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不我待,更兼求功心切,以麻贵为主将、萧如薰为副将的五千明军在整顿了一天之后就合兵出击了,萧如薰留陈燮带领五百兵卒留守平虏城监理城墙,与妻子彩云依依话别。
因为萧如薰所部极其擅长使用火器作战,于是麻贵做主将军中分散的鸟铳和佛朗机铳全数交给萧如薰所部,组建“火器营”,以萧如薰统帅,增强军队火力。
萧如薰将军中所有能使用鸟铳的兵卒结合在一起,组成了一支七百人的鸟铳队和三百人的车炮队,一千人的火器营算是完成了,成为了这一次五千明军出击宁夏镇城的绝对王牌。
根据大家的联合分析,萧如薰认为哱拜将军队主力分布在灵州鸣沙州玉泉一带和魏学曾部主力对峙,手上兵力吃紧,之前那九千人的损耗极大,哱拜是否得知消息还不一定,得知了消息做出对策也还需要大量的时间,明军有一到两天的缓冲时间可以做准备,之后就要果断出击,直插叛军心腹之处。
为了保密战况,萧如薰没有将这次行动派人告知魏学曾。
大军黎明出发,向着宁夏镇城的位置前进,第一天一路顺畅,除了前锋索敌哨骑斩杀了几名落单叛军败兵之外,并没有成建制的叛军存在,直到第二天,大军行进了将近百里的时候,哨骑报,遇到了被叛军占据的姚福堡,麻贵当机立断决定攻城,顺便抓几个舌头问问叛军的情况,找找突破口。
麻贵安排明军趁着夜色深沉之际,突然出动,四面围城,也不用火器,以免震动其余叛军,经过一个时辰的破袭战,这座只有三四百人守卫的小城堡被顺利攻破,明军损失甚小,叛军抵抗力度也很弱,几乎等明军上了城以后就跪地求饶不敢再战,一问之下才得知,这座城堡的主力被拉出去裹挟从贼,留下来的都是些老弱残卒,根本不堪一击。
麻贵把这座城堡的指挥官,一个把总给捆了,带到了自己的面前,和萧如薰萧如蕙一起会审,这把总痛哭流涕说自己本不愿从贼,奈何从守备从贼,他的父母家人全部都被叛军带走前往宁夏城作为要挟,逼迫他们为叛军做事,为了家人的性命,他们不得不从贼,现在官军既然来了,就意味着平叛顺利,他们不敢抵抗,愿将功折罪,把知道的全部告诉官军。
萧如薰和麻贵互相看了看,一起点了点头,于是萧如薰便说道:“你只要老老实实地把你知道的都告诉我们,我们自然不会为难你,还会想方设法为你救出家人,现在就要看你是否有将功折罪的担当了。”
这把总立刻磕头表示愿意将功折罪,愿意带一百弟兄跟随大军一起平叛,之后要杀要剐悉听尊便,只求将军饶恕家属,不要加害。
麻贵应允了。
据这个把总所说,他们所知道的河西四十七堡的具体情况都是差不多的,明面上都有五百到三千的守备军,但是实际上这些年来军官将门吃空饷的情况相当严重,太祖旧制之军队二分守备八分屯田,守屯结合,寓兵于农,太祖曾经骄傲地宣称“朕养兵百万,不耗百姓一粒米粮”,但是现实却是成祖以后,军制日渐糜烂,将门军官依靠权势私吞军田,也有地方豪强勾结守备军官占据军田,所得利益平均分配之类的事情发生。
因此,整个边境的屯田制已经名存实亡,各地军户逃窜数量严重,好一点的还有六七成,某些逃亡数目巨大的地区,居然只有二三成的兵力戍守,战斗力可想而知,所以河西四十七堡之所以如此快速的投降而不战,不是不想战,而是根本不能战,城堡里只有三五百老弱残兵,甚至有的城堡只有几十个老兵戍守,根本谈不上守城,直接连城门都关不上就直接被攻破。
麻贵闻言大为恼怒,怒斥贪腐军官地方豪强害人,而萧如薰和萧如蕙互相看了一眼,意思是再明确不过了。
麻氏一直以来都被九边将门排挤在边缘,不受重视,盖其并非汉人出身,而萧氏一门则深谙其中的道理,虽然不曾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但是要说萧氏没有从中得利,那就太高看了萧氏了,当然,这一点九边将门都很清楚,而且军户的战斗力急剧衰弱乃是制度使然,不是人力所能挽,九边稍微精锐一点的军队都是募兵而来,将门募私兵戍守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为了占据军田从中获利,将门大肆吃空饷,然后有点抱负有点责任心的还会募私兵增强自己的实力,没责任的只想混日子的干脆就躺在钱袋子吃空饷。
文官巡阅御史来了掩饰一下,或者干脆贿赂一下,上行下效,大家都很清楚,便一起把皇帝老子蒙在鼓里,敢于抵抗的将军和军队是越来越少,明初大军打的蒙古人丢盔弃甲的情况再也没有出现过,被压制的状况再次出现。
只是萧如薰没想到,河西之地,国之边陲,如此重要的宁夏镇,居然那么轻易的就被哱拜拿下,原来是这个原因,他们居然把手给伸到了国家最边陲的战略要地!大明放弃河套已经是战略上的一招臭棋,若是宁夏再丢,就将再次重现北宋西北糜烂之局面!
那些名义上的守备官面对叛军汹涌而来的情况,根本无法抵抗,又不想死,只能投降,被迫带着自己的私兵从贼,然后留下副手守备城池,为了保险,他们的家小统一被带去了宁夏镇城看守,以免他们降而复叛。
萧如薰劝住了怒火中烧麻贵,劝他以平叛大事为首,其余的,以后再说。
“这种情况若不遏制,宁夏镇形同虚设!叫我如何可以视若不见?!”
麻贵的正义感爆棚。
萧如薰无奈的笑了笑,表示道:“九边将门不说同气连枝,至少也是一根绳儿上的蚂蚱,动一环就要牵一发而动全身,并且是将门就不会没有靠山,牵扯面太广,你我根本无能为力,既如此,就不要好高骛远,先把叛乱平息,立下战功,提升官位和地位,之后再去想别的。”
麻贵深思良久,无奈的摇头苦叹,答应了萧如薰。
三人就商议开了,叛军主力全都在前线和明军主力对峙,后方防备几乎为零,那么我们的这支部队完全可以直捣叛军老巢,突袭宁夏镇城,彻底搅乱叛军的战略部署,给予叛军极大的心理威慑,试想一下,如果我军的火炮在叛军老巢发炮,给叛军带来的威慑力是何等的恐怖啊!
三人保持了高度的一致,于是麻贵下令,不管这些堡垒,直接冲向宁夏镇城的方向,遇到堡垒直接攻破即可。
那投降的把总马高站出来说四十七堡他多有朋友同袍在,愿意劝说他们主动开城反正,将功赎罪,麻贵大喜过望,当下应允。
接下来,两天的强行军开始了,在麻贵和萧如薰的率领下,五千吃饱喝足养足精神的明军开始了强行军,一路向西,两天的时间里一路遇到了十余座堡垒,有几座是大军抵达,城内守将看到情况之后主动开城,马高劝说了八座城堡主动开城,麻贵甚至没有把军队带到他们就开城反正了,然后加入平叛部队将功折罪,一路下来,军队里还多了五百多个反正军,一起被编入了前锋军。
这一路下来,萧如薰居然发现没有碰到一支成建制的叛军主力,完全是一路顺风的打下来,没有遇到任何阻碍,足以想象这次的叛变是如何的不得人心,若是得人心的话,他们的进展绝对不会如此的快速,但是之前,叛军的进展也很快,足以想见明廷在这里也没有什么忠实的臣子,不过是看谁的拳头大而已,只要对象不是蒙古人,那么跟随叛军似乎也不是什么要命的事情。
明亡实亡于万历,这一说,实在是不假,但是更深层次的东西,是难以改变的,就好像1997年,欧洲的竹子一夕之间全部开花死去,不是因为什么别的原因,而是其母体是来自于1907年的中国湖北,自从诞生的那一刹那,就已经注定了要灭亡的结局,不管繁衍出多少株,都会在同一时刻死亡,朱元璋建立大明朝的时候,会不会也想到了这一点呢?
萧如薰觉得朱元璋一定是没想到的,否则朱元璋就不会杀尽功臣也要留给朱允文一根没有刺的藤鞭,也不会以为他那些兵强马壮的儿子们不会反叛他所钟爱的那幼弱的小孙孙,更不会放纵他的子孙后代成为有明一代最大的社会毒瘤,几乎吸干了大明朝的血。
如今,这个天下已经落进了文官绵里藏针的套路之中。
该如何拯救这个病入肺腑、只差一步就病入膏肓万劫不覆的巨人呢?
萧如薰的大明情节实在是太重,他有些迷茫了。
完美破防盗章节,请用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云+来+阁),各种小说任你观看
因为萧如薰所部极其擅长使用火器作战,于是麻贵做主将军中分散的鸟铳和佛朗机铳全数交给萧如薰所部,组建“火器营”,以萧如薰统帅,增强军队火力。
萧如薰将军中所有能使用鸟铳的兵卒结合在一起,组成了一支七百人的鸟铳队和三百人的车炮队,一千人的火器营算是完成了,成为了这一次五千明军出击宁夏镇城的绝对王牌。
根据大家的联合分析,萧如薰认为哱拜将军队主力分布在灵州鸣沙州玉泉一带和魏学曾部主力对峙,手上兵力吃紧,之前那九千人的损耗极大,哱拜是否得知消息还不一定,得知了消息做出对策也还需要大量的时间,明军有一到两天的缓冲时间可以做准备,之后就要果断出击,直插叛军心腹之处。
为了保密战况,萧如薰没有将这次行动派人告知魏学曾。
大军黎明出发,向着宁夏镇城的位置前进,第一天一路顺畅,除了前锋索敌哨骑斩杀了几名落单叛军败兵之外,并没有成建制的叛军存在,直到第二天,大军行进了将近百里的时候,哨骑报,遇到了被叛军占据的姚福堡,麻贵当机立断决定攻城,顺便抓几个舌头问问叛军的情况,找找突破口。
麻贵安排明军趁着夜色深沉之际,突然出动,四面围城,也不用火器,以免震动其余叛军,经过一个时辰的破袭战,这座只有三四百人守卫的小城堡被顺利攻破,明军损失甚小,叛军抵抗力度也很弱,几乎等明军上了城以后就跪地求饶不敢再战,一问之下才得知,这座城堡的主力被拉出去裹挟从贼,留下来的都是些老弱残卒,根本不堪一击。
麻贵把这座城堡的指挥官,一个把总给捆了,带到了自己的面前,和萧如薰萧如蕙一起会审,这把总痛哭流涕说自己本不愿从贼,奈何从守备从贼,他的父母家人全部都被叛军带走前往宁夏城作为要挟,逼迫他们为叛军做事,为了家人的性命,他们不得不从贼,现在官军既然来了,就意味着平叛顺利,他们不敢抵抗,愿将功折罪,把知道的全部告诉官军。
萧如薰和麻贵互相看了看,一起点了点头,于是萧如薰便说道:“你只要老老实实地把你知道的都告诉我们,我们自然不会为难你,还会想方设法为你救出家人,现在就要看你是否有将功折罪的担当了。”
这把总立刻磕头表示愿意将功折罪,愿意带一百弟兄跟随大军一起平叛,之后要杀要剐悉听尊便,只求将军饶恕家属,不要加害。
麻贵应允了。
据这个把总所说,他们所知道的河西四十七堡的具体情况都是差不多的,明面上都有五百到三千的守备军,但是实际上这些年来军官将门吃空饷的情况相当严重,太祖旧制之军队二分守备八分屯田,守屯结合,寓兵于农,太祖曾经骄傲地宣称“朕养兵百万,不耗百姓一粒米粮”,但是现实却是成祖以后,军制日渐糜烂,将门军官依靠权势私吞军田,也有地方豪强勾结守备军官占据军田,所得利益平均分配之类的事情发生。
因此,整个边境的屯田制已经名存实亡,各地军户逃窜数量严重,好一点的还有六七成,某些逃亡数目巨大的地区,居然只有二三成的兵力戍守,战斗力可想而知,所以河西四十七堡之所以如此快速的投降而不战,不是不想战,而是根本不能战,城堡里只有三五百老弱残兵,甚至有的城堡只有几十个老兵戍守,根本谈不上守城,直接连城门都关不上就直接被攻破。
麻贵闻言大为恼怒,怒斥贪腐军官地方豪强害人,而萧如薰和萧如蕙互相看了一眼,意思是再明确不过了。
麻氏一直以来都被九边将门排挤在边缘,不受重视,盖其并非汉人出身,而萧氏一门则深谙其中的道理,虽然不曾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但是要说萧氏没有从中得利,那就太高看了萧氏了,当然,这一点九边将门都很清楚,而且军户的战斗力急剧衰弱乃是制度使然,不是人力所能挽,九边稍微精锐一点的军队都是募兵而来,将门募私兵戍守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为了占据军田从中获利,将门大肆吃空饷,然后有点抱负有点责任心的还会募私兵增强自己的实力,没责任的只想混日子的干脆就躺在钱袋子吃空饷。
文官巡阅御史来了掩饰一下,或者干脆贿赂一下,上行下效,大家都很清楚,便一起把皇帝老子蒙在鼓里,敢于抵抗的将军和军队是越来越少,明初大军打的蒙古人丢盔弃甲的情况再也没有出现过,被压制的状况再次出现。
只是萧如薰没想到,河西之地,国之边陲,如此重要的宁夏镇,居然那么轻易的就被哱拜拿下,原来是这个原因,他们居然把手给伸到了国家最边陲的战略要地!大明放弃河套已经是战略上的一招臭棋,若是宁夏再丢,就将再次重现北宋西北糜烂之局面!
那些名义上的守备官面对叛军汹涌而来的情况,根本无法抵抗,又不想死,只能投降,被迫带着自己的私兵从贼,然后留下副手守备城池,为了保险,他们的家小统一被带去了宁夏镇城看守,以免他们降而复叛。
萧如薰劝住了怒火中烧麻贵,劝他以平叛大事为首,其余的,以后再说。
“这种情况若不遏制,宁夏镇形同虚设!叫我如何可以视若不见?!”
麻贵的正义感爆棚。
萧如薰无奈的笑了笑,表示道:“九边将门不说同气连枝,至少也是一根绳儿上的蚂蚱,动一环就要牵一发而动全身,并且是将门就不会没有靠山,牵扯面太广,你我根本无能为力,既如此,就不要好高骛远,先把叛乱平息,立下战功,提升官位和地位,之后再去想别的。”
麻贵深思良久,无奈的摇头苦叹,答应了萧如薰。
三人就商议开了,叛军主力全都在前线和明军主力对峙,后方防备几乎为零,那么我们的这支部队完全可以直捣叛军老巢,突袭宁夏镇城,彻底搅乱叛军的战略部署,给予叛军极大的心理威慑,试想一下,如果我军的火炮在叛军老巢发炮,给叛军带来的威慑力是何等的恐怖啊!
三人保持了高度的一致,于是麻贵下令,不管这些堡垒,直接冲向宁夏镇城的方向,遇到堡垒直接攻破即可。
那投降的把总马高站出来说四十七堡他多有朋友同袍在,愿意劝说他们主动开城反正,将功赎罪,麻贵大喜过望,当下应允。
接下来,两天的强行军开始了,在麻贵和萧如薰的率领下,五千吃饱喝足养足精神的明军开始了强行军,一路向西,两天的时间里一路遇到了十余座堡垒,有几座是大军抵达,城内守将看到情况之后主动开城,马高劝说了八座城堡主动开城,麻贵甚至没有把军队带到他们就开城反正了,然后加入平叛部队将功折罪,一路下来,军队里还多了五百多个反正军,一起被编入了前锋军。
这一路下来,萧如薰居然发现没有碰到一支成建制的叛军主力,完全是一路顺风的打下来,没有遇到任何阻碍,足以想象这次的叛变是如何的不得人心,若是得人心的话,他们的进展绝对不会如此的快速,但是之前,叛军的进展也很快,足以想见明廷在这里也没有什么忠实的臣子,不过是看谁的拳头大而已,只要对象不是蒙古人,那么跟随叛军似乎也不是什么要命的事情。
明亡实亡于万历,这一说,实在是不假,但是更深层次的东西,是难以改变的,就好像1997年,欧洲的竹子一夕之间全部开花死去,不是因为什么别的原因,而是其母体是来自于1907年的中国湖北,自从诞生的那一刹那,就已经注定了要灭亡的结局,不管繁衍出多少株,都会在同一时刻死亡,朱元璋建立大明朝的时候,会不会也想到了这一点呢?
萧如薰觉得朱元璋一定是没想到的,否则朱元璋就不会杀尽功臣也要留给朱允文一根没有刺的藤鞭,也不会以为他那些兵强马壮的儿子们不会反叛他所钟爱的那幼弱的小孙孙,更不会放纵他的子孙后代成为有明一代最大的社会毒瘤,几乎吸干了大明朝的血。
如今,这个天下已经落进了文官绵里藏针的套路之中。
该如何拯救这个病入肺腑、只差一步就病入膏肓万劫不覆的巨人呢?
萧如薰的大明情节实在是太重,他有些迷茫了。
完美破防盗章节,请用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云+来+阁),各种小说任你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