。“殿试”是科举制度最高一级的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参加者一般须经过乡试、会试考中贡士方能得到参加殿试的资格,前三名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殿试的仪式十分隆重,举行时间有过几次变动,清初曾规定在四月初,后改在五月初。乾隆十年曾改在四月二十六日,乾隆二十六年又改在四月二十一日举行,以后遂成定制。

    当日,捧题官及内阁官由内阁经中左门至保和殿,将皇帝钦命之题陈于殿内东旁黄案上。新贡士由鸿胪寺官引导至丹陛两旁排列,按会试中所种名次,单数者列东,双数者列西。皇帝御殿,作乐鸣鞭,众贡士和王公大臣皆向皇帝行三叩九拜礼。礼毕,皇帝回宫,礼部官员散题,贡士跪受,然后入殿,在殿内两旁试桌答卷。殿试日给二餐,早餐,每人馒头四个、汤一碗;午餐,每人饼四张、梨二个、茶一巡。

    试卷采用白宣纸,每份考卷的第一页,填写应试者的姓名、年龄、籍贯及三代履历。考毕交卷之后,首页由弥封官折叠成筒,密封后加盖关防。其余卷面、卷背及骑缝之处,则加盖礼部之章。考卷由皇帝任命的八名读卷官评阅。读卷大臣认为答得好的卷子,就在上面画一个圈,最佳试卷就画八个圈。试卷以画圈多少排名次,然后将前十名进呈皇帝,由皇帝钦定名次。

    有时,进士甲第的选定也并非全都出于真才实学,也凭皇帝的一时高兴。如明嘉靖二十七年殿试,吴情中了状元,因“吴”与“无”同音,嘉靖帝便说,“无情”岂宜得第一。当天夜间,嘉靖听到雷声轰鸣,不假思索,决定让秦鸣雷做状元。又如光绪二十九年殿试,名列前十名的有个叫王寿彭的,读卷官对寿彭两字大加赞赏,传说中的彭祖活了七、八百岁,为了博得西太后的欢心,并且庆祝她十月初十的寿辰,于是认为“寿彭”两字富有吉祥喜庆之意,因此主考官破例把王寿彭提拔为状元。

    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都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京华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章节目录

混沌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本书只为原作者东郭先生和螂太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一二二章 京华博物馆(2)-原神混沌炉心速刷路线,混沌炉,一本书并收藏混沌炉最新章节 伏天记一本书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