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向着北方疾驰。
这还是林有德第一次享受专车待遇——虽然只有一个专用车厢。
海伯特很有心的给车厢配了个非常漂亮的女仆,但林有德却无心享受他的好意。他一心只想快点赶到前线,第一时间掌握状况。
对未来的担忧,让林有德在火车启动之后就一直坐在窗边,对着外面不断掠过的夜景陷入了长时间的沉思。
火车启程前林有德给海伯特下达了两条指示:首先把他那些已经把地形跑熟了的摩托车宣传员全都派出去,确认林有德指定的区域内事先选定的“堡垒户”和联络点的状况,以保证共和军退出这些区域之后情报流动的畅通。
其次,将南方各邦负责军工之外的生产的工厂的赤卫军集中起来,随时准备调往前线,并且务必保证这些赤卫军部队控制权掌握在他林有德手中。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林有德要求负责对应地区宣传工作的干部加入赤卫军部队,担任“宣传干事”。
林有德反复叮嘱海伯特,第一条才是重中之重。在己方有群众基础的地区作战,除了能使用小部队在群众掩护下骚扰敌人外,最重要的就是情报的畅通。
在林有德原来的世界,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双方逐渐变得很难在正面形成一个比较泾渭分明的战场,北美独立战争和拿破仑战争的时代,双方尚且可以形成战线,但日后那种双方部队在锋线上犬牙交错的状况也已经初现端倪。
而到了一战,开战之初不管东西线最先都呈现出双方部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况。比如西线德军进攻锋线最西侧的两个集团军的指挥官就突然发现两军之间竟然突然冒出一群英国精锐步枪射手,用精准的步枪射击打得德国人生活不能自理。
而这群英军根本就不是通过进攻楔入两军之间的,他们本来就在那里,周围的协约**都撤退了他们没接到命令。
东线由于战场更加广阔,情况更夸张,俄军在攻入普鲁士之后,两个军团之间竟然出现一个足够师建制部队展开的空隙。
当然俄军这个夸张的空隙的产生也有一些人为因素在里面:俄军两个军的指挥官有私人恩怨,指挥俄军第一军的莱宁坎普看着第二军的萨姆索诺夫猛打猛冲,害怕功劳完全被他独吞,外加他发现曾经向他发动攻势的德军不见了,因此担心自己的侧翼。最终两个俄军指挥官做出了不同的决定,一个决定向前推进,另一个则决定先原地待机,查明德军动向再行动。
俄国人用明码互相联络,导致德国人对俄军的动向一清二楚。兴登堡立刻让自己的参谋去查看两军之间的空隙有多大,结果发现这个缝隙之中原本就呆着一个德国骑兵师。于是一场针对萨姆索诺夫部队的诱敌深入的战役展开了,最终德军全歼萨姆索诺夫部,获得坦南堡大捷。
后来随着一战的进行,西线由于战场正面长度有限,最终形成了双方部队挖沟对射的堑壕战局面,堪称近代陆战史上最奇葩的状况,而在东线,双方从头到尾都没有形成西线那样稳固的战线。所以德军在一战中获得的所有大捷都发生在东线——这真不是俄军无能,单纯是因为东线便于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发挥他们的军事天才。
当鲁登道夫开始指挥西线作战的时候,他的武运也就到头了。
当时间继续推移,进入1930年代的时候,战线的犬牙交错变本加厉了,越来越多的指挥官发现,战场不再是两条平行的线,而是以己方部队为点,部队之间的通讯和保障联络为线构成的蛛网。
最先察觉到这一点的人中就包括中国后来的总司令。总司令的挚友总结了他的军事思想,并且和群众工作相结合,两人率领穷得叮当响的农民军硬是把装备精良的中央军当运输大队痛打,简直混得风生水起。
其实他们的战术总结起来很简单:在群众情报支持下,发现敌人的“网”中比较孤悬在外的点,然后一拥而上拔掉它。
也就是所谓的“集中局部优势兵力歼敌”。而要实现在局部集中优势兵力并且在敌人增援赶来之前歼敌这个战术意图,还能从容撤退,群众的情报支持必不可少。
同时为了让敌人的网中出现一个可以下口的点,这两位还发展出了一套强调诱敌深入,通过机动防御来拉扯敌人阵型的战术体系。
后来随着敌我局势的演变,这一套主要用来防御的战术体系,渐渐演变出一套对应的进攻体系,一干黄埔骄子被这套大穿插滚动进攻的战法插得找不着北。后来在朝鲜半岛上,麦克阿瑟也被插得找不着北,美军部队突然发现尼玛撤退战竟然变成艰苦无比的进攻战,自己的后方到处都是戴狗皮帽子的志愿军。
美军痛定思痛,决定也学一手,就开始研究建立空中骑兵。在越南他们试了试,开始效果还不错,后来北越军请来穿插战术祖师爷当顾问,就又被吊打,到后期美军甚至自己被北越军各种穿插。
再后来美军终于在伊拉克成功实践空中骑兵战术,空中骑兵大队穿插敌后,建立前进基地,配合装甲部队直捣黄龙,可算是学出师了。
顺带一提,北越军打跑了美帝以后就以为自己学出师了,结果79年被一板砖拍翻在地上,祖师爷表示你丫还图样图森破。
再顺带一提,穿插战术最辉煌的战果发生在对阿三的战争中。副班长庞国兴带着三名战士狂奔七点五公里,干掉阿三军两个炮兵阵地,并且占领了一处重要高地坚守到主力部队到来,为全歼阿三主力立下汗马功劳。
林有德对这些战例如数家珍,所以他对未来战争的发展趋向一清二楚。
仔细想想现在林有德面对的状况和原来世界那俩好基友面对的差不多——不,他林有德其实还有优势,毕竟共和国的力量和帝国政府没有差那么远。唯一的不利就是战区山少,而且双方都有飞机侦查,不利于大部队隐蔽机动。
林有德的计划和原来世界某二人组的计划如出一辙:诱敌深入,然后让熟悉地形的赤卫队四处出击,袭扰对方主力之外的部队,迫使敌人分散兵力,再突然集中部队歼灭敌人一部分。
至于潜伏下来的别动队,就如同林有德在把他们派回去之前的讲话中说的那样,他们的任务只是把那些赤卫军无法攻击到敌军腹地搅得鸡飞狗跳。
在林有德这一套构想中,最大的变数就是帝**的战姬部队。飞行战姬部队具备直升机的机动能力和媲美战后第一代坦克的防御力,如果她们处于随时可以出动的状态,林有德根本不可能发动针对敌人的局部歼灭战。
所以林有德需要共和国的战姬部队充分牵制和消耗敌人的战姬部队。
这一次林有德直奔前线,也是打算亲眼确认共和国战姬部队的情况。虽然在没有战姬帮助的情况下,林有德也可以试着通过让敌人战姬疲于奔命的办法来消耗她们,但那样要麻烦得多,而且铁定会付出更多的伤亡。
当然了,林有德最关心的还是松平千寻的伤势。
想到这点,林有德不由得叹了口气。
“死狐狸,”他用中文小声嘀咕,“我设想过一千一万种可能性,其中甚至包括你在战场上临阵脱逃导致薇欧拉被俘虏的状况,唯独没想过你会负伤。”
林有德再次叹气,胃部拧得难受。
他不由得又想起那一天,空荡荡的办公室里只有狐狸抱着他的腰,用温柔的话语安抚他那突然被乡愁淹没的内心。
那画面如此真切,以至于林有德耳畔也回响起松平千寻的声音:
“干脆你当吟游诗人,我来当舞娘,我们坐上吉普赛人的大篷车去流浪好了。”
林有德深吸一口气,对一直呆在角落待命的女仆说:“我要酒,烈酒。”
“是。”
很快林有德的烈酒来了,他看都没看标签,就灌了一大口,让灼热的辛辣顺着食道和血管遍布全身。
这时候女仆说:“顾问阁下,您应该休息了。”
林有德没答话,继续在那儿慢条斯理的品酒,直到喝完杯里的,他在缓缓站起来答道:“是啊,我是该休息一下了。”
说完他走向专用车厢后方睡眠用的隔间,一面解衣服扣子一面对女仆吩咐道:“路上停站的时候,你必须第一时间联络车站的电报室,确认是否有前方的最新电报,有电报就叫醒我。”
“是,顾问阁下。”
这时候林有德已经走到卧房门口,他打开门,发现女仆似乎也打算跟进来,就对她说:“好了,你呆在外面,随便打发下时间。”
“是。”女仆应着后退了一步,双手提着裙摆向林有德行礼,“晚安,顾问阁下。”
林有德点点头,然后关上了门。
这还是林有德第一次享受专车待遇——虽然只有一个专用车厢。
海伯特很有心的给车厢配了个非常漂亮的女仆,但林有德却无心享受他的好意。他一心只想快点赶到前线,第一时间掌握状况。
对未来的担忧,让林有德在火车启动之后就一直坐在窗边,对着外面不断掠过的夜景陷入了长时间的沉思。
火车启程前林有德给海伯特下达了两条指示:首先把他那些已经把地形跑熟了的摩托车宣传员全都派出去,确认林有德指定的区域内事先选定的“堡垒户”和联络点的状况,以保证共和军退出这些区域之后情报流动的畅通。
其次,将南方各邦负责军工之外的生产的工厂的赤卫军集中起来,随时准备调往前线,并且务必保证这些赤卫军部队控制权掌握在他林有德手中。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林有德要求负责对应地区宣传工作的干部加入赤卫军部队,担任“宣传干事”。
林有德反复叮嘱海伯特,第一条才是重中之重。在己方有群众基础的地区作战,除了能使用小部队在群众掩护下骚扰敌人外,最重要的就是情报的畅通。
在林有德原来的世界,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双方逐渐变得很难在正面形成一个比较泾渭分明的战场,北美独立战争和拿破仑战争的时代,双方尚且可以形成战线,但日后那种双方部队在锋线上犬牙交错的状况也已经初现端倪。
而到了一战,开战之初不管东西线最先都呈现出双方部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况。比如西线德军进攻锋线最西侧的两个集团军的指挥官就突然发现两军之间竟然突然冒出一群英国精锐步枪射手,用精准的步枪射击打得德国人生活不能自理。
而这群英军根本就不是通过进攻楔入两军之间的,他们本来就在那里,周围的协约**都撤退了他们没接到命令。
东线由于战场更加广阔,情况更夸张,俄军在攻入普鲁士之后,两个军团之间竟然出现一个足够师建制部队展开的空隙。
当然俄军这个夸张的空隙的产生也有一些人为因素在里面:俄军两个军的指挥官有私人恩怨,指挥俄军第一军的莱宁坎普看着第二军的萨姆索诺夫猛打猛冲,害怕功劳完全被他独吞,外加他发现曾经向他发动攻势的德军不见了,因此担心自己的侧翼。最终两个俄军指挥官做出了不同的决定,一个决定向前推进,另一个则决定先原地待机,查明德军动向再行动。
俄国人用明码互相联络,导致德国人对俄军的动向一清二楚。兴登堡立刻让自己的参谋去查看两军之间的空隙有多大,结果发现这个缝隙之中原本就呆着一个德国骑兵师。于是一场针对萨姆索诺夫部队的诱敌深入的战役展开了,最终德军全歼萨姆索诺夫部,获得坦南堡大捷。
后来随着一战的进行,西线由于战场正面长度有限,最终形成了双方部队挖沟对射的堑壕战局面,堪称近代陆战史上最奇葩的状况,而在东线,双方从头到尾都没有形成西线那样稳固的战线。所以德军在一战中获得的所有大捷都发生在东线——这真不是俄军无能,单纯是因为东线便于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发挥他们的军事天才。
当鲁登道夫开始指挥西线作战的时候,他的武运也就到头了。
当时间继续推移,进入1930年代的时候,战线的犬牙交错变本加厉了,越来越多的指挥官发现,战场不再是两条平行的线,而是以己方部队为点,部队之间的通讯和保障联络为线构成的蛛网。
最先察觉到这一点的人中就包括中国后来的总司令。总司令的挚友总结了他的军事思想,并且和群众工作相结合,两人率领穷得叮当响的农民军硬是把装备精良的中央军当运输大队痛打,简直混得风生水起。
其实他们的战术总结起来很简单:在群众情报支持下,发现敌人的“网”中比较孤悬在外的点,然后一拥而上拔掉它。
也就是所谓的“集中局部优势兵力歼敌”。而要实现在局部集中优势兵力并且在敌人增援赶来之前歼敌这个战术意图,还能从容撤退,群众的情报支持必不可少。
同时为了让敌人的网中出现一个可以下口的点,这两位还发展出了一套强调诱敌深入,通过机动防御来拉扯敌人阵型的战术体系。
后来随着敌我局势的演变,这一套主要用来防御的战术体系,渐渐演变出一套对应的进攻体系,一干黄埔骄子被这套大穿插滚动进攻的战法插得找不着北。后来在朝鲜半岛上,麦克阿瑟也被插得找不着北,美军部队突然发现尼玛撤退战竟然变成艰苦无比的进攻战,自己的后方到处都是戴狗皮帽子的志愿军。
美军痛定思痛,决定也学一手,就开始研究建立空中骑兵。在越南他们试了试,开始效果还不错,后来北越军请来穿插战术祖师爷当顾问,就又被吊打,到后期美军甚至自己被北越军各种穿插。
再后来美军终于在伊拉克成功实践空中骑兵战术,空中骑兵大队穿插敌后,建立前进基地,配合装甲部队直捣黄龙,可算是学出师了。
顺带一提,北越军打跑了美帝以后就以为自己学出师了,结果79年被一板砖拍翻在地上,祖师爷表示你丫还图样图森破。
再顺带一提,穿插战术最辉煌的战果发生在对阿三的战争中。副班长庞国兴带着三名战士狂奔七点五公里,干掉阿三军两个炮兵阵地,并且占领了一处重要高地坚守到主力部队到来,为全歼阿三主力立下汗马功劳。
林有德对这些战例如数家珍,所以他对未来战争的发展趋向一清二楚。
仔细想想现在林有德面对的状况和原来世界那俩好基友面对的差不多——不,他林有德其实还有优势,毕竟共和国的力量和帝国政府没有差那么远。唯一的不利就是战区山少,而且双方都有飞机侦查,不利于大部队隐蔽机动。
林有德的计划和原来世界某二人组的计划如出一辙:诱敌深入,然后让熟悉地形的赤卫队四处出击,袭扰对方主力之外的部队,迫使敌人分散兵力,再突然集中部队歼灭敌人一部分。
至于潜伏下来的别动队,就如同林有德在把他们派回去之前的讲话中说的那样,他们的任务只是把那些赤卫军无法攻击到敌军腹地搅得鸡飞狗跳。
在林有德这一套构想中,最大的变数就是帝**的战姬部队。飞行战姬部队具备直升机的机动能力和媲美战后第一代坦克的防御力,如果她们处于随时可以出动的状态,林有德根本不可能发动针对敌人的局部歼灭战。
所以林有德需要共和国的战姬部队充分牵制和消耗敌人的战姬部队。
这一次林有德直奔前线,也是打算亲眼确认共和国战姬部队的情况。虽然在没有战姬帮助的情况下,林有德也可以试着通过让敌人战姬疲于奔命的办法来消耗她们,但那样要麻烦得多,而且铁定会付出更多的伤亡。
当然了,林有德最关心的还是松平千寻的伤势。
想到这点,林有德不由得叹了口气。
“死狐狸,”他用中文小声嘀咕,“我设想过一千一万种可能性,其中甚至包括你在战场上临阵脱逃导致薇欧拉被俘虏的状况,唯独没想过你会负伤。”
林有德再次叹气,胃部拧得难受。
他不由得又想起那一天,空荡荡的办公室里只有狐狸抱着他的腰,用温柔的话语安抚他那突然被乡愁淹没的内心。
那画面如此真切,以至于林有德耳畔也回响起松平千寻的声音:
“干脆你当吟游诗人,我来当舞娘,我们坐上吉普赛人的大篷车去流浪好了。”
林有德深吸一口气,对一直呆在角落待命的女仆说:“我要酒,烈酒。”
“是。”
很快林有德的烈酒来了,他看都没看标签,就灌了一大口,让灼热的辛辣顺着食道和血管遍布全身。
这时候女仆说:“顾问阁下,您应该休息了。”
林有德没答话,继续在那儿慢条斯理的品酒,直到喝完杯里的,他在缓缓站起来答道:“是啊,我是该休息一下了。”
说完他走向专用车厢后方睡眠用的隔间,一面解衣服扣子一面对女仆吩咐道:“路上停站的时候,你必须第一时间联络车站的电报室,确认是否有前方的最新电报,有电报就叫醒我。”
“是,顾问阁下。”
这时候林有德已经走到卧房门口,他打开门,发现女仆似乎也打算跟进来,就对她说:“好了,你呆在外面,随便打发下时间。”
“是。”女仆应着后退了一步,双手提着裙摆向林有德行礼,“晚安,顾问阁下。”
林有德点点头,然后关上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