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远离太阳时,彗尾又逐渐变小,直至没有。彗尾的方向一般总是背着太阳延伸的,当彗星接近太阳时,彗尾是拖在后边,当彗星离开太阳远走时,彗尾又成为前导。彗尾的体积很大,但物质却很稀薄。彗尾的长度、宽度也有很大差别,一般彗尾长在 1000 万至 1.5 亿千米之间,有的长得让人吃惊,可以横过半个天空,如 18421彗星的彗尾长达 3.2 亿千米,可以从太阳伸到火星轨道。一般彗尾宽在 6000~8000 千米之间,最宽达 2400 万千米,最窄只有 2000 千米。

    根据彗尾的形状和受太阳斥力的大小,彗尾分为二大类。一类为“离子彗尾”由离子气体组成,如一氧化碳、氢、二氧化碳、碳、氢基和其他电离的分子。这类彗尾比较直,细而长,因此又称为“气体彗尾”或1型彗尾。另一类为“尘埃彗尾”,是由微尘组成,呈黄色,是在太阳光子的辐射压力下推斥微尘而形成。彗尾是弯曲的,弯曲较大,较宽的又称为2型彗尾;弯曲程序最大,又短又宽的又称为3型彗尾。此外还有一种叫“反常彗尾”,彗尾是朝向太阳系方向延伸的扇状或长钉状。一般一颗彗星有两条以上的不同类型彗尾。

    彗星的轨道有椭圆、抛物线、双曲线三种。

    椭圆轨道的彗星又叫周期彗星,另两种轨道的又叫非周期彗星。周期彗星又分为短周期彗星和长周期彗星。一般彗星由彗头和彗尾组成。彗头包括彗核和彗发两部分,有的还有彗云。并不是所有的彗星都有彗核、彗发、彗尾等结构。我国古代对于彗星的形态已很有研究,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帛书上就画有幅彗星图。在晋书“天文志”上清楚地说明彗星不会发光,系因反射太阳光而为我们所见,且彗尾的方向背向太阳。彗星的体形庞大,但其质量却小得可怜,就连大彗星的质量也不到地球的万分之一。由于彗星是由冰冻着的各种杂质、尘埃组成的,在远离太阳时,它只是个云雾状的小斑点;而在靠近太阳时,因凝固体的蒸发、气化、膨胀、喷发,它就产生了彗尾。彗尾体积极大,可长达上亿千米。它形状各异,有的还不止一条,一般总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延伸,且越靠近太阳彗尾就越长。

    宇宙中彗星的数量极大,但观测到的仅约有 1600 颗。彗星的轨道与行星的轨道很不相同,它是极扁的椭圆,有些甚至是抛物线或双曲线轨道。轨道为椭圆的彗星能定期回到太阳身边,称为周期彗星;轨道为抛物线或双曲线的彗星,终生只能接近太阳一次,而一旦离去,就会永不复返,称为非周期彗星,这类彗星或许原本就不是太阳系成员,它们只是来自太阳系之外的过客,无意中闯进了太阳系,而后又义无反顾地回到茫茫的宇宙深处。周期彗星又分为短周期(绕太阳公转周期短于 200 年)和长周期(绕太阳公转周期超过 200 年)彗星。

    已经计算出 600 多颗彗星的轨道。彗星的轨道可能会受到行星的影响,产生变化。当彗星受行星影响而加速时,它的轨道将变扁,甚至成为抛物线或双曲线,从而使这颗彗星脱离太阳系;当彗星减速时,轨道的偏心率将变小,从而使长周期彗星变为短周期彗星,甚至从非周期彗星变成了周期彗星以致被“捕获”。

    彗尾被认为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四个联合的效应将它从彗星上吹出:当气体和伴生的尘埃从彗核上蒸发时所得到的初始动量。阳光的辐射压将尘埃推离太阳。太阳风将带电粒子吹离太阳。朝向太阳的万有引力吸力。

    这些效应的相互作用使每个彗尾看上去都不一样。当然,物质蒸发到彗发和彗尾中去,消耗了彗核的物质。有时以爆发的方式出现,比拉彗星就是那样;1846 年它通过太阳时破裂成两个,1852 年那次通过以后就全部消失。

    彗星的起源是个未解之谜。有人提出,在太阳系外围有一个特大彗星区,那里约有 1000 亿颗彗星,叫奥尔特云,由于受到其它恒星引力的影响,一部分彗星进入太阳系内部,又由于木星的影响,

    一部分彗星逃出太阳系,另一些被“捕获”成为短周期彗星;也有人认为彗星是在木星或其它行星附近形成的;还有人认为彗星是在太阳系的边远地区形成的;甚至有人认为彗星是太阳系外的来客。因为周期彗星一直在瓦解着,必然有某种产生新彗星以代替老彗星的方式。可能发生的一种方式是在离太阳 105 天文单位的半径上储藏有几十亿颗以各种可能方向绕太阳作轨道运动的彗星群。这个概念得到观测的支持,观测到非周期彗星以随机的方向沿着非常长的椭圆形轨道接近太阳。

    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过路的恒星给予的轻微引力,可以扰乱遥远彗星的轨道,直至它的近日点的距离变成小于几个天文单位。当彗星随后进入太阳系时,太阳系内的各行星的万有引力的吸力能把这个非周期彗星转变成新的周期彗星(它瓦解前将存在几千年)。另一方面,这些力可将它完全从彗星云里抛出。如果这说法正确,过去几个世纪以来一千颗左右的彗星记录只不过是巨大彗星云中很少一部分样本,这种云迄今尚未直接观察到。与个别恒星相联系的这种彗星云可能遍及我们所处的银河系内。迄今还没有找到一种方法来探测可能与太阳结成一套的大量彗星,更不用说那些与其他恒星结成一套的彗星云了。彗星云的总质量还不清楚,不只是彗星总数很难确定,即使单个彗星的质量也很不确定。估计彗星云的质量在地球质量的万一分之一到千分之一之间。

    这彗星,近看黑乎乎的一块儿大石头没啥意思。

章节目录

文明的见证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本书只为原作者独孤慧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967章 观察彗星-人类文明最早起源于什么地方,文明的见证,一本书并收藏文明的见证最新章节 伏天记一本书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