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祥兴元年(1278年)底,丞相文天祥在海丰五坡岭兵败被俘,次年十月押解大都。
张弘正把文天祥押解到张弘范的大营中,元军将官威胁文天祥,要他向张弘范下跪,文天祥厉声回答:“能死不能跪!”张弘范在皋亭山伯颜大营中见到文天祥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知道要强迫他下跪是办不到的。有人提出把他杀掉,张弘范没有权力杀死这个宋朝的丞相、枢密使,只好说:“杀了他倒成全他得到忠义的美名,以礼相待才能显出我宽宏大量,不能杀。”他亲自为文天祥解缚,并好言相慰,优礼有加。文天祥只要求给他一把剑,以自刎殉节。张弘范对他严加防范,将他监禁在一艘海船中,四周不断有元军水兵巡逻。
祥兴二年(1279年)正月,张弘范率水陆两路元军直趋崖山,准备消灭南宋*政府。文天祥也被押解到崖山。
珠江口外,零丁洋上,酝酿着一场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大规模海战。就宋元双方兵力而论,宋军还略占优势,张世杰的船队有大小船舰一千余艘,其中有不少巨大的海上楼船,将官兵民共二十余万。元军共有大小船只八百余艘,而且有二百艘迷失航向,还没有到达厘山。张弘范看到宋军的阵势,感到这场战斗没有必胜的把握,他决定必须智取,尽量避免力敌。
张弘范发现元军中一个姓韩的军官是张世杰的外甥,就派他去劝降,遭到张世杰的拒绝。张弘范竟派李恒元帅到文天祥船中,请他写信向张世杰招降。文天祥他奋笔疾书,顷刻间写了一首七言律诗交给李恒,这就是那首著名的《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抛絮,身世飘零雨打萍。皇恐滩头说皇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是对元军劝降的有力回答,李恒无可奈何地拿了这首诗向张弘范复命。张弘范看到这首大义凛然的诗篇,不觉赞叹说:“好诗好诗”。
崖山决战已经不可避免,双方都在准备。其实元军有不少弱点:一是兵力较少;二是北方士兵惯于驰马平野,一登上船就头昏目眩,呕吐不止,战斗力大大削弱;三是船工大都是南方人,心向南方,只要形势转变,他们是会站到宋军方面来的。由于近年来张世杰多次失利,他的战略思想和采用的战术,都是小心翼翼,力求稳当。决战前,他竟把大船都连结起来,这就只能守不能攻,失去了灵活性。
二月初六日,决战这一天终于到来了。张弘范把元军船队分为四队,向宋军船队南北夹攻,宋军士兵全力抵抗,也无法扭转被动挨打的局面,元军士气旺盛,两军船只靠近时,纷纷登到宋军船上,只见宋军船只绳断旗落,阵势大乱。张世杰看到大势已去,下令砍断绳缆,突围出去。战斗从中午到黄昏,宋军许多船只已被元军俘获。张世杰特别担心皇帝赵昺的座船,派人驾小船接赵昺到他的帅船中。保护皇帝的陆秀夫担心混战之后,来人真伪莫辨,没有让接去,皇帝座船较大,突围不出,他首先叫妻子儿女跳海自尽,又回头对赵昺说:“国事至此,陛下应当殉国。德枯皇帝(恭帝赵显)被俘,受辱已甚,陛下不能再受辱。”说罢即背负九岁的赵昺跳海壮烈殉国。张世杰率一百多艘船只突围出去,其余八百多艘都被元军俘获。而张世杰突围后,遇到一场翻江倒海般的大飓风,许多船只沉没海中,将士要他上岸暂避,被他拒绝,终于堕水牺牲。自此,南宋王朝灭亡。
文天祥自始至终观察着这场崖山决战,起初,他多么希望张世杰能打一场扭转乾坤的战斗,事态却按照他预见的最坏的结局发展,使他痛心疾首,无以复加。他在《集杜诗·南海》序中说:“崖山之败,亲所目击,痛苦酷罚,无以胜堪,时日夕谋蹈海,而防范不可出矣!”他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坐北舟中,向南恸哭”。
三月中旬,文天祥被押解到广州,他正等待着元朝中央政府给他处死的命令,没有想到张弘范对他更加优待。在庆宴会上,张弘范向文天祥敬酒说:“宋朝已亡,忠孝之事尽矣。文丞相如能改心易虑,以事大宋的忠心事大元,大元贤相,非丞相而谁?”文天祥沉痛地回答:“国亡不能救,作为臣子,死有余罪,怎敢怀有二心苟且偷生?”张弘范劝降失败,向忽必烈上了奏章。忽必烈命令把文天祥押来大都。
至元十六年(1279年)四月二十二日,文天祥离开广州,被押送大都。一同被押北上的还有邓光荐,他们一路上论诗谈史,虽然身为囚徒,并不垂头丧气,还想有朝一日能够东山再起。十月初一日晚上,到达大都。
起初,元朝政府把文天祥安置在会同馆里,这里是接待投降官员的。管理人员以美酒佳肴款待,视为上宾,接着,劝降的人接踵而来,而第一个来劝降的就是留梦炎,此人与文天祥都是南宋状元,官至丞相。他在临安危急时弃官逃走,降元后,任元朝礼部尚书。文天祥见到留梦炎疾恶如仇便厉声斥骂,留梦炎只得窘然退下。随后是瀛国公赵显,即德祐皇帝,他已被元朝削去帝号,封瀛国公。只有九岁的赵显当然不懂得如何劝文天祥投降,元朝统治者是想利用君臣关系来制服文天祥。文天祥见到赵显,跪下痛哭流涕,连声说:“圣驾请回!”赵显只好泱泱而去。
元朝权倾朝野的平章政事阿合马亲自来劝降,阿合马高踞堂上,要文天祥下跪。文天祥昂首挺立,义正词严地说:“南朝宰相见北朝宰相,怎么能跪?”阿合马见文天样威武不屈,便讥讽地说:“那你怎么会来到这里呢?”文天祥正言厉色答说:“南朝如果早用我做宰相,北人就到不了南方,南人也不会来北方了。”阿合马无言以对,色厉内在地环顾左右说:“这个人生死由我……”文天祥立即打断他的话,高叫:“亡国之人,要杀便杀,说什么由不由你!”阿合马毫无办法,元政府只好把文天祥押到兵马司衙门囚禁起来。
元政府一些官员想利用文天祥的声望来巩固对南方的统治,又有人提出继续劝降,另一些则反对,认为文天祥不死,是留下一个后患。元朝最高统治者还没有下最后的决心。至元十九年(1282年)八月,元世祖忽必烈在和大臣议事中问道:“南方、北方宰相谁是贤能?”群臣奏称:“北人无如耶律楚材,南人无如文天祥,”忽必烈下谕,将给文天祥*显位,又下令兵马司优待文天祥,给上等伙食,文天祥拒绝元朝政府给他的优待。
这时北方传说中山府(今河北保定)有人聚众数千人,准备打进大都,劫走文丞相。朝廷立即下令戒备,对于文天祥的处置,也到了最后决定的时刻了。十二月初八日,元世祖忽必烈召见文天祥,亲自劝降。文天祥来到皇宫大殿上,长揖不跪,侍卫官强行他下跪,他仍昂首挺立。忽必烈对文天祥说:“你在这里日子久了,如能改心易虑,以臣事宋朝的忠心事我,当令你在中书省有一坐处(意即当宰相)。”
文天祥坚定地回答:“天祥是大宋状元宰相,宋朝灭亡,只求速死,不当久生。”“不愿当宰相就当枢密。”忽必烈命人传话。“不能当!”文天祥毫不含糊地回答。“你愿意怎么祥?”“但求一死足矣!”忽必烈无可奈何,只得命人把他带回兵马司监狱。十二月初九日,这是文天祥就义的日子。这一天,元朝政府派来监斩官,率领士兵和乐队到兵马司监狱来,顿时金鼓齐鸣。文天祥神情泰然地对狱卒说:“我事毕矣!”即被带上刑具。押到柴市。到了刑场,文天祥问旁边的老百姓:“哪边是南方?”遂即向南打拜了两拜,从容就义,终年47岁。文天祥被杀后,大都街头巷尾,时常传出哭泣的声音。
张弘正把文天祥押解到张弘范的大营中,元军将官威胁文天祥,要他向张弘范下跪,文天祥厉声回答:“能死不能跪!”张弘范在皋亭山伯颜大营中见到文天祥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知道要强迫他下跪是办不到的。有人提出把他杀掉,张弘范没有权力杀死这个宋朝的丞相、枢密使,只好说:“杀了他倒成全他得到忠义的美名,以礼相待才能显出我宽宏大量,不能杀。”他亲自为文天祥解缚,并好言相慰,优礼有加。文天祥只要求给他一把剑,以自刎殉节。张弘范对他严加防范,将他监禁在一艘海船中,四周不断有元军水兵巡逻。
祥兴二年(1279年)正月,张弘范率水陆两路元军直趋崖山,准备消灭南宋*政府。文天祥也被押解到崖山。
珠江口外,零丁洋上,酝酿着一场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大规模海战。就宋元双方兵力而论,宋军还略占优势,张世杰的船队有大小船舰一千余艘,其中有不少巨大的海上楼船,将官兵民共二十余万。元军共有大小船只八百余艘,而且有二百艘迷失航向,还没有到达厘山。张弘范看到宋军的阵势,感到这场战斗没有必胜的把握,他决定必须智取,尽量避免力敌。
张弘范发现元军中一个姓韩的军官是张世杰的外甥,就派他去劝降,遭到张世杰的拒绝。张弘范竟派李恒元帅到文天祥船中,请他写信向张世杰招降。文天祥他奋笔疾书,顷刻间写了一首七言律诗交给李恒,这就是那首著名的《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抛絮,身世飘零雨打萍。皇恐滩头说皇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是对元军劝降的有力回答,李恒无可奈何地拿了这首诗向张弘范复命。张弘范看到这首大义凛然的诗篇,不觉赞叹说:“好诗好诗”。
崖山决战已经不可避免,双方都在准备。其实元军有不少弱点:一是兵力较少;二是北方士兵惯于驰马平野,一登上船就头昏目眩,呕吐不止,战斗力大大削弱;三是船工大都是南方人,心向南方,只要形势转变,他们是会站到宋军方面来的。由于近年来张世杰多次失利,他的战略思想和采用的战术,都是小心翼翼,力求稳当。决战前,他竟把大船都连结起来,这就只能守不能攻,失去了灵活性。
二月初六日,决战这一天终于到来了。张弘范把元军船队分为四队,向宋军船队南北夹攻,宋军士兵全力抵抗,也无法扭转被动挨打的局面,元军士气旺盛,两军船只靠近时,纷纷登到宋军船上,只见宋军船只绳断旗落,阵势大乱。张世杰看到大势已去,下令砍断绳缆,突围出去。战斗从中午到黄昏,宋军许多船只已被元军俘获。张世杰特别担心皇帝赵昺的座船,派人驾小船接赵昺到他的帅船中。保护皇帝的陆秀夫担心混战之后,来人真伪莫辨,没有让接去,皇帝座船较大,突围不出,他首先叫妻子儿女跳海自尽,又回头对赵昺说:“国事至此,陛下应当殉国。德枯皇帝(恭帝赵显)被俘,受辱已甚,陛下不能再受辱。”说罢即背负九岁的赵昺跳海壮烈殉国。张世杰率一百多艘船只突围出去,其余八百多艘都被元军俘获。而张世杰突围后,遇到一场翻江倒海般的大飓风,许多船只沉没海中,将士要他上岸暂避,被他拒绝,终于堕水牺牲。自此,南宋王朝灭亡。
文天祥自始至终观察着这场崖山决战,起初,他多么希望张世杰能打一场扭转乾坤的战斗,事态却按照他预见的最坏的结局发展,使他痛心疾首,无以复加。他在《集杜诗·南海》序中说:“崖山之败,亲所目击,痛苦酷罚,无以胜堪,时日夕谋蹈海,而防范不可出矣!”他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坐北舟中,向南恸哭”。
三月中旬,文天祥被押解到广州,他正等待着元朝中央政府给他处死的命令,没有想到张弘范对他更加优待。在庆宴会上,张弘范向文天祥敬酒说:“宋朝已亡,忠孝之事尽矣。文丞相如能改心易虑,以事大宋的忠心事大元,大元贤相,非丞相而谁?”文天祥沉痛地回答:“国亡不能救,作为臣子,死有余罪,怎敢怀有二心苟且偷生?”张弘范劝降失败,向忽必烈上了奏章。忽必烈命令把文天祥押来大都。
至元十六年(1279年)四月二十二日,文天祥离开广州,被押送大都。一同被押北上的还有邓光荐,他们一路上论诗谈史,虽然身为囚徒,并不垂头丧气,还想有朝一日能够东山再起。十月初一日晚上,到达大都。
起初,元朝政府把文天祥安置在会同馆里,这里是接待投降官员的。管理人员以美酒佳肴款待,视为上宾,接着,劝降的人接踵而来,而第一个来劝降的就是留梦炎,此人与文天祥都是南宋状元,官至丞相。他在临安危急时弃官逃走,降元后,任元朝礼部尚书。文天祥见到留梦炎疾恶如仇便厉声斥骂,留梦炎只得窘然退下。随后是瀛国公赵显,即德祐皇帝,他已被元朝削去帝号,封瀛国公。只有九岁的赵显当然不懂得如何劝文天祥投降,元朝统治者是想利用君臣关系来制服文天祥。文天祥见到赵显,跪下痛哭流涕,连声说:“圣驾请回!”赵显只好泱泱而去。
元朝权倾朝野的平章政事阿合马亲自来劝降,阿合马高踞堂上,要文天祥下跪。文天祥昂首挺立,义正词严地说:“南朝宰相见北朝宰相,怎么能跪?”阿合马见文天样威武不屈,便讥讽地说:“那你怎么会来到这里呢?”文天祥正言厉色答说:“南朝如果早用我做宰相,北人就到不了南方,南人也不会来北方了。”阿合马无言以对,色厉内在地环顾左右说:“这个人生死由我……”文天祥立即打断他的话,高叫:“亡国之人,要杀便杀,说什么由不由你!”阿合马毫无办法,元政府只好把文天祥押到兵马司衙门囚禁起来。
元政府一些官员想利用文天祥的声望来巩固对南方的统治,又有人提出继续劝降,另一些则反对,认为文天祥不死,是留下一个后患。元朝最高统治者还没有下最后的决心。至元十九年(1282年)八月,元世祖忽必烈在和大臣议事中问道:“南方、北方宰相谁是贤能?”群臣奏称:“北人无如耶律楚材,南人无如文天祥,”忽必烈下谕,将给文天祥*显位,又下令兵马司优待文天祥,给上等伙食,文天祥拒绝元朝政府给他的优待。
这时北方传说中山府(今河北保定)有人聚众数千人,准备打进大都,劫走文丞相。朝廷立即下令戒备,对于文天祥的处置,也到了最后决定的时刻了。十二月初八日,元世祖忽必烈召见文天祥,亲自劝降。文天祥来到皇宫大殿上,长揖不跪,侍卫官强行他下跪,他仍昂首挺立。忽必烈对文天祥说:“你在这里日子久了,如能改心易虑,以臣事宋朝的忠心事我,当令你在中书省有一坐处(意即当宰相)。”
文天祥坚定地回答:“天祥是大宋状元宰相,宋朝灭亡,只求速死,不当久生。”“不愿当宰相就当枢密。”忽必烈命人传话。“不能当!”文天祥毫不含糊地回答。“你愿意怎么祥?”“但求一死足矣!”忽必烈无可奈何,只得命人把他带回兵马司监狱。十二月初九日,这是文天祥就义的日子。这一天,元朝政府派来监斩官,率领士兵和乐队到兵马司监狱来,顿时金鼓齐鸣。文天祥神情泰然地对狱卒说:“我事毕矣!”即被带上刑具。押到柴市。到了刑场,文天祥问旁边的老百姓:“哪边是南方?”遂即向南打拜了两拜,从容就义,终年47岁。文天祥被杀后,大都街头巷尾,时常传出哭泣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