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发网站他善于寻找掩体隐蔽自己,所以难以被消灭,同时他又有精准的射击技术,能更快速的消灭敌人。
此时美军面对的就是这样的对手,很快美军士兵们发现,即使在夜间混战中,德军也依然处于上风。一些经验丰富的士官敏锐的察觉到,德军使用的某种新式单兵设备可能是导致夜战也失利的重要原因:那东西看起来是某种光学设备,戴在眼睛上,两个镜片在夜间散发着微弱的红光。
那微弱的红光让德军部队夜幕中看起来就像恶魔的队列,让人不寒而栗。
不过,巴顿才不介意部队的巨大伤亡,他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用不间断的步兵攻击让德军疲惫,而他的装甲部队正源源不断的赶到,明天佛晓就能发动规模庞大的反击。
巴顿当然知道德军也在源源不断的抵达,但他相信,兵力上自己还是占有绝对的优势,而德军的炮兵肯定被摆在比较靠后的位置,不可能很快抵达,所以自己在炮兵火力上也有压倒性的优势——事实也是如此。
古德里安仔细的鉴别过空中侦查拍下的照片,认为美军并没有构筑需要重炮来解决的筑垒地带,靠战车炮足以应对,所以在编排进攻序列的时候把炮兵放在后面,以便充分利用仅有的公路来输送部队和给养。
这时候双方对战局的判断其实都没有出现大的失误,采取的做法也算是正确,而且现在的美军在通讯和情报传递方面并不比德军差很多,毕竟美军和林氏德军交战也有些年头了,一直在努力学习德军强悍的地方,而且靠着强大的工业力和科技力,美军这学生学得非常快。
现在美军专门组建的突击队已经实现全员自动武器,只是美军的自动步枪开发有些不顺利,加上前线部队基本半自动化,只要不是和德军近距离驳火,单兵火力上的劣势其实不大,毕竟中远距离自动步枪也要点射或者三发短点,和美军的nl伽兰德步枪以及同样编号nl的卡宾枪区别主要在弹夹容量上。
所以在单兵武器上,美军没有像德军那样全员自动步枪,而是增加了bar和汤姆森的配置数量,并且组建专门用来接近战的突击队。半数以上的美军依然在使用半自动武器。
就算如此,德军还是清楚的感觉到对面的美军部队不可小觑——这在非洲军士兵中已经是共识,这次进攻作战过后,大概刚调过来的东线部队也得承认这一点。
彻夜的战斗中,拂晓时刻渐渐到来。
美军的炮兵集群开始轰击。
凶猛的炮兵火力暴风骤雨一般的砸在德军头上,虽然东线德军都感受过俄军的炮火了,但俄军不会玩“同时着弹”,只是纯粹堆积炮兵部队的数量。美军不同,不光数量不输给这个时空的俄军,他们还会通过严密的射击指挥,来让部署在不同地方的火炮发射的炮弹在同一个时间落到敌人头顶。
德军也能玩这一手,但那是因为德军通讯好,美军玩这一套就纯粹是靠炮兵射击指挥军官的水平来实现。如果林有德不穿越,美军就是拥有二战中最好的炮兵培训丨体制的国家了。
巴顿集中了自己手中所有的机动炮兵火力,一通狂轰滥炸。
德军被炸得苦不堪言,这和巴斯通那种地方不同,巴斯通有山有树林,能挖反斜面工事。现在德军据守的地方就是大平地,还没时间挖什么太复杂的工事,大部分防御工事都是临时捣鼓出来的。
这一通炮下来,给德军造成的伤亡可能比一晚上的夜战造成的伤亡更大。
炮击持续了三个小时,反正美国后勤好,炮弹足,想怎么炸就怎么炸。轰击开始的时候天边才一点点鱼肚白——或者用个文艺点的词叫琉璃色,等轰击接近尾声的时候,太阳都往上爬了四五个身位了。
紧接着美军的装甲部队就出现了,巴顿在南北两侧各摆出了一个宽大的冲击正面,南北两路第一排战车加起来就超过百辆。
而此时白色伤痕师和昨晚赶到的第十七装甲师刚刚被炸了一轮,灰头土脸,反战车炮基本报销,进入阵地的战车被炸坏的倒是不多,但下车给车辆补充油料和检修的装甲兵却损失惨重,离战车近的人还好,直接往车底下一钻保命还是有保障,那些离战车比较远的人就倒霉了。
而且炮来了的时候,能够有足够勇气奔向战车的人其实不多,大部分人会选择就近隐蔽,一般来说这决定也不能说错,但现在的战场连棵树都没有,全是开阔的大平地,就地隐蔽就只能趴在地上抱起脑袋。
现在,德军士兵还没缓过劲来,美军的战车冲击就到来了。
德军阵地上一片口令声,成员都活下来的战车全都发动起来,率先迎向美军部队。与此同时,连排的军官们正忙着调整人员配置,把受到损失的车组拼起来凑成完整的车组。
大概在炮击结束十五分钟后,双方装甲部队再次交火。
此时美军面对的就是这样的对手,很快美军士兵们发现,即使在夜间混战中,德军也依然处于上风。一些经验丰富的士官敏锐的察觉到,德军使用的某种新式单兵设备可能是导致夜战也失利的重要原因:那东西看起来是某种光学设备,戴在眼睛上,两个镜片在夜间散发着微弱的红光。
那微弱的红光让德军部队夜幕中看起来就像恶魔的队列,让人不寒而栗。
不过,巴顿才不介意部队的巨大伤亡,他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用不间断的步兵攻击让德军疲惫,而他的装甲部队正源源不断的赶到,明天佛晓就能发动规模庞大的反击。
巴顿当然知道德军也在源源不断的抵达,但他相信,兵力上自己还是占有绝对的优势,而德军的炮兵肯定被摆在比较靠后的位置,不可能很快抵达,所以自己在炮兵火力上也有压倒性的优势——事实也是如此。
古德里安仔细的鉴别过空中侦查拍下的照片,认为美军并没有构筑需要重炮来解决的筑垒地带,靠战车炮足以应对,所以在编排进攻序列的时候把炮兵放在后面,以便充分利用仅有的公路来输送部队和给养。
这时候双方对战局的判断其实都没有出现大的失误,采取的做法也算是正确,而且现在的美军在通讯和情报传递方面并不比德军差很多,毕竟美军和林氏德军交战也有些年头了,一直在努力学习德军强悍的地方,而且靠着强大的工业力和科技力,美军这学生学得非常快。
现在美军专门组建的突击队已经实现全员自动武器,只是美军的自动步枪开发有些不顺利,加上前线部队基本半自动化,只要不是和德军近距离驳火,单兵火力上的劣势其实不大,毕竟中远距离自动步枪也要点射或者三发短点,和美军的nl伽兰德步枪以及同样编号nl的卡宾枪区别主要在弹夹容量上。
所以在单兵武器上,美军没有像德军那样全员自动步枪,而是增加了bar和汤姆森的配置数量,并且组建专门用来接近战的突击队。半数以上的美军依然在使用半自动武器。
就算如此,德军还是清楚的感觉到对面的美军部队不可小觑——这在非洲军士兵中已经是共识,这次进攻作战过后,大概刚调过来的东线部队也得承认这一点。
彻夜的战斗中,拂晓时刻渐渐到来。
美军的炮兵集群开始轰击。
凶猛的炮兵火力暴风骤雨一般的砸在德军头上,虽然东线德军都感受过俄军的炮火了,但俄军不会玩“同时着弹”,只是纯粹堆积炮兵部队的数量。美军不同,不光数量不输给这个时空的俄军,他们还会通过严密的射击指挥,来让部署在不同地方的火炮发射的炮弹在同一个时间落到敌人头顶。
德军也能玩这一手,但那是因为德军通讯好,美军玩这一套就纯粹是靠炮兵射击指挥军官的水平来实现。如果林有德不穿越,美军就是拥有二战中最好的炮兵培训丨体制的国家了。
巴顿集中了自己手中所有的机动炮兵火力,一通狂轰滥炸。
德军被炸得苦不堪言,这和巴斯通那种地方不同,巴斯通有山有树林,能挖反斜面工事。现在德军据守的地方就是大平地,还没时间挖什么太复杂的工事,大部分防御工事都是临时捣鼓出来的。
这一通炮下来,给德军造成的伤亡可能比一晚上的夜战造成的伤亡更大。
炮击持续了三个小时,反正美国后勤好,炮弹足,想怎么炸就怎么炸。轰击开始的时候天边才一点点鱼肚白——或者用个文艺点的词叫琉璃色,等轰击接近尾声的时候,太阳都往上爬了四五个身位了。
紧接着美军的装甲部队就出现了,巴顿在南北两侧各摆出了一个宽大的冲击正面,南北两路第一排战车加起来就超过百辆。
而此时白色伤痕师和昨晚赶到的第十七装甲师刚刚被炸了一轮,灰头土脸,反战车炮基本报销,进入阵地的战车被炸坏的倒是不多,但下车给车辆补充油料和检修的装甲兵却损失惨重,离战车近的人还好,直接往车底下一钻保命还是有保障,那些离战车比较远的人就倒霉了。
而且炮来了的时候,能够有足够勇气奔向战车的人其实不多,大部分人会选择就近隐蔽,一般来说这决定也不能说错,但现在的战场连棵树都没有,全是开阔的大平地,就地隐蔽就只能趴在地上抱起脑袋。
现在,德军士兵还没缓过劲来,美军的战车冲击就到来了。
德军阵地上一片口令声,成员都活下来的战车全都发动起来,率先迎向美军部队。与此同时,连排的军官们正忙着调整人员配置,把受到损失的车组拼起来凑成完整的车组。
大概在炮击结束十五分钟后,双方装甲部队再次交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