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资本运作】

    如何在十年内一跃成为全球四大胎制造商之一?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经济衰退、油价上涨,对汽车行业带来了压力。

    同时,日本制造业进入国际市场成为有力的竞争者,国际领先的轮胎制造商进入激烈的混战状态。

    因而在这一时期,全世界各地的生产商都进行了大量产品的创新。

    随着合成纤维、无钉冬季轮胎和子午线轮胎等等新轮胎的成功生产,制造商们不得不投入大量的研发资金,以确保能跟上米其林、倍耐力等一线企业的脚步。

    而大陆集团也不例外,在当时它的规模较小,容易被收购或是孤立。

    并且它自身的营业状况也不尽人意:在1972年到1974年间,大陆未能获得任何利润。

    面对这种情况,当时的董事长carl hahn(卡尔哈恩)一方面在进行着初步裁员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则开始通过收购来进行海外扩张。

    1979年,大陆集团收购米国优耐陆(uniroyal)在欧洲的轮胎业务,这是其第一次大规模收购,为它在欧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事实证明,卡尔的决策是十分有效的。

    在接连的几次收购之后,1986年大陆集团所获利润超过一亿马克,公司的财务状况显著改善。

    而在这之后不久,大陆集团就迎来了它真正意义上的一次转型收购北美将军轮胎(general tire)。

    1987年,大陆以6.5亿美元收购将军轮胎。

    它因此而获得了这个米国第五大轮胎品牌旗下的四个工厂、所有的设备以及营销网络。

    除此之外,大陆还获得了其在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工厂。

    因此,大陆在1988年占世界轮胎市场的6.6%,一跃成为世界第四大轮胎生产商。

    尝到了甜头的大陆集团接着与葡萄牙和捷克建立联系,促进轮胎生产和在当地的轮胎营销。

    到1998年,位于捷克共和国的这一工厂已经成为了大陆集团旗下产量最高的轮胎制造厂。

    而大陆集团也不再如最初那般依赖德国市场,海外营收已超过它销售总额的60%。

    即使进入二十一世纪,拥有了很多支线产业,大陆也从未放弃其轮胎市场的海外扩张。

    在这段时期,它将发展重心放在了整个亚洲区。

    2003年,通过在马来西亚成立合资企业continental si tire,大陆集团加强了在亚太地区和澳洲轮胎行业的地位。

    8年后,它又收购了总部位于印度的默迪轮胎有限公司的轮胎业务,进一步渗透到了亚洲地区。

    【降低生产成本】

    1991年,hubertus von grunberg(哈伯斯冯格伦伯格)接任卡尔职位,成为大陆集团的新领导人。

    他继承了卡尔裁员加扩张的政策,同时为了进一步扩大轮胎销量,他将公司的生产重心从德国转移到东欧、中南美洲和东南亚等物资便宜、劳动力廉价的地区,极大的降低了生产成本。

    1995年,大陆集团花费1.8亿马克在葡萄牙建设了一个新的现代化工厂,预计那里的劳动力成本将比德国低三分之一。

    格伦伯格曾表示,希望能从这样的低成本地点实现大陆集团40%的轮胎生产。

    为了进一步促进轮胎生产的全球化,大陆集团开发了模块化制造工艺(p):在低成本生产场地制造一些基本的轮胎部件和模块,随后运送到其它地区的工厂进行组装。

    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资本运作,使得大陆集团在短短十几年间成长为世界排名前四的轮胎制造商,已经能够与米其林、倍耐力等企业相抗衡,而随着轮胎事业部的发展逐步稳健,大陆开始将自己的战略放在了更远的地方。

    【从轮胎制造商到零配件供应商】

    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变化又日新月异,只生产轮胎显然是不行的。

    因此,增加产品的多元化才是大陆集团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必要条件。

    在1974年,大陆先后投入了折叠风箱和风扇皮带的制造与研究,标志着它开始向多元化转变。

    而真正带领集团走上产品多元化道路的,就是上文中提到的大陆新领导人哈伯斯冯格伦伯格。

    在他接任时,整个集团正面临着巨大的亏损,他也曾用“悲惨”一词来形容公司的财政状况。因此,格伦伯格决定大刀阔斧进行整顿。

    【康迪泰克事业部的初步成型】

    格伦伯格为公司未来的架构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在他任职后不久,大陆集团重组康迪泰克事业部,着力于发展创新、环保的橡胶制品。

    在1994年,贝内克-卡里科被并入康迪泰克事业部,主要负责人造革和箔的生产,康迪泰克事业部的工作结构已经基本形成。

    而在2005年,康迪泰克事业部与凤凰股份公司(phoenix ag)合并,它因此而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橡胶与塑料技术专业制造商。

    【车身电子事业部的初步成型】

    可以说格伦伯格是一个非常有眼光和魄力的领导者。

    他认识到汽车电子制造业具有更好的前景,于是在1995年成立汽车事业部,追求汽车电子领域的技术与研究,并对电子安全系统方面进行了投资。

    在2000年,汽车市场迎来了suv时代。

    比起轿车,suv更实用、更具越野性能,但同时其高大的车身也引起了转向不稳、翻车等问题。

    面对这一现状,大陆集团果断收购国际电子专业生产厂泰密克(tec),在快速增长的esp(车身电子稳定系统)市场中获得了强有力的竞争地位。

    到2007年,它已向汽车制造商提供了近900万套esp系统。

    2006大陆集团收购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的汽车电子业务,进一步扩展了其在车载信息服务系统领域的业务。

    【底盘及安全事业部的初步成型】

    除了在车身电子事业上做出投资,他还发力于车辆的底盘及安全方向。

    1998年,大陆集团收购了美国itt公司的汽车制动器和底盘业务,扩大了对汽车零部件的投资。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大陆还曾与日本日清纺株式会社共同成立合资公司,为日本和韩国市场供应制动和底盘系统。

    【成熟的公司架构与产品线】

    到今天,大陆集团的架构已经相当成熟,它的旗下共分为五个事业部,分别是底盘与安全事业部、动力总成事业部、车身电子事业部、轮胎事业部、康迪泰克事业部。

    它们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包括了驾驶辅助系统、主被动安全、燃油喷射系统、起动机和发电机系统等,甚至对汽车后市场也有所涉猎。

    康迪泰克事业部则在橡胶部件、塑料部件、金属和织物部件方面不断进行着研究。

    此外,还有大陆一直以来专注的轮胎事业部,在轮胎的安全性和低阻力方面颇有建树。

    产品多元化是大陆集团整个历史中至关重要的策略,它因此而一跃成为世界前五的零配件供应商,拥有了与博世相当的量级。

    回顾它从小小的橡胶生产商到商业巨头的历程,发现大陆的成功与精准的收购与扩张密不可分。

    【领先的眼光与战略部署】

    二十一世纪以来,大陆集团依然进行着海外的收购和扩张。

    在2007年,它收购了西门子威迪欧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跻身世界汽车五大供应商行列。

    自此,大陆集团彻底脱离了当初那个小小的橡胶生产商的身份,成为极有影响力的行业巨头。

    而它也确实展现了作为一个行业巨头的精准眼光,率先投入了新能源与自动驾驶的研究。

    【在中国的大陆集团】

    虽然早早就开始进行着海外扩张,大陆在中国的历史却并不长久。

    直到2009年才在上海成立新的亚洲总部和研发中心,但这一举动将是集团在中国和亚洲业务拓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总结】

    大陆集团由轮胎制造起家,至今已有147年的历史。

    在这段风云变幻的时间里,它一直坚守着轮胎这条产品线。

    今天看来,它的量级已经非常大,具有能够与博世抗衡的众多产品线,或许轮胎并不是它旗下收益最多的部门,但大陆集团也从未停下对这一方向的研究。

    马牌轮胎,它曾代表了一个时代,也将在未来的赛场上展现辉煌。

    ************

    看到这里,沈笑夫满意地笑了。

章节目录

无人驾驶帝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本书只为原作者无人车来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三百八十四章 驰骋百年的马牌(德国大陆)(下)-特斯拉自动驾驶系统价格,无人驾驶帝国,一本书并收藏无人驾驶帝国最新章节 伏天记一本书最新章节下载